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19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19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上奏取旧门生十二人为伴读,有尚其一也。是编载衡言行较史为详。然大端已具於史矣。
  △《刘文靖公遗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苏天爵撰。天爵有《名臣事略》,已著录。是编乃所述容城刘因行实也。
  考天爵《名臣事略》第十五卷,即纪因事。然此卷所述,皆《事略》所未言。天爵於《事略》既成之后,别采旧闻,补其所阙,故命曰《遗事》。《元史》刘因本传多采用此卷,亦以后来搜辑较为详备欤。
  △《辜君政绩书》·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陶凯撰。凯字中元,江都人。以至正七年丁亥乡试榜授永丰教谕。适永丰令辜中受代去,县之父老子弟愿以中善政刻诸石。凯因序中政绩,为此书,以《赠言》、《学记》等篇附焉。
  △《思贤录》·五卷、《续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谢应芳撰。应芳字子兰,武进人。至正中荐授三衢清献书院山长,阻兵不能赴。明洪武中,归隐横山以终。自号龟巢老人。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编为其乡宋宝文阁直学士邹浩而作。《正录》成於至正十五年,分为五目,曰《事实》,曰《文辞》,曰《祠墓》,曰《祠墓废兴》,曰《古今题咏》。有杨惟桢、郑元祐二《序》。《续录》则皆应芳及知府张度等祭墓之作,成於明洪武十二年。其中又载有洪武十三年以后祭文、碑记诸篇,迄於正统十年,则后人所附入也。
  
  卷六十 史部十六
  ○传记类存目二
  △《草庐年谱》·二卷、《附录》·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危素撰。素字太朴,金谿人,元至正中官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后退居房山。淮王监国,起为承旨如故。明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后因御史王著等论素不宜列侍从,谪居和州以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初,吴澄孙当尝编次其祖生平事迹为年谱。素为澄之门人,因重加订正,刻於至正乙巳。至明嘉靖甲寅,澄裔孙朝祯复增入《行状神道碑列传祭文》一卷及《历代褒典奏议文移》一卷,邹守益为之序,即此本也。
  △《褒贤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题撰人名氏。取宋元人著作有关范仲淹者及朝廷所降文牒等类,合为一书。
  一卷为传、碑、铭、祭文,二卷为优崇典礼,三、四卷为碑记,五卷为诸贤赞颂、论疏。中间载至元顺帝至正间,则明初人所编也。
  △《滁阳王庙岁祀册》·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明初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立庙滁州,令有司岁时奉祀。此本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谕一通,具载祀典规条及守庙人户。次为太常寺丞张羽所撰滁阳王庙碑文,盖即从庙中碑刻抄出别行者也。
  △《钟鼎逸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文秀撰。文秀,昆明人,黔宁王沐英之阉竖也。是编皆纪英行事。前列《祠堂碑记》三篇,后为《言行拾遗录》十一条,各为之论。末附唐愚士赠文秀诗一篇,而冠以张紞、刘有年、王汝玉、王骥《序》四篇。《骥序》题洪武壬午,《汝玉序》则书元年十二月,而劖去年号二字。盖汝玉作於革除以前,而刻於革除以后,故削建文年号。《骥序》作於燕王篡立以后,故奉仍称洪武三十五年之诏耳。阍寺之作,本不足录。而英本名臣,文秀所录尚与史传相出入,无诡词夸饰、变乱是非之事。故姑存其目焉。
  △《直道编》·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陈怡编。怡,吴县人,仕履未详。其祖祚,字永锡,永乐辛卯进士,授河南布政司参议,坐事落职,洪熙初,起为监察御史,终於福建按察司佥事。历官俱有直声。怡因辑其年谱、行状、墓表、挽诗之类,以成此书。吴宽为题此名。
  与《明史》祚本传亦大致互相出入。案《千顷堂书目》,载有孙堪《直道编》,纪御史陈祚事。堪,嘉靖中人。今未见传本。其与此书为一为二,莫之详矣。
  △《翊运录》·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刘廌编。廌诚意伯基之孙也。是书成於永乐中。集其祖父所得御书、诏诰及行状、事实,以为此录。取诰文中“开国翊运”之语为名。同郡王景为之序。
  成化中,巡按浙江御史戴用以版久漶漫,因增辑重梓,杨守陈为之序。嘉靖初,从处州府知府潘润之请,以基九世孙瑜袭爵。瑜因复增入袭封诰敕,及部议、题本、谢恩表之类,自为《后序》。二卷之首。杂入基表颂五篇,颇为不伦。以序文考之,即瑜所增入。盖徒欲侈陈祖德,为阀阅之光,而未知著述体例者也。
  △《崔清献全录》·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崔子璲编。其书成於永乐中,皆其五世祖与之之遗事、遗文也。与之字正子,广州增城人,绍熙四年进士,理宗时累官广东安抚使,拜参知政事右丞相,致仕卒,谥清献,事迹具《宋史》本传。与之所著有《菊坡文集》,佚於兵火。
  又有《岭海便民榜》、《海上澄清录》二书,皆记其当时政事,后亦不传。仅存其《言行录》三卷、《奏札诗文》五卷,子璲因裒为一编。又以理宗御札及诸家诗文为《附录》二卷。其《言行录》三卷,《林钺跋》称宋太社司令李公裒辑,而不载其名。《宋端仪序》称略为更定。《甘镛跋》又称旁考史传,补其脱略。
  然则已非原本矣。又蒋曾荣家别有写本,分为二集。《内集》二卷,前卷为《言行录》,后卷为《奏札诗文》。《外集》三卷,上卷为所赐诏札,中卷为《宋史》本传及《续通鉴纲目》诸书所记与之事,下卷为题赠诗文。题其十世孙爌所重编,成於嘉靖庚申。前有《测引》一篇,称重编先录既成,有谓不当以行先言者,有谓不当以臣先君者。后见旧版篇次记号,乃知新本为后人剷改。爌所重编,实还其旧。今观其书,虽并十卷为五卷,而序次略与子璲本合。则所谓还其旧者,确不诬也。
  △《陆右丞蹈海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丁元吉编。元吉,镇江人。是书成於成化中,记宋陆秀夫海上死难事迹。
  采《宋史》本传及龚开所作《传》、黄溍所作《年谱》,益以诸家题咏,汇为一编。并载秀夫遗文二首。末附《桑海遗录序》、《大忠祠碑》及祭文一首。
  △《张乖崖事文录》·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颜端、徐浣同编。端,应山人,官成都县教谕。浣,杭州人,官华阳县教谕。前有文安《邢表序》,盖弘治三年表为四川左布政使,以张咏为蜀名宦,故属二人辑录此编。一卷为《本传》及事实,二卷为遗文十二篇,三卷、四卷为同时赠答及后人祠记祭文之类。《咏全集》尚有传本,端等未见,故所辑颇挂漏焉。
  △《李卫公通纂》·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王承裕撰。承裕字天宇,三原人,吏部尚书恕之子,弘治癸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谥康僖,事迹附见《明史》恕传。承裕与唐李靖为同里,故既为建祠,又纂其遗事为此书。《明史·艺文志》著录,作四卷。此本凡《史牒纂》一卷、《遗作纂》一卷、《文集纂》一卷、《存迹纂》一卷,与《明志》合。所载皆习见之文。至《李卫公问对》一书,出自阮逸伪托,而一概列入,绝无辨证,可知其考订之疏矣。
  △《阳明先生浮海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陆相撰。相字良弼,馀姚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是书专纪王守仁正德初谪龙场驿丞,道经杭州,为奸人谋害,投水中。因飘至龙宫,得生还之事。说颇诡诞不经。论者谓守仁多智数,虑刘瑾追害,故弃衣冠,伪托投江,而实阴赴龙场。故王世贞《史乘考误》尝力辨此事为不实。而同时杨仪《高坡异纂》亦载此事,与相所纪略同。盖文人之好异久矣。
  △《朱子实纪》·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戴铣编。铣字宝之,婺源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给事中,以疏弹太监高凤,下诏狱,廷杖创甚而卒,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详述朱子始末。首曰《道统源流》、《世系源流》,次《年谱》,次《行状》、《本传》,次《庙宅》,次《门人》,次《褒典》,次《赞述》,次《纪题》。其书本因《年谱》而作,其标曰《实纪》者,铣《自序》称,谓之《年谱》则绍乎前、彰乎后者不足谈。
  必曰《实纪》,然后并包而无遗。盖《年谱》主於明朱子学问之序,出处之道。
  而铣是书则主於以推崇褒赠,夸耀世俗为荣。其立意本各有取也。
  △《韩祠录》·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叶性、谈伦同编。性,里籍未详,官潮州府同知。伦,上海人,天顺丁丑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然是编前有翰林院检讨盛端明《序》,称性编录未成,以述职北上。伦时为潮州知府,因续成之。考书成於正德甲戌,上距天顺丁丑,已五十八年。且作《序》之盛端明为弘治壬戌进士,上距天顺丁丑,亦四十六年。
  与伦似不相及。即伦老而尚存,亦不应七八十岁尚为知府,后乃忽至九卿。疑为别一谈伦,名姓偶同也。其书首载《韩愈遗像》及《韩山书院》、《鳄鱼》、《韩木》诸图,次《唐书》本传及愈谪潮州时所作诗文,次记祠制、祭仪及后人碑记、诗赞,末附载赵鼎《得全书院记》、陆秀夫《马发祠记》。以皆在潮地,故并录之。其《南珠亭记》一篇,则又以潮之人物代兴,归美於愈云。
  △《奕世增光录》·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王道行编。道行字明南,阳曲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左布政使,是为续五子之一,《明史·文苑传》附见《王世贞传》中。是书乃其官常镇兵备副使时为魏校所刊也。第一卷至五卷载敕命、祭文以及同时诸人赠答书启,第六卷载校行状、诔词及遗事,七卷、八卷则文稿备遗也。因校诰敕中有“永增奕世之光”
  语,遂以名其书焉。
  △《薛文清行实录》·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王鸿撰。鸿,河津人,官石灰山关税大使,薛瑄之曾孙婿也。是编第一卷为瑄像赞、行状、神道碑、事实。二卷为《请从祀疏》七篇。三卷为祠堂、书院诸记六篇,祭文三篇。四卷为《读书录》、《文集》诸序四篇,诗五首。第五卷则杂录柱联之类,而附以《薛氏历世科贡传芳图》。前有《乔宇序》,作於正德辛未。而奏疏有隆庆五年,祭文有万历二十六年,所记科贡有崇祯壬午、癸未。
  则瑄后人以次续入,非鸿之旧也。
  △《商文毅公行实》·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商汝颐编。汝颐,商辂孙也。以辂遗集两毁於火,恐先德不传,乃裒为是书。凡王献所作《行实》一篇,尹直所作《墓志铭》一篇,杨子器所作《神道碑》一篇。末有正德十年汝颐《自跋》。正德十六年刊版,王子言又为之跋。
  △《商文毅年谱》·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商振伦撰。振伦,辂之玄孙也。书前有小像八幅,自乡试第一迨官至谨身殿大学士皆图画之,殊未能免俗。其《言行录》一卷,则辂孙汝泰所作,振伦并刊之也。
  △《传信辨误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陈虞岳撰。虞岳,泰和人。正统间辅臣陈循五世孙也。土木之变,循在内阁为首揆。及景帝欲废英宗太子,循依违不能匡正,以此为当世所讥。陈建通纪载其事。虞岳以为诬蔑其祖,乃作此书以辨之。首为诸名公叙略节略。次为传信六条,一曰《首定储宫之策》,一曰《力沮南迁之议》,一曰《计退德胜之围》、一曰《密运回銮之略》,一曰《保护南宫苦忠》,一曰《请复南迁谠疏》。所引诸书,惟《力沮南迁》一条,《弇山堂别集》及《丛记》载有循名,其五事则皆无确证。次辨诬五条。一曰《辨不诤易储之误》,一曰《辨徐有贞馈玉带之误》,一曰《辨请治龚遂荣狱之误》,一曰《辨翰林用杂流之误》,一曰《辨申明制科之误》。其意与《孤儿吁天录》同,亦孝子慈孙不得已之苦心也。
  △《夏忠靖遗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夏崇文撰。崇文字廷章,湘阴人,成化戊戌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
  盖夏原吉之孙也。是编追述原吉历官始末甚详。於世所传慈感蚌珠事,删之不载,体便颇为严谨。然原吉治水,功在东南,其方略亦不备载。殆以事具国史耶。惟燕王篡立,原吉称臣,此所谓范质生平惟欠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