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德意志的荣耀 >

第679章

德意志的荣耀-第679章

小说: 德意志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使其留下充足的预备队,以便于突破对方阵地之后展开新的攻势,或者被反击之后有充足的部队能够阻挡住对方的进攻。其次,他们必须要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军队而言,充足的后勤补给意味着部队的战斗力的保证,补给的缺乏则等于部队战斗力的衰弱。所以必须要有充足的后勤补给。而最后一点,则是要有细致严密的规划,这么一支大军团的作战,没有细致严密的规划是不行的。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规划能够产生原有部队数倍兵力才能产生的效果。但是我们看看现在苏军的情况?他们有充足的部队么?虽然不止一个人和我说苏军的部队数量十分的充足。而且他们有着极其强大的技术兵器。但是,经过我们的情报分析证明,苏军的兵力并不如我们。或者这么说他们的部队都不具备展开完全反攻的战略计划。俄国人制定的反攻计划的胃口显得过大,而且经过深思熟虑,他们是准备在纵深进行两翼合围的。但是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他们缺乏足够的突破兵器。俄国人缺少大量的坦克兵团来执行这些计划。苏军在包围我们的时候使用的部队大部分是步兵或骑兵,有大量坦克进行支援,他们所走的距离之远是令人注目的。然而,俄国士兵的作战能力和训练水平并不高,斯大林并不能完成所赋予的战略任务和较高级的战术任务。他们在战术上的缺陷通常与指挥员和参谋人员训练素质低有关。很多部队在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就零零星星地投入了战斗,许多指挥员被上级催逼着仓促上阵。侦察很差,炮火支援与其他兵种不协调。而他们投入的坦克部队是以分队为单位使用而不是整旅整旅地投入战斗,因为过于深入我们的防御纵深,所以使其能力与任务完全的不相适应。即使他们的最高统帅部分给西战区九个而不是五个预备集团军,我想朱可夫还是缺少必要的兵力打垮我们,更不要说整个东线的部队了。除此以外,苏军的补给也很糟糕。虽然他们的部队有充足的冬衣。但是粮食和弹药的补给并不充分。而俄国人的士兵也不是神。他们的士兵如果没有吃的,也会饿死,如果那些俄国人没有穿的,他们也会冻死。这些士兵的步枪和火炮也需要弹药,他们运送的马匹也需要饲料。布尔什维克的士兵与我们帝国的士兵一样怕冷,而部队运动的困难也不单是只有我军现在才有。事实是俄国部队的穿着和装备比我们某些部队更适于冬季作战,但是后方勤务准备虽然无疑是粗糙的甚至比我们还粗糙,这个粗糙的后勤体系和他们的战斗力对于他们的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完全矛盾的。所以说,如果他们这场战斗能赢,那就完全是靠运气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海浪和防波堤
  “威廉将军阁下。”在听了季明有关各种问题的一番长篇大论之后,坐在一旁的米尔希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因为他发现对方已经完全的抢了他的风头。更要命的是,现在对方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这让他,一个堂堂的帝国空军元帅感到十分的郁闷。于是,他乘着对方在那里换气的时候突然开口:“我们现在不是想听您有关苏联人这次进攻会失败的预测。因为我想大家都知道这种预测是绝对不准确的。我现在想问您的是我们如何才能最终消灭那些该死的俄国人,怎么才能稳定住我们的战线,我们迫切的需要。”
  听了米尔希的话,整个会场立刻嗡声一片。很显然,在场的人。至少是大部分的人都对米尔希的话产生了共鸣。因为,现在开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如何挽救目前的德军处于被动的局势。而不是侃侃而言所谓现在的局势,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谁都知道俄国人的那么点情况,他们的缺点也被大家所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认为这俄国人的战斗力比季明描述的还要底下。但是,战争并不是依靠想象出来的。也不是依靠什么战斗力加武器装备再加上士气和地形等等的简单加减。要是这样的话,德国人怎么算都不如法国和英国的。而现在,苏联人就是凭借着比德国人少的坦克。比德国人劣质地飞机。比德国人素质和年龄都低劣的士兵。用了德国人已经很多年没有用过的战术撕破了德军的防御,这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了无所适从。他们现在根本不需要一劳永逸的解决俄国人。占领全部领土。他们只是希望自己人能够想到一个办法。一个能让整个德国暂时帝国危机的办法。
  看到整个会场的风向出现了一些偏差,鲁道夫情有些不妙,于是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然后悄悄地给自己地儿子使了一个眼色。后者当然看出了自己父亲的动作,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微笑,而这种微笑在现在的这种场合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的开口道:“诸位谁见过大海?”
  听了季明这句话,一时间整个会场内没有一点声音,所有人都满脸疑惑的看着这位年轻的将军。帝国的太子。未来地元首。他们实在不知道这个年轻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说出了这么一句让人不着边际的话。
  不过季明却很满意在场所有人的这番表情——从他微微上翘的嘴角就可以看出。过了几秒钟他继续慢悠悠的说道:“各位。大海的力量是最大的。特别是巨大的海啸袭来地时候,滔天地巨浪给人的感觉世界末日的降临。但是,就算面对海啸我们仍然有办法对付它。更何况俄国人这种人为制造地海啸了!”说道这里他又拿起了教鞭。
  “对于俄国人的这次进攻战术而言,虽然他们只使用了一种战术,那就是全面突破的战术,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想破解对方的这一种战术却并不能够使用但是的战术去面对,就像遇到海啸的时候,我们不能单单的筑起一道堤坝就能够阻挡的住滔天巨浪一样。必须要有灵活的战术变更。比如,在某些地方,我们要设立坚固的防线。比如在北方,季赫温——列宁格勒——卡利累阿战线。那里的苏军部队的番号虽然数量众多。看上去来势汹汹,但是只需要仔细的辨别就可以发现,这些部队绝大部分都是空架子。他们无论是兵力上还是兵器上都和我们在那里防御的部队相差甚远。虽然这个时候他们某些部队的进攻仍然显得气势汹汹。但是他们已经到达了一种临界点。只需要我们好好的把握一下。对方一定会彻底的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重整自己的部队了。同样,适合坚守的还有中央集团军群中部的热科夫地区和南部的卡卢加地区。这两个地区连同维亚兹玛地区可以结成一个坚固的三角防御体系……”
  “等等!威廉将军!”就在季明继续开口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又打断了他的讲话。季明看了看,这个人是统帅部参谋处的克莱布斯将军,这位将军原本是希特勒身边的人(最后在地堡中自杀的人之一)不过在季明的印象中,这个家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不过这位将军却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小孩是怎么在
  论他的。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威廉将军阁方地区采取固守的战术比较欣赏。但是我并不明白您为什么对中央集团军群所防御的热科夫——维亚兹玛——卡卢加地区能够防住俄国人的进攻那么有信心。要知道之前您曾经说过。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中的三个集团军。分别是马斯连尼科夫的第39预备集团军,什韦佐夫的第29集团军、和沃斯特卢霍夫的第22集团军从加里宁和托尔若克:|夫方向进攻。热科夫地区集结了苏军差不多二十个师的压力。在那里防御的第九集团军根本无法抵抗的住。而在卡卢加地区。苏军的第集团军(司令扎哈尔金中将,下辖5步兵师和骑兵师)已经对防守在那里的4团军南翼的第13和第43的结合部发起了凶猛的冲击,他们已经拿下了第13军半个月前刚刚攻克的阿列克辛。迫使43军西撤和装甲集团军主力之间的缺口已经变得越来越大,德军沿奥卡河构筑的冬季预设阵地已暴露在了苏军的面前,而苏军第50集团军的快。7波波夫少将指挥)通过这个突破口,3夜内前进约90里,进抵德军后方重要的补给中心——卡卢加城的南郊。现在整个卡卢加地区已经是朝不保夕。可以说随时可能落在俄国人的手中,三个点有两个点都有可能被攻克。那么剩下的一个点怎么守?”
  “呵呵!”听了对方提出的反问之后,季明只是笑了笑。“克莱布斯将军,也许你说的有你自己的道理。这两个方向上的苏军的确很猛。但是,俄国人不可能获得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俄国人并没有看清楚整个防线最大的要害。那就是维亚兹玛。卡卢加——热科夫——维亚兹玛防区呈倒三角形。卡卢加和热科夫在前面,而维亚兹玛在后面。三个点都有公路和铁路相联系。前面的两个城市就像两个伸出的钳子一样,将维亚兹玛牢牢的护助。而维亚兹玛的后方则是斯摩棱斯克。只要斯摩棱斯克——维亚兹玛的补给线仍然保持通畅。那么热科夫就能够源源不断的得到兵源和补给,如果再给他配备一个好的指挥官的指挥官的话,那么这场战斗几乎不会输。而卡卢加,现在就算丢了又怎么样?只要补给线在我们的手中,我们还能够通过反击拿回来。所以这里不足为虑。”在解释完了克莱布斯提出的疑问之后,季明接着把教鞭指了指整个地图的两翼。原来最让我头疼的是中央的两翼方向,我不是因为苏联人攻击楔入的太深。因为他们攻的越深。这些俄国人的死路就逼近一步。虽然他们是在内线作战,但是今年的冬天让他们无法得到充足的补给。所以他们一定会灭亡。我现在担心的是我们无法顺利的引导他们。让这些失去了目标的部队在我们的防线里面瞎转悠。搞的以后很难围歼。”说道这里他的话锋突然一转“不过后来看到了那些海堤却让我豁然开朗,因为在距离大堤前面不远的地方都要立上几根立柱,这些交错的立柱实际上是为了减缓大浪的冲击波而设计的。这种放浪柱的方式让我大受启发。我认为,在苏军突破或者即将突破的侧翼的几个区域设置一些不大不小的要塞。这些要塞要设置在某些关键的区域,比如苏军的后勤补给线或者战术要点上。每个要塞中放置一定数量的守军,个人认为数量最多不能超过一个师。当苏军攻击的时候,他们为了保持自己补给线的通畅一定会攻击这些要塞。就算他们的先头部队选择绕过的话,后续的部队还必须攻击,原因很简单,为了能够保持补给线的通畅,或者战术要点的拿下。他们必须攻下这些要塞。而这些要塞就成为了分化苏军兵力最有效的手法。通过这些要塞的不断剥离。苏军攻击的势头一定会受到严重的遏制,这种时候那些俄国人会发现,他们展开的全面攻击的战斗方式已经无法收尾了。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阻止他。而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的战术方针也就实现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部队选择出击,斩断对方伸出来的触角。然后……”说道这里他耸了耸肩膀:“剩下的事情显而易见了。”
        第二百三十三章 正例和反例
  季明的话说完了。他的脸上仍然保持着微笑。但是眼睛却冷冷的看着在场的所有人。他的这个战术其实说白了十分的简单,那就是在某些地方和中间区域,采取密集防守的方法坚决的阻挡住敌人,而在两翼部队后撤放开。让对方长驱直入。而主力部队则在侧翼待命准备进行侧击。而为了保证苏军的进攻部队能够按照他预定设计的路线走下去,除了防御的部队要让出一定的预留的空间,并且在这些空间的周围设立一些苏军不得不面对的战术要点,而苏军则通过和德军争夺这些要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一步接着一步的走进季明精心设计好的陷阱。可以说整个计划十分的周围。几乎无懈可击。
  事实上,季明也对自己的这个计划十分满意,在他看来。这个计划是最容易实现的。至少他在他的思维中还是有一个很经典的战例借鉴的。这个战例就是著名的还没有发生的卡尔可夫反击战。
  在历史上的1942年43初。势对苏联有利。格勒会战和1942年的冬天以德军第6集团军被歼和德军成功撤离高加索而告终,然而南部战场却没有平静下来。斯大林决定乘大胜之势追击德军,光复南部重镇哈尔科夫。为此两个苏联方面军将协同作战,苏军名将瓦杜丁的西南方面军将攻击德南方集团军群南翼地顿涅次盆地以吸引德军主力。而戈利科夫将军的弗罗兹尼方面军则直指德军北翼哈尔科夫。两个方面军共约60人,而面对的德军只有23万,优势巨大。而这个时候季明的老丈人曼施泰因元帅出场了。他发现自己的兵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