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明龙腾 >

第265章

大明龙腾-第265章

小说: 大明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诏书上圣言煌煌,是要烦劳诸君子先体验一下三皇治世,若是坚持下去,既又博不到清名,又是苦不堪言。他们家中有老有小,委实忍耐不住,早早屈服,将自束发读书之日就有的信条抛弃,又是痛苦,又觉难堪。此时看到陈贞慧仍然坚守此处,两人都很觉惭愧,因看到陈贞慧落落大方,满脸书卷气,闲适风雅,两人想及自身,不免面红过耳。
  候方域因其父候恂罢职还乡一事,几个月间一直奔波于商丘与南京之间,于政事无暇过问,到也能得脱事外。此时见各人尴尬,他洒然一笑,躬身进了那茅屋,在内里大笑道:“咱们每常说,要是哪一天能脱尘世喧嚣,归野山林为一野人,乃是人生最大之快事。今日定生兄能够如此,正是得偿所愿,咱们该为他贺喜一下才是……”
  他正嘻哈打趣,却突然噤口不言,满脸通红的窜将出来。因个头稍高,在屋门处“砰”一声撞在梁柱上,却也并不呼痛,只站在一边,默不做声。
  陈贞慧猛然醒悟,却原来是自家妻子午饭过后,正缩在稻草堆里歇响。候方域冒冒失失撞将进去,却是失礼的很。
  他到也并不在意,向这三位好友笑道:“难得诸位年兄这么好兴致,咱们不如在这里寺里略转一转,如何?”
  这大报恩寺是南京名刹,各人久居南京,这佛寺虽然轩敞壮丽,大雄宝殿规制与宫城内奉天殿等同,殿内佛像亦是华美精致,金碧辉煌。奈何众人或是来此诗会,或是与家人礼佛,入寺随喜的次数太多,对寺内风景早已烂熟于心,已是毫不在意了。
  几人一路上说笑谈心,正自欢愉。却有几个和尚身着青布僧袍,迎将上来。几人张目去看,只见为首的那僧人正是寺内知客僧,与这几个京城名流素有交集。因都向他笑道:“大师不必前来张罗,我等今日并不需笔墨茶水,亦不是进香添香油,只是略逛一逛,便即回去。”
  那僧人虽听得如此,到底过来与他们稽首问安,寒暄了几句方才离去。陈贞慧此时已披上兽皮衣服,与几个身着绸缎长衫,头戴方巾的好友站在一处,很是滑稽。那知客僧当面强忍笑意,待背转身去,已是忍不住爆笑起来。陈贞慧隐约间听到那和尚压抑的笑声,见几个知交好友亦是神色古怪,便笑道:“罢罢罢,我不了来丢丑了。咱们还是回去,就在我房前说话的好。”
  “定生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你今日此举,将来必定名垂青史,成为万世典范。又有什么丢脸的,咱们私底下说起你来,都只觉佩服的紧呢。”
  陈贞慧苦笑道:“我只是尽人事罢了。其实,陛下一意孤行。这阵子,韩非杨朱等人的学说刻印成书,编给学生们看。学校里原本就讲些什么几何定理,现下还有加了那些夷人的什么哲学,法学。这样下去,陛下现在正是春秋鼎盛年纪,待他龙驭上宾之时,全天下已经没有读书种子了。”
  吴应箕亦黯然道:“诚然。陛下前日刚有诏命,在京师兴建大汉学士院。不管是医相星卜,瓦匠木工、火器锻造、机器修理,还是正经的读书人,只要学问和技艺超凡入圣,均可入贡其内。名额一共止四十人,死一人,补一人,号称不朽。现在入其内的止有徐光启与孙元化师徒二人,还有江西教谕宋应星。陛下说了,日后有人在学识和贡献上有超过或比肩此二人者,方能入内。入此院内,则亲王公爵亦可抗礼,见陛下而不跪、不缴赋税,由史馆为其立传。入院者,一律为大学士,由国家提供银子,供其研究那些奇技淫巧的物什。学院正中,你们道供奉的是谁?嘿,是木匠的艺祖鲁班,再有张衡、祖冲之等人。陛下如此行事,数十年后,匠人比读书人都能比肩,还有什么读书种子?!”
  陈贞慧听到此处,忍不住问道:“徐大学士一生学问虽杂而不纯,到底是进士弟子,其弟子孙元化亦是进士出身,那个宋应星又是何人?一向声名不鄣,怎么竟能有如此殊荣?”
  吴应箕不屑道:“崇祯五年中的举人,一个举人!中举后,任江西分宜教谕。不知道怎么让他著了一部淫书,名曰《天工开物》,上书农工诸事,还有怎么打弹弓的学问。”
  他忍不住摇头,向陈贞慧摊手苦笑,道:“长此以往,怎么得了!”
  候方域亦皱眉道:“弟这次回南京,感觉与半年前又有很大不同。京师中有大赛马场,凡比赛赛马或是马球之时,全城百姓为之骚然,读书人都是驾车佩剑,往之观战。比赛之时,呼喝叫喊,血肪贲张,甚于有拔剑挥舞者!如此不成体统,还说是从孔子习六艺,要恢复上古汉人尚武之风。除了赛马马球,还有击剑、射箭、火枪,如果执刀弄枪的,竟把书本抛在一边了。听说,陛下鼓励人往海外,言道凡是在海外立功,为大汉开疆辟土者,均不吝封爵之赏。最少,在海外发现岛屿领地,先发者可以任意圈占土地,立下标识,立了多少,多少土地就是他的。陛下如此穷兵黩武,以利诱民,不知道我华夏千载之下积聚的仁德之气,还能留存多少。”
  陈贞慧见这二人越说越愤,唯有朱之瑜默然不语,因向他问道:“鲁屿兄,你怎么看?”
  朱之瑜微微一笑,答道:“弟每常细思,觉得陛下这些举措,未尝不是有些道理在。比如法家,虽然失之残暴严苛,到底亦有些可取之处。若是不然,当时诸国的国君,为何多有信者。秦始皇之前,秦国即尚法家学说,直至一统天下,这法家未必就是一无是处。始皇残暴,不恤民力,非法家之过。况且有百家争鸣,不以学术罪人,只要有学识之人,足以傲王候,等若上宾。陛下恢复此古制,多些学术流派出来,咱们儒家门徒又有何惧?咱们的学识是对的,则自有信众,若是错的,也能有别家指出,岂不更好?”
  他见吴应箕等人涨红了脸,意欲与他争辩,忙摆手道:“不必如此。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我不勉强诸位仁兄,望诸兄亦不要相强于我。况且,不久后就要与诸兄长别,想再见弟,亦是难事了。”
  陈贞慧惊问道:“贤弟要往何处,竟是长别?”
  “弟听说在吕宋和爪哇岛左近,岛屿众多,或是土人模行,或是无人居住。虽然有前明太子殿下与诸多属臣宗室发配,到底是人口太少。今陛下有命,凡在海外开辟新土者,可以赏赐给土地。弟与各位年兄不同,家境甚差,人称是破落户子弟。虽然读书小成,奈何朝廷改弦更张,不再纯以读书取士。况且,就凭着俸禄,也很难富贵如昔。小弟虽不在乎,家中尚有父母妻儿,是以要带些族人,往海外去试试运气。”
  陈贞慧等人先是诧异,继而默然不语。以他们才子身份,平日里语不言利,此时朱之瑜堂而皇之的将这些谋夺利润的话赤裸裸说将出来,以彼此交情,又不能断然斥责,是以只得以沉默以对。
  候方域父亲是明朝尚书,家中良田万亩,仆从过百,委实难以理解朱之瑜的想法。现下虽不好做声,却忍不住在心里想道:“语不及义,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让阿堵物熏臭了良心,真是可惜。”
  陈贞慧亦耐不住,向朱之瑜劝道:“且不说海上风浪危险,出海者十不归一,就是那海外的诸岛,蛮人横行,毒虫遍地,吾弟又何苦如此。”
  朱之瑜知道这些人心中如何想法,因笑道:“大丈夫当佩三尺剑,横行天下!区区蛮夷毒虫,有何可怕?君不闻昔有投笔从戎之事乎?”
  他话已说到此处,旁人自然不能劝解。众人正自没奈何,却远远见了不远处山门外来了一队禁卫班直,执刀持戟直奔众人站立处而来。
  陈贞慧见的多了,到也没觉得如何。吴应箕等人却立时脸上变色,禁不住向陈贞慧问道:“这队兵定是来寻你的,难道陛下有旨意下来?”
  “诸位年兄不必慌张,陛下这阵子,到没把咱们几个冥顽不化之人给忘了,隔几天便会派人来询问一番。我只答难改初衷,他们自然就会回去覆命。”
  说到此处,他忍不住笑道:“估计是哪位老世叔从中斡旋,我料想陛下哪有精神管我们这些微末小吏,他只要把章程交待下来就是,哪能如此关切。”
  他并不知道,其实不但是南京城内,就是全国各地,因不肯同意分封,或是反对恢复百家,降黜儒学独尊地位的朝官或是地方官,一律如南京城内一体处置。至于那些无官无职的儒士,则并无丝毫处断,而是交由地方好生抚慰,并且交待让他们在报纸上发言批评,然后再由支持改革的一派撰写文稿反驳,不但没有强制之事,就是一点过激的手段亦不准施行。总因儒学独大了千多年,在国人心中地位太过尊崇,以强力手段对付官员则可,对付平民则万万不行。就是官员,亦得防备着他们受压不过,不欲屈服又忍受不住原始生活,奋然自杀。所以此事张伟时时挂在心上,谕令各地负责此事的官员一定要好生照料,防着官员自杀。至于陈贞慧等人身在南京城内,他自然是亲自关照,不使出事。
  陈贞慧话虽如此,却亦不能全然不将这队兵士放在心上。一时间诸人不再说话,伫立原处,等着那位兵士迎上前来。
  “陛下谕令,着陈贞慧换衣着公服,即刻至文华殿陛见。”
  那带队的果尉已经往返多次,一向由他逼问陈贞慧等人是否改弦更张。此时见陈贞慧接旨后愕然失惊,便向他笑道:“御史大人,你已官复原职,这便请随我入宫吧。”
  “这是何意?若陛下以为复我官职便可以使我改志,那臣期期不敢奉诏!”
  “大人,陛下非是此意,请大人随末将回宫,自然知晓。”
  陈贞慧有心再加拒绝,却见那果尉身后有几人捧着他身为巡城御史时所着的绿袍官服,其余腰带、佩剑、鱼符、钞帽等随之带来。他心中叹一口气,知道纵是自已再没有拒绝的勇气。因向吴应箕等人拱手道:“诸位年兄,弟皇命在身,不能再陪,请诸兄稍加逗留,弟去去便来。”
  吴应箕等人忙拱手道:“不必,贤弟陛见天子乃是大事,吾等这便回去。等再有了空闲,再来拜会就是。”
  陈贞慧一边换衣,一面匆忙与诸位友人道别。又特地与朱之瑜握手话别,劝他不必着急,最好不要轻身远赴海外。
  待一切收拾妥当,他坐上宫内特地派来的马车,闭目思索。他久困于大报恩寺内,满眼的黄瓦白墙,此时随着马车微微颠簸,车行至大路之中,车窗外风景变幻,片片绿叶和着湿润的清新空气飘杨进来,使的原本满脑子官司的他居然昏昏欲睡。一路行至金水桥畔,他跳下车来,看着不远处的紫金山上绿意盎然,不由得信口道:“山上春色怡人,宫室却又有股肃杀之气,思之念人黯然神伤。”
  正惆怅间,却听耳旁有人笑道:“范文正公曾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大人此时的感慨,不似男子汉大丈夫啊。”
  陈贞慧猛然回头,却见是一汉军将军站在自已身侧,正笑吟吟看向自已。旧明文人很是瞧不起行伍中人,纵然是对方身居高位,亦是视做下作之人。概因武人中目不识丁之人甚多,又有数百年积习下来,武人地位远在文人之下之故。新朝以武功立国,鄣显武人功劳,时人对武人的看法已多有改变。再加上对方位份远在自已之上,陈贞慧只得拱手向那汉军将军笑道:“将军太过苛责,陈某不过文人酸丁,对景伤怀,文人本色耳。”
  说到此处,忍不住又自嘲道:“汉皇思开国,我辈文人尽无用处。此朝阳升起之蓬勃盛世,正是将军立万世不易之功时,两相比较,我自然差的远啦。”
  那汉军将军又微微一笑,向陈贞慧道:“一会子大人就知端底,只怕到时候自然就会豪情万丈呢。李侔要与将军同行,是以用言语激励,想让大人提起兴头罢了。若是有言语得罪之处,尚迄不要见怪。”
  “啊,我道将军年轻英俊,风姿不凡,却原来是有名的马球将军!”
  陈贞慧虽然拘泥,却也甚喜马球之戏,对一些有名的马球明星知之甚详。他刚刚端详这个年青的汉军将军,只觉眼熟的紧,一时却是想不起来。待这人自报名号,他方才猛然想起。忍不住喜笑颜开,便欲上前与他讨论球术。
  李侔却是一脸苦笑,连连摆手道:“大人不必如此,将来在一同事的日子很久,海上无聊之时,咱们尽可研习,现下快些进宫陛见才是正理。李侔虽以马球出名,却委实不喜人以马球将军相称,请大人下次不要如此。”
  陈贞慧斜他一眼,心知此人虽是年少,却满怀大志,想着要做一番正经事业出来。所以对马球小术博来的名声很不喜欢。因笑答道:“也是,让陛下久候,很是不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