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宋书 >

第95章

宋书-第95章

小说: 宋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四千四百九十五。去州二百;去京都陆一千四百,水三千五百。
  汝阳令,汉旧县,属汝南。何故属汝阴,晋武改属汝南。按晋武分汝南为汝阴,何所言非也。
  武津令,何不注置立。
  汝阴太守,晋武帝分汝南立,成帝咸康二年,省并新蔡,后复立。领县四,户二千七百四十九,口一万四千三百三十五。
  汝阴令,汉旧县。
  宋令,前汉名新郪。章帝建初四年,徙宋公国于此,改曰宋。
  宋城令,汉旧县。
  楼烦令,汉旧县,属雁门。流寓配属。
  陈留太守,汉武帝元狩元年立,属兗州,中原乱废。晋成帝咸康四年复立,《永初郡国》属兗州,何、徐属豫州。《永初郡国》无浚仪,有酸枣别见。今领县四,户百九十六,口二千四百一十三。寄治谯郡长垣县界。
  浚仪令,汉旧名。
  小黄令,汉旧名。
  白马令,汉属东郡,《晋太康地志》属濮阳。
  雍丘令,汉旧名。
  江州刺史,晋惠帝元康元年,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十郡为江州。初治豫章,成帝咸康六年,移治寻阳;庾翼又治豫章,寻还寻阳。领郡九,县六十五,户五万二千三十三,口二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去京都水一千四百。
  寻阳太守,寻阳本县名,因水名县,水南注江。二汉属庐江,吴立蕲春郡,寻阳县属焉。晋武帝太康元年,省蕲春郡,以寻阳属武昌,改蕲春之安丰为高陵及邾县,皆属武昌。二年,以武昌之寻阳复属庐江郡。惠帝永兴元年,分庐江、武昌立寻阳郡。寻阳县后省。领县三,户二千七百二十,口一万六千八。
  柴桑男相,二汉属豫章,晋属武昌。郡既立,治此。鼓泽子相,汉、《晋太康地志》属豫章,立寻阳郡后,割度。
  松滋伯相,前汉属庐江,后汉无,《晋太康地志》属安丰。安丰县名,前汉无,后汉属庐江,晋武帝立为安丰郡。江左流民寓寻阳,侨立安丰、松滋二郡,遥隶扬州,安帝省为松滋县。寻阳又有弘农县流寓。文帝元嘉十八年,省并松滋。
  豫章太守,汉高帝立,本属扬州。《永初郡国》有海昏汉旧县,何志无。今领县十二,户一万六千一百三十九,口一十二万二千五百七十三。去州水六百,陆三百五十;去京都水一千九百,陆二千一百。
  南昌侯相,汉旧县。
  新淦侯相,汉旧县。
  丰城侯相,吴立曰富城,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建城侯相,汉旧县。
  望蔡子相,汉灵帝中平中,汝南上蔡民分徙此地,立县名曰上蔡;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吴平侯相,汉灵帝中平中立汉平,吴更名。
  永修男相,汉灵帝中平中立。
  建昌公相,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分海昏立。
  豫宁侯相,汉献帝建安中立,吴曰西安,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康乐侯相,吴孙权黄武中立,曰阳乐,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新吴令,汉灵帝中平中立。
  艾侯相,汉旧县。
  鄱阳太守,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立,治鄱阳县;赤乌八年,徙治吴芮故城。《永初郡国》有历陵县汉旧县,何志无。领县六,户三千二百四十二,口一万九百五十。去州水四百四十;去京都水一千八百四十,陆二千六十。
  广晋令,吴立曰广昌,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鄱阳侯相,汉旧县。
  余干令,汉旧县。
  上饶男相,吴立。《太康地志》有,王隐《地道》无。
  葛阳令,吴立。
  乐安男相,吴立。
  临川内史,吴孙亮太平二年,分豫章东部都尉立。领县九,户八千九百八十三,口六万四千八百五。去州水一千一百,陆一千二十;去京都水二千八百三十,陆三千。
  临汝侯相,汉和帝永元八年立。
  西丰侯相,吴立曰西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新建侯相,吴立。
  永城男相,吴立。
  宜黄侯相,吴立。
  南城男相,汉旧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更曰新南城,江左复旧。
  南丰令,吴立。
  东兴侯相,吴立。
  安浦男相,吴立。
  庐陵太守,庐陵本县名,属豫章,汉献帝兴平元年,孙策分豫章立。领县九,户四千四百五十五,口三万一千二百七十一。去州水二千,陆一千六百;去京都水三千六百。
  石阳子相,前汉无,后汉有。
  西昌侯相,吴立。
  东昌子相,吴立。
  吉阳男相,吴立。
  己丘男相,吴立。
  兴平侯相,吴立。
  阳丰男相,吴曰阳城,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高昌男相,吴立。
  遂兴男相,吴立曰新兴,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永初郡国》无比县,何、徐并有。
  安成太守,孙皓宝鼎二年,分豫章、庐陵、长沙立。《晋太康地志》属荆州。领县七,户六千一百一十六,口五万三百二十三。去州水三千三百,陆三千六百;去京都水三千七百,无陆。
  平都子相,前汉曰安平,后汉更名,属豫章。
  新喻侯相,吴立。
  宜阳子相,汉旧县,本名宜春,属豫章,晋孝武改名。
  永新男相,吴立。
  安复侯相,汉旧县,本名安成,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属长沙。
  萍乡侯相,吴立。
  广兴侯相,《晋太康地志》有此县,何云江左立,非也。
  南康公相,晋武帝太康三年,以庐陵南部都尉立。领县七,户四千四百九十三,口三万四千六百八十四。去州水三千七百四十;去京都水三千八十。
  赣侯相,汉旧县,属豫章。
  宁都子相,吴立曰杨都,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雩都侯相,汉旧县,属豫章。
  平固侯相,吴立曰平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南康公相,吴立曰安南,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陂阳男相,吴立曰揭阳,晋武帝太康五年,以西康揭阳移治故陂阳县,改曰陂县,然则陂阳先已为县矣。后汉《郡国》无,疑是吴所立而改曰揭阳也。
  南野伯相,汉旧县,属豫章。
  虔化男相,孝武大明五年,以虔化屯立。
  南新蔡太守,江左立。领县四,户一千七百三十,口八千八百四十八。去州水二百;去京都水一千三百七十,陆一千八百八十。
  苞信令别见,本作褒信,《永初郡国》作苞信。
  慎令,汉旧名,本属汝南。
  宋令别见,徐志云宋乐,后复旧。
  阳唐左县令,孝武大明八年立。
  建安太守,本闽越,秦立为闽中郡。汉武帝世,闽越反,灭之,徙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后有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属会稽。司马彪云,章安是故冶,然则临海亦冶地也。张勃《吴录》云:“闽越王冶铸地,故曰安闽王冶。此不应偏以受名,盖句践冶铸之所,故谓之冶乎?闽中有山名湛,疑湛山之炉铸剑为湛炉也。”后分冶地为会稽东、南二部都尉。东部,临海是也;南部,建安是也。吴孙休永安三年,分南部立为建安郡。领县七。疑户三千四十二,口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六。去州水二千三百八十;去京都水三千四十,并无陆。
  吴兴子相,汉末立曰汉兴,吴更名。
  将乐子相,《晋太康地志》有。
  邵武子相,吴立曰昭武,晋武帝更名。
  建阳男相,《晋太康地志》有。
  绥成男相,《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何、徐不注置立。
  沙村长,《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何、徐不注置立。
  晋安太守,晋武帝太康三年,分建安立。领县五,户二千八百四十三,口一万九千八百三十八。去州水三千九百九十;去京都水三千五百八十。
  侯官囗相,前汉无,后汉曰东侯官,属会稽。
  原丰令,晋武帝太康三年,省建安典船校尉立。
  晋安男相,吴立曰东安,晋武帝更名。
  罗江男相,吴立,属临海。晋武帝立晋安郡,度属。
  温麻令,晋武帝太康四年,以温麻船屯立。《永初郡国》无,何、徐并有。
  青州刺史,治临淄。江左侨立,治广陵。安帝义熙五年,平广固,北青州刺史治东阳城,而侨立南青州如故。后省南青州,而北青州直曰青州。孝武孝建二年,移治历城。大明八年,还治东阳。明帝失淮北,于郁洲侨立青州,立齐、北海、西海郡。旧州领郡九,县四十六,户四万五百四,口四十万二千七百二十九。去京都陆二千。
  齐郡太守,秦立。领县七,户七千三百四十六,口万四千八百八十九。
  临淄令,汉旧县。
  西安令,汉旧县。
  安平令,六国时其地曰安平,二汉、魏、晋曰东安平。前汉属淄川,后汉属北海,魏度属齐。
  般阳令,前汉属济南,后汉、《晋太康地志》属齐。
  广饶令,汉旧县。
  昌国令,汉旧县。
  益都令,魏立。
  济南太守,汉文帝十六年,分齐立。晋世济岷郡,云魏平蜀,徙蜀豪将家于济、河,故立此郡。安帝义熙中土断,并济南。案《晋太康地志》无济岷郡。《永初郡国》济南又有祝阿二汉属平原,《晋太康地志》无。、于陵县汉旧县,而无朝阳、平陵二县。领县六,户五千五十六,口三万八千一百七十五。去州陆四百;去京都二千四百。
  历城令,汉旧县。
  朝阳令,前汉曰朝阳,后汉、晋曰东朝阳。二汉属济南,《晋太康地志》属乐安。
  著令,汉旧县。
  土鼓令,汉旧县,晋无。
  逢陵令,二汉、晋无,《永初郡国》、何、徐有。
  平陵令,汉旧县,至晋并曰东平陵。
  乐安太守,汉高立,名千乘,和帝永元七年更名。领县三,户二千二百五十九,口一万四千九百九十一。去州陆一百八十;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千乘令,汉旧县。
  临济令,前汉曰狄,安帝永初二年更名。
  博昌令,汉旧名。
  高密太守,汉文帝分齐为胶西,宣帝本始元年,更名高密。光武建武十三年,并北海,晋惠帝又分城阳立城阳郡,前汉有,后汉无,魏复分北海立。;宋孝武并北海。领县六,户二千三百四,口一万三千八百二。去州陆二百;去京都陆一千六百。
  黔陬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淳于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高密令,前汉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夷安令,前汉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营陵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昌安令,汉安帝延光元年立,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平昌太守,故属城阳,魏文帝分城阳立,后省,晋惠帝又立。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七十,口一万五千五十。去州陆二百;去京都陆千七百。
  安丘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琅邪。
  平昌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东武令,二汉属琅邪,《晋太康地志》属东莞。
  琅邪令,二汉属琅邪,《晋太康地志》无。
  硃虚令,前汉属琅邪,安帝永初元年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北海太守,汉景帝中二年立。领县六,户三千九百六十八,口三万五千九百九十五。寄治州下。
  都昌令,汉旧县。寄治州下,余依本治。
  胶东令,本胶东国,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剧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琅邪。
  即墨令,前汉属胶东,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下密令,前汉属胶东,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平寿令,汉旧县。
  东莱太守,汉高帝立。领县七,户一万一百三十一,口七万五千一百四十九。去州陆五百;去京都二千一百。
  曲城令,汉旧县。
  掖令,汉旧县。
  扌弦令,汉旧县。
  卢乡令,汉旧县。
  牟平令,汉旧县。
  当利令,汉旧县。
  黄令,汉旧县。
  太原太守,秦立,属并州。文帝元嘉十年,割济南、太山立。领县三,户二千七百五十七,口二万四千六百九十四。去州陆五百;去京都一千八百。
  山茌令,汉旧县,属泰山。孝武孝建元年,度济北。
  太原令,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属泰山。
  祝阿令。别见
  长广太守,本长广县,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云故属东莱。《起居注》,咸宁三年,以齐东部县为长广郡。领县四,户二千九百六十六,口二万二十三。去州五百;去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