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我的老婆是军阀 >

第368章

我的老婆是军阀-第368章

小说: 我的老婆是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想排枪时代,有效射程大概只有百多步,双方组成步兵线慢慢接近,百步外,站得就是向自己瞄准的敌人,甚至距离近的能数清他们的眉毛,身边,队友不时中枪倒地,而你要笔直的站立,向对方射击,这样的士兵,难道不需要非凡的勇气?
  而最精锐的排枪队,会顶着对方的弹雨一直接近到能给予对方最有效打击的射程,在这个过程中,己方不断有人中弹身亡,而勇敢的士兵还是大步向前踏近,一直到百步之内,才停下脚步,瞄准对方射击,而此时,对方多半还在手忙脚乱的装弹,虽然前进过程中许多战友阵亡,但近距离的第一轮射击已经足以给对方造成超过十倍的损失。
  平远军成军之初,就训练过排枪队伍,那是热血沸腾的时代,是平远军军魂刚刚凝聚之时,也是叶昭最难忘记的一段岁月。
  而今日,对着落后己方近乎一个世纪的排枪阵,中国皇家精锐陆军,几乎就是在对残暴的侵略者进行屠杀。
  一些乌兹别克人终于冲进了溪水中,但不管怎么说,涉水而过都会减缓他们的冲锋速度,正飞奔的士兵宛如泄了气一般减缓速度,很快就被弹雨击倒。
  小溪,渐渐变成了红色。
  当那波如同红色闪电的旋风,中国大皇帝的禁卫骑兵冲杀入乌兹别克人队伍时,乌兹别克火枪手、骑兵队突然溃败,四散奔逃。
  而安集延刀矛兵、弓箭兵以及归顺安集延的诸族雇佣青壮,早就乱成了一窝蜂,抛下兵器的降兵跪满了整个荒漠。
  阿古柏早就绝望,换成卫兵服饰的他却被一彪红色骑兵从后面撵上,死于乱刀之下。
  1864年9月底,帝国军队在托璞鲁克上游击溃阿古柏主力部队,毙敌俘敌两万余人,敌酋阿古柏被击毙。
  ……
  寒风呼啸,鹅毛大雪在天际间飞舞。
  亮噶尔一座民居中,土炕烧得滚烫,坐在炕头,烤着炕桌上的火炉,叶昭心里诅咒着这鬼天气。
  击毙阿古柏已经将近三个月,天南各部归顺,情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两支边防师和一支巡防师已经进驻天南,番号分别为皇家边防第三师、第四师,皇家天南巡防师。
  两支边防师,乃是抽调天北哈里奇统带的兰州集团军部分人马,以及新征召入伍的边族士兵加之中原后备役兵员组成,同样,兰州集团军也补充进了大量新兵。
  天南一带,西接中亚,南邻英印巴基斯坦一带,东端昆仑山南,便是西藏,地理位置要多重要便有多重要。
  将天南牢牢掌控在帝国手中,使之真正成为中原的一部分,对于帝国的现在和未来,都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这也是叶昭亲力亲为参与天南政治架构变革的原因。
  天南的农业区和城镇,自然同中原一般,设府、县、乡,但游牧区,却委实难以处理,牧民以部落群居,总不能派出官员跟随其游牧,而且也容易与之发生矛盾。
  现今只有将各个游牧区划分给各县统辖,但牧民部落,采取中央任命官职,名为“宣慰使”,不世袭,而且五年任命一次,每次任命前,省政府将会派出工作组前往各牧区,了解前任情况,有没有违法等等,了解牧民意愿,以决定更换不更换其官衔,而且人命官司,必须上报所辖县衙审理。
  从迪化来的阿訇进入了喀什噶尔对穆斯林宣扬新教义,穆斯林新教派,被称为“拉世德什叶”,意为掌握真实信仰的派别,在新疆穆斯林中,又被称为“白教”。
  新教义鼓励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通婚,不提倡穆斯林索群而居,鼓励穆斯林勇敢面对下一世,和非穆斯林相亲相爱。
  同时喀什噶尔也办起了面向穆斯林家庭的“中原学”学校,资金均是从富裕穆斯林中征募而来,学校习说中原话,教授拉世德派教义等等。
  天南局势既稳,叶昭则屯兵亮噶尔,开始准备对浩罕汗国发起攻击。
  亮噶尔是天南省最西陲之城,已经在后世的外国疆土上,位于后世边境线西方百余里处。
  在亮噶尔一带,屯有皇家骁骑团、皇家骑兵第一师、皇家边防第三师、以及皇家正黄旗步兵旅,共两万余战斗序列。
  正黄旗步兵旅便是独立团,现今扩编为五千余人的步兵旅,又被正式授予了皇家精锐的番号。
  正黄旗这个番号,叶昭用的理直气壮,现今已经与前朝诀别,自不必事事拘泥,不管怎么说,新朝总会留下前朝的一些印记,故意视而不见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现,八旗成了军队番号,也正式宣布了旗人制度的灭亡。
  烤着火,叶昭翻看着迪化的奏报和京里来的电文,在迪化,已经建起了兵工厂、钢铁厂、橡胶厂、纺织厂等等,也在筹备建立各种化工厂,这是帝国国防战略的规划。
  而不但太原到兰州的铁路在分段修建中,兰州至迪化一线,由泰和行独资的铁路也破土动工,在京师到兰州铁路未通时便修建兰新铁路,显然这是一项并不计较任何经济收益的投资。
  京里来的电文则称,成都到贵阳的铁路试通车,至此,西川正式有了第一条铁路,可经贵阳直通桂林、衡州,进入江南铁路网。
  贵阳到昆明的铁路则在测量路线中。
  除了干线铁路,各省域支线铁路修建也如火如荼,尤其是帝国与欧洲最出色的桥梁专家联合组成的勘测队伍在武汉一带勘测,得出现阶段下帝国完全可以修建跨越长江的大桥的结论后,南北铁路网有望连通,自然而然掀起了投资修建铁路的热潮。
  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欧洲国家,现今同样在如火如荼的修建铁路中。
  铁路的蓬勃发展,也促使国内钢铁业大跃进,预计明年钢产量和钢轨产量,将会出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尽管如此,从欧洲订购钢轨却也不可避免。
  蒸汽机火车头倒是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再不必从欧洲购买。
  北京到天津架起了第一条电话线,而广州、金陵、上海等城市也都出现了市内电话。
  不算紫禁城以及各部衙,京师市内电话装机量已经达到了九十多台,眼见便可破百,而如果东方电报电话公司的晶体管技术得到突破,电话的通话质量将会有质的提升,想来电话装机量也会出现井喷态势。
  “阿法芙,我带你回北京打电话啊!”见到这些消息,叶昭不由得有些振奋,笑着看向炕桌另一侧正在翻看书籍的白衣美貌少女。
  阿法芙诧异的抬头,看了叶昭一眼,不知道他怎么突然这么开心,也听不懂他说的话,说道:“我不去北京。”
  叶昭就笑,说道:“北京在你眼里就这般可怕么?”
  侍卫匆匆进来禀告,说是浩罕汗国萨拉尔一带部落首领穆拉德的使者到了亮噶尔,边防三师参谋长接见了他。
  浩罕汗国,都城浩罕城在汗国东域,与中国边疆距离极近,而在浩罕城西部、北部,浩罕汗国还拥有着大量疆土。
  浩罕汗国穆罕默德·苏丹早已经遣使求和,三次遣来使者,三次在亮噶尔城外就被驱逐。
  萨拉尔一带部落首领穆拉德是帝国与浩罕汗国有密切接触的贵族之一员,叶昭在整肃南疆的同时,也开始与浩罕汗国的部族头人们接触。
  穆拉德在写给中国大皇帝的信笺中,请求得到中国大皇帝的支持,以武力帮助他推翻默罕默德苏丹的统治,他若如愿成为汗王,则世代向中国大皇帝称臣。
  听侍卫讲完,叶昭微微蹙眉,说:“叫那使者回去告诉穆拉德,只有归降一条路可走。”
  叶昭从桌下摸出围棋棋盘摆在桌上,说:“明日进军,拿个好兆头,来,杀你一局。”
  经常被蓉儿锻炼,叶昭的棋艺也算炉火纯青,至少欺负阿法芙没有任何难度。
  阿法芙却是百败百战,从不气馁,见叶昭拿出棋盘,俏目越发明亮,雪白面纱轻轻吹拂,显然在深呼吸,平心静气做准备,一定要赢叶昭一局。
  叶昭看得暗笑,有时候觉得这穆斯林小丫头有意思极了。
  ……
  1864年12月底,帝国军队终于跨过边境进入浩罕汗国,一月之间,连下数城,鄂斯、阿尔班、安集延、那木干、玛尔噶朗皆被攻克。
  浩罕汗国军队,被杀得落花流水,每当见到灰色军装出现,便溃不成军,而那传说中中原大皇帝的红衣骑兵队,就更是不可挑战的存在。
  到得后来,一支十几人的侦察兵骑兵队,令数千人口的部落乖乖投降的情况屡见不鲜。
  2月中旬,骑兵第一师和正黄旗步兵旅兵临浩罕城下,阖城贵族或逃或降,帝国军队未费一枪一炮便取了浩罕城。
  1865年3月,帝国大皇帝叶昭率骁骑团进城,不几日后,逃到舒腊波一带的默罕默德苏丹及其娇妻美妾随从数百人被当地部族头领擒拿敬献给中国大皇帝,并且在浩罕城举行了献俘仪式。
  不过仪式刚刚进行便被叶昭打断,因为叶昭愕然发现,默罕默德苏丹等俘虏,不论男女,皆被去了衣服,精赤着上身,用绳子串了进入广场。
  冰天雪地,本是王妃之尊的美貌女子,此刻却只能双手尽力遮挡在胸前,勉强掩住雪白椒乳,忍受着万千人瞩目的屈辱蹒跚而行。
  这成何体统?叶昭立时命给其全部穿上衣服,并且在王宫城堡上大声宣布,“赐予所有浩罕人与中原人同样的平等和自由!”
  接下来,北方、西方各部落纷纷来降,叶昭则在王宫举办了盛大的部族大会,宣布安集延、那木干、玛尔噶朗等东部城镇密集区划入帝国天南省,浩罕城改名“徕宁”,设徕宁办事大臣,统领西域各部。
  徕有招抚慰劳之意,徕宁本是前朝在喀什噶尔新城的名称,现今被命名浩罕城,帝国疆域终于扩展至中亚。
  1865年3月,浩罕汗国灭亡。
  浩罕城王宫,自然成了皇室财产,成了帝国皇帝在徕宁的行宫。
  王宫乃是白色大理石建筑,有着鲜明帖木儿王朝的建筑特色,帖木儿王朝乃是突厥化的蒙古部落,中亚一带被其统治上百年,是以形成了独特的波斯、阿拉伯、突厥色彩融为一体的建筑风格。
  王宫巍峨壮观,装饰华丽,雕镂精湛,色调明快,有宽敞白色圆顶大厅的豪华建筑,也有庭院、环绕的拱形结构的柱廊。
  浩罕城布局也极为有序,清真寺、执政者和显贵们享用的宫殿和公园、祭祀的建筑物都在绿地之中,且建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和地下给水设施、蓄水池和污水排放管道。市场、稠密的居民住宅和重要的交通干线极为清晰。
  就算叶昭,也大大惊诧了一把,惯性思维,以为浩罕城定是不毛之地呢。
  这日午休后,叶昭便命人去传孟江,自己则沿着一根根白色岩石柱子排列两旁的走廊来到书房。
  有刚刚从喀什噶尔送来的电报,六百里加急而来。
  叶昭立时精神一振,急忙翻看,果然,蓉儿和莎娃都诞下龙种,两个小公主,前后只差一天,蓉儿所生为大。
  蓉儿则在电文里请相公为女儿取名。
  叶昭挠着头想了好一会儿,或许太过兴奋,总觉得自己起的名字不伦不类,随即拟了电文,名字叫蓉儿红娘等商议,西征军中闻此喜讯,随即封大姑娘为永宁公主,二姑娘为永安公主。
  草拟的电文刚刚写过,孟江便到了。
  穿着二品大员官服的孟江显然颇有些不习惯,他本不过是骁骑团的哨官,孟江赵奎,大皇帝戏谑中封的哼哈二将,却突然被任命为徕宁办事大臣,一举连升数级,孟江现今还恍如梦中,而且,他也不习惯离开骁骑团、离开军队。
  “怎么哭丧着脸?”叶昭将毛笔放下,白玉桌台,倒也颇为雅致。
  孟江不敢吱声。
  叶昭就笑,说:“我看人不会错的,你处事思虑周全,而且颇为进取,来到喀什噶尔后,你便学习安集延人说话,军中可没几个人能做到,而且,你还有阅读报纸的习惯。”军中读报是常例,虽然西征军山长路远,但报纸还是会和辎重一起送到,当然,往往就是几个月之前的了。
  在路上,有时候叶昭就听到孟江和阿法芙叽里咕噜对话,从此就对孟江留上了心。说起来,阿法芙也算语言专家了,而且很有天赋,同孟江一起学安集延话,进度却比孟江快多了。
  叶昭又道:“我也注意到,你对新闻纸的国际版颇感兴趣,是吧?”
  孟江又惶恐又诧异,红着脸道:“小的不知天高地厚,可,可就喜欢看外面的事儿。”
  叶昭微微一笑,说道:“这徕宁城,我跟你说以夷制夷,你可知道是什么意思?”
  孟江不假思索,道:“用浩罕人,北抗沙俄,南抗英吉利。”
  叶昭就笑了,说:“所以说我不会看错人。”浩罕汗国,西接沙俄支持的布哈拉汗国,北与沙俄接壤,南面则是阿富汗、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