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我的老婆是军阀 >

第336章

我的老婆是军阀-第336章

小说: 我的老婆是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阅兵服自和作战服不同,却更是威压雄壮。
  叶昭却是对哲布尊丹巴和章嘉道:“惭愧惭愧,兵器之凶,实则又何足道哉?”
  哲布尊丹巴微微躬身:“皇上发大菩提心,善。”
  章嘉双手合十,道:“有魔障,方有凶器,皇上的法是天下万民,自有护法之宝。”
  叶昭微微一怔,实则章嘉声音略显稚嫩,在叶昭眼里是个周岁不到十三岁的清秀小正太,过年时节,看左右无人,叶昭还捏了捏他脸蛋,实在是觉得他中规中矩的高僧派头实在可爱。
  当时章嘉错愕了好一会儿,可明显,再见叶昭时眼里多了几分亲近,显然是从来没人这般疼爱过他。
  看着他,叶昭道:“国师有大智慧,实乃社稷之福。”
  在叶昭和两位活佛说话时,老汗王车林多尔济和乌力罕都静静听着。
  叶昭这时又看向哲布尊丹巴,道:“上师可否修书给札萨克图和赛因诺颜二部,劝其归降,以免生灵涂炭。”
  外蒙四部,札萨克图和赛因诺颜二部未降。
  现今红娘部第一集团军和象山集团军第一骑兵师进入内蒙,概因蒙古八旗乱作一团,各盟各旗归降的有之,仍对六王抱有幻想的有之,负偶顽抗的更有之,令蒙古各旗见识下帝国的兵威,对于快速平定内蒙颇有助益。
  但外蒙,人烟稀少,地域广阔,以武力来降服自是下下策,更会旷日持久。
  关外,韩进春部破了奉天府后连战连捷,吉林巡抚投降,现今韩进春部屯兵吉林府,准备对黑龙江下游南岸的北国残部发起最后的攻击。
  红娘的第二集团军和象山集团军则大破奕格,两路进袭,第二集团军抵黑河府,黑龙江上游旗兵要么投降,要么逃到了黑龙江北岸。
  象山集团军却是越过额尔古纳河,兵锋直指尼布楚,更歼灭了一支俄国人几百人的武装部队。
  现今俄国大使接二连三的向北京外务部抗议,言道中国已经发动了对俄国的侵略战争,若再肆意妄为,将会遭遇俄国最激烈的报复。
  实则叶昭就是在试探俄国人的忍耐力,现今看,俄国人没有足够的决心与中国在西伯利亚展开一场真正的较量,但它派出水军、陆军来支持北国,自然要付出代价,令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当然,也要注意暂时不能真正激怒这头北极熊,免得兵连祸结,使得中国错失最好的发展机会。
  见哲布尊丹巴合十称善,答应给外蒙两部写信,叶昭就微微一笑,遂同众人下阅武楼。
  ……
  阅武楼在京城北郊香山西,叶昭当下就去了香山静宜园。春暖花开,香山丘壑起伏,林木繁茂,云雾中清幽飘渺。
  现今整个香山几乎都是皇家园林,叶昭不免心中怪怪的,感觉自己霸占了全人类的东西一般,但时局如此,自己总不能表现的太异类,何况就算后世又如何,唉,不提也罢。
  春日暖暖,叶昭知道今日金凤和蓉儿等来香山踏青,自来寻她们玩耍。
  却不想正宁苑畅风楼上,却是多了一名客人。
  正宁苑是一座三合院,左近,一虹流泉由山洞流出,形成小瀑布,绿木流泉,美不胜收,畅风楼在正宁苑北,两层的阁楼,飞檐碧瓦,清雅别致。
  在二楼窗口,可以俯览香山奇景,远远可见绚秋林、雨香馆、晞阳阿、芙蓉坪、香雾窟、栖月崖、西山晴雪,站在窗口,欣赏美景,微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此刻窗前,却是摆了张麻将桌,金凤四人,莺莺燕燕,正打麻将呢。
  叶昭一路行来,未要侍卫通传,进了屋,见这情形,一时目瞪口呆。
  麻将桌前,四名女子,金凤、莎娃、金凤贴身杜鹃,此外还有一位穿着新式旗袍的美貌少妇。
  金凤明显吓了一跳,杜鹃脸更是苍白,坐下来和贵妃娘娘、贵人娘娘打麻将,本就如坐针毡,再被皇上看到,她立时慌了神,慌忙跪下,连连磕头。
  金凤也已经盈盈万福,娇滴滴道:“臣妾参见皇上”,明黄镶紫边的旗袍,丝袜美腿,下拜时曲线妙不可言。
  莎娃成了贵人,自也要学习宫廷规矩,一袭白纱裙性感火爆,眨着深邃碧眸,她轻拽裙子下拜,东西合并的礼节:“皇帝陛下,您的妻子莎娃向您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叶昭咳了一声,每次见莎娃这样都想笑。
  “蓉儿、花姬呢?”叶昭扫了室内一眼,问。
  “皇后娘娘和婕嫔娘娘倦了,在森玉堂歇着呢。”杜鹃小心翼翼的回答。
  叶昭嗯了一声,看了眼那不知所措的少妇,金凤已经小声道:“皇上,她是我的朋友,我,我可不知道您会过来。”又急忙回头道:“牡丹,还不快来见过皇上?”
  那少妇已经惊呆了,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她刚刚被人接来香山,只知道这里风景极美,却不知道是在香山的皇家园林中。
  她虽和金凤是朋友,也知道金凤好似是宗室贵妇,却绝没想到竟然会见到皇上,这自不可能是面前几人合伙来演戏骗自己。
  叶昭笑笑,说:“无妨,你们玩。”
  金凤却贴近叶昭道:“皇上,牡丹昔日是清吟小班的花魁,攒了笔银子早就除了牌,可军中一位宣慰使闻她艳名,一再递帖子请她过府,牡丹婉拒,那宣慰使就放出话来,若牡丹不识抬举,就要抢她过府。”
  又道:“牡丹是臣妾在一次募捐会结识的,人极好,可是投了好多银元给教育募捐会呢,您看……”
  叶昭微微蹙眉:“甚么宣慰使?哪个镇的?”
  金凤道:“这却不知道了,臣妾也是今日刚刚听她说,还没来得及去细打听。只听说这位宣慰使在牡丹除牌前好似仰慕牡丹,只是那时身份低微,后来出去闯了几年,不知道怎么就捞了个宣慰使的名头……”说到这儿急忙住嘴,说:“臣妾,臣妾妄言……”
  叶昭摆摆手,要说现在也确实是,北国军制,宣慰使与步兵团指挥使品级一般,等同后世团级干部,收编的绿营军官,民间的武装团体头领,加之那些收编的杂七杂八的武装头子,甚至在四川、关外和西北,一些土匪头子也暂时被任命为宣慰使以拉拢安抚。
  宣慰使,真可说是满地走了。
  这事儿金凤若想管,是一句话的事儿,但涉及到军队,她自然不敢擅作主张。
  叶昭想了想,道:“你叫她去大理院递状子。”大理院接到这类状子,按照新朝法律自会转给皇家军事委员会下属的军纪监督科,若事态严重,又有军事委员会下的皇家军事法务院审理。
  叶昭就是要看看从大理院到军事监督科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你们接着玩。”叶昭向外走去,可谁还会再继续?莎娃就追了出去,金凤则笑着请牡丹和自己坐到一旁椅子上。
  牡丹疑虑不已,本来是筹款会上认识的挺谈得来的朋友,转眼间就成了娘娘千岁,这从何谈起?
  “你回头写个状子,送大理院去,若不然,状子我帮你写?”金凤知道牡丹不识得几个字。
  “娘娘,我,……”牡丹突然想起刚刚自己慌得忘了给皇上磕头,脸一白,忙起身,想往下拜,金凤拉起她,叹口气道:“你要没这事儿可多好?我可真没几个能谈得来的朋友。”
  又道:“你这事儿就不用愁了,皇上都知道了,还能叫你吃亏?”
  “是,谢,谢娘娘。”牡丹垂下头,再不敢叫金凤妹妹了。
  “你就回吧。”金凤起身道:“我送你出去,改天再约你喝茶。”
  “是。”牡丹急忙磕头,告退。
  实则在帝国皇室礼节中,已经废除了跪拜,在正式场合对皇帝也只需行单膝礼,现今这种场合面对贵妃娘娘就更不需跪拜了。但根深蒂固的传统却不是那么好改的。
  要说金凤,最得意的就是被册封贵妃娘娘后衣锦还乡,看着昔日那些曾经和自己较劲的贵妇都颠颠跑上门来给自己磕头,心中的满足感无与伦比。
  对牡丹话说的客气,但见到这些风姿各异的女人各个都不得不拜倒在自己脚下,享受着贵妃娘娘的尊贵身份,自有一番荣华感受,至于说没朋友寂寞之类的?那纯属无病呻吟,金凤本就对人没什么善意不是。
  第二章 烹小鲜
  在文渊阁东配殿中,叶昭慢慢翻看着桌案上的奏折,国体初成,已经不似新朝甫立时那般繁忙,很多事,圣德皇帝只需拿捏大主意,具体事项政务院自会办理。
  但有些事,又非要圣德皇帝乾纲独断。
  就说眼前这一桩吧,乃是治理黄河之提案,数年前黄河决口改道,由苏北入海改为山东,原来穿过苏北汇入黄海的大河化为遗迹,在地图上踪迹全无。
  “改道”,这两字,委实可怖,不知道多少家园顷刻化为齑粉,千千万万生灵被冲去无影无踪。这次黄河决口,导致原本由豫皖苏鲁四省共同承担的黄河下游水患,几乎全都落到了山东的头上。
  治理黄河,政务院有两种声音,即“改道”和“复道”,主张黄河改道山东或主张黄河恢复从江苏入海。
  地方上,自然是山东人强烈要求复道,而江苏主张改道。
  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复道已经越来越不可行。
  自黄河改道,从55年到去年62年,年年黄水泛滥,如果叶昭记忆没错,历史上黄河改道后,从55年开始,以后的30年间,只有3年没有黄灾,其余年份“无岁不决”。
  现今之提案是叶昭拿的主意,要政务院合议后完善,成立“黄河治理委员会”,拨专款用来休整黄河两岸堤防,以后的十年,每年帑项高达五百万银元。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黄河刚刚改道,肯定要经过若干年的冲刷和人为的约束才能渐渐形成新的河道。
  水利工程,叶昭无论如何也会下重本钱,当然,对治理委员会的监督要极为严格,这些银子是够用的,但若如前朝般将治水银子从上到下层层贪墨,那可多少钱都打了水漂。
  希望今年的洪灾会小一些。
  叶昭现今也只能祈祷,想立马就根治黄河是不可能的,刚刚改道,河道未成,甚至未来三五年间,自己都要做好黄灾泛滥的心理准备。
  又看下面的折子,则是几家商人包括一位英吉利商人合股成立铁路公司,修建北京到奉天铁路的折子。
  实际上,这折子已经被叶昭驳回过一次。
  北国修建的铁路,采用的是法兰西窄轨,与南朝的标准钢轨不对口,因为有北国半途而废的铁路地基和数段铺设完毕的钢轨,开始这家铁路公司也准备用窄轨,随即被叶昭驳回。
  新的章程,自是舍弃了窄轨论,成本也就陡增。
  话说回来,北国原来的铁轨固然不能用,但路线早就规划好,村庄搬迁,修路架桥,基本构架已经完成,怎么都比另起炉灶快捷方便许多。
  银子啊银子,叶昭摇着头,捻起宣州刚刚进贡的紫毫,在折子上写了一行小字。
  紫毫毛体略硬,讲究尖如锥兮利如刀,对于叶昭这个习惯写硬笔字钢笔字的人来说,自是最合适不过。
  “皇上,仁寿到了。”殿外侍从禀告。
  “哦,宣他进来。”叶昭放下了手上毛笔。
  不大一会儿,脚步声响,引领仕官在前,睿亲王仁寿在后。
  “奴才给皇上请安。”睿亲王恭恭敬敬跪下磕头。
  叶昭微微颔首,道:“赐座。”
  旁边自有人搬来软墩,睿亲王谢恩,这才落座。老爷子已经五十多岁了,身子骨尚好,面相红润,气度不凡。
  叶昭捧着金丝茶盅抿了一口,说道:“有这么件事,治黄灾的事儿你得着信儿了吧?”
  “是,奴才略有耳闻。”睿亲王微微躬身。
  叶昭道:“你怎么看?”
  睿亲王脸上明显有些错愕,自不会想到叶昭会突然叫他在政事上发表见解。
  没做好功课,老头明显有些窘迫,说:“奴才不敢妄言。”他本就不大明白这些事儿。
  叶昭就拿起那道治河的折子,道:“你先看看这个。”
  旁侧自有侍从接过,转呈给他看。
  睿亲王恭恭敬敬接过翻看,随即就心下叹口气,新朝和前朝委实大不同,魄力非凡,皇上治水,不但设立办差衙门,而且一定就是十年纲要,比之前朝临时抱佛脚,四处筹备银子,可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你看如何呀?”叶昭笑着问他。
  “皇上圣明,奴才除了赞叹,还是赞叹。”睿亲王合上折子,连声称赞。
  叶昭笑道:“有这么个差事交给你们议政院来办,这新设的治河衙门,各笔款项,都要你们议政院来监督,银子花哪儿了,怎么花,一笔笔都要核实,都要查的门清儿,要少了一笔银子,我就拿你是问。”
  睿亲王一呆,说:“这,就怕奴才糊涂,办不好这趟差。”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莫非皇上见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