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我的老婆是军阀 >

第272章

我的老婆是军阀-第272章

小说: 我的老婆是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媒体也开始探讨鸦片这种商品到底应该归纳为什么范畴,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交易这种对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破坏的药物到底符合不符合文明社会的道德标准。在这种氛围下,鸦片商人要求政府同南国讨论鸦片贸易关税的呼声被漠视,甚至受到了冷遇。
  现今东来之商人,更多的是运载工业产品而来,虽然因为南国本地货的竞争,利润低了些,但总比运载鸦片时不时就遇到麻烦好上百倍。
  而南国,渐渐恢复了鸦片战争前中国吸纳白银的能力,曾经靠着掠夺美洲贵重金属才能进入东亚东南亚贸易体系的欧洲人发现,时光仿佛又倒流回若干年前,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又逐步出现了顺差,若不是近些年南中国出现采购西洋机器的狂潮,只怕这种趋势会极为明显。
  已经有警觉的欧洲人哀叹,如果东西方贸易海路交通再得不到根本的改善,在不远的将来,欧洲人将会彻底失去远东市场,前往远东贸易的商人将会发现以往的贸易链条碎裂,当把大批茶叶和丝运回欧洲时,却发现我们没有商品可以与之对等交换,只能用大量的白银和黄金来支付差额。
  随着欧洲人的哀叹声,本来已经渐渐在伦敦受到冷遇的中国债券又渐渐活跃起来,对于商人、投资者个人来说,自没人理会这种高瞻远瞩的呐喊,中国前景光明,投资下去自然有利可图。
  当然,危机危机,有机遇,自然也有危险,已经有英国人开始研究在印度培育茶树,以打破中国对世界茶叶市场的垄断,同时去年成立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加快了开凿运河的速度,越来越多的埃及人被强迫的投入到运河修建中。
  对于这些情况,叶昭略有了解,也知道本世纪末,正是因为印度茶和锡兰茶在英国市场打败了中国茶叶,使得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遭遇了一次灭顶之灾。
  现今欧洲人早早的就开始了在印度培育茶树的实验,对于中国自然是及其危险的,就算中国可以摆脱对茶叶贸易的依赖,但其巨大利润,叶昭可不想早早放弃,是以叶昭已经交代内务府,派出人手乔装成英国商人的仆从,前去印度了解情况。
  中国情报间谍和秘密警察,从活动范围到应用之广泛,现今可说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没办法,国人谁不知道国共争雄时间谍的重要作用?对于叶昭来说,情报部门情报网络的建设一直都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至于苏伊士运河,实则叶昭都想参股进去,奈何英国人法国人必定不想中国人染指,不过这条运河,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也难以完成,暂时可以不用顾虑。
  胡乱琢磨着,叶昭被让到了首座,杰克逊、英国领事希尔顿、法国领事艾棠等坐在叶昭身边,同摄政王叙话,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几国领事都想从摄政王的只言片语中猜测南中国政策外交的意图。
  尤其是英国领事希尔顿,前几日,英国领事馆收到南国外务部公文,言道暹罗国正式与南中国确立起朝贡关系,是以不列颠王国同暹罗国的通商谈判,可在广州进行,中国愿意竭力相助,为双方签订的条约提供保障,同时帮助两国签订公平公正的贸易条约。
  这是一个很清晰的信号,中国希望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南洋各国事务中,作为南洋数国原本的宗主国,中国历来对南洋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甚至国内战争失败的残兵败将亦或华人海盗都时常在南洋立国。越来越对南中国变化感到惊异的希尔顿,对南中国政府的照会自然不能不审慎对待,他已经连夜给新嘉坡发电报,了解与暹罗订约的情形。
  不过新嘉坡方面很快回电,言道不必理会中国人的想法,南中国不过继承了中国政府一贯好面子的作派,其与南洋的朝贡国联系极为脆弱,对朝贡国的支持相信也是在最低限度范围内。又请希尔顿领事安抚中国人,但也要令中国人知道,英国人有权与南洋任何一个国家贸易,而不需要第三国的批准和指手画脚。
  希尔顿也只能心下叹息,南中国可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而是越发表现出对海洋贸易之兴趣,若不好生安抚,只怕早晚生出事端。
  此刻坐在叶昭身边,希尔顿犹豫着,插话道:“亲王殿下,关于鄙国与暹罗国的贸易交易……”
  叶昭摆摆手,说道:“今日不谈公事。”本就知道外务部会讨个没趣,虽然外交部一些官员义愤填膺,但叶昭却不会一笔笔账记着,在心里谋划什么复仇大计。国力如此,无可奈何,总有云开见月之时罢了。
  希尔顿只好笑了两声,将叹息咽进了肚子,帝国的傲慢,只怕早晚会自酿苦果。
  ……
  在上海的谈判,英法美三国果然很快又积极的参与进来,听闻私下给北朝官员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俄国人舰队不得不驶离上海,北上罗斯托克,甚至在辽东半岛建造修船厂以及停泊码头的计划也因为英法的强烈反对而不得不搁浅。
  而南国步兵团在上海近郊架好了火炮,一副准备攻城的架势,可把英法工部局的董事们逼得跳脚,轮番去拜访杜翰,就差绑架他来签字了。
  1859年9月底,南北双方终于在上海达成协议草案,只等六王与摄政王御览朱批,在草案中议定,上海归北国所有,但严禁南北双方武装入境,上海江海关由南北双方共管,关税分配以万国货物南下北上为准,又南北货物自由流通,双方皆不征收入境关税。
  叶昭对于条约是极为满意的,不但拿到了上海的关税权,最重要的就是双方商品自由流通这一项,使得整个中国的经济并没有被割裂,对于南方意义非同寻常。
  果然,给北国了一个上海的所有权,面子令他足足的,立时就收到了丰厚的回报。
  南北之争,看似划上了句话,但叶昭知道,实际上,不过是新的开始。
  而随着上海谈判的尘埃落定,南朝政务院副总理大臣的人选也浮出水面。
  惜阴书院,进进出出到处都是忙碌的文员,他们正忙着收拾房间,为即将同样在惜阴书院办公的副总理大臣以及议政大臣们准备官署。
  实际上,副总理大臣和议政大臣制度同军机处差不多,只是更为规范,职责也更为明确。
  坐在宽大气派的镶金桌案后,叶昭作个手势,文员忙将案头厚厚的文牍一摞摞分给端坐两旁的官员。
  李鸿章、李小村、李蹇臣、袁甲三四人在场,都恭恭敬敬坐在软墩上,各个不动声色,但实则,心里怕都掀起了惊涛骇浪。
  叶昭品了口茶,淡淡道:“我不瞒你们,实则你们四人都在我思量中,也都是可用之人,但用谁不用谁,我可伤脑筋了,咱们政务院立衙没多久,要说谁更能干些我也说不上来,而且,你们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足。”
  四人都不说话,静静听着。
  叶昭又道:“都翻开看看吧,你们应该也都听说了,王府秘书房在各部衙、在名流士绅中考量了考量你们的口碑,这些东西,虽做不得准,但也有可取之处,最起码啊,我对你们的了解可多了些。”说着就笑,“也不用怕,真话假话我还是看得出来的。”
  四人都躬身称是,也慢慢掀开了手里的文牍看,一条条意见,均是匿名,怕除了摄政王根本就没第二个人知道这些对四人的观感是谁写的。
  叶昭又笑道:“过去呢,咱们讲究不评论上官,但要我说啊,你差事办得怎样,昏庸还是贤能,在你手底下办事的人是最清楚的,这些东西,以后可以多搞搞。就算你们想提拔官员时,也不能仅凭自己好恶,多听听下面人的想法,没坏处。”
  “是。”四人都恭恭敬敬答应着,慢慢翻阅。
  叶昭就拿起了茶杯,慢慢品茶,四个人中,李鸿章翻看文牍最慢,李小村最快,也难怪两人成了对头,性子就南辕北辙。
  等看着四人都看的差不多了,叶昭就笑道:“现在你们心里也都该有个谱了,仪轩和午桥,德厚流光,也颇合我意,又与两宫太后通了十几份电文议定,两宫太后也甚是宽慰。”
  仪轩是李蹇臣的字,午桥则是袁甲三的字,两位旧派官员,却是清誉最好,实则也是,一来二人德高望重,均是年逾花甲的老臣子,自不是李鸿章和李小村所能比,而且两人都是旧派官员,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稳,中国官场,这稳字可了不得啊。李小村和李鸿章是革新派先锋,一桩桩一件件的虽都是自己授意,但时时标新立异,总会令人感觉担任首辅差了什么。
  李蹇臣和袁甲三为首辅,也是叶昭本意,甚至对于袁甲三的风评,多少造了假。这官员提拔上,多少也要讲究论资排辈,以两人年纪,也干不了多少年,但若给李小村和李鸿章干,从长远说,可未必是好事,尤其是李鸿章,还不到四十岁,多少欠了历练,更别说如果现在就任命他为首辅,官居一品,将来又摆在什么位置上?只怕早晚尾大不掉,被自己当权臣给拿下,那可就失了一番宾主之谊。现在压一压,磨练磨练,对他只有好处。
  李蹇臣和袁甲三都起身,跪下谢恩。
  叶昭微微一笑,道:“起来吧,咱们议议这议政大臣的人选,渐甫和明宣肯定是要进的,其余人选呢,周京山、郑珍,你们议议,看成不成。”
  四人自然都连声称好。
  叶昭又道:“你们在各部的差事可就都要卸了,回去都好好准备准备,等着接旨吧。”
  “是!”四人起身,跪拜告退。
  第九十九章 东瀛和鲜花
  狭长的遍布岛屿的蓝色海峡中,一艘艘钢铁巨舰静静停泊,森冷的炮口好似血火獠牙,准备撕碎一切敢于挑衅的力量。
  当中国人庞大的舰队出现在长崎港时,正号召各藩与中国人决战的孝明天皇、幕府家臣们都吃惊的将满腔怒火压了下来。
  现时幕府将军德川家茂刚刚继位,而且年幼,刚刚十三岁,幕府由其家老们把持,代表人物就是大老井伊直弼、中老阿部正弘等巨擘。
  阿部正弘更是长崎海军传习所的实际操办者,胜海舟等海军军官阵亡的讯息传来后,阿部正弘三日三夜未曾合眼,在寺庙中静坐。
  “忍”,胜海舟用生命代价换来的讯息传到了阿部正弘的耳中,阿部正弘悲痛的知道,胜海舟是对的。
  是以当中国人的舰队将即将引爆的日本人的怒火当头浇了一瓢冷水后,幕府随即派出了求和使团,星夜赶来长崎求和。
  就算孝明天皇及支持他的强硬大名们,也只能静观其变。
  各藩亲近天皇的大名中,实力最强横的莫过于长州藩的毛利氏族,也就是日本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毛利元就之家族。毛利元就号称日本第一智者,在日本策略游戏中,他与中国的诸葛亮智力都被设定为满分,由此可见日本人对其的推崇。
  后来毛利元就的孙子参与西军反对幕府,西军战败后毛利家被幕府减封,从此历代毛利藩主都与德川幕府不和,据说每次新年,家老们都要向藩主询问:“今年倒幕之机如何?”,藩主总是回答:“时机尚早”。其倒幕之心一刻也未曾停息。
  去年德川幕府老将军去世,长州藩现任大名毛利敬亲受天皇密令,力主尊王攘夷,但毛利敬亲其人却极为开明,引进西洋军制演练新军,历史上的长州奇兵队乃是明治维新时倒幕派的主力军,战功赫赫威震日本。
  闻得中国人入侵长崎,毛利敬亲虽与“肥前的妖怪”锅岛直正不睦,却仍然极快的组织起火枪队,准备应锅岛直正之邀征伐长崎。
  同样,当中国水军在长崎港外展示自己强大的肌肉后,长州火枪队在中途被密令按兵不动,等待天皇的征伐指示。
  而长崎港,在接连击溃了肥前藩以及邻近筑前、筑后等藩的援军后,局面暂时稳定了下来。
  长崎军事禁令已经取消,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由鸟津小六任首席委员,同时组织了有三四十人的治安队,当然这些人不是没什么操守的流浪武士就是闲散无赖,趁机敲诈商户祸害以前瞧不起自己的正经商人,屡禁不绝,在平远军枪决了一名奸淫妇女的治安队浪人后,才令治安队恶霸般的行为收敛了一些。
  当然,张有存的策略就是,只要不闹的太过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这些人为中国人做事,不就是为了闹些好处么?只要不影响长崎的正常商业秩序,小打小闹的敲诈勒索倒也不必管他。
  在长崎主要的街道路口,均有荷枪实弹的中国步枪兵把守,令这座桂花飘飘的美丽港口城镇平添了几分肃杀。而在各个街口,以及每天向各户居民散发的日文传单中,宣传的是皇权下的“人人平等”,很是把日本大名家臣武士制度狠狠批判了一番,又言道长崎将会实行自治,由居民们自己选举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