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

第8章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啤酒不久将送到。
  【第十周】:第十周令人怒气冲天。你预期会送到的额外(至少20卡车量)啤酒不见踪影。你猜或许制造商确实无法这么快提高产量。他们只交给你8卡车量。打电话去也没人接电话,显然他们所有的人都在工厂里全力生产。
  在此同时,各家商店显然疯狂地在销售啤酒,因为你接到空前大幅的订单——本周为26卡车量。或许他们正因为无法从你这里拿到啤酒,所以订购这么多。不管是怎样,你必须跟得上订单。如果你拿不到啤酒,他们可能转向你的竞争者购买。
  你向制造商订购了40卡车量。
  【第十一周】:在第十一周,你发现自己在仓库附近的酒吧进午餐的时间特别长(因为你实在很怕接到连锁店打来的电话)。情人啤酒只送来12卡车。你仍然无法联络上制造商的任何一位人员。而你有超过100卡车量的订单等着补货:已订未交的77卡车量,加上本周从商店接到的28卡车量的订单你必须得到啤酒,于是你向制造商再订购了40卡车量。
  【第十二周】:到了第十二周,情势更明白了。对情人啤酒需求变化的程度远高于你所预期的。只要你想到假如有足够的存货,可以赚到多少钱,便只好叹口气认了。制造商怎能对你这样?为什么长期缺货的需求会上升这么快?你怎能预料而跟得上?你所知道的一切就是千万不要再陷入这种长期缺货的状况。你再订购了60卡车量。
  接下来的四周,需求量继续超过你的供应量。事实上,到了第十三周,你的欠货量全然没有降低。
  【第十四周】:在第十四周与第十五周,你终于开始从制造商收到较大量的出货。
  同时,从商店来的订购量下降了一点点。你想也许是因为上周他们多订了一点。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有助于降低欠货数量的事情都是受欢迎的。现在到了第十六周,你终于几乎拿到前几周要求的所有啤酒:55卡车量。这些啤酒必须用板架叠放起来,而这些进来的货将很快卖出去。
  一整个星期下来,你盼望商店的订单再进来。但是你看到一张接一张的订单填的都是相同的数目:零、零、零、零、零。这些人出了什么毛病?四周以前,他们大声吼着向你要啤酒,现在他们甚至1箱也不要了。
  突然之间,你觉得一股寒意自心底冒上来。你把刚要送给制造商的订单上写着的24卡车量全数删除。
  【第十七周】:接下来这周,又送到60卡车量的情人啤酒。商店的订购数量仍然是零。109卡车量的货品在你的仓库里纹风不动,你天天在这些货品堆里走来走去,还是没有凹掉一块。
  这周商店要的货应该会增多一些,毕竟那个录影带仍在播出。你心中暗自思量,若再不来订货,你要把每一个该死的零售商打入第十八层地狱。
  可恶的是,零售商向你订购情人啤酒的数量又再一次挂零。你向制造商订购的数量自然也是零。然而,可恨的制造商还是继续把啤酒送来,这周又运来60卡车量,实在太过分了,他难道不知道我的处境?为什么制造商还要把货运来?这要到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制造商
  假想你是四个月以前被雇来负责这家啤酒制造商的配销与行销主管,情人啤酒只是它几项主要产品当中的一项。这是一家小型制造厂,以品质闻名,行销则不太出色,所以公司才雇用你来加强行销。
  现在,显然你做对了一些事情。因为你就任不到两个月(这个游戏的第六周),新的订单开始急遽上升。到了你担任这个工作的第三个月结束,啤酒的订单达到每周40批,你刚开始时只有4批,大幅成长让你觉得满意。而你的出货量是30批。
  制造厂内也同样有欠货的问题。在这个工厂,从你决定酿制一瓶啤酒,到啤酒完成出货的准备,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所以你在仓库保持几批啤酒的库存,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些库存在第七周就出光了,而这只是进来的订单开始上升两周之后的事。下一周你有9批已订未交的订单,还有24批新的订单,你只能送出22批。这时你在公司内已经成为英雄。厂长给每一位员工奖励,把工作时间延长一倍,并兴奋地进行面谈为工厂招募新的帮手。
  你运气好是由于流行音乐的录影带提到了情人啤酒。你在第三周从青少年写来的信件中得悉录影带的事,但是直到第六周才看见录影带造成订单上升的影响。
  甚至到了第十四周,工厂仍然赶不上已订未交的订购量。你不断要求酿制更多的量。
  你想像自己这一年的奖金不知将会有多少,或许可以要求利润的某一个百分比。你无聊得在行销周刊的封面上为自己画像。
  在第十六周,你终于赶上已订未交的数量。但是到了第十七周,你的经销商只订了19批的货。而至第十八周,他们完全不再订购啤酒,有些订单上甚至可以看出是被全数删减掉的。
  现在是第十九周。你在仓库里有100批啤酒存货。而啤酒销售业绩仍然挂零。同时你过去要求大量酿制的啤酒,还在不断的酿造中。你战战兢兢地打了一通电话给老板。
  你说:“最好把生产延缓一、二周,我们碰到了……”你使用一个你在商业学校学到的字眼“断续(discontinuity)”。电话的另一端默不作声,你说:“但是我确定这只是暂时的。”
  【第二十一周】:相同的模式又延续了四周之久:第二十周、第二十一周、第二十二周、第二十三周。你对订货再现高峰的希望日渐渺茫,而你的借口听起来愈来愈薄弱。
  你说经销商和零售商胡搞,上个月疯狂地要货,这个月突然什么都不订,都是新闻与流行音乐录影带制造了情人啤酒高涨的需求。
  【第二十四周】:你在第二十四周初,借用公司汽车去拜访的第一站,是批发商的办公室。这不仅是你与批发商第一次会面,也只是你们第二次交谈,因为直至这个危机发生之前,并没有什么事情好说的。你们彼此面色凝重地寒暄了一下,然后批发商把你带到后面的仓库。批发商说:“我们已有两个月没收到零售商任何一张情人啤酒的订单了,我感到完全茫然不解。你看,这里还有220卡车量在仓库里啊!”
  你们一起断定必然发生了需求暴起暴跌的现象,“消费大众的需求是反复无常的。”
  你们共同如此结论。如果零售商留意并警告你们,决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形。
  在回程的路上,你在脑子里构思行销策略报告的措辞,一时性起,你决定在一家沿途经过的零售商店停一下。运气不错,店主在店里。你自我介绍,零售商的脸上勉强挤出笑容。他。要一名助手照看店铺,你们两人一同走到隔壁一家速食餐厅,各要了一杯咖啡。
  零售商随手带来店里库存记录簿,打开横放在桌子上。“你不知道几个月之前我多么想要勒死你。”
  “为什么?”
  “你看,我们后面的房间还有93箱没卖掉的情人啤酒。依照现在售货的速度,我们再订购是六周以后的事了。”
  六周,你自己盘算着。接着你掏出一具口袋型计算机。如果这个地区每一家零售商都等待六周再订购啤酒,然后每周只订购几箱,将费时一年或一年以上,才能使批发商220卡车量的库存大幅下降。你说:“这是一个悲剧。是谁让它发生的……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如何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在噘了几口咖啡后,零售商说:“那不是我们的错,在音乐录影带开始播出的时候,我们一直都是卖4箱啤酒。接下来的第二周我们卖掉8箱。”你接着说:“然后销售量迅速增加。但是为什么现在销售量会减到连1箱都没有呢?”
  零售商说:“不,你不了解,需求从来就没有迅速增加过,顾客也从未完全停止购买。我们仍然每周卖出8箱啤酒。”
  “什么?你说什么?需求从来就没迅速增加过?顾客也从来没有完全停止购买?这怎么可能?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我们需要的啤酒数量你们不送货给我们。我们只好不断地订货,以确保有足够的数量来跟上顾客的需要。”
  “但是我们都按照必要的速度把啤酒送出去。”
  零售商说:“那么也许是批发商搞砸了吧,我在想是否该换供应商了。无论如何,我希望你举办一次赠券促销或其他办法,让我能够赚回一些本钱。我只想把那93箱啤酒卖掉一些。”
  你拿起咖啡的帐单。回程中,你一路计划辞呈的措辞要怎么写。显然,你将因这项危机所造成的工人解雇或关闭生产线而受到责备,就像批发商责怪零售商、零售商责怪批发商,而两者都想要责怪你一样。至少现在还够早,能让你带着些许尊严离开。只要你能想出一些解释,说明这不是你的错,显示你也是被害人,而不是元凶。
  啤酒游戏的省思
  一、结构影响行为不同的人处于相同的结构之中,倾向于产生性质类似的结果。当问题发生或绩效无法如愿达成的时候,通常我们会怪罪于某些人或某些事情。然而我们的问题或危机,却常常是由我们所处系统中的结构所造成,而不是由于外部的力量或个人的错误。
  二、人类系统中的结构是微妙而错综复杂的我们倾向于只把结构想作外在的限制,但在人类系统中,结构还包括大家作决定时所根据的许多运作原则,我们依据这些原则诠释认知、目标、规范,并将之化为行动。
  三、有效的创意解常出自新的思考方式在人类系统中,常隐藏着更有效的创意解,但是我们却不曾发觉,因为只专注于自己的决定,而忽略了自己的决定对他人有怎样的影响。在啤酒游戏之中,三个角色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都有消除大幅振荡的巧妙做法。但是他们无法做到,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开始制造出振荡的。
  危机一再重演
  商业界的人喜爱英雄。我们大肆赞美和升迁那些达成有形成果的人。但是如果事情出了问题,我们直觉上认为一定有人搞砸了。
  在啤酒游戏中没有这样的元凶,没有人该受到责备。在我们故事中的三个角色,任何一个人的意图都是善良的:好好服务顾客,保持产品顺利地在系统中流通,并避免损失。每一个角色都以自己的理性猜测可能发生什么,并作了善意、果决的判断。没有一个人的用意是坏的,虽然如此,危机还是存在于系统的结构中。
  近二十年以来,啤酒游戏在教室与管理训练讲习会中被玩过好几干次。在五大洲都有人玩过这个游戏,参加的人有各种年龄、国籍、文化和行业背景;有些参加者以前没听说过生产/配销系统,有些人已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样的业务上。然而每次玩这个游戏,相同的危机还是发生。首先是大量缺货,整个系统的订单都不断增加,库存逐渐枯竭,欠货也不断增加。随后好不容易达到订货量,大批交货,但新收到的订购数量却开始骤降。到实验结束之前,几乎全部参加游戏的人,都坐着他们无法降低的庞大库存;制造商库存已有好几百箱,望着批发商每周只8箱、10箱的订单而一筹莫展。
  如果成千上万、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参加游戏,却都产生类似的结果,其中原因必定超乎个人因素以上。这些原因必定藏在游戏本身的结构里面。
  更值得令人注意的是,啤酒游戏的产销模式结构,竟也会导致真实企业生产配销系统常见的危机。例如1985年个人电脑记忆晶片的价格低廉并且货源充足,销售却下滑18%,美国的业者遭受25~60%的亏损。但是在1986年后期,突然发生的短缺,却因恐慌与超量订购,而使短缺加剧,结果同样的晶片价格上涨100到300%。类似的需求暴起暴落发生在1973年到1975年的半导体产业。在订单大量增加,造成整个产业缺货与交货时间迟延之后,需求量却随后暴跌,你需要任何产品,马上就可以拿到。几年之内,西门子(Siemens)、赛格尼(Signetics)北方电讯(Northern Telecom)、汉伟(Honeywell)、以及史林伯格(Schlumberger)等全都经由购买走下坡路的半导体制造公司而进入这个产业。
  在1989年中期的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就如同华尔街日报所说的“因生产的汽车远高于销售量,经销商库存不断累积。这些公司闲置工厂,并以多年来所未见的高比率解雇工人。”整个国家的经济也常经历这种经济学者所称“存货加速器理论”
  (Inventory accelerator theory)的商业景气循环——需求小幅上扬,导致库存过度增加,然后引起滞销和不景气。
  各种服务业也一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