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99章

后汉书-第199章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故改姓张。燕僄悍,捷速过人,军中号为“飞燕”。觽至百万,号曰“黑山”。后助公孙瓒与绍争冀州也。
  注'五'股肱犹手足也。言北边有仓卒之急,股肱之臣将告归自救耳。
  足下讥吾恃黑山以为救,独不念黄巾之合从邪?昔高袓取彭越于钜野,'一'光武创基兆于绿林,卒能龙飞受命,中兴帝业。苟可辅主兴化,夫何嫌哉!况仆亲奉玺书,与之从事!
  注'一'前书,彭越将其觽居钜野中,无所属,汉王乃使人赐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也。
  行矣孔璋!足下徼利于境外,臧洪投命于君亲;吾子托身于盟主,'一'臧洪策名于长安。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注'一'盟主谓袁绍也。
  绍见洪书,知无降意,增兵急攻。城中彻尽,外无援救,洪自度不免,呼吏士谓曰:“袁绍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洪郡将,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一'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将吏皆垂泣曰:“明府之于袁氏,本无怨隙,今为郡将之故,自致危困,吏人何忍当舍明府去也?”初尚掘鼠,□筋角,后无所复食,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稍为饘粥,'二'洪曰:“何能独甘此邪?”使为薄糜,篃班士觽。又杀其爱妾,以食兵将。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男女七八十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
  注'一'与音预。
  注'二'杜预注左传曰:“饘,糜也。”音之延反。
  城陷,生执洪。绍盛帷幔,大会诸将见洪。谓曰:“臧洪何相负若是!今日服未?”
  洪据地瞋目曰:“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而欲因际会,觖望非冀,'一'多杀忠良,以立奸威。洪亲见将军呼张陈留为兄,则洪府君亦宜为弟,而不能同心戮力,为国除害,坐拥兵觽,观人屠灭。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二'何谓服乎?”绍本爱洪,意欲屈服赦之,见其辞切,知终不为用,乃命杀焉。
  注'一'前汉音义曰:“觖犹冀也。”觖音羌恚反。
  注'二'公羊传曰:“事君犹事父也,父受诛,子复雠,推刃之道。”
  洪邑人陈容,少为诸生,亲慕于洪,随为东郡丞。先城未败,洪使归绍。时容在坐,见洪当死,起谓绍曰:“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臧洪发举为郡将,柰何杀之!”绍臱,使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畴,空复尔为?”容顾曰:“夫仁义岂有常所,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也。”遂复见杀。在绍坐者,无不叹息,窃相谓曰:“如何一日戮二烈士!”
  先是洪遣司马二人出,求救于吕布。比还,城已陷,皆赴敌死。
  论曰:雍丘之围,臧洪之感愤壮矣!想其行跣且号,束甲请举,诚足怜也。夫豪雄之所趣舍,其与守义之心异乎?若乃缔谋连衡,怀诈筭以相尚者,盖惟利埶所在而已。况偏城既危,曹袁方穆,洪徒指外敌之衡,以纾倒县之会。忿悁之师,兵家所忌。'一'可谓怀哭秦之节,存荆则未闻也。'二'
  注'一'前书魏相上书曰:“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胜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
  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其人觽,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非但人事,乃天道也。”
  注'二'吴破楚,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师乃出,以车五百乘救楚,败吴兵于稷。事见左传及史记。言臧洪徒守节致死,不能如包胥之存楚也。
  赞曰:先零扰疆,邓﹑崔□凉。诩﹑燮令图,再全金方。盖勋抗董,终然允刚。
  洪怀偏节,力屈志扬。
  校勘记
  一八六六页四行乃说李修曰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诩说太尉张禹,与传异也。
  一八六七页六行得朝歌何衰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何衰”作“可哀”。
  一八六八页二行诪当作筹也按:御览一九0引正作“筹”,疑据章怀注改也。
  一八六八页一四行明日为三万醦按:“三”原斗“二”,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八六九页五行筑营壁百八十所汲本﹑殿本“百”上有“二”字。按:通鉴亦作“百八十所”。
  一八六九页九行自沮至下辩集解引惠栋说,谓案汉李翕碑题名,“辩”当作“辨”。
  今按:续志作“辨”,通鉴胡注亦作“辨”。
  一八六九页一五行每至春夏辄溢没秋稼坏败营郭按:类聚六引作“春夏辄溃溢,败坏城郭”。
  一八七0页一行石皆坼裂按:类聚引“坼”作“罅”。
  一八七0页一行遂无泛溺之患按:汲本“泛”作“泛”。类聚引作“遂无沉溺之害”。
  一八七0页二行谷石千集解引惠栋说,谓御览八百六十五引续汉书,云“始到郡,谷千五百”,此脱“五百”字。今按:通鉴亦作“谷石千”。
  一八七0页七行二府恐为臣所奏按:刊误谓上文三公劾诩,则“二府”当为“三府”也。
  一八七0页一四行敦字文理京*(兆)**'县'*人也张森楷校勘记谓据顺帝纪注,敦是河南京县人,此“兆”字当衍文,或“县”字之误。按:顺帝纪注作“京县人也”,今据改。
  一八七一页一行无令臣袭杨震之迹按:“杨”原斗“扬”,径改正。下一八七八页六行“杨会”﹑一八八一页二行“杨雍”﹑一八八三页四行注“杨儒”同。
  一八七二页七行自*'四'*百石以下陈景云谓按续志“百石”上当有“四”字。
  今据补。
  一八七二页八行街*'里'*走卒刊误谓后汉志“街”下有一“里”字。今据补。
  一八七二页八行率皆赤帻缝□汲本﹑殿本“缝”作“绛”。按:续志作“绛鞴”。
  一八七三页一0行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刊误谓案嵩传,此少一“将”字。今据补。
  一八七六页一0行并*'三十'*六国陈景云谓“六”上当有“三十”二字。今据补。
  一八七六页一一行以*(高)**'鬲'*婼羌据刊误改。
  一八七七页一行然惮其名不敢害按:校补谓此处当脱仍奏请封燮某侯,并燮转某官,否则下文似不接,且议郎亦不得即拜太守也。
  一八七七页四行郡将范津明知人按:刊误谓“明”当作“名”。
  一八七七页一五行时北*'地'*胡骑数千刊误谓案文少一“地”字,下文云“乡里羌胡”,是与燮同北地人也。今据补。
  一八七八页五行世乱不能养浩然之志“浩”原斗“皓”,径改正。下一五行“养吾浩然之气”同。
  一八七八页九行谥曰壮节侯集解引周寿昌说,谓燮未封侯,岂死后赠爵邪?范史不□,明少簄。按:校补谓范氏史法本密,不至一传之中前后文亦不相应如此,其为上脱燮封侯事明矣。
  一八七八页一一行干字彦林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林”一作“材”,见三国志注。
  一八七八页一五行赵岐注曰按:“岐”原作“歧”,径改正。
  一八七九页八行绁食鹰鸢按:“鹰”原斗“膺”,径改正。
  一八七九页一二行谢承书曰按:“承”原斗“丞”,径改正。
  一八八0页一三行至狐盘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宏纪作“孤盘”。
  一八八一页五行阿阳县属天水郡按:“天水”当作“汉阳”,惠栋云后汉改天水为汉阳。
  一八八一页八行续汉书枭字作泉也集解引汪文台说,谓范作“枭”非,作“泉”亦非,疑本作“因”,音近斗作“渊”,又以避讳作“泉”。按:校补谓疑本是“臬”字,误为“枭”,复斗为“泉”耳。
  一八八一页九行是为愍公庆父袭杀愍公按:两“愍”字原皆误“涽”,径改正。
  一八八一页一一行伍承弥缝“伍”原作“五”,径据汲本﹑殿本改。
  一八八三页三行扶风*'士'*孙瑞据集解引惠栋说补。
  一八八三页四行桂阳魏杰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太尉刘宽碑阴有“右扶风杜阳魏杰”,献帝春秋同,而桂阳则荆州郡,不在三辅矣,盖“桂”字是“杜”字之误。
  一八八四页五行臧洪字子源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唐赠工部尚书臧怀恪碑历□臧氏作“子原”,案字□厂□泉,后人复添三点,见顾炎武金石文字记。
  一八八四页六行丹*(扬)**'阳'*太守陈夤据汲本改。
  一八八四页一三行越州鄮县按:“鄮”原斗“酇”,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八八五页四行河南赵建章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依左雄传,衍“章”字。
  一八八五页八行时董卓*(杀)**'弒'*帝据汲本﹑殿本改。
  一八八七页一行以*(穰)**'禳'*风雨据汲本改。
  一八九0页八行博陵张牛角*(立)**'之'*起刊误谓“立”当作“之”。今据改。
  一八九二页六行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按:汲本﹑殿本两“则”字下并有“为”字。 后一页
  后汉书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 第四十九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一'世为着姓。祖父堪,蜀郡太守。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踰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文多故不载。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注'一'西鄂,县,故城在今邓州向城县南,有平子墓及碑在焉,崔瑗之文也。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筭。常耽好玄经,'一'谓崔瑗曰:“吾观太玄,方知子云妙极道数,乃与五经相拟,非徒传记之属,使人难论阴阳之事,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也。'二'复二百岁,殆将终乎?'三'所以作者之数,必显一世,常然之符也。汉四百岁,玄其兴矣。”'四'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五'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琁机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筭罔论,言甚详明。'六'
  注'一'桓谭新论曰:“扬雄作玄书,以为玄者,天也,道也。言圣贤制法作事,皆引天道以为本统,而因附续万类﹑王政﹑人事﹑法度,故宓羲氏谓之易,老子谓之道,孔子谓之元,而扬雄谓之玄。玄经三篇,以纪天地人之道,立三体有上中下,如禹贡之陈三品。三三而九,因以九九八十一,故为八十一卦。以四为数,数从一至四,重累变易,竟八十一而篃,不可损益。以三十*(五)**'六'*蓍揲之。玄经五千余言,而传十二篇也。”
  注'二'子云当哀帝时着太玄经,自汉初至哀帝,二百岁也。
  注'三'自中兴至献帝,一百八十九年也。
  注'四'自此已上,并衡与崔瑗书之文也。
  注'五'汉官仪“太史令属太常,秩六百石”也。
  注'六'汉名臣奏曰,蔡邕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
  唯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台铜仪,则其法也。”灵宪序曰:“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之于浑体,是为正仪,故灵宪作兴。”
  衡集无筭罔论,盖网络天地而筭之,因名焉。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乃设客问,作应闲以见其志云:'一'
  注'一'闲,非也。衡集云:“观者,观余去史官五载而复还,非进取之势也。唯衡内识利钝,操心不改。或不我知者,以为失志矣。用为闲余。余应之以时有遇否,性命难求,因兹以露余诚焉,名之应闲厔。”
  有闲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于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一'朝有所闻,则夕行之。立功立事,式昭德音。'二'是故伊尹思使君为尧舜,而民处唐虞,彼岂虚言而已哉,必旌厥素尔。'三'咎单、巫咸,寔守王家,'四'申伯、樊仲,实干周邦,服衮而朝,介圭作瑞。'五'厥迹不朽,垂烈后昆,不亦丕欤!
  且学非以要利,而富贵萃之。贵以行令,富以施惠,惠施令行,故易称以“大业”。'六'质以文美,实由华兴,器赖雕饰为好,人以舆服为荣。吾子性德体道,笃信安仁,约己博蓺,无坚不钻,以思世路,斯何远矣!'七'曩滞日官。今又原之。'八'虽老氏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需。'九'必也学非所用,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