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35章

后汉书-第135章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渐至颓陵,'一二'法度衰毁,上下僭杂。终使晋侯请隧,'一三'秦伯殉葬,'一四'陈大夫设参门之木,宋司马造石旘之奢。'一五'爰暨暴秦,违道废德,灭三代之制,兴淫邪之法,国赀糜于三泉,人力单于郦墓,玩好穷于粪土,伎巧费于窀穸。'一六'自生民以来,厚终之敝,未有若此者。虽有仲尼重明周礼,'一七'墨子勉以古道,犹不能御也。'一八'是以华夏之士,争相陵尚,违礼之本,事礼之末,务礼之华,□礼之实,单家竭财,以相营赴。废事生而营终亡,替所养而为厚葬,'一九'岂云圣人制礼之意乎?记曰:‘丧虽有礼,哀为主矣。’又曰:‘丧与其易也宁戚。’今则不然,并棺合旘,以为孝恺,丰赀重摇哉砚Ф埃崴蝗∫病N羲丛岵晕啵淮印#Ф唬裼衅ヅ渲幔爻V酰渴ブ髅魍酰溆倘羲梗鲇谄肥袼患啊9湃耸蓖椿幔Ф惫栽虮穑ФФ灿瘢偈潞弦恕M跛锫阍幔Ф模穆逗。Ф澹Ы源镉谛岳恚笥谒俦洹A翰礁该唬硐幔硗霾环雌涫#ФП耸悠癖≈燎字鳎鲋倚⒅佬埃靠鑫冶砷湥坏虏幻簦∫饽谡眩居兴剑Ф撸贤湃耍虏晃獭9匦兄鹕梢臁?侄饶开_所见,耳讳所议,必欲改殡,以乖吾志,故远采古圣,近揆行事,以悟尔心。但欲制坎,令容棺旘,棺归即葬,'二八'平地无坟。勿卜时日,葬无设奠,勿留墓侧,无起封树。于戏小子,其勉之哉,吾蔑复有言矣!”朱只、萧建送丧到家,'二九'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只、建譬以顾命,'三0'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注'一'棺中置土,以籍其尸也。
  注'二'元气,天之气也。贞,正也。复,旋也。端,际也。太素、太始,天地之初也。言人既死,正魂游散,反于太素,旋于太始,无复端际者也。
  注'三'易系辞之文也。
  注'四'刘向曰:“棺旘之作,自黄帝始。”案:礼记曰“殷人棺旘”,盖至殷而加饰。
  注'五'礼记:“有虞氏之瓦棺,夏后氏之堲周、殷人棺旘。”古史考曰:“禹作土堲以周棺。”堲音即七反。
  注'六'礼记曰:“周人墙置翣。”卢植曰:“墙,载棺车箱也。”三礼图曰“翣,以竹为之,高二尺四寸,广三尺,衣以白布,柄长五尺,葬时令人执之于柩车傍”也。
  注'七'礼记曰:“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故以其旗识之。”
  注'八'招复谓昭魂复魄也。含,以玉珠实口也。敛,以衣服敛尸也。礼记曰:“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谷梁传曰:“贝玉曰含。”礼记曰“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也。
  注'九'期谓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三日而殡,三月而葬;士*(三)**'二'*日而殡,踰月而葬。宅兆,葬之茔域也。
  注'一0'礼记曰:“天子之棺四重。”郑玄注云:“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又曰:“君松旘,大夫柏旘,士杂木旘。”注云“天子*(七)**'五'*重,诸公四重,诸侯三重,大夫再重,士一重”也。
  注'一一'凡小敛,诸侯、大夫、士皆用复衾,君锦衾,大夫缟衾,士缁衾。又曰,天子袭十二称,诸公九称,诸侯七称,大夫五称,士三称。小敛,尊卑同。
  十九称。大敛,天子百称,上公九十称,侯伯七十称,大夫五十称,士三十称。
  衣单复具曰称。
  注'一二'战国,当春秋时也。颓陵谓颓废陵彁。
  注'一三'隧谓掘地为埏道,王之葬礼也。诸侯则悬柩,故请之也。左传,晋文公朝于襄王,请隧,不许。
  注'一四'左传:“秦伯任好卒。”任好,秦缪公名也。以子车氏奄息、仲行、针虎殉葬,国人哀之,为赋黄鸟之诗也。
  注'一五'宋司马,桓魋也。自为石旘,三年不成。孔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见礼记。
  注'一六'窀,厚也。穸,夜也。厚夜犹长夜也。秦始皇初即位,营葬骊山,役徒七十余万人,下锢三泉,宫观、百官、奇器、珍怪莫不毕备。令匠作弩矢,有所穿近,矢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以人鱼为膏烛。事见史记。
  注'一七'谓周公制礼之后,仲尼自恚Х德常侄ㄖ病
  注'一八'御,止也,言犹不能止其奢侈。墨子曰:“古者圣人制为葬埋之法,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尧葬邛之山,满坎无窆,舜葬纪市,禹葬会稽,皆下不及泉,上无遗臭。三王者,岂财用不足哉!”
  注'一九'替,废也。
  注'二0'谷梁传曰:“衣衾曰摇!币羲臁
  注'二一'二妃,娥皇、女英也。礼记曰:“舜葬于苍梧,盖二妃未之从也。”
  注'二二'谓吕望为太师,死葬于周,其子封于齐,比五代皆反葬于周,此时同则会也。
  注'二三'谓舜葬于苍梧,二妃不从。
  注'二四'王孙者,杨王孙也。临终令其子曰:“吾死,可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
  既下,从足脱其囊,以身亲土。”遂裸葬。见前书。
  注'二五'墨夷谓为墨子之学者名夷之。欲见孟子。孟子曰:“吾闻墨之治丧,以薄为其道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见孟子。
  注'二六'梁伯鸾父护寓于北地而卒,卷席而葬。鸿后出关适吴,及卒,葬于吴要离頉傍。
  注'二七'薄,微也。
  注'二八'归到东郡也。
  注'二九'谢承书曰:“咨在京师病困,故吏萧建经营之。咨豫自买小素棺,使人取干黄土细捣筛之,聚二十石。临卒,谓建曰:‘亡后自着所有故巾单衣,先置土于棺,内尸其中以拥其上。’”注'三0'譬,晓也。
  赞曰:公子、长平,临寇让生。淳于仁悌,“巨孝”以名。居巢好读,遂承家禄。
  伯豫逡巡,方夡孤竹。文楚薄终,丧朽惟速。周能感亲,啬神养福。'一'
  注'一'感,思也。谓诵诗至汝坟,思养亲而求仕也。啬神养福谓不应辟召,以寿终也。左传曰:“能者养之以福。”
  校勘记
  一二九三页五行乐之遁也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遁”一作“过”。
  一二九四页一三行汝南薛包孟尝按:汲本“尝”作“常”。王先谦谓东观记“包”作“苞”。
  一二九四页一四行至被欧杖按:汲本“欧”作“驱”。校补谓古书“欧”亦通“驱”,驱即“驱”字,谓驱之出,不去,又杖之,故不得已而庐于舍外也。
  一二九六页二行将亨*'之'*刊误谓案文“亨”下少一“之”字。今据补。
  一二九六页七行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是时彭城非郡,不得有守,本纪作“楚郡太守”。
  一二九六页七行被七创汲本、殿本“七”作“十”。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作“七”。
  一二九七页四行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殿本考证谓“郇”一本作“荀”。今按:
  周黄徐姜申屠传序作“荀”。
  一二九七页八行给其*(廪)**'禀'*粮据刊误改。
  一二九七页一0行春秋之义按:刊误谓案文当作“义之”。“春秋之义”它处可用,此据上下文则不安也。
  一二九八页六行固病不起按:刊误谓案文当作“固以病不起”。
  一二九九页八行音所买反按:“买”原斗“贾”,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三00页二行贼乡而放遣“乡”汲本、殿本并作“矜”。按:马□伦谓段本说文“矜”字作“乡”,从矛令声,华严音义卷二十引同,此乡怜可通之证。
  一三00页七行余人皆茹草莱按:“莱”原斗“菜”,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三00页七行并得俱免按:校补谓“并”当为“遂”字之斗。
  一三0一页三行故城*(今)*在*'今'*密州安丘县东北据汲本、殿本改。
  一三0二页一行江革字次翁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袁纪“次翁”作“次伯”。
  一三0二页四行莫不必给殿本考证谓“必”当作“毕”。今按:必毕同音,例得通□。书康王之诰“毕协赏罚”,白虎通谏诤篇引作“必力赏罚”,是其证也。
  一三0二页六行语以避兵道也按:“也”原斗“地”,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三0四页四行列侯之妻称夫人按:汲本、殿本注此下有“列侯死子复为列侯”八字。
  一三0五页一三行泛胜之按:“泛”各本皆斗“汜”,径改正。
  一三0五页一三行上农区田*(大)**'法'*区方深各六寸据汲本、殿本改。
  一三0六页一行华峤书*(曰)*夺作脱也据殿本考证删。
  一三0六页一一行遁亡七年按:集解引苏舆说,谓自章帝建初三年至和帝永元十年,已二十年矣,故上文言“积十余岁”。此“七”字有误,疑是“积”字声近而讹。
  一三0七页一行言*(善无)**'何难之'*有也据汲本改。按:殿本无此注。
  一三0七页八行*(永初)*六年代张敏为司空按:集解引苏舆说,谓上已出“永初”,明衍二字。今据删。
  一三0七页一六行前书*'杜钦'*曰据汲本补。
  一三0八页一一行兼浩然之气按:“浩”原斗“皓”,径据汲本、殿本改正。注同。
  一三0九页二行如今使臧吏禁锢子孙汲本、殿本“今”作“令”。按:刊误谓案文多一“如”字。
  一三0九页九行不义而富*'且贵'*据殿本补。
  一三0九页一二行景慕以为法式按:此注原在“归怀”下,据殿本移正。
  一三一0页一一行太守刘□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桓纪“□”作“质”。
  一三一0页一一行司徒刘矩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据本纪,是时为司徒者乃胡广,非刘矩也。陈蕃传亦同此误。
  一三一一页二行汝坟之卒章按:“坟”原斗“濆”,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三一三页六行大司农陈奇按:汲本“奇”作“狶”,殿本作“豨”。
  一三一三页一一行妻子物余集解引惠栋说,谓蒋杲云“物余”当作“余物”。今按:东观记作“余物”,御览四一二引东观记同。然御览八四七引范书亦作“物余”。
  一三一三页一一行干暴贤者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暴”作“冒”。
  一三一四页五行抗疾京师按:刊误谓“抗”无义,当是“被”字。
  一三一四页六行告其故吏朱只按:“只”疑当作“祗”。朱名本传凡三见,汲本前一左从禾,后二左从衣,殿本前一后一左均从示,中一从禾,其右从氐则同。
  一三一六页八行故以其旗识之按:汲本“旗”作“旌”。
  一三一六页一一行士*(三)**'二'*日而殡据汲本、殿本改。
  一三一六页一三行天子*(七)**'五'*重据集解引沉钦韩说改,与礼丧服大记郑注合。
  一三一七页五行以人鱼为膏烛按:刊误谓案文“膏”当在“为”字上。
  一三一七页八行尧葬邛之山按:“邛”原斗“潱А保陡恼
  一三一八页九行文楚薄终丧朽惟速周能感亲啬神养福按:王先谦谓“周能”二句当在“文楚”二句上,前诸传赞皆顺□,末四句亦别无用意之处,不应倒置也。 后一页
  后汉书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 第三十上
  *自东都主人以下分为下卷*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稚,哀帝时为广平太守。'一'
  注'一'广平,郡,今洺州永*(平)**'年'*县也,隋室讳广改焉。
  彪性沉重好古。年二十余,更始败,三辅大乱。时隗嚣拥觽天水,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埶数然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家,'一'哀、平短祚,国嗣三绝,'二'故王氏□朝,因窃号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三'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余年闲,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四'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埶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簄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五'
  注'一'外家谓王凤、王商等,并辅政领尚书事也。
  注'二'哀帝在位六年,平帝在位五年,故曰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