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巨浪 >

第487章

巨浪-第487章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军人,白佑彬一向不太关注政治上的问题。
  也许,这是他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他最大的缺点。在帝国的体制下,军人干政的结果都非常悲惨,可不懂政治的军人又往往难以得到重任。
  反正,对当时的白佑彬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手头的那些“鸡毛蒜皮”般的小事。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七十章 … 名将献礼
  从陈锦宽给卫延年部署的任务来看,帝国海军在七月份的行动将非常关键。
  换句话说,这也是一个政治任务。第三次同盟国首脑会议持续了一个多月,而拖了这么久的根本原因就是,萧鼎昆需要一次重大的战略胜利,从而为谈判增加一块最重要的筹码,让德意等国承认帝国的霸主地位。
  这个战略性的胜利其实与北大西洋战区没有多大的关系。
  当时,行动最积极的并不是陆少丰。
  在干掉了美军的所有作战舰队,美国海军仅存一艘战列舰(另外还有数艘来自英国的战列舰,只是都没有能够形成作战能力)的情况下,陆少丰修订了作战计划,确定将攻打太子港放在首要位置上,是否攻打罗德城反而成了次要问题。
  只是,戈纳夫岛上的陆战队营地遭到了美军舰队的炮击。
  在数个小时内,美军的二支作战舰队就向岛上的陆战队投掷了上千吨炮弹,摧毁了囤积在岛上的二十多万吨作战物资,并且炸死炸伤一千多名陆战队官兵,摧毁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与基建设备。
  在此情况下,要想攻打太子港,陆战队需要至少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到时候,即便陆战第八军得到了来自南大西洋战区的陆战第十军的支持,也很难在十天左右打下太子港!
  结果,在陆少丰忙着调兵遣将地时候,余辉宏在太平洋上首先采取了行动。
  说实话。余辉宏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攻打巴拿马地作战行动从七十六年(44年)下半就开始策划。到年底地时候开始实施。结果拖了几个月。都因为要配合北大西洋上地战略进攻行动而被推迟了好几次。导致余辉宏在太平洋战场上浪费了好几个月地时间。
  随着美军作战舰队全军覆没。进攻巴拿马地所有问题都以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七月五日。也就在第三次同盟国集团首脑会议开幕地那一天。第11舰队在赵赙礼地指挥下。全面炮击了巴拿马运河区南部地区地美军阵地。当天傍晚。配属于陆战队地火力支援舰队到达。并且参加了炮击行动。
  六日上午。陆战第五军地先头部队登上了美洲大陆地海滩。
  与余辉宏预料地差不多。美军地抵抗并不是很顽强。仅仅用了十来个小时。首先上岸地陆战队就控制了滩头阵地。并且将防御纵深扩大到了三公里左右。基本上确保了滩头阵地地安全。
  其实,经过数个月的反复炮击,驻守巴拿马的美军早已失去了斗志。
  如果当时美国海军还能为美军的地面部队提供支持,也许美军会进行顽强地抵抗。现在,美国海军已经失去了活动能力,甚至连作战物资都得依靠中美洲地区的林间小路输送,美军还有什么斗志呢?
  八日上午,在巩固了滩头阵地之后,陆战队开始向巴拿马城推进。
  当天傍晚,先头部队就占领了美军地外围阵地,并且在舰队的支持下向美军侧翼迂回,准备按照计划包围巴拿马城。
  与以往一样,陆战队的进攻打得不急不慢。
  美军早在五月底就炸毁了巴拿马运河上的船闸,使运河失去了航运能力。为此,余辉宏在六月初的时候就让后勤部门设法提前准备好了用来修复船闸的设备,并且提前预制了一批用在船闸上地机件。按照余辉宏的看法,帝国海军一时半会还不会利用巴拿马运河,而美国海军也失去了作战能力,即便无法迅速使巴拿马运河恢复通航能力,也不会对海军地作战行动造成太大的影响,从而没有必要急着夺取船闸,并且展开修复工作。
  在此情况下,余辉宏有更多地能力来收拾运河区的美军部队。
  到十一日上午,上岸地作战部队已经达到了四个陆战师的规模,另外三个陆战师也正在赶来的途中,预计在十五日就能到达。
  而当天下午,陆战队的先头部队突入了巴拿马城区。
  驻扎在巴拿马城的美军第七步兵师进行了比较顽强的抵抗,可很快也被炮火支援舰队的猛烈炮击给打垮了。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了十二日上午,随后就变成了零星的抵抗。
  十二日下午,美军指挥官向进攻部队的陆战队军官交出了指挥权,并且向所辖的美军作战部队下达了投降的命令。到十三日上午,陆战队基本上控制了巴拿马城,并且收容了近一万名美军战俘。
  通过审讯战俘,余辉宏得知,驻扎在巴拿马地区的美军已经有三个月没有获得补给了!
  显然,打垮美军斗志的不是陆战队,而是海军的长期封锁。
  素以骁勇善战闻名的美军第七步兵师在仅仅抵抗了一天之后就举起了白旗,关键原因就是该师严重缺乏作战物资与生活物资,伤病率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大部分官兵都没有继续作战的意志。
  调查清楚情况后,余辉宏立即改变了战术,加快了推进速度。
  十四日,陆战队攻占了萨米特,拿下了一座美军的物资仓库。
  让余辉宏难以理解的是,仓库内竟然囤积着上千吨弹药,以及至少二千五百吨的生活物资,其中仅食物就有一千八百吨左右。这些物资足够第七步兵师使用十天,而美军却没有将这些物资分发给各作战单位!
  后来,余辉宏才知道,美军确实设法向巴拿马城运送过物资,可通往巴拿马城的道路遭到了严重破坏,且美军缺乏汽车使用的燃气罐。另外,在十一日凌晨,陆战队就已彻底包围了巴拿马城,当时前往巴拿马城的三支车队都半途而返,没有能够到达巴拿马城,甚至没有能够与第七步兵师碰头。
  十五日,充当战役预备队的三个陆战师到达。
  余辉宏立即用这三个陆战师替换了最初上岸,并且在前线战斗了一周左右的二个陆战师,并且立即安排这二个陆战师在巴拿马城,以及珍珠群岛的陆战队营地进行休整,还为其补充了部分新兵。
  除了耽搁了一天的时间之外,陆战队的进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十八日,陆战队将战线推进到了加通湖东岸的弗里霍莱斯,并且在当天晚上就占领了这座仅有二千多居民的小镇,俘虏了近千名美军官兵。
  随后,陆战队在弗里霍莱斯附近建立了炮兵阵地,开始炮击运河北端的科隆港。
  当时,隶属与北大西洋战区的第44舰队与隶属于南大西洋战区的第61舰队都集中在了太子港附近,为陆战第八军攻打太子港提供前期炮火准备,所以都没有能够参加巴拿马地区的作战行动。而第11舰队与火力支援舰队又受到了运河通航能力的限制,只能派遣部分吃水比较浅的战舰到达萨米特附近,用三百毫米舰炮,以及一百七十五毫米舰炮为陆战队提供炮火支援。因此,在攻打科隆的时候,陆战队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炮兵部队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直接支援。
  相对而言,进攻科隆港的战斗算是打得最为艰难的了。
  从十九日开始,直到二十二日,陆战队的先头部队才将战线推进到了科隆港东面的卡蒂瓦,占领了这个居于交通要道处的重镇。随后,陆战队又花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向西南机动迂回的包抄行动,以及为最后进攻科隆港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十六日凌晨,二个陆战师分别从东面与南面向科隆推进。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到二十九日清晨,陆战队才完全占领了科隆港南面的克里斯托瓦尔镇,完成了对科隆的彻底包围行动。随后,陆战队的炮兵开始不顾一切后果的炮击科隆港。
  打到这个份上,残留在科隆港的数千名美军也基本上失去了抵抗意志。
  虽然陆战队炮兵最强大的火炮仅仅是口径为一百七十五毫米的陆炮,但是在持续不断的高强度炮击中,美军的精神防线早已被摧毁了。
  三十日上午,美军竖起了白旗。
  这次,余辉宏没有冒险赶往前线,而是让最先进入科隆的陆战36师的师长代替他接受美军投降。
  当时,余辉宏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及时的发回了捷报。
  很快,这条消息就通过战区司令部转交给了海军总参谋部,随后卫延年由给正在德黑兰的陈锦宽发去了一份密电。
  众所周知,就在次日,也就是八月一日,德国元首与意大利首相在谈判桌上做出了重大的让步,承认了帝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结果,也正是德意首先让步,使得将要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数项条约与协议最终得到了落实。
  可以说,余辉宏在最关键的时候给萧鼎昆送去了最重要的一份礼物。
  到此,余辉宏在海军陆战队中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陆少丰才是帝国海军的头号战将,但是不得不承认,正是余辉宏在巴拿马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为他最终接替方国儒,在战后出任帝国海军陆战队总司令奠定了基础。
  当然,对帝国海军来说,这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后来,正是在余辉宏的率领下,帝国海军陆战队逐渐摆脱了对帝国海军的高度依赖,建立起了独立的作战与后勤保障体系,从而使陆战队在战后不久就脱离了海军,抢在新成立的空军之前,成为了自陆军与海军之后,帝国的第三大军种,为陆战队在战后数十年的迅猛发展,成为帝国的“战争急先锋”奠定了基础。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七十一章 … 由远及近
  陆战第五军在巴拿马成功上岸,成为了陆战第八军最大的推动力。
  当时,不管是陆少丰,还是陆战第八军的官兵,都希望能够早点登上伊斯帕尼奥拉岛,占领太子港。结果,在七月七日的时候,陆少丰再次修改了作战计划,完全放弃了进攻罗德城的行动,集中所有力量攻打太子港。
  此时,白佑彬正在直布罗陀调兵遣将。
  在余辉宏指挥的陆战队上岸之后,白佑彬就向海军总参谋部打了一份报告,要求尽快将第11舰队调过来,支持陆战队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作战行动。显然,他的这份报告并没有立即得到答复,当时第11舰队还不可能离开巴拿马湾。
  其实,白佑彬的要求确实有点过分。
  第四舰队已经拥有四支作战舰队,就算第42舰队会因为损失过为惨重被撤消编制,从土耳其租借的那两艘战列舰在修复之后将编入第62舰队,第四舰队也有三支作战舰队。而此时第44舰队与第61舰队正在前线执行战斗任务,加上已经到达了前线的火力支援舰队,为陆战第八军提供支持的舰队已经足够多了。
  相反,此时支援余辉宏的只有第11舰队与一支火力支援队。
  白佑彬也没有指望第11舰队能够被立即调过来。只要陆战第五军还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活动,第11舰队就得留在太平洋战场上。按照陆战队的突进速度,就算在七月中旬推进到了大西洋沿岸地区,离开了舰队火力支援范围,第11舰队也要在八月上旬的时候才能到达北太平洋战场。
  当时,白佑彬盯上的是即将服役的第二批次的八艘“海军元帅”级战列舰。
  按照计划,这八艘战列舰本来应该在年底建成服役,在年初的时候,海军获得了一笔追加拨款,随后就以追加采购费用的方式,让各大造船厂加快了正在建造地二级十二艘战列舰地建造速度,甚至还额外订购了第二批八艘“海洋”级战列舰。
  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海军为什么要追加订购战列舰。
  战争行将结束。美国已经失去了与帝国抗衡地能力。即便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半之内。美国也不可能建造出十二艘以上地“超战列舰”。保持十二艘“海军元帅”级战列舰。再加上数量众多地其他快速战列舰。帝国海军有足够地能力控制北大西洋。并且对美国东海岸地区进行全面封锁。再建造新式战列舰。已经没有多大地实际意义了。
  另外。按照二年地建造周期计算。在七十七年(45年)年初追加订购地战列舰。最快也只能在七十八年(46年)年底建成服役。而到那个时候。战争很有可能已经结束了。新建造地战舰根本派不上用场。
  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应该用建造战舰地费用来采购更多地作战物资。
  其实。换一个角度就不难明白帝国海军追加战列舰订单地根本意图了。
  战争还没有结束。且美国本土没有受到太大地威胁。大批战舰正在建造之中。比如第二批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很有可能在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