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巨浪 >

第485章

巨浪-第485章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第61舰队在此之前参加了支援陆战队的作行动。
  通过大规模的炮击。第61舰队的官兵基本上熟悉了新的岗位。也熟悉了新战舰的特性加上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快就将四艘“省”级乙型战舰的强大性能发挥了出来。
  打到上午十点左右。美军第22舰队首先崩溃。
  此时。郑恩博只损失了“武宗”号战列舰,另外还有二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受到重创。而美军则有四艘战列舰被击沉。一艘遭到重创。另外属于第21舰队的三艘战列舰也受损不轻。
  最终。战斗在二十五日下午一点半左右结束。
  与白佑彬这边的战果一样。美军第21舰队与第22舰几乎全军覆没,八艘战列舰全部被击沉。仅有几艘助战舰逃离了战场。
  虽然在发回电报的候。“宪宗”号战列舰也因为伤势过重而沉没。从土耳其租借而来“伊斯坦布”号与“德黑兰”号差点战沉。“英宗”号与“代宗”也遭到了重创。“熹宗”号的损伤也不轻,但是郑恩博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另外61舰队的四艘“省”级战列舰都没有受到严重创伤。
  由此。白佑彬几乎可以断定郑恩博的战术。
  他肯定没有让第61舰队到前面去挡炮弹。而是让第62舰队与第42舰队承担起了大部分的作战任务。
  毫无疑问。白佑彬不赞同这种战术。
  “省”级乙型战列舰的防护性能与生存能力比“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强大的多。很难在战斗中战沉。如果郑恩博让第61舰队顶到前面去。很有可能是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遭到重创而另外八艘,至少是第62舰队的四艘战列舰可以避免遭到重创。更不大可能被对手击沉。
  私人角度讲。郑恩博是想借此保全第61舰队。
  即便没有更多的证据。可是白佑彬几乎可以断定郑恩博早就预料到。第四舰队这边的战斗不会太轻松。有可能导致第41舰队与第43舰队在短期内丧失作战能力。
  如果第62舰队与第42舰队也丧失了作战能力。那么够在战场上继续活动的就只有第61舰队了。到此时。郑恩博就将成为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相反如果第61舰队遭到重创他将跟舰队离开战场。到后方休整,从而失去继续指挥舰队作战的权力。
  从帝国的角度看。郑恩博是想保全一支战斗力完备的作战舰队。
  在干掉了美军的四支作战舰队之后。帝国海军基本上掌握了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可是帝国海军的进攻行动并不会因此而停止。而要确保制海权。并且继续推进。就不能缺少作战舰队。至少也的保留一支可以继续活动的作战舰队。如此一来。第61舰队能否保全战斗力。对接下来的战略进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我觉。郑恩博的意图太高深了。”杨定方是否也想到了这一点。“没想到。他竟然让第42舰与第62舰队去做牺牲。自己却躲在了后面。不知道傅守义现在会怎么想。”
  傅守义是第62舰队的指挥官。而且也是郑恩博的手下。
  “管他怎么想。”白佑彬长长的出了口气。“不管郑恩博有什么意图都不可能得逞。”
  杨定方微微皱了下眉头。
  “现在第四舰队的三支作战舰队都丧失了战斗力。而且海军总参谋部很有可能整编第42舰队与第62舰队。如果从平衡二大区的角度考虑。应该是撤消第42舰队。将第42舰队的战舰合并给第62舰队。”摸了摸下巴后。白佑彬又说道。“只是。我们还有第44舰队。虽然第44舰队的训练工作还没有完成。但是现在也没有真正可以威胁到第44舰队的敌人存在了。你快安排一下。让第44舰队尽快过来。我们可不能当光杆司令”
  杨定方立即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下。又说道:“德国那支舰队怎么处理?”
  “德国舰队?”白彬微微皱了下眉头。“交给谢昶伦。让他去给德国舰队安排作战任务。反正正面战场上是用不着那艘战列巡洋舰了。也许破交与封锁战场还能让其发挥点余热。”
  “我说的不是这件事。”
  “那是什么?”
  稍微迟疑了一下。白佑彬立即明白了杨定方的意思。
  虽然直到现在。白佑彬都没有把为什么不前去救援德意舰队的原因告诉杨定方。但是看的出来。杨定方已经通过发生的事情大概弄清楚了原由。
  现在。德国舰队并有全军覆没。
  按照德国海军司令的意思。“格奈森瑙”号将继续留在前线战场上。参加针对美国的作战行动。为同盟国集团出一分力。
  显然。德国海军会追究责任。
  在此情况下。白佑彬必须做好准备。并且想到一个足以开脱的理由。不然他这个战区司令官。还有杨定方这个舰队司令官将为帝国海军背黑锅。
  “这事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那我去应付德国舰队的指挥官。让他们不要来麻烦你。”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说道:“你尽量拖延时间。毕竟这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我会尽快联系海总参谋部。让卫延年总参谋长来解决这个头痛的问题。”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在情报上做点文章。”
  “情报?”白佑彬朝杨定方投去惊讶的目光。
  “毕竟。情报问题谁也说不清楚。是不是?”杨定方尴尬的笑了笑。“算我多嘴。其实这些问题根本轮不到我来考虑”
  “是啊。不但轮不到你。也轮不到我。”白佑彬出了口气。“就这样吧。有什么麻烦事就让卫延年总参谋长去操心。既然这个办法是他想到的。那他肯定早就想好了善后的办法。根本不需要我们在这里瞎担忧。”
  杨定方也不再多说什么。告辞后就离开了“胜利”号旗舰。
  等白佑彬回到司令舰桥的时候。庞晋元送来了郑恩博发来的一份贺电。作为礼节上的必要。白佑彬也让庞晋元回了一份内容相差不大的贺电。当然。在电报中。白佑彬没有忘记让郑恩博安排第42舰队的善后工作。
  吃过晚饭之后。白佑彬让庞晋元他刚刚写好的一份电报发回了海军总参谋部。
  可以说。怎么避免替卫延年背黑锅。让白佑彬感到很矛盾。如果真需要他来背黑锅。他不会推辞。毕竟这件事情肯定要某个人出来承担责任。可是。白佑彬又不太情愿此承担责任。毕竟这不是他策划的事情。
  晚上。谢昶伦发来了电报。第44舰队将在二十七日傍晚出发。
  一整夜。白佑彬都在考虑着该怎么处理德意舰队的事情。当时。他甚至想过要返回帝国。与卫延年面谈这件事情。
  可以想像。德国与意大利肯定不善罢甘休。
  卫延年会用什么办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想来想去。白佑彬后觉的自己的想法确实有点好笑。卫延年只下达了战术目的。而没有安排具体的战术行动。就表明卫延年肯定早就做好了应对德国与意大利海军责难的准备。根本不需要白佑彬这样的前线指挥官操心。
  另外。德国与意大利到现在都没有做出反应。表明问题不会太严重。
  当然。白佑彬身在万里之外。根本不可能清楚此时同盟国内部的矛盾有多么的尖锐。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六十八章 … 海军之梦
  “百慕大海战”造成的影响确实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料。
  加上“特克斯群岛海战”,帝国海军的五支作战舰队在一天之内就干掉了美国海军仅存的希望,从根本上确保了帝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也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的战争力量,为最终战胜美国奠定,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到此,战争胜败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美国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战败,或者宣布战败。
  随后,同盟国集团也开始协商“最后战略”,即针对美国的战略进攻行动。另外,帝国也制订了一套针对美国的战略计划。
  只是,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百慕大海战”也最终确定了帝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场以海洋为主要战场的世界性大战,并且最终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几乎输掉了战争,从而导致帝国丧失了全球霸权的地位,让美英法日俄等国获得了非常难得的崛起机会,并且最终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同样的,作为同盟国成员,德国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之中。
  二场影响到了全世界的战争都证实了一点:任何一个要想称霸全世界的国家,除了需要一支足够强悍地陆军之外,还需要一支能够战胜任何一个对手,并且控制全球各大洋地海军。
  历史上。明帝国正是因为拥有全球最强大地海军而称霸世界数百年。
  二十多年前。也正是因为英美等国建立起了足以与明帝国海军抗衡地强大海军。才能够在一场世界大战中摧毁明帝国地世界霸主宝座。最终。明帝国也正是通过停战谈判保留了其强大地海军。为下一次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此情况下。搭上了明帝国这辆战争列车。在本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了战胜国地德国与意大利更是格外重视海军地建设与发展。
  也许。意大利地影响还可以忽略不计。可德国地影响绝不能不考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就集全国之力建立了欧洲第二。世界第三(战前)地公海舰队。并且以此向欧洲地头号海军强国发起了挑战。早在这个时候。德国就充分意识到了海军地重要性。
  在本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也在力所能及地扩大海军规模。
  如果不是要在二条战线上作战,并且必须面对由美国与英国武装起来地俄罗斯军团,德国很有可能在战争结束之前就打造出一支足以问鼎欧洲霸主宝座的强大舰队,并且战胜夙敌英国。
  在法国战败之后,德国曾经启动过一个叫“海军五年规划”的海军发展战略计划。
  按照该计划,德国海军将在未来五年之内建造十二艘快速战列舰,二十四艘战列巡洋舰(后改为大型巡洋舰),五十六艘巡洋舰,以及一百余艘驱逐舰的庞大舰队。同时,德国将扩建面向波罗的海的基尔军港,以及面向北海的威廉港,同时还将把法国西部与西北部地区的港口进行修缮,以便进驻德国海军舰队。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野心地战略规划。
  问题是,德国缺乏将计划具体实施的能力,或者说缺乏支持该计划地强大国力。
  首先是德国的经济能力已经在战争中绷到了极限,而且俄罗斯在得到了美国地大力支持之后,战争潜力也爆发了出来,并且为了减轻英国的压力,将战略重点放在了西线。加上明帝国在大陆东线战场上采取了以守代攻,将重点转移到太平洋上的战略,从而使德国不得不在大陆西线战场上承担起重任,并且在长达二年多的时间内与俄军死拼,导致德国难以分配出更多的工业产能为海军服务。
  其次德国没有建造如此先进战舰的技术基础。在“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与“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都需要帝国的技术支持,在不得不向帝国采购“德意志”级战列舰,并且追加订购了“柏林”级战列舰的情况下,德国的造船部门根本没有能力足够强的工程师来承担设计工作,而且很多基础技术都处于空白状态。也就是说,如果德国不能从外界购买相关的技术,或者获得相关的技术支持,连新式战舰的设计工作都难以完成。
  最后就是德国的海洋意识。在德国的历史上,其每次崛起几乎都与其在陆地上的迅速扩张有关,而与其在海洋上的扩张没有太大的关系。另外,从地缘因素上看,德国需要同时面对二个方向(一战时甚至是三个方向)上的强大敌人,且其本土的战略纵深不足以使德国在平时维持一支相对有限的陆军部队,在战时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来扩充陆军,从而确保在平时向海军提供足够的经费。也就是说,德国本身就是一个大陆性国家,与海洋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国家战略的根本重点也在大陆上,而不是在海洋上。
  综合这三点因素,就不能看出德国的野心远远超过了其根本实力。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确定下计划之后,德国海军就委托几家造船厂开始设计代号为“H43”的新式快速战列舰。可是直到七十五年(43年)底,这种原本计划在年初完成设计,最迟在年底开工建造的基础设计工作都没有能够完成。而当时承担设计工作的汉堡福斯造船厂(“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设计与承建船厂)提供的三套设计方案都算上不先进,即便是采用新技术最多,设计难度最大,建造成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