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巨浪 >

第478章

巨浪-第478章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这个时候,美军才回过神来。
  之前在驱逐舰编队后方提供火力掩护的八艘美军轻巡洋舰立即加速,并且将炮火从第四舰队的八艘战列舰身上转移到了四艘巡洋舰身上。
  一点二十七分,四艘“湖”级巡洋舰全部向东南方向转向。
  此时,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就在其右侧大概五千五百米处,并且以三十节的速度向东南方向前进。
  显然,四艘“湖”级巡洋舰采用的是非常标准,也最有效的掩护战术。
  只要它们还在主力编队的左侧,并且还在作战,美军的驱逐舰编队就别想靠近,更别想攻击主力编队。
  此时,美军巡洋舰编队也逼近到了一万三千米以内。
  问题是,四艘“湖”级巡洋舰能够抵挡住对手的八艘轻巡洋舰,与六艘驱逐舰吗?
  一点三十四分,航行在最前面的“鄱阳湖”号巡洋舰首先战毁。在不到十分钟之内,该舰就被近二十枚六英寸炮弹,以及超过四十枚的五英寸炮弹击中。如果换成战争初期的轻巡洋舰,恐怕早就爆炸沉没了。
  不得不说,“湖”级巡洋舰确实强大,其综合防护与综合生存能力绝对是顶尖级别的。
  更重要的是,在丧失了所有火力,速度降低到三十节以下之前,“鄱阳湖”号还击沉了与之交战的那艘美军轻巡洋舰,并且让另外一艘美军轻巡洋舰遭到重创。
  因为要避开“鄱阳湖”号,所以排在第二位的“洞庭湖”号在机动的时候躲过了美军的二轮齐射,结果排在第三位的“太湖”号第二个战损。
  一点三十八分,“太湖”号在露天甲板几乎快要被海水淹没的情况下撤退了。
  与“鄱阳湖”号一样,在撤退之前,“太湖”号干掉了一艘美军巡洋舰,重创了另外一艘美军巡洋舰。另外,该舰还用朝向舰尾方向上的四门速射炮把一艘准备绕到主力编队西南面的美军驱逐舰打成了重伤,并且迫使美军驱逐舰编队不得不放弃了绕过巡洋舰编队,从西南方向上攻击主力编队的想法。
  第三个遭殃的就是“洞庭湖”号。
  比起二艘姊妹舰,“洞庭湖”号的表现最为神勇。在离开编队,跟随“太湖”号一同撤退的时候,“洞庭湖”号在十七分钟之内打爆了二艘美军轻巡洋舰的弹药库,并且重创了另外二艘美军巡洋舰,还与“太湖”号一道,把试图偷袭主力编队的美军驱逐舰编队赶了回去,出色的完成了其使命。
  同样的,“洞庭湖”号的损伤也最为惨重。
  撤退的时候,其前后舰桥几乎被五英寸炮弹彻底炸飞,舰体左侧更是面目全非。如果不是舰长果断下令进行反向注水,恐怕“洞庭湖”号会翻覆沉没。离开战场的时候,该舰的露天甲板完全被海水淹没,舰首与舰尾都在海面之下,只有部分上层建筑还在水面之上。战舰上的官兵没有放弃自己的战舰,仍然在为拯救“洞庭湖”号做最后的努力。
  在二点前,“洞庭湖”号的二副(舰长与大副都已阵亡)下达了弃舰令。最终,在二点过十分的时候,“洞庭湖”号“安静”的沉入了大海,结束了其短暂,可同样辉煌的战斗生涯。
  打到一点四十五分的时候,就只剩下“巢湖”号还在战斗了。
  比起前面三艘姊妹舰,“巢湖”号不但神勇,还非常幸运,因为它排在了编队的最后面,机动范围最大,战术也最为灵活。
  到一点四十七分,最后一艘还在战斗的美军轻巡洋舰被“巢湖”号送入了大海。
  而此时,“巢湖”号只挨了不到二十枚炮弹,其中大概有七枚是威力较大的六英寸穿甲弹。因为损伤主要集中在舰体的左侧,所以“巢湖”号已经左倾十度左右。舰长在一点五十分的时候下令向右侧隔舱注水,恢复横向平衡。
  只是,“巢湖”号没有立即退出战斗,因为美军的驱逐舰还没有离开。
  到二点的时候,“巢湖”号又打掉了二艘美军驱逐舰,并且迫使剩下的三艘美军驱逐舰不敢轻易逼近。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打到这时候,“巢湖”号还能保持住接近二十九节的速度。
  二点过五分,在攻击主力编队无望的情况下,三艘美军驱逐舰向“巢湖”号发动了突击,最终有二艘驱逐舰在距离“巢湖”号大概七千五百米的地方发射了鱼雷。
  坚持到这一步,“巢湖”号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因为舰体严重受损,且左侧的推进轴被炸断,所以“巢湖”号在面对射来的鱼雷时,竟然无法立即机动规避。
  最后关头,“巢湖”号的舰长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将舰尾对准鱼雷来袭的方向。
  这个决定,最终拯救了“巢湖”号。
  二点过十分,一条重型鱼雷击中了“巢湖”号的舰尾。
  虽然四具螺旋桨,包括舵机全部被炸飞,舵舱也被彻底摧毁,舰尾的大部分舱室受损,但是损管队员及时的关闭了通往前方舱室的水密门,没有让海水涌入更多的舱室,也就控制住了进水量。
  最终“巢湖”号在丧失了所有动力之后,却坚持着漂浮在了海面上。
  直到这场海战快结束的时候,才有二艘驱逐舰赶了过来,为其提供了援助。而“巢湖”号也没有辜负战舰上七百多名官兵的努力,坚持着浮在了海面上,并且最终被驳船运回了朴茨茅斯。
  只是,这艘战舰的受损程度太严重了,结果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完全修复!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五十八章 … 优柔寡断
  虽然双方的主力舰还没有面对面的决斗,但是从双方辅助战舰的表现就可以看到这场海战的最终结果。
  当然,除了官兵的素质与斗志之外,战舰的性能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帝国海军已经用通用巡洋舰替换了所有的轻巡洋舰,而美国海军则仍然以轻巡洋舰为主力,并没有大批量建造通用巡洋舰。
  相对而言,通用巡洋舰与轻巡洋舰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作为《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附属产物,轻巡洋舰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存在着基础缺陷。比如,其主炮口径太小,威力难以满足作战需要,排水量受到限制,导致其防护等各项性能难以大幅度提高。最关键的是,轻巡洋舰的设计思想就有问题。随着战争推进,特别是驱逐舰越造越大,驱逐舰的战斗力越来越强,轻巡洋舰也就逐渐丧失了原本应该具有的优势。
  其实,到了战争后期,很多驱逐舰的战斗力都超过了战前的轻巡洋舰。
  问题是,打到此时,美国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来建造通用巡洋舰了。为了确保战列舰与大型巡洋舰的产量,美国只能压缩巡洋舰与驱逐舰的吨位,从而减少钢材的消耗量另外,美国还得建造足够多的运输船只,这些都需要消耗掉大量的钢材。
  制约巡洋舰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就是排水量。
  即便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造舰技术,也难以在不增加排水量的情况下提高巡洋舰的作战能力。
  显然,美国海军控制巡洋舰的排水量,就不可能提高巡洋舰的战斗力。
  也许很多人认为,巡洋舰不是主力舰,在海战战场上处于次要地位,为了保证主力舰的数量,牺牲巡洋舰是值得的。
  不用多说,此时地二场小规模海战就已经证明了巡洋舰地重要性。
  其实,在太平洋战场上巡洋舰地重要性就已经得到了证明。即便是在舰队决战中,巡洋舰发挥地作用都不在战列舰之下。另外在很多不需要战列舰地战场上,巡洋舰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这次海战来看,帝国海军地巡洋舰就发挥了决定性地作用。
  当双方地辅助战舰全部投入战斗之后,局势已经明显倒向了第四舰队。
  当时第四舰队地八艘“省”级乙型战列舰全都安然无恙,没有任何损失。相反在遭到驱逐舰地鱼雷攻击之后,美军主力编队里地八艘“蒙大拿”级战列舰中“康涅狄格”号、“肯塔基”号与“纽约”号被鱼雷击中,其中“纽约”号挨了三条鱼雷,速度降低到了二十七节,损伤最为严重。
  不得不承认“蒙大拿”级战列舰地水下防御确实做得不错。
  其超过六万吨的排水量(标准)中,除了因为要延长舰体,以安装第四座炮塔之外,其他的重量几乎都用来加强了防护,特别是水下防护。另外,其舰体宽度接近三十七米,而“罗得岛”级与“衣阿华”级仅仅只有三十三米,多出来的四米,也为增强水下防护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帝国海军为驱逐舰配备的鱼雷已经严重落后了。
  当时,第四舰队的驱逐舰都是第五批次的“花”级,而其配备的是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而不是之前的五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与美国海军一样,帝国海军的六百五十毫米鱼雷也借用了日本氧气鱼雷的很多技术。
  只是,帝国海军的六百五十毫米鱼雷更注重安全性(日本氧气鱼雷的安全性一直是个大问题,而且也正是为了解决安全问题,帝国海军知道战争后期才为驱逐舰配备了新式重型鱼雷),为此整体设计与日本的氧气鱼雷有本质上的区别。比如,为了避免过氧化氢泄露,采用了更多的安全设备,导致动力与燃料装置占用了更多的空间与重量,从而直接影响到了鱼雷的装药量。
  当然,按照帝国海军的估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对付“罗得岛”级战列舰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在对付“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时候,却显得有点疲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装药量偏少,还不到四百公斤,而美军的氧气鱼雷的装药量达到了一千二百磅(接近五百四十五公斤)。
  万幸的是,帝国海军并不是那种需要用鱼雷来获得胜利的海军。
  在三艘战列舰被鱼雷击中之后,米切尔只有二个选择。
  一是与第四舰队决战,二是抛弃速度受损的三艘战列舰,并且让这三艘战列舰缠住第四舰队,然后率领另外五艘战列舰逃走。
  如果是斯普鲁恩斯在指挥美军舰队,肯定会选择后者。
  可是,米切尔不是斯普鲁恩斯。
  可以说,米切尔与斯普鲁恩斯最大的区别是,在面临艰难决策的时候,他无法像斯普鲁恩斯那样,非常果断的做出决定。
  结果,等他做出决定的时候,往往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一点四十分,米切尔首先让舰队把速度降低到了二十七节。
  当时,他亲自询问了“纽约”号等三艘战列舰的舰长,得到了两种答复。“康涅狄格”号与“肯塔基”号勉强能够达到三十节的航速,而“纽约”号只能达到二十七节的航速,再也无法提高了。
  如果米切尔在此时果断做出决定,他还有一点点机会。
  可是,他竟然在这时候浪费了足足十五分钟的时间。
  一点五十五分,米切尔才决定让受损的三艘战列舰脱离编队,单独与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决战,而另外五艘战列舰组成新的编队
  问题是,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已经在这个时候追了上来。
  一点五十九分,杨定方在亲自联系了“巢湖”号巡洋舰,从舰长那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立即向主力编队的八位舰长下达了命令:立即向美军主力编队开火。
  此时,双方的距离为十五点五海里,也就是大概二万八千五百米。
  二点刚过,早已做好了开火准备的八艘战列舰几乎同时打出了第一轮齐射。
  当炮弹飞过了近三万米的距离,落在了美军主力编队附近的海面上的时候,米切尔正在联系“康涅狄格”号、“肯塔基”号与“纽约”号的舰长。
  没等他下达重新组队的命令,双方主力舰之间的战斗就打响了
  其实,到此时,米切尔还是有挣扎余地的。
  如果他按照之前的决策,牺牲掉三艘战列舰,很有可能挽救另外五艘战列舰。
  问题是,米切尔并没有坚持之前的决策。
  当时,之前南下执行侦察任务的六艘驱逐舰已经赶了回来,抱着一线希望,米切尔立即命令这六艘驱逐舰组成编队,攻击第四舰队主力编队。
  如果米切尔在此时决定与第四舰队决战,也有一点机会。
  问题是,他在让驱逐舰发动鱼雷攻击的时候,并没有做出与第四舰队决战的决定,而是想利用这个机会率领主力编队离开战场。
  毫无疑问,犹豫不决与摇摆不定最终导致美军舰队丧失了所有的机会。
  当然,米切尔并不知道,第四舰队里还有二艘可以作战的“巡洋舰”,另外,4…3巡洋舰编队里的六艘巡洋舰正在赶回来,而第4…6与第4…7驱逐舰编队一直在主力编队的西南方向上活动。
  显然,让六艘驱逐舰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攻击第四舰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