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宋权相 >

第266章

大宋权相-第266章

小说: 大宋权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屁!”子聪大怒道:“当年佛爷我投入大汗幕府之时,你还在给张柔吸肛舔沟,贾似道老贼还只是建昌的小粮官。他有什么资格指使本佛爷?”
  “狗秃驴,别以为你资格老就了不得!”郝经也动了真怒,“当初在鄂州的时候,你就和黄药师一唱一和,联手把大汗的主力精锐送进坟墓——这是贾似道老贼亲信董平高和黎尚武在临安一家窑子里亲口吐露地机密!大汗和我早就知道这件事,只是没有声张暗中观察你。今天。你终于露出真面目了!你老实交代,你是什么变节投靠贾老贼的?贾老贼给了你多少好处?”
  “放屁!放屁!”子聪气得混身发抖,同时在心里暗骂贾老贼不讲义气——自己把才能不在自己之下的亲弟弟刘秉恕推荐给贾老贼当帮手,贾老贼竟然还玩反间计来陷害自己,简直忘恩负义到了极点。郝经则认为子聪的愤怒不过是真面目被戳穿而气急败坏,便冷笑道:“好臭,好臭!”
  如果说阴险奸毒的子聪有什么弱点的话,那就是他有点象项羽麾下的范增——心肠足够黑,脸皮却修炼不够,所以才在鄂州被脸皮厚得不可思议的黄药师耍得团团转。这会被郝经当众羞辱。忽必烈却冷漠旁观。子聪忍不住老毛病故犯,气不过之下竟然通红着双眼扑上去和郝经扭打。郝经年纪大了些赤手空拳不是子聪地对手,被子聪抓打得满脸开花。而忽必烈见郝经吃亏,终于开口道:“把他们拉开。”
  被怯薛死死按在地上的子聪挣扎着大喊道:“大汗,别听郝经的误国之言啊!这是贾老贼的诡计,诡计啊!”
  “大汗,子聪通敌卖国,证据确凿。”郝经擦着脸上的血,微笑道:“大汗请速处之,以示警戒。”
  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见,最擅长兼听并纳地忽必烈反而为难,正沉默间,忽必烈的怯薛长安童却从大殿外飞奔进来,将一封书信捧到忽必烈面前,高声说道:“大汗,张德辉临安急报,又是六百里加急。”
  “呈上来。”忽必烈嘴上叫着呈上来,自己却站起来大步下阶,亲自从安童手里接过张德辉的第三封急报——信的内容很简单,就两条重点,一是贾老贼举荐广南路安抚制置使赵葵出任右相,准备炒丁大全的鱿鱼;二是丁大全查到一个重要情报,贾老贼通过弘吉剌仙童联络收买大都的弘吉剌家族,设法营救贾老贼的独生儿子。
  “将子聪收监,详细审问。”忽必烈放下信,平静的命令道:“六百里传旨郭侃与张弘范,让他们停止向凤翔路增军的行动,重点防备宋人大规模入侵。再传旨廉希宪,令他退守潼关天险,防止阿里不哥、阿鲁忽东进与宋人联成一线。”
  “完了!彻底完了!我军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郝经,你这个无耻小人,你误国啊!你误国啊!”子聪仰天长叹,狂笑着任由怯薛将他推出大殿,“你不会有好报!不会有好报!”
  注1:忽必烈生于1215年,1281年皇后察必病死,1283年立察必地侄女南必为皇后。
  第三卷 襄阳血 第二十八章 忍辱负重
  不得不承认,差不多处于颠峰时期的蒙古军就军纪、军律和军队整合力各方面,总体来说还是远胜过南宋末期军队的。至少忽必烈的所谓圣旨一下后,已经秘密在潼关以东集结的蒙古军队就顶着风血向南开拔了,在邓州、南阳和泌阳一带构建防线。寒冬腊月土地凝结,地叫那个硬啊,钢钎砸下去也就能砸出一个白点,但苦命的蒙古军士兵还得抗着锄头在这样的土地上挖掘防马壕、引水槽和营房岗楼地基,还得建土垒、建矮墙和埋鹿角拒马,为的就是防御大宋军队偷袭,免得大宋军队又在忽必烈已经为数不多的粮食产地南京路扫荡一次。靠着勉强还能支撑的后勤,期间饿死的、冻死的和累死的士兵虽然不多,但宝贵的军粮却消耗得干干净净。
  提心吊胆又耗费钱粮的挨到过年,英明神武的忽必烈大汗为了提防不要脸的贾老贼选择在过年这天偷袭,毅然决定让蒙古军队在春节这天晚上仍然全神戒备,不许有半点懈怠。于是乎,在合家欢聚围着暖洋洋的炭炉吃团圆饭的除夕晚上,苦命的蒙古军队却要趴在滴水成冰的荒郊野外潜伏,饿了啃一口冻得硬邦邦的干粮,渴了吃一把夹着冰粒的白雪,一个除夕夜下来,蒙古军队的哨兵冻死了二十几个。却连宋军士兵地毛都没看到一根,更别说看到贾老贼亲自的宋军主力了。
  除夕夜都没能等到宋军,郭侃有些沉不住气了,亲赴南阳与坐镇的张弘范讨论宋军可能的动向,张弘范却向郭侃报告说他已经出动上千人次的斥候潜入宋境,差不多把襄阳一带翻了一个底朝天,但始终没有发现宋军主力出现的迹象。倒是襄阳和樊城全面戒备,象是在提防蒙古军队突然入侵一般。郭侃对这个结果大惑不解。几乎怀疑自己们又中了贾老贼的诡计,但考虑到丁大全为忽必烈提供地情报一向不假和贾老贼最擅长的偷袭奇袭,郭侃和张弘范都一致决定把防御和斥候搜索范围扩大,继续严密戒备为上。
  就这样,大批蒙古军精锐又在冰天雪地里战战兢兢地戒备了半个月,一直到元宵节过去,郭侃和张弘范才发现事情有些不妙——马上就是开春了。到时候雨水多道路泥泞,贾老贼如果向北发动大规模进攻,不利于粮草转运啊?到了正月十六的晚上,终于有一名蒙古细作冒死从临安送来急报,贾老贼在过年期间虽然当众露面较少,但根本就没离开临安一步,而且忽必烈派去临安的使者张德辉一行人,从腊月二十开始就被丁大全秘密移交给贾老贼的走狗韩震。一直被韩震关押在大牢中没能和外面说上一句话!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即便是一个白痴都知道忽必烈又被贾老贼耍了一次,更何况老奸巨滑的郭侃和张弘范?暴跳如雷之下,郭侃和张弘范当即提兵去打景定元年落入宋军手中的邓州,不曾想邓州守将吕文德长子吕师夔一战未接,马上一把火烧掉城中存粮。领着城中不多的守军撒脚丫子开溜,扔下一座空城和不愿随宋军南下地百姓给蒙古军队当负担。郭侃和张弘范手中的兵力又不足以让他们有信心去攻打那座城防完善得变态的襄阳城,别无他法,郭侃和张弘范只好一边让军队进驻邓州,一边遣使入朝,向忽必烈报告此事。
  大都这边,忽必烈其实比郭侃等人还更早知道张德辉被贾老贼派人拘押的事情——不过忽必烈却误判为贾老贼是在为秘密出征偷袭南京路做准备,不仅没有发觉中计,还特别加派人手监视大都的弘吉剌家族,严防弘吉剌家族勾结宋军营救贾老贼那个私生子人质。但随着真相的逐渐揭露。忽必烈终于发现他这次被贾老贼和丁大全联手摆了一道。错过了最后一个扭转局势的机会,恼羞成怒之下。忽必烈将郝经叫来骂得狗血淋头,又下旨释放子聪,并特旨让子聪还俗改名刘秉忠,还把张柔的小女儿许配给子聪为妻以示笼络,然后便急不可耐地向子聪讨教下一步的战略。
  “大汗,如果你要小僧为你献策,那小僧得先向大汗恳求一事。”在大牢里瘦了一圈的子聪向忽必烈拱手道:“小僧无论向大汗献什么计策,无论大汗是否采纳,都请大汗不要责怪小僧失言之罪。”
  “子聪大师过虑了。”虽说子聪已经还俗,但忽必烈还是习惯性的叫子聪为大师,忽必烈诚恳道:“上次不听大师金玉良言,以至酿成大错,悔之不尽。如今朕再向大师求计,大师无论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了。”
  “既如此,那小僧说了。”子聪清清嗓子,沉声说出一番让忽必烈从座位上跳起来的话,“大汗如果还想扭转局势一统华夏,那眼下惟有韬光养晦一计可用——向宋人或者阿里不哥其中之一称臣称藩!先向其中一方忍让称臣,交纳岁贡换取停战,卧薪尝胆积累实力,全力消灭一股势力,再掉转头来对付另一方。”
  “叫朕向宋人学习,交纳岁贡钱粮屈辱称臣,换取苟安?”忽必烈眼睛瞪着一个比两个大——如果不是有言在先,忽必烈铁定叫怯薛把子聪押出去砍了。子聪也知道这个建议实在骇人听闻,便耐心解释道:“大汗请不要惊讶,且听小僧向你慢慢道来原因,其实大汗仔细一想,就会知道小僧此言并非无的放矢。”
  “子聪大师请说。”忽必烈沉住气说道。子聪缓缓说道:“大汗今日之所以如此被动,根源其实早在鄂州之战时就已经埋下。当时大汗地天军抵达汝南。从宋人被俘哨兵口中得知蒙哥大汗战死钓鱼城,那时候大汗就应该立即撤兵北上控制北方,全力应付阿里不哥之变。但大汗误听姚枢、郝经和廉希宪等人,认为此乃谣言仍然坚持南下;行至长江,大汗埋伏在蒙哥身边地眼线宗王末哥飞报蒙哥死讯,大汗仍然听信郝经、赵壁谗言,坚持渡江立功。错过了第二个机会——不是小僧找后帐,大汗当时如果听从小僧建议立即北上。绝不会有今日之困。”
  “悔不该当初啊。”忽必烈长叹,拳头握得指关节发白。子聪继续说道:“靠着宋人奸佞袁玠之助,大汗渡江成功,当时大汗如果听小僧之言,立即与宋人皇帝议和撤兵,仍有第三次机会。可大汗还是被赵壁谗言所惑,坚持攻打鄂州。逼得宋人皇帝起用贾似道老贼为帅,与大汗在鄂州决一死战。而贾似道老贼就是抓住大汗这最脆弱和最危险的机会,连使诡计导致大汗主力全军覆没,导致大汗北上无精锐可用,只能以新练之卒与阿里不哥周旋,这才与阿里不哥打成了不胜不败的局面。”
  “平心而论,贾老贼在鄂州之战中的指挥并不是完美无缺,仅是占了许多先机和优势。”子聪诚恳道:“贾老贼的粮道位于长江内线。转运容易且不用担心被大汗切断;宋人举国精锐尽出,贾老贼兵精将足,无人才匮乏之忧;大汗急于撤兵无力与贾似道老贼做持久之战,加上天赐贾似道老贼以怪才黄固黄药师与神秘火药配方。种种有利条件都集中到了贾老贼那边,这才使得贾似道老贼有鄂州大捷,功成名就。而最大危害还是让战略眼光深远的贾老贼借机上位。贾老贼深知宋人独力无法与大汗抗衡,所以坚定联合阿里不哥夹击大汗策略,联手阿里不哥与大汗做车轮之战,阿里不哥退他进,阿里不哥进他退,使大汗军队百姓难有喘息之机,让大汗军队疲于奔命,民生难以恢复。”
  “可以这么说吧,只要贾似道老贼还在宋人朝廷一天,宋人就一天不会改变与阿里不哥夹击大汗的战略——而贾老贼不同于岳飞。宋人皇帝太子对他地既信任且依赖。想要指望宋人自毁长城几乎是不可能做到。”子聪总结道:“长此以往,其结果就是。贾老贼领导宋人与阿里不哥轮流上阵,轮流休养生息,大汗却无一日不战,最终难逃久战师疲覆灭厄运。所以大汗想要扭转这个被动局面,唯一方法就是暂时忍让低头,稳住其中一方腾出手来全力消灭一方,待后顾无忧之后,再掉转头来吃掉另一方!除此之外,怕是神仙也难以挽回这个战略劣势!”
  静静听子聪说完后,忽必烈久久不语,半晌才喃喃道:“大师也许说得对,朕是该暂时向一方低头。不过,此举实在骇人听闻,朕想在明天的早朝之上提出来让众人讨论,听听众人地意见再做决定。”
  子聪离座,向忽必烈双膝跪下说道:“大汗,如果你把这件事交朝臣众议,那么小僧斗胆断言,此议决不可能获得众臣支持——真理永远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绝大多数人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下一时之利,看不到长远将来。小僧奏请大汗乾纲独断,此时就下定决心向一方称臣停战,摆脱两面作战地窘境。”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忽必烈喃喃自语,眼中一片迷茫,片刻后,忽必烈目光霍的一变,站起来说道:“好,朕这次就乾纲独断一次,向宋人或者阿里不哥一方称臣纳贡,换取停战休养生息!”
  ……
  和子聪预料地一样,忽必烈将称臣投降的命令在早朝上公布之后,果然是满朝哗然,众臣争先恐后的反对忽必烈这个决定——还好忽必烈没说这个馊主意是子聪出的,否则子聪只怕马上就能众人地口水淹死。不过忽必烈这一次拿出来自鄂州之战精锐尽失后少有的豪气,大声说道:“诸位爱卿的忠贞之言,朕铭记于心,但朕心意已决,要效仿勾践卧薪尝胆。忍受屈辱暂时忍让!你们不必反对了,议一议向谁称臣求和与向他们开出什么停战条件吧?”
  群臣鸦雀无声,谁都怕将来背上卖国骂名,谁都不敢做声。直到忽必烈再三催促后,朝臣中年纪最大的姚枢终于站了出来,颤悠悠地说道:“大汗若是已有结论,那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