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灰商 >

第3章

灰商-第3章

小说: 灰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孔熙志的眼睛直直地盯着管家,似乎要把他看透了。
  管家立刻就钉子般地固定在地面上了,也许他没有预料到孔熙志会问这个问题。所谓“沉船”,在孔熙志那里就是意味着“生意砸了”。过去,孔熙志一直都对每笔生意有充分的把握,从来也不会怀疑。结果呢,他做过的那么多笔生意,也就从来没有“沉船”过。
  “船绝对不会沉!老爷。”
  管家丝毫不敢怠慢了,也是用同样不紧不慢的语气回答孔熙志的问话,这种不紧不慢的语气,在孔熙志看来,就代表着最坚定的信心,就代表着谈话的底气和心机。孔熙志没有再说什么。
  孔熙志的这笔大生意,与以往的许多笔生意都有所不同。
  以往的烟土都是经过云南边境的江城,沿着内地的运输线路运到北城,然后再陆续分销到各地的烟馆中去。那些货主要是在云南边境的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等几个国家加工。而眼下的这批货全部是来自土耳其和印度两个国家,这些加工精良而且考究的一等烟土被运输到广州海港,在沿海接货以后,再运输到北城。显然,这笔生意的货源和发货线路都与以前完全不同。
  让商人们更加忧虑的是,如今解放战争已经如火如荼地打起来了,数十万解放军以重型枪炮进攻了辽宁省的锦州,战役进展神速,解放军看来很快就要大获全胜了。接下来,解放北城显然已经是近在咫尺的事情了。一向小心谨慎又对大势极其敏感的孔熙志,觉得必需安排一个重要的会议,和那些各个渠道上的生意伙伴们沟通一下,才好安定军心。
  当然了,这些被邀请过来参加会议的生意伙伴们,都正期待着这批货的到来,都期望着赶紧做完这战争年代最有诱惑力的一笔大买卖。凭借着以往的生意往来,他们都足够信赖孔熙志,早已纷纷支付了定金,并且都答应一旦货物到达北城,就立刻支付剩余货款,绝不拖欠。很快,这些生意伙伴们都陆续到达了孔家大院。各式各样的老式福特T型车,还有尾部带有火箭尾翼形状装饰的通用凯迪拉克大轿车,都陆续地开到了孔家的大院前,然后又都陆续地离开了。
  还像以前那样,如此重要的会面肯定是要在孔熙志的大办公室里举行。而且,即便是这么重要的生意会谈,大家也不是先从生意上谈起,而要先谈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以便缓和一下会谈气氛。在这种场合之中,即便是谈笑,也要有辈分的讲究。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商人,首先开始发言。他是一个清朝遗留下来的太监,对烟土、妓院、官场交际、宫廷技艺等等都颇有研究。因此,在烟土生意的圈子里,老太监倒一直受到众人尊重。
  老太监剧烈地咳嗽了几下,然后动作缓慢地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后,用夹杂着愤懑的语气说:
  “不到两个月的工夫啊,五十多万条命就没了!美国人的枪炮再夯实,也救不了党国的命喽!”
  老太监的嗓音沙哑却又细如游丝。
  众人听得他如此一说,竟然也有人叹气,有人摇头思索。
  一个体态肥胖的商人接着说:
  “报馆的人都说,这说话的工夫儿,可能就要打到北城了。这边的队伍要真是扛不住,说不准还就直接投降了。国民党那些熊样军队……就不是能打出好仗的主儿!”
  众商人都被这一席话逗得笑了起来,还有老商人索性朝地下的痰盂里吐了口痰。
  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生意人都对这场战争的影响有确定把握,尤其是对他们未来生意的影响就更加难以判断了。接下来,一个身材矮小的天津商人清了清嗓子,用地道的方言说:
  “一半的中国人都得靠着我们这个生意圈子谋生活,哪个政府也不会这么绝吧?”
  另一个商人又接着天津人的话题说:
  “再说了,我们弄来了最好的‘黑粮'啊,我们还贡献地方财政和税收呐!”
  众人都纷纷点头称是。
  天津人听到有人接他的话茬,就更加来了劲头,索性站起来发言:
  “不管它是哪一方的军队,都得用长枪打仗。可是咱们的烟枪谁也少不了吧?”
  众人就再次哄堂大笑起来。
  会场的气氛看上去已经比较活跃了。这个时候,孔熙志站了起来,大家也都停止了说笑,像是很认真地听孔熙志说话。孔熙志的语气和往常一样缓慢,像是在讲道理。
  “所谓商道随政道,无论怎么样,世道是快要变了……”
  他停顿了一下,这是给大家留下点儿思考的时间。
  “大家都是生意人,都是最优秀的生意人。所谓乱世赚大钱,这笔生意虽说是我主持起来的,但是要有劳各位捧场了。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各位信任我孔熙志,实在是感谢各位啊!”
  听孔熙志这么一说,众人纷纷点头说道:“客气了!客气了!”
  看到这个场面,老太监竟然扶着椅背站了起来,很像是主持局面一样地说:
  “孔先生是跟我们客气啦,要是没有孔先生照应着,我们都赚哪门子钱呐?各位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啊?”
  众人又纷纷点头称是,还有人大口大口地抽起了法国雪茄烟。
  在生意场上,像老太监所说的这番话,被孔熙志称作是“暗捧”。所谓“暗捧”,表面上看来是吹捧和抬举对方,实际上则是暗示对方,给对方施加压力。一般情况下,这种“暗捧”是在谈大生意的时候才会使用的谈话伎俩。事实上,这么大的生意,到了如今的地步,每一个人都很明白:赚钱还是赔钱,都在孔熙志一个人的身上了。因此,老太监的“暗捧”不仅仅是给了孔熙志压力,也是讨得了众人的欢心。
  仅用了半个时辰,会谈就匆匆结束了,众人都很有礼貌地告别,孔熙志站在门口“小送”他们离去。一辆又一辆的轿车,就又开到了孔家大院儿门口,然后又快速地消失了。
  今天,孔熙志就要安排管家起程去广州港接货,并且要把大笔的货款带去。
  孔熙志坐在藤椅上,看着地上放着的整箱金条。这样一笔大交易,显然是必须要使用金条的。近年来,在真正的大生意中,除了金条,已经没有什么能够被别人信任的交易工具了。国民党发动的连年内战,和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使经济危机深深困扰着这个国家。连年的通货膨胀使纸币、法币、关金、金元券、银元券等等货币,都不足以让商人们信赖。
  孔熙志多少还是有些放心不下,虽然他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但他又绝对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无论如何,他还是觉得应该充分信任这个跟随他数十年的人,过去是凡他亲自吩咐管家去处理的生意,从来也没有出过差错。虽然这一笔大生意让孔熙志多少有些担忧,可是他绝对不能把这种担忧在管家面前表现出来。
  宁可输事,不可输心——这是孔熙志所遵循的基本生意原则。
  “一路上小心,尽快把事情办完。”
  孔熙志叮嘱着,说这话时,他的语气里分明透露出严厉和威慑。
  “放心吧,老爷,我一步也不会怠慢!”管家仍然是不紧不慢地应承着。
  “我派了两个人跟你同去,他们路上可以保护你的安全。”
  事实上,孔熙志派去两个保镖显然是保护整箱“小黄鱼”的安全。当面对如此多的金条时,哪个商人还会首先在乎人命呢?
  随后,管家就带着两名身材骠壮的保镖一同出发了,金条被封在一个掉了油漆做工粗糙的木箱子里,外面加了一把普通的小锁。孔熙志派车子把他们送到火车站,几天后他们就会到达广州。
  安排完了这一切,孔熙志的心稍微塌实了一些。他宁可不再去怀疑任何人,或者任何可能发生的变故了,而且那样也都是徒劳的。本来嘛,孔熙志做了一辈子的生意,深深地领悟到,很多生意就靠着一个“赌”字,而且无非是赌运气,赌头脑和赌胆量。总之,既然决定赌一把了,就不必再去想它了。
  现在,孔熙志的药品和烟土生意做得非常顺手,而且俨然是个民国的商业大亨了。但是回到几十年前,他却只是个吃不饱饭的落魄孤儿。
  也许,孔熙志天生就是个头脑精明的冒险家。少年时,在他还没有找到任何一个能让他吃饱饭的生路之前,他就笼络了一群小孤儿。每天晚上,孔熙志让小乞丐们分散到不同的妓院门前讨钱。这种讨钱和一般的乞丐有些不同,孩子们似乎并不那么可怜,穿得也不那么肮脏,他们死死地守候在许多家妓院门前,专向那些衣着光鲜,揽着妓女的腰肢招摇地走出妓院大门的富人们伸手要钱。
  随后,孔熙志会把孩子们要来的钱集中起来,并且定期地把其中的一小部分匀给那些妓女们。这样一来,孩子们得以认识每一个妓女,他们都是一条线上的人了。有了这些姑娘们做“内线”,孩子们很容易就讨到钱。如果遇到那些宁愿把钱塞到妓女的小巢里也不愿意赏给乞丐的客人,姑娘们就会在一旁帮腔,她们只要晃动肥嘟嘟的大胸脯或者扭动滚圆的大屁股,通常都会立刻奏效。
  然而,这种不花体力又不冒险的好生意并不能持续太久,一个比孔熙志体格粗壮得多的小地痞很快摆平了他。最初,孔熙志答应分一部分钱给这个小地痞,但是小地痞经过思量后,觉得完全可以靠拳头拿到全部的钱。当孔熙志有些不服气,并且试图反抗时,在一个雨后的晚上,他的一节小拇指就被用尖利的石块,连砸带切地不平整地割了下来。孔熙志投降了,放弃了那笔生意。是呀,武力和胆识总是能够快速地解决问题。
  即便如此,孔熙志仍然固执地认为:暴力只是愚蠢人的无奈之举。
  命运似乎又出现了转机。没过多久,孔熙志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小药铺老板,让他在铺子里总是可以吃得饱,所以决定安心在这家小药铺里做工。孔熙志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伙计,尤其擅长与人谈判论理。这种能力非常适合与那些生意场上的人打交道,无论是顾客还是供货商,孔熙志既能够向他们公平地要价,又懂得如何与这些人像江湖朋友一般地相处愉快。
  然而,这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好与坏的辩证。
  孔熙志的善于经营使小药铺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但是这种红火却激怒了旁边的一家大药铺。生意场上总是有一大批人习惯于“因别人的成就而愤怒痛苦”,这是他们的性格和习惯。那家大药铺依仗着和一群地痞无赖的关系,明目张胆地抢夺了孔熙志这边的生意,很少有顾客敢到药店里买药,也很少有供货商敢向药店里供应好货。小药铺的生意日渐冷清起来,掌柜和伙计们的日子都拮据起来。
  孔熙志已经习惯了每天能够吃饱饭的生活了,现在却偏偏有人让他不能继续吃饱饭,他怎么可能对这个问题熟视无睹呢?靠着那一帮自幼一起混世界的朋友们的帮忙,孔熙志得到一条线索,最近那家药铺常常给一个大黑帮头头的夫人送药治病,他立刻想到了对付那家药铺的办法。很快,孔熙志就在那个药铺伙计送药的途中使了个掉包计,调换了药品。不足十天,黑帮头头的夫人就命丧黄泉了。又过了数日,那家大药铺就被一帮人放火烧掉了,药铺老板也被乱刀砍死,碎尸街头。
  自此,孔熙志又过上了安生的日子。
  数年后,小药铺的老板也病重去世了,临终前将药铺以较低的价钱盘给了孔熙志。对药铺老板来说,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他没有儿子能够传承他的家业,老婆和女儿们又都不懂经营。虽然孔熙志不是药铺的主人,实际上却几乎控制着药铺的全部生意。药铺老板的做法,不仅为自家后人留下了一笔财产,也安了孔熙志的心。孔熙志自此接管了这家小药铺。
  几乎不到一年的时间,孔熙志的药铺就不仅是经营中药材生意了,早年和妓院密切接触的经历让他对烟土有所了解。那个时代正是烟土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由于政令不一,割据盛行,中央政府和地方军阀都努力地扩大他们的地盘,他们纵容甚至鼓励种植罂粟,结果就形成了军阀武装、地盘割据、鸦片三者息息相关的生意链条,即便是百业凋敝,田地荒芜,烟馆也照样生意兴旺。
  孔熙志在经营传统中药材的时候,就在圈子里了解到了很多重要信息——除了军火和妓女,烟土就是当时市场流通中最重要的商品了。由于上好的烟土可以卖到黄金的价钱,在市场上烟土可以用来交换一切货品,圈子里就习惯地称烟土为“黑粮”。没有钱的人喜欢它,达官贵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