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逐晚风-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淦阳城外九门紧闭,围得铁桶一般,城上剑拔弩张,城下磨牙吮血。
裴烈布袍金甲,诸将环绕,立于前军。他眯眼看向淦阳城的南大门,城高九轫,牢不可破,城内更有二万精兵,几年的粮草储备。他清清喉咙,朝瓮城喊道:“陛下圣旨,请齐王出来接旨。”
城上人头攒动,但无一人答话。裴烈又喊了几次,最后一次,瓮城上出来一个副将模样的头领,喊道:“齐王蒙先帝殊恩,委以守城之任,期当以死报效。今父皇殡天,齐王身心俱痛,但不敢稍有差池。周国公解剑之后可带数十名侍卫入城,大军请后退三十里外扎营。”
裴烈冷笑道:“他敢抗旨不遵?我若是非要带兵入城呢?”
那人便道:“齐王说了,若要开城门,需要有先皇手谕,或者是虎符才行。”
先皇手谕?白雁声任性妄为,一夜之间撂下这副重担,连遗诏都草草拟就,哪来什么手谕?裴烈当夜就在烟波殿,从头至尾目睹,心知肚明,这分明就是借口。他因而转头问身旁陪伴而来的曲乘风道:“什么虎符?你听说过吗?”曲乘风摇头道:“草民不知。”裴烈越发狐疑起来,待想细问,但此时兵临城下,箭在弦上,又觉得不妥。
大军盘桓城下几个时辰,城门不开,主帅既不开打又不后退扎营,军中渐渐人心浮动。裴烈思忖良久,只得抽出宝剑高擎在手,喝道:“听我号令,攻城!”
这一声好似强心剂一般,队伍中立时爆出震天的呼喊声:“攻城!杀杀杀!”千万骑骏马蜂拥而出,从裴烈身旁跃过。天不厌乱,在烽火遍地的乱世之中容不得片刻犹豫,似乎只有不停冲杀才能绽放鲜活的生命力。曲乘风身披薄甲,悲凉地望着这一切,想要开口说什么,但最终又吞回去了。
七月,淦阳城破,齐王夫妇自裁,世子亦不知所踪。裴烈收回这座昔年白雁声心目中的皇城所在。在班师回邕京的路上,弹劾他有意逼反齐王的奏章已经雪片般飞向中书省、御史台。当然,也有为周国公喊冤请赏的。
并未随大军起行,裴烈先期赶回了邕京。他一入烟波殿,便有人上前阻拦:“将军,陛下还在更衣。”裴烈一脚踹开那宫监,握紧腰间的宝剑,径直往偏殿里闯。宫人的惊叫声此起彼伏,他一口气闯进寝殿,果然看见几个婢女正在伺候白琼玉更换朝服。
白琼玉一脸讶然,声音微有起伏颤抖,吩咐宫人退下。婢女们如蝴蝶般顷刻散入宫闱斑斓的锦帐之后。裴烈风尘仆仆走到他跟前,眼风如刀,扫视他全身,冷冷道:“你的玉带呢?”白琼玉怔了一怔,默默走到一旁的交椅上坐下。裴烈跟过来,压抑怒气,道:“方团玉带,只有八条团龙,未到九五之数,本来就不是帝王所佩之物,而是赐给臣子的吧。八枚团龙纹白玉銙,加上一枚长乐玉璧,正对应淦阳的九座城门。这玉带就是先皇与齐王约定的虎符,是也不是?”
他想起那春寒料峭的夜晚,年轻的帝王在水边独立,因为腰围白玉冷,而将玉带弃之于地。裴烈一掌拍在鈿箩镶嵌的檀木画架上,那画架四分五裂,散成齑粉。“这玉带的事,先皇知道,陛下知道,齐王知道,就连曲乘风也知道,只有我不知道。你想要看我和齐王两虎相争两败俱伤。你年纪轻轻,怎么会有这些阴毒招数,让人防不胜防?”
白琼玉却一手支颐,恍若不闻之状。裴烈看他一脸淡然的模样,想起那天夜里,白雁声也是这般无所牵挂地走出烟波殿去,穿越历史烟尘与刀光剑影,只留下一个抹不去的背影。他悲愤难当,只觉被心目中的英雄、被天下人所抛弃了。
“玉带的事,朕委实不知。朕说了,你大约也不相信吧。”白琼玉忽然开口道:“不过朕也有一事想问你。听闻那夜父皇有几句话要你带给齐王,你到淦阳为何不对齐王明说?这些私密之话当比手谕和虎符更加管用吧。以你的武功,偷偷潜入城内,与齐王当面解释并不困难。既能和解,又为何要动武?”
难道不是长年的征战使你的灵魂渴望着铁与血的缘故?难道不是你本来就心存要借机剔除齐王势力,一家独大的缘故?
裴烈闻声则惊,勃然变色道:“陛下这是在试探我?”白琼玉手指敲着椅背,淡然道:“并非试探什么。只是提醒你:君不忘臣,臣尽其力,恐君臣之不终,故有此语。”
帝心井中水,波澜誓不起。他既有超出常人的智谋,也有超乎常人的忍耐,努力在失去父皇的疼痛中维持体面的平静。倘若他再长大一些,一定会是个权谋中翻云覆雨的好手吧。
你和你的父皇到底在构谋着什么?你们到底要达到何种目的?裴烈心中已下了一个大大的决定,募地咧嘴一笑,道:“陛下,内乱已除,请择日调拨大军,收复西川,踏平巴蜀,一统天下。”
白琼玉悚然而惊,瞪视他道:“不行,还需观望,等待天下形势转换。”裴烈针锋相对道:“陛下还在等待什么?白雁声、孟子莺都已拂袖而去,萧瑀退出中原,淦阳凉州已平,世间再无雄杰,天下唾手可得。”白琼玉脸色煞白,只是不停摇头。
来吧,让我看看吧,看看你到底有没有征服乱世的气量。裴烈后退几步,跪地磕头,道:“太公兵法曰: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柯不伐,贼人将来。此事不容再拖,陛下早做决定吧!”
“朕的皇姐还在长乐宫里!”白琼玉心里的话语呼之欲出。一刹那间,裴烈读懂了。他外表高冷,这一点像谢皇后,而内心充满着纠葛,这却与他的父皇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裴烈的眼中浮现不易觉察的失望的神色。他再也不去看少帝面上的表情,径直走出了烟波殿。若要痛,就一起痛!若是不下定决心,又怎么对得起你们几次三番的试探?!
==
在远离西川和邕京这两个风暴眼的中州苍山腹地,御剑山庄在几个月前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贵客。
在香炉峰后山的一个山头上,有一座草庐倚着悬崖而建,曾经是靖宁年间武林大会之时蜀帝孟子莺下榻的地方。如今草庐已经拆除,盖起了一座二层小楼,名为松风阁,专为藏书之用。
这一日,御剑山庄庄主苏智山带着青州药王庐的神医阮师道夫妇来到松风阁。阮师道鹤氅星冠,手摇羽毛扇,在替孟子莺号脉过后,起身到一旁开药方。他的夫人孟子鸾便换到床前,握着子莺的手,心疼地低声呼喊。
阮师道开完方子之后,就将之交给一旁的白雁声,苦笑道:“雪参、鹿茸、大还丹,你们这样乱补一气,真的好吗?他性命应是无碍了,余下的毒素慢慢拔除就是。”白雁声布袍葛带,不饰仪容,抱拳问道:“谢过神医,只是他为何一直不醒呢?”阮师道听说病人已在山上住了月余,却始终没有真正清醒过,一时也沉吟不语。
“长时间昏迷不醒未必全是毒素引起的。”孟子鸾从内室走出来,当年在襄阳烧伤的脸已恢复了大半,新长出的皮肤虽略为怪异,却比当初蒙面之时要好得多了。她扬眉问道:“白大哥,我听说江陵一战之后,沈王妃为你施展补心之术,你也曾三年未醒。”
她说话还如从前在山林悠游一样,但这里却有两位曾经的皇帝、睥睨天下的英雄。虽然不需要伏地而跪,但这样直白的语气还是让苏智山和阮师道都有些尴尬。白雁声因火烧襄阳一事一直对她心存愧疚,并不介意她一来就揭人疮疤:“是有这么回事。我那时混混沌沌,其实大约知道身边发生过什么,只是觉得很伤心很疲倦,不愿意睁眼。”
“这就对了。”孟子鸾好似年少时一样,说到高兴之处便拍起手来:“这十年弱柳并不致命,慢慢医治总有好的一天。只是他心中郁结,有放不下的心事,不愿意醒来。白大哥,你有没有想过,子莺哥哥到底在害怕什么?”
她这么一说,白雁声就明白过来了,孟子莺的心思其实也不难猜。“他怕一旦好了之后,我会弃他不顾,所以不愿醒来,宁愿在梦中画地为牢……” 白雁声想到这里心如刀割,几乎要呕出血来。
其余三人见他忽然双目通红,情绪激动,均面面相觑,不敢说话。白雁声谢客过后,依然回到内室坐在孟子莺身边。卧室里燃着药香,软烟罗的帐子柔柔低垂着,青色的帷幕被透窗而来的山风吹出层层波纹。帐子底下的人似乎在做着一个美梦,一脸平和,嘴角微微翘起。
阮师道夫妇走后不久,便传来齐王之事。消息传到中州时,淦阳城门已破。苏智山告诉白雁声后,看见他脸上并无异状,遂担心问道:“是不是要去寻齐王世子的下落?再派些人手去邕京保护陛下?”白雁声坐着不动,纵然心碎神伤,依然摇头道:“要断就该断得干净。我已退位,天下既然托付给别人了,就不该再染指皇权。这样对被托付的人而言也是不公平的。孩子们有孩子们的解决办法。”
要怪谁呢?怪自己识人不明吗?没有人愿意当权力的傀儡,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曾在权力中心的自己不是最有感触的吗?
怪自己走得太急,没有安排好善后?世上安得两全法?那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倘若凡事求万全之计,还能救得了子莺吗?
要怪只能怪自己没有及早解开齐王的心结,兄弟二人再也无法和解。
他重重地叹气,没有发现身后躺着的病人眉头几不可见地皱了起来。
苏智山却比他想得更多,殷切慷慨道:“君上要保全御剑山庄的声名,不愿苏某过多卷入朝廷纷争,可是公主殿下是小师妹的独女,苏某不能不闻不问,否则对不起师尊在天之灵。”
他说到白细柳,白雁声心中又是一疼。当日在长乐宫,他为了及早救出子莺,只能留白细柳殿后。后来他们突围成功,白细柳在杀了沈君理之后却未能全身而退。幸亏有谢玉在含章殿挟持太师沈东阳和皇帝,才免了白细柳一死。事后,白细柳因被发现怀孕数月,这是二十几岁的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孟庭左思右想后,下令等孩子出世再行处罚。
苏智山要派人往西川救出白细柳母子,白雁声于此事上却没有拒绝,他也预见西川不久之后便会大乱吧。
=====作者君又来无耻地请假了。下半章尽量在春节前完成,如果不能……
作者有话要说:
☆、完结章(中)
蜀国太子孟庭大婚的当夜,东宫承乾殿,青苔碧瓦,空庭春欲晚。
太子向皇帝告辞,离开筵席之后,不情不愿地迈进了幽篁居的大门。太子妃正端坐在偏殿里,手拿一册书观看。她头上凤冠还未取下,翠翘的珠穗时不时垂下遮挡她的视线,她就用涂满丹蔻的手指不停地将之拨开。凤冠下的面庞年轻美好,好似春景初融。
到底是什么样的书,看得这样专注?连孟庭也忍不住走上前,脚步声惊动了太子妃白细柳。她将书册放在奏案上,柔顺地伏地行礼,镂金嫁衣铺了一地,红得刺目。
那是一本《舆地志》。孟庭心里更不高兴了。他故意没有让妻子起身,反而随意在殿内走动,问道:“吃过了吗?还住得惯吗?今日累吗?”白细柳低头一一回答,开朗爽利,这一点倒和寻常女子不同。她答完之后,等了很久,都没听见孟庭再说话,于是抬头望去。她名义上的夫君正远远凝视着奏案上的《舆地志》,满脸莫名其妙的纠结恼怒。
她便直起身子,将那本书递出去,笑道:“太子对这本书很感兴趣吗?这是父皇借给儿臣看的。”孟庭有些犹豫,但还是接过了书册,拿在手里翻看。这本书他很小的时候就看见孟子莺常带在身边,但他从未看过里面的内容。书册里散落着孟子莺的亲笔批注。他小时候好奇偷翻书页而被父皇呵斥的不好回忆又涌上了心头,于是将书本毫不爱惜地扔在地上,大声道:“时候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白细柳一句“殿下……”尚未出口,他便落荒而逃。
红光满室,白细柳站在莹莹的灯烛下发呆。不一会身着喜庆宫装的谢玉转进来,行礼道:“殿下休息吗?”白细柳道:“你们在搞什么鬼?太子怎么逃走了?”谢玉脸上有慌张之色,不自主往窗口挪了一步。白细柳便撩起裙摆,大步走到窗前。只见从江东来的侍婢百余人,皆执刀侍立在外。这哪里是入嫁,分明是打入敌营来了!
她啼笑皆非,想要对谢玉说什么,但看见她一脸坚持、如临大敌的样子又不忍开口。于是一晃眼的功夫,五年的时间已过去了。
锦官城的秋天常常阴雨,古人曾用“蜀犬吠日”形容。从内殿出来一个小宫女,朝谢玉蹲身道:“谢司乐,娘娘请你进去。”谢玉擦了擦眼角,拔步往寝殿里来。白细柳在胡床上,扶着奏案正提笔写着什么。她写完之后将之展开,是笔墨淋漓的一个“青”字。谢玉接在手里,只听她说:“预计城破只在这两三日吧。我们要早作打算。”谢玉奇怪问道:“听说城外是裴邵将军,就算城破了,殿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