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莫问天 >

第256章

莫问天-第256章

小说: 莫问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处的对话吸引了他的注意,一个亚裔解说员操着流利的普通话,正在向一对中国游客介绍展品。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家既非私人又非皇家所有,而是‘属于人民’的博物馆。在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中,大英博物馆以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闻名,这一点也正是它常常遭到人们抨击的原因。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壁画、各种瓷器、青铜器和乾隆御笔……大英博物馆不仅属于英国,而且属于全世界。这些栖息在温控、湿控和光控天衣无缝的储藏室中的中国古画,作为一个中国人,大家应该感到祖国的文化遗产虽然把家安在了伦敦,但它们仍然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大英博物馆应该属于世界。我们收藏的多是关于人类和平共处和共享文明硕果的见证物,而不是侵略和抢夺来的战利品,这些东西如果在中国,可能早就被毁坏了。现在,保留在这里的都是精品,大家能看到这些国宝,应该感谢大英博物馆的精心照料……”

“姑娘,你是中国人吗?”一位年龄大些的游客打断了她。

“以前是,这不影响我的解说,有什么问题吗?”

“来之前我就听说,英国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有三万多件文物在这里。怎么这里只有几百件?别的都放哪里?”

“这里有三千件文物,别的都在仓库里,地方不够,需要轮流展览。现在大家参观的中国馆是香港何爵士捐款修建的,为了我们国家的文物能有更好的保管条件,请大家踊跃捐款。”

“姑娘,这样说来,我们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来了,还要自己出钱修展览馆让别人参观,世界上有这样的道理吗?”

“但是,那些东西再不修复就要坏掉了,仓库里可没……”说到这里,解说员也知道自己说错了,闭上了嘴。

“荒唐,这些都只是摆出个样子,别的书画就没这么好的条件了,只能在仓库慢慢腐烂?这些壁画是从敦煌莫高窟中剥下来的,你知道剥怎么一点要糟蹋多少壁画吗?姑娘,你心疼不?”

“那些东西有什么用?都是些没用的经书。这些东西在中国也一样要被战争毁掉。”

崔海潮忍不住了:“你知道什么?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就是你现在的祖国英国对你以前的祖国中国实行赤裸裸地抢劫。我们为此到底丢了多少宝贝,现在已经无法搞清。这些运回来的只是小部分,不能运走的也被他们毁掉了,圆明园里多少宝贝,那套《四库全书》不就是被他们烧了吗,几万册书说烧就烧……”

听完这些话,洛桑已经离开了这间展厅,门前果然有个捐款处。洛桑仔细看去,却是清代铜鼎香炉,这个鼎洛桑却见过,正是紫禁城大雄宝殿前焚香祈祷的法器,如今接纳着游客的散币零钞。

鼎前竖一大牌:请捐款(donation)。

旧时帝王殿前宝,落魄西洋成凡铜。

“我要买这只鼎,请问需要多少钱?”博物馆的一间高级办公室内,洛桑在询问一个绅士。

“那是中国的国宝,您没权利购买,大英博物馆从来不出售任何文物。”绅士傲慢的回答。

“是吗?”洛桑小心的问了一句,他现在是另一副装扮,标准的英国人模样,只是口音有些别扭。“难道看着它烂掉也不能卖给我,我愿意出高价。”

绅士耸耸肩:“这是违反法律的,凡是博物馆的东西一律不允许出售,这是为了防止这些文物流出英国,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它们。”

洛桑没再废话,转身走了。

荒唐的法律,荒唐的世界,荒唐的道理,既然你们不要钱,那就省下来。比荒唐,洛桑也想试试。

这就是伦敦发生的第四件大事的原由,龙卷风过后,伦敦开始闹鬼了,博物馆里的鬼魂闹的最凶。

第十一章 伦敦上空的鬼

张小宝是第一次出国,在过去的十个月里,张小宝刻苦修炼,发愤图强,又经历过洛桑的洗髓术,进步也满快的,正好比崔海潮高一个境界。另一方面,他也得到骑师资格,这次能来英国,张小宝快活如神仙。

走在伦敦街头,张小宝才知道自己腰里的十万港币是多么渺小,伦敦的物价是世界上最贵的地方,一个苹果就需要一百多港币,张小宝淹淹吐沫,回去了。

穷人的孩子就是知道节约,张小宝在洛桑马廊每月能领一万五千港币,香港的物价比伦敦低,比北京可高多了,能存十万港币已经很不容易了;阿卜杜拉王子那里什么都有,没必要乱花钱。

伦敦街道两旁麟次节比的都是商店,商业的繁华程度,世界其他各大城市难左其右。伦敦人有的是祖宗传给他们的宝物(更确切的说是从全世界的被征服者手里得来的。当年,中国就赔款了上亿两白银),这也就是他们特别钟情于古董街的理由。很多军人的后代就是依靠前辈留下的遗物,悠闲的生活着这个自由的城市里。

科文特加登广场每周末都是个大市场,很多来自东方的文物在这里出售,有很多人靠专门来这里淘金生活,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养活了多少人不清楚,但每个伦敦市民家里多少都会有些传家宝。

喜欢古董是伦敦的传统,同时,还有另一个传统也伴随而生。古董一般是和神秘的鬼怪联系在一起的,古老的伦敦就是个充满鬼怪传说且不惧怕鬼怪的城市。

伦敦人有泡酒吧的习惯,也有泡咖啡馆的习惯,更有听歌剧的习惯;几个有名的咖啡馆、酒吧里都有形形色色的鬼魂传说,也有几个旅店里有鬼魂看门,更为荒唐的是,皇家歌剧院衡量一出戏剧能否成功的标准,竟然是第一场演出时,驻守在这里的鬼魂是否光临某个特定的座位。

伦敦的鬼不是电影里看到的那种,龇牙咧嘴的怪物。它是一种伦敦自然散发的气味,一种告诉你,有许多人曾经在这里奋斗与死亡,世世代代留下来的痕迹。伦敦的鬼,出没于每一个街道的每一块砖头。

想必有不少鬼魂曾经在死前留下誓言:“正义会见天日!”问题是,历史的过程是没什么正义的,死亡就是失败,所以这些死不瞑目的鬼魂,现在也只有很沮丧地环绕着一些名胜古迹,希望活人不要忘记他们的故事,也希望后世防止再次重演这样的故事。

英国爱丁堡大学、布鲁内尔大学、利物浦大学等许多学校开设了神秘学专业,英国有世界上最多的所谓“灵魂学家”。还有更多民间“捉鬼队”在英伦三岛奔走,鬼魂似乎便布这个岛国。

伦敦汉普顿宫有英王亨利八世的第五任老婆的鬼魂,爱丁堡南桥桥拱下居住着恶鬼一家老小,到伦敦塔内徘徊着的女伯爵,血塔墙壁内的小王子兄弟;而古老的约克郡,从约克大教堂到酒吧女厕都在闹鬼,被称为“鬼城”。在大英博物馆隔壁的酒店里,也有个鬼魂会在墙壁间穿来穿去。

2004年五月,英国皇家海军就邀请了一支“捉鬼队”到南普利茅斯的海军船坞捉鬼,其中包括鲁内尔大学的教授、数名科学家、灵魂学家,以及英国C。O。T。C超自然现象研究组织。

但是,这些鬼都是些不贪财的鬼,他们只是这个城市的点缀。

九月初开始,伦敦出现了个崭新的“贪婪鬼”,这个鬼的出现弥补了伦敦鬼世界的一个空白,它专门收集文物和书籍,被伦敦人成为“贪婪的鬼学者”。

最先被这个贪婪鬼光临的是伦敦维多利亚·阿尔贝特博物馆。

据博物馆当值保安人员说,这是个闪着金光的鬼魂,它拖曳着华丽的光环横行在伦敦维多利亚·阿尔贝特博物馆内,席卷了三个展厅的文物;小小的鬼魂把大约两千件中国文物和阿拉伯文物吃到肚子里后,穿破高高的屋顶,流星一样消失在伦敦的夜空里。

第二天晚上,这个“贪吃鬼”又一次光临伦敦维多利亚·阿尔贝特博物馆;这次它没有在展厅里晃悠,直接深入到巨大的库房里,在那里搬空了一个放满中国红木家具的房间,又搬空了一个存放埃及雕塑的房间。

第三天晚上,两个“捉鬼队”守候在伦敦维多利亚·阿尔贝特博物馆内,这支队伍在进入博物馆之前,举行了一次“降灵”仪式,向鬼魂说明来意。队员们随身携带了专业设备以及各种家居用品,准备在博物馆里安营扎寨日夜追踪鬼怪行踪。他们携带物品中,还有一些儿童玩具,据说是为了给那些不期而遇的小孩的鬼魂玩的。

当然,关心这个“贪婪鬼”的还有别的人,比如说英国警方和安全部门,还有就是保险公司了,在博物馆内部的监控录像上,这个“贪婪鬼”是一只闪着金光的——金光,大家实在看不出这团酒瓶大的金光怎么能装下那么多东西。

但是,“贪婪鬼”第三天没有光临维多利亚·阿尔贝特博物馆,它出现在了大英博物馆里。

说起藏品,大英博物馆比维多利亚和阿尔贝特博物馆里的多多了,共有七百多万件藏品。

三天里,“贪婪鬼”闪着金光把大英博物馆洗劫了一回;据统计,“贪婪鬼”共在大英博物馆“收集”了一万多件文物,包括六件大英博物馆的镇馆至宝,只这六件文物就价值九千多万英镑。

好在经过这翻洗礼,伦敦的博物馆也知道怎么对付“贪婪鬼”了;只要是放在墙壁厚度超过一米且装钢门的保险库里的文物,“贪婪鬼”就没去洗劫,白天“贪婪鬼”也不会出现。

这样一来,伦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有的忙了,稍微值些钱的东西,每天都要来回搬运;有些小博物馆,干脆把值钱的东西都寄存到大英银行的保险库里,暂时不对外展出了。

对于这个“贪婪鬼”的出现,损失最大的两家博物馆表现的很镇静。谁慌乱?当然是保险公司和保安公司慌乱了,丢失的藏品都上了保险,保安公司也和博物观签有合同。这些不能卖的文物算是卖给他们了,总价值接近二十亿英镑。

好在大英博物馆历史悠久,已经开馆了二百六十年,家底厚实,巨大的藏品库里有的是文物。

大英博物馆董事长,对于这些丢失的文物表面上痛苦的要跳泰晤士河,回过身就催促保险公司尽快把赔付的保险金赔过来。而保险公司则要求修改保险合同,今后,凡是被鬼拿走的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

不怕鬼的伦敦人开始害怕了,这“贪婪鬼”太贪婪,每天平均要弄走两千件文物,整个伦敦总共才有两千多万件文物,那还是伦敦的前辈辛辛苦苦几百年收集来的,照这个速度,只要三十年的时间,“贪婪鬼”就能把伦敦搬成空城。

时间太长了点吧,问题是“贪婪鬼”还是个有学问的鬼,它专门偷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现在的大英博物馆中,比较好的中国文物都没有了,比较值钱的非洲、美洲、埃及文物,只要是公开展出的都不见了。

英国上下为之震动,世界也为之关注,原先的文物所有国再一次要求英国政府归还被抢劫走的文物。尽管国际法上有明文规定,战争期间非法占有的文物,应该无条件归还原有国,但是国际法不是为强大的英国制订的,英国拥有这些文物是为了“替贫穷的文明更好的保留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贪婪鬼”的出现,证明英伦三岛上的鬼魂开始进化了,他们也学会了欣赏“古老的文化遗产”。这样一来,英国政府有些没面子,这些东西如果都被鬼给弄走了,还说什么“更好的保留”。

要说英国的“捉鬼队”也有些办法,在博物馆里被“贪婪鬼”耍了个够后,改变了策略,开始寻找“贪婪鬼”的鬼窝;他们在报纸电视上悬赏征集所有“贪婪鬼”的资料,英国政府也悬赏一千万英镑寻找“贪婪鬼”的线索。

保险公司出的赏金最高,五千万英镑;世界上哪个鬼也没“贪婪鬼”值钱。

要不怎么说这个世界上闲人多,想发财的人更多。

一夜之间,整个伦敦架起了数十万只摄像机,一些伦敦市民晚上吃完饭后,抗起自己的DV机就开始在伦敦街头溜达,更多的人一到晚上就在窗口架上机器,见到发光的东西就拍。

电视台也开辟了专门介绍“贪婪鬼”的节目,有关这个新鬼魂的资料太多了,录像就有几百个小时,目击证人也有几十个,英国也有一批“鬼专家”和“灵魂学者”,开始分析“贪婪鬼”为什么贪婪,这个话题够他们折腾一段时间了。

这样一来,便宜了那些卖摄影设备的商家,借助“贪婪鬼”猛赚了一笔钱。

更有甚者,伦敦的旅行社借助这个机会,开展了寻找“贪婪鬼”的旅游项目,口号就是:来伦敦找鬼吧,你有希望得到千万英镑的奖金,这样的机会不是每天都会有,Go!Go!Go!

不到十天,二十多万手执各种设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伦敦街头,按照每一个线索游览伦敦城。

洛桑再不敢放“贪婪鬼”出去了,大家都知道“贪婪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