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红楼之禛惜黛玉 >

第65章

红楼之禛惜黛玉-第65章

小说: 红楼之禛惜黛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打胜仗的年羹尧,自然是恩赏无数,志得意满之时,雍正赐他御前就座的时候,他却忘记了功高震主之说,毫不客气地在雍正跟前坐下,随后仗着雍正的宠幸,和身为贵妃的妹妹,日益嚣张跋扈起来。

  多少人,弹劾上书,多少人,心中愤愤。

  但是雍正确实仿佛没有听到,凡是弹劾之折,皆一并按下。

  没有人知道,他心中想的到底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是不是真心想去先皇留下的宿弊。

  康熙朝留下来的宿弊太多,过惯了那富贵日子的大臣也是不大愿意添亏空,无一不在暗地里动作频繁。

  但是雍正终究是雍正,他的心,深如海,他的计,绵如绸,他的人,无孔不入,没有人能逃脱他的监控。

  黛玉知道之后,轻叹了一声,有些儿怔怔地出神,不知道心中到底什么滋味。

  他如此做,不知道又是要背负多少的骂名,不知道又会动摇到多少他臣民之心。

  可是谁能明白?他是故意如此,没有罪名儿,如何处置年羹尧?没有兵权在握,又如何能轻而易举处置年羹尧。

  天色过了茫茫的夏日,已然入秋,花也飘零,是人?还是心?只也如那漂泊的枯叶一般。

  黛玉只睁着清明澄澈的眼睛,就是呆呆看着玻璃窗外的长廊下放着的两盆枫叶,秋之日,枫叶红时,却也因是早秋,所以依旧有些碧绿之色,或黄,或红,却都不是如火。

  一言不发,亦无动作,便如泥像木雕一般,只是像自然是泥金,雕自然是紫檀,贵而不凡。

  紫鹃轻叹了一声,亦无打搅黛玉,自从皇上登基之后,她就发现姑娘出神发呆长吁短叹的时候越发多了。

  她是姑娘的丫鬟,素日里姑娘也从不拿大小姐的款儿,待她如亲生姐妹一般,她自然是要替姑娘多打算的。

  她了结姑娘的心意,也明白如今的情势,只是,那里终究是皇宫,而姑娘,却又是不愿意去那里的。

  身为丫鬟,姑娘有什么不快,有什么委屈,她是应该劝解的,但是她却不知道该如何劝解姑娘,也不知道该如何帮衬姑娘,毕竟姑娘心中的经纬,比她清楚明白得多。如今她能做的,也就是尽心尽力服侍姑娘,能叫姑娘平平安安。

  拿过一件烘得温暖的披风给黛玉披上,道:“姑娘站了半日了,歇歇一会儿罢。”

  黛玉听了,方觉得有些腿软,便慢慢走回了炕上歪着。

  紫鹃替黛玉脱了绣鞋,然后轻轻揉着她的腿脚,道:“我虽然跟着姑娘那么多年,可是也不懂得那些大道理。只是姑娘如今这样,却是叫人好不担忧呢!”

  黛玉笑道:“我有什么叫你担忧的?我还是如此过着自己的日子罢了。”

  “姑娘你哄我们容易,能哄过你自己的心呢?姑娘年级轻轻的,若没有心事,如何就是这般长吁短叹的?弄得如今身子又不大好了。我劝姑娘还是放开一些儿心罢,好歹先将养好了自己的身子骨。”

  黛玉看着紫鹃善良俊俏的脸蛋,眼中的担忧也是一见即知,不由得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我自然知道你们都是为我想,只是,谁能那么如意呢?”

  眼光幽幽地放在外头,心思又是飘了好远好远。

  紫鹃也不抬头,只是轻轻揉着黛玉的腿脚,能叫她减轻一些儿腿脚的酸痛,道:“姑娘又何必如此?姑娘如此糟蹋着自己的身子,连我们都是心疼的,要是他知道了,岂不是更加心疼的?姑娘好了,他才能好罢了,若是姑娘不好,他又怎么能好?姑娘那般聪敏玲珑的人儿,为何如今竟是糊涂了?”

  黛玉听了,有些儿鼻酸,晶莹的泪珠滚落在紫鹃手上,“傻丫头,我如何是不明白的?我自然知道我不好他也不好的。只是,我是替他心酸,我常常在想,他如此做,或许是狠历严酷,或许是刚愎自用,也或许是为的是天下百姓,为何就是没有人能能明白他的苦心呢?”

  “姑娘糊涂了不成?连姑娘做事都不在意别人的眼光的,如何就替皇上担忧起这个来了?哪怕天下人都不明白皇上的苦心,但是只要有姑娘一个儿一直如此支持着皇上,相必皇上心中的欢悦也是无以复加的。”

  黛玉听了紫鹃的话,心头的结豁然开朗,点头道:“不错,不错,你说的不错,不管天下人怎么看他,只要我心中明白就是了!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载,何必太过计较了太多的眼光?”

  紫鹃听黛玉终于打开了心结,便笑道:“正是这个呢!”

  黛玉笑看着紫鹃,道:“如今我们紫鹃也是明白一些儿事情的,竟胜过了我了!”

  紫鹃只是摇头笑着,也不说话,可巧春纤跑了进来,笑道:‘老太太那里来了个刘姥姥,带着她孙子板儿和孙女青儿,真真儿是有趣儿人呢,还带来了好些大白菜大萝卜以及各色葫芦条子豇豆干子等物过来,都是他们家里自己种的,老太太已经留着她住下了,叫她玩两天再回去。”

  黛玉听了就笑道:“可巧了,既然是板儿和青儿,可不就是咱们那时候见到过的刘姥姥?”

  一面说,一面便换了衣裳,要去贾母房中见刘姥姥去。

  紫鹃服侍她换了家常的鹅黄宫缎面绣竹叶梅花的圆领褙子,浅橘色绫子面细褶裙,披上了披风,方摇摇至了贾母房中,果然还没进屋,就听到一阵笑声,细辩声息,果然就是那时候的那个姥姥。

  见到黛玉进来,贾母便对刘姥姥笑道:“这个是我的外孙女,老亲家瞧瞧怎么样?”

  黛玉见屋子里只有三春姐妹和李纨凤姐儿陪着贾母,并不见刑夫人王夫人薛姨妈和薛宝钗,不免有几分诧异。

  板儿和青儿就先叫了起来道:“神仙姐姐!”跑到黛玉身边,青儿就拉着黛玉的手嘻嘻地笑。

  刘姥姥张大了嘴巴,使劲揉了眼睛,然后道:“这可不就是神仙姑娘了么?怎么竟是老寿星的外孙女儿?”

  贾母诧异道:“老亲家竟认得我这外孙女不成?”

  刘姥姥连忙笑道:“怎么没见过》刚刚俺们不是跟老寿星说起过一个大慈大悲神仙似的姑娘儿么?可不就是这位神仙姑娘?难道神仙姑娘竟是那么大慈大悲呢,原来竟是老寿星的外孙女儿!”

  贾母方明白,看着黛玉笑,黛玉忙问道:“如今姥姥那些庄稼可还是好的?”

  “俺们那乡下里好得很,如今日子可是红火着的。真真儿是当今的皇上英明,出了一个什么劳什子‘摊丁入亩’的法子,没有地亩的百姓就不用交税,地亩多的人就多交税,而且这交的税也有规定了,不用担心那些官儿自己侵吞。俺们那些庄稼人可都是感谢皇上的英明呢!”

  黛玉听了亦有些感动,知道那日的事情,雍正也确实是放在了心中,“姥姥你见过皇上吗?”

  刘姥姥咧开了嘴,笑道:“俺们一个庄稼人,哪里能见到那皇帝老爷的面儿?要是我见到了,回去也真是能好好儿跟俺们那村子里的人炫耀炫耀了!”

  黛玉逗趣道:“谁说姥姥是没见过的?姥姥可记得那日那位老爷子?”

  刘姥姥小鸡啄米似的点头,“记得,记得,怎么不记得?俺们还记得神仙姑娘赏了俺们的银子,还是那位年轻一些儿的爷儿掏了出来的呢!还有俺家板儿的扇子是神仙姑娘身后的那位姑娘的。”

  雪雁笑道:“说姥姥有福呢!那位老爷子可就是先皇,那位掏了银子的爷儿,就是如今的皇上!”

  刘姥姥惊讶地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张大了嘴巴,满脸的不可思议,“那两位就是皇帝老爷?”

  黛玉浅笑道:“正是呢,所以说姥姥是见过皇上的。”

  “哎哟哟!那两位竟是皇帝老爷?俺们家也那么有福气,能得了那皇帝老爷的银子?”

  看着刘姥姥憨态可掬的样子,黛玉掩口轻笑,道:“姥姥可还记得那银子呢,可真是皇上身上带着的银子。”

  刘姥姥伸手在自己大腿上死命一拧,然后疼得哎哟。

  “俺们家真有那福气?竟是皇帝老爷身上焐热了的银子给了俺们家的?怎么那皇帝老爷一点儿也不像皇帝老爷呢?”

  黛玉和三春姐妹都笑道:“怎么不像?难不成姥姥是见过不同的皇上的?”

  “俺们那里的乡下人进了京城里,那时候俺们是没见识的,只听他说见过了皇帝老爷的。俺们问皇帝老爷是个什么模样儿?说是穿着黄袍,脖子上挂着大珠串,手上戴着十个黄金翡翠玻璃玛瑙戒指,坐着黄龙大轿子,拿着翡翠鼻烟壶,饿了就吃人参,渴了就喝牛奶子,拉屎还要用鹅黄缎子擦!”

  黛玉等姐妹听她乡下粗俗言语,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可见那是你们那里的乡下人撒谎呢,哪一位皇上竟是这么着的?竟是暴发户了,哪里还是皇上。”

  刘姥姥道:“想来我也是有见识的,竟见到了皇帝老爷。那位老爷子倒真不像是戏上唱的皇帝老爷,倒像是我们乡下人家富贵老爷子。那位爷儿也不像,有些儿像是包公祠里的包公老爷,只是包公老爷比他黑!”

  贾母笑看着姐妹们和刘姥姥说笑,然后道:“老亲家是有福气的,也是有见识的,我长了这么大年纪,虽然也进宫里朝贺,可还是真没见过先皇是个什么模样儿呢,竟叫老亲家一次就见到了两位皇上。”

  刘姥姥笑得憨憨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俺们也没想到竟是有福气见到了皇帝老爷的。”

  黛玉笑道:“要不是姥姥那日里的话,如今皇上怎么会知道庄稼人苦得连馒头也吃不起?若说感激皇上恩德,皇上倒是要感激了姥姥的话才是,不然怎么造福了百姓?”

  刘姥姥笑道:“听了神仙姑娘的话,可见我这个乡下老婆子竟也是立下了功劳了?”

  黛玉笑着称是,三春姐妹更是笑得花枝乱颤,指着黛玉说不出话来。

  鸳鸯倒了茶来,笑道:“姥姥,这个可是只有皇上才吃得起的茶叶,你也尝尝是个什么味儿。”

  刘姥姥小心翼翼地解了过去,贾母笑道:“我这个茶叶,还是我这外孙女儿孝顺了我的,若是别处,倒也是吃不到这个茶叶的。老亲家你尝尝,若是好吃,等你回家的时候,就叫我外孙女儿送你一些儿。”

  刘姥姥忙咽了口里的茶水,摇摇手,道:“俺们在这里把那些没吃过的没喝过的尝尝也就是福分了,谁还能要神仙姑娘这样金贵的茶叶呢?那样人也忒不知足了。”

  贾母极喜她性子直爽憨厚,且又有见识风趣,见青儿站在黛玉身边,眉清目秀的,也比旁的女孩子生的好,看着说话机灵模样儿,也是十分讨喜,便命鸳鸯带着她和刘姥姥去洗澡换衣,又命人叫小幺儿带板儿去洗澡换衣。

  黛玉想起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别人送的衣裳,素来也是不穿的,白放着也可惜,况且青儿年纪笑,自己身材也不高大,想来是合适的,便叫春纤拿了几件出来与青儿穿,春纤又与青儿戴了一些花翠。

  惜春好奇地看着青儿,笑道:“没想到这丫头换了衣裳,竟也是个美人坯子呢!”

  刘姥姥也换了好绸缎衣裳,左摸摸右看看,一张晒得黑红黑红的脸庞儿就如那黑红的菊花绽放似的。

  “想不到俺们也能穿上这么好的衣裳了,还能带着这么好的首饰。俺们家这小妮子,不过就是乡下人,土生土长的,哪里能比得各位姑娘们水灵呢?和姑娘们一比,就是那破败的棉花絮子对着又红又香的玫瑰花朵儿。”

  众人听了只是笑,贾母一面笑着,一面叫人摆一些儿精致茶果上来,一面只问她一些儿乡下里的风光趣闻。

  刘姥姥也是个聪明人,也生来有些见识,见着姑娘们也爱听,就拣一些儿有趣的来说。

  刘姥姥笑道:“也不怕老寿星和姑娘们笑话,我年轻的时候儿,是个接生的稳婆呢!”

  众人诧异,贾母更是问道:“老亲家竟是那接生的稳婆?虽然低贱一些儿,可是不知道得救多少媳妇孩子呢!”

  刘姥姥笑道:“我也不跟老寿星撒谎,我这一生里头,从二十五上开始接生,方圆三五十里,前后三十多年,不知道有多少大姑娘、小伙子,都是我一手接了下来的,接一个,活一个,接两个,活一双,那是远近闻名的一把好手呢!”

  贾母笑道:“难得老亲家竟有这样的本事,瞧我这个老婆子,每天把那能嚼动的嚼两口,不过就是和我这些丫头们每日里说说笑儿罢了,什么都是做不得的。”

  “老寿星生来是享福的人,哪里就有俺们这样来奔波讨生活的呢?”

  贾母又命人摆了几色果子,又命抓给板儿和青儿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