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非主流清穿(完结) >

第59章

非主流清穿(完结)-第59章

小说: 非主流清穿(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容易皇太后与人聊完了吃食,在这一点上,她找回了自信,宫中有许多点心与食物,不会做,她会吃,对着小姑娘谆谆教导:“晚上的汤水不要油腻的,当果菜要当季的……”
小姑娘眼巴巴地听着,一面听一面点头,皇太后特别地有成就感。这种……养成的感觉,挺棒的。皇太后养个五阿哥,上学考试还不如弟弟,特别没面子。如今教书育人呐!
好容易她说完了,停下来喝茶了。佟佳氏看淑嘉急得脑门冒汗,笑道:“老祖宗,您让孩子就这么在您跟前站着呀?她婶子该心吃醋了。”皇太后这才放淑嘉归位。关氏眼带询问看了淑嘉一眼,淑嘉微微点头。
回过神儿来,皇太后记起屋里还另有其他的小姑娘呢。坏了,又没兼顾到,皇太后检讨了一下,又跟朋春家的小姑娘说话。小姑娘极有内涵的,诗词曲赋都懂得。
皇太后也问:“近来都做什么啦?”董鄂氏道:“胡乱读几本书,做点针线,陪母亲说话。”这年头小姑娘能做的事情有限,皇太后有一个固有印象,这姑娘说话太深奥,她听不太懂。
确实有点儿。要说董鄂氏是个好姑娘,什么都来得,能难倒她的文化常识很少。问题是,能难倒皇太后的汉语知识多得是!她顺口一个成语,用蒙语表达或者不确切,直接用了汉语,皇太后就可能听不懂。
皇太后痛苦了。只好把目标转到另一个小姑娘那里,淑嘉这才知道,这是费扬古家的女儿,乌拉那拉氏。这个她知道了,未来的四福晋。泪流满面,老子终于早知道了一回!
那个,清普员们关于这一点应该不会记错的,对吧?
小姑娘极稳重,看着比董鄂氏并不差,没穿花盆底,走路稳稳当当。虽有些紧张,但是答话的时候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这一点很不容易。跟皇太后说话,通常是没有条理的,因为皇太后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完全没有逻辑可言的。
有前途!淑嘉心里暗叹一声。即使清普员记错了,这姑娘也绝对有前途。
赞着别人有前途的二姑娘,完全不知道此时在并不遥远的乾清宫里,正有人决定着她的前途。
康熙扬声叫梁九功:“宁寿宫里,皇太后近日如何?”梁九功躬身回答:“皇太后主子那里今儿热闹,几位贵主儿都到了,还有索相夫人、伊大学士夫人、内大臣费扬古夫人……”麻利地把与会人士都报了上来。
康熙唔了一声:“皇太后又叫人家丫头进来说话了?”
梁九功应了声‘是’,垂手躬身立着。
康熙想了一会儿:“下回皇太后宣董额夫人、齐世夫人来说话或是再叫石家丫头、朋春家丫头来,即刻来报朕知道。”

二姑娘的危机感

清官难断家务事。难就难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候吧,前一刻打得头破血流,下一刻又抱成一团。
亲戚关系有时候重要,有时候就是个P!看看朋春,还不是被齐世给坑过?这俩还是家谱上完全能够找得清楚的近亲呢。但是齐世的夫人在被康熙问及朋春女儿的时候,还是非常厚道地回答:“奴才侄女儿?是个好姑娘。样样都来得,会读书画画儿,针线也很能看。近来也跟着她额娘学着管家,有模有样的。”
博尔济吉特氏说淑嘉又是另一种说法:“奴才与她们家又远着了一层,往年她年纪小,倒不常见,近来她额娘不在京里、嫂子又病着,她家里才是她出来走动,很有规矩。是个好姑娘,针线也做得好,也很懂事。看着透着稳重,也不多话。”
康熙问话的时候,皇太后也在一旁,两边儿都听完了,被问话的人也跪安了,母子俩才继续商议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连不大开窍的人都有些看出皇帝的意思了。皇太后本人则是皇帝给递的小抄,知道康熙要选儿媳妇,所以切入话题也切入得很快。
皇太后此时跟康熙说话随意了许多,直接问:“皇帝,你是要在这两个丫头里面取中一个了?”康熙沉吟了一下:“儿子还想再看一看,都还小着呢。”总是觉得要尽善尽美,给太子选妻总是不敢轻易下了决定,怕最后不妥。
皇太后道:“两个姑娘也都不坏,皇帝看着办罢。”当事人的意见被明显忽略了。康熙犹豫了一下,问皇太后:“要是……再看看旁家的呢?”所谓近乡情怯,越到要下决定的时候越是犹豫。
皇太后还是那句话:“皇帝看着办罢,”想了想,又缀上一句,“我看这两个丫头也不错。”石家的自不必说,就是董鄂氏说话时会蹦出几个她听不懂的句子,但是态度、模样也是很不错的。
康熙离开宁寿宫后,眉头就皱了起来,还是大阿哥的事闹的,虽然小两口感情很好(?)大婚至今一直添丁进口。总是有些小插曲,比如公公把岳父给刮成了白板。
当然这也是为了大阿哥好,康熙作为一个极度缺乏父爱的人,居然没有成长得扭曲,而是要让自己的儿子感受到父爱,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尤其他是一个皇帝。所以他很疼爱皇太子,也是疼爱大阿哥,在发现明、索党争对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不好的时候,他果断出手,打得明珠一党满头包。
由此看来,不管其中有多少其他因素影响,他还是更偏向皇太子一点的。这不代表他就不为大阿哥考虑了,削弱明珠打而不死,既可继续用明珠牵制索额图,也可让大阿哥势弱,对太子的威胁减少,弱化两者矛盾,让他们可以兄弟和睦。
康熙作为一个皇帝,还是一个不笨的皇帝,对于朝中党中当然清楚。他也在这党争中玩制衡,享受权利带来的乐趣。索明党争,就是他在中间推波助澜,帝王心术。
同时他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皇太子的岳父不能随便刮。皇太子不但是他心爱的儿子,其象征意义也是极其重要的。康熙决心,为儿子面子着想,儿媳妇的娘家,绝对不能卷入党争。
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彻底考察一遍了。
————————————————————————————————
“如何?”问话的人坐在书案前,拎着笔写写画画。腰杆挺得笔直,衣服上每一个扣子都扣得严严实实。十二月了,本该如此。可这是在‘缺了谁的都不能缺了他的’的圣旨所照顾到的皇太子的屋里,地龙烧得让人穿不住夹衣,这主儿还能这样穿,也是一种境界了。
有此境界的,大清国里目前还只有两人,一个正在乾清宫里,剩下的这一个也就是毓庆宫的主人了。在这样的坐姿面前,别人想放松都放松不下来。
回话的人答得极辛苦,两额冒汗:“主子爷命从户部调了卷,石文炳、朋春、费扬古等都调了来……”
胤礽勾起了唇角:“知道了。”
他就知道,他的婚事他没法作主,这是真的,反对意见却是可以提的,只不过要提得有技巧一点。他不知道人家姑娘是什么样的,但可以知道姑娘的爹是什么样的。
受索额图的影响,胤礽对朋春做他岳父是存着抵触的心理的。简单地说,目前朋春的行为呢,如果是普通朝臣,他能接受,如果——评价标准不同。
是以胤礽在见他爹的时候‘不小心’地提了一句,康熙上心了。
扔掉笔,胤礽微微皱眉,打量了一下刚刚添的字。他的字写得一向很好,这是写着新年时向康熙交差用的。差不多了,接过小太监奉上的湿手巾,擦擦手,走去宝座上坐了,端着茶来抿着,心里慢慢思量着。
一旁回了话的人动动嘴唇,没有告退。胤礽动了动眉毛:“怎么?”
“储秀宫主子……”
“唔?”
“这两天十阿哥病了,储秀宫主子在照看他,爷……是不是?”
“都有谁看过了?”修长的手指漫不经心地沿着茶碗的口划着圈儿,声音懒洋洋的。
“大阿哥与您一样,是送了东西。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九阿哥都去过了……”
“知道了。”
?就这么着了?即使这样,也不敢再问了,上头坐着的,可真不是善茬儿。
————————————————————————————————
淑嘉很忙,年里年外,与外面算庄子、铺子上的收益,分发家中仆役的年终奖金,收发各处的年礼。还要定期间让大夫来给温都氏复诊,温都氏心下惭愧,自己做事居然没有小姑子周到。又想自己原也有傲气,总想把事情都做好,也好证明自己有本事,让夫家不小瞧了自己。如今一比,倒把那争强好胜的心给淡了下去了。
淑嘉还要去舅舅家、叔父家走动。奇怪地,出席的时候,总有些目光在她身上打量。
淑嘉有点郁闷,悄悄对外祖母道:“她们……看人的样子真奇怪。”外祖母大笑:“她们自然要多打量打量你。”
“?”
老太太很是骄傲,私底下已经有人猜到近来比较常去宁寿宫的几个姑娘很有可能是未来的皇家媳妇,只是流言散布的面积还不是很广。不管怎么说,这是对自家外孙女的肯定,女儿又不在跟前,老太太对外孙女更加关心了。
此时也不点破,只说:“你已经是大姑娘了,打量你的人自然会多,以后更要行止端庄才好。”
‘大姑娘’三个字近来也被淑嘉列入了黑名单,这三个字往往意味着:你到了该嫁人的年纪了,真是让人忧郁!
好容易过了正月二十五,才算忙完了年,又看着各处把东西入库,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呢。皇太后那里,又叫人来说话了。
这回宫里来了真正的娇客。
巴林淑慧公主,太皇太后的亲生女儿,目前孀居。本来本朝公主外嫁的,就不能随便回京居住,这位倒是个特例,首先,她有个好妈,康熙看太皇太后的面子也要待善她,其次,她是寡妇,不用围着丈夫转。太皇太后三女一子,目前硕果仅存的就剩这一个了,孝庄病的时候,康熙特意把她接了来。巴林淑慧公主的年纪排行比皇太后还大,头发也花白了,面容倒是祥和。
和硕端敏公主,乃是皇太后的养女。当年简亲王济度的亲闺女,被顺治养在宫中,就寄在当时还是皇后的皇太后的名下。是个非常精神的妇人,看着三四十岁的年纪,至于她的真实年龄,淑嘉倒是不知道。不过真性情呢,用华善的话说就是:“骄横、极不讲理。”
他都认为不讲理了,可见确实不好相与。敢实话实说端敏公主骄横、不讲理的华善,也不是个善茬。
端敏公主瞧得起的人很少,她是济度嫡出的女儿,养在皇后名下,皇后还是她亲姨妈,所以瞧着不带‘嫡’字的人都是不带翻眼皮的。现在的简亲王雅布是她庶弟,没少受她的气。估计当年康熙还没登基的时候,也被她掐过脸蛋拧过耳朵。
这是什么阵仗?!!!
皇太后依旧乐呵呵的:“唉哟,丫头来啦。快过来,见人。”
她发话了,那就行礼吧,先是给固伦淑慧公主行礼,其次是和硕端敏公主。两人的目光一柔和一锐利,却都是盯着人看。淑嘉眼观鼻、鼻观心,捏着帕子站在一边,等着上头发话。
皇太后果然说话了:“别老盯着人家孩子看啊,都吓着了。”招手让淑嘉到她近前坐着说话。
淑嘉心里犯了嘀咕,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那边端敏公主已经跟皇太后继续刚才的话题了:“在家里住着,就想着您这里的点心,他们笨死了,总做不出来这味儿。”
皇太后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听女儿这么一说,笑开了:“方子也给你了,做不出来可不赖我,要不……我跟皇帝说说,把厨子给你一个吧。”最后有点犹豫了。端敏公主一嗔:“瞧您,说得这么不舍得。只有女儿孝敬您的,哪有到您这儿讨人的呢?”
皇太后大乐,她倒不是不舍得,不过……端敏与康熙的关系确实没那么亲密,她怕说出来之后康熙也为难。
淑慧公主也是知道一点这其中的关系的,岔开了话题:“旁的倒还好,就是蒙古那里吃食的花样儿不如这里的多,瓜果少。”端敏一撇嘴:“纵使少,也短不了您的、短不了我的。我倒叫人种来的,也有。不过那里不惯吃这些。”
淑慧公主颔首:“说来咱们都是锦衣玉食,能缺什么东西?住不惯才是最难受的。我们还好些,你们一直在宫里养大的,才是难呢。”
端敏笑笑:“姑母一说,我倒念起我原先住的屋子来了。咱们去看看?”淑慧公主道:“也好,坐得久了骨头疼。”端敏给了淑嘉一个正脸儿:“额娘,叫这姑娘陪我们走走罢,看着小姑娘心也年轻了呢。”
皇太后笑眯眯地:“好好。”
淑嘉面上不显,心里已经在挠墙了:这TMD究竟是为哪桩啊?!!
还得起身,跟皇太后告退,陪两位真正的姑奶奶观察去。
淑慧公主与端敏公主交换了一下眼色,端敏公主的眼光更挑剔了,留意看淑嘉走路,肩不动、头不摇,步履轻而稳。淑慧公主忽然问道:“十五叔家的三妹妹是你玛嬷?”
淑嘉心里飞快地算了一圈儿才算了出来,这位跟她祖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