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非主流清穿(完结) >

第421章

非主流清穿(完结)-第421章

小说: 非主流清穿(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三、十四两人连袂来访,雅尔江阿东拉西扯,就是不肯轻率出兵。气得两人回来各自写折子找胤礽告状,雅尔江阿也埋头写折子诉苦。胤礽的案头就堆了一叠抱怨的折子,看得他眉头紧皱。 
 
这个稀泥还得他来和,给雅尔江阿的批示里是让雅尔江阿注意方式方法,给弟弟们的批示就是让他们稍安毋躁,听雅尔江阿的。允祥看了批示,长叹一声,继续写了折子:“……塞上气候不同中原,藏地较塞上更为寒冷,古人云胡天八月即飞雪,目下虽未有雪,再空耗月余,必有雪至。我军水土不服,秋高气爽之时不进兵,入冬出击行程更加艰难……一日不能克服藏地,大军一日不能归,朝廷便须多耗一年粮饷……” 
 
折子到了胤礽手里,看完之后才发现他连冬衣都准备好了,却忘了算出击的时间。前一件批复是让雅尔江阿不要妄动,后一件就要催他进兵?胤礽提起笔来又放了下去,思忖再三,分明给几个人批示:一、雅尔江阿与允祥商议一下出兵时间,二、允祥把他的看法具折细禀,三、庆德试一试在艰苦条件下火器营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即使有着驿站飞马,八百里加急来回跑了这几回,天气也冷了,出不出兵,也已经不是特别迫切了。如何让出门在外的大军不冻坏了,成了比较迫切的问题了。允祥直叹气:看来是真的要再等一年了。 
 
提笔又写折子:“……向者大策凌敦多布立足未稳,是以臣弟请速战,今拖延日久,彼渐成势。不能击其中渡,我当谋当而后动……”那就稳妥着打吧,就是国家多费点儿钱罢了。 
 
胤礽于军事上水平只是中平,然而主意的高明与否还是能看出来的,对比着众人上折,倒是觉得允祥的水平还是高一些,密嘱雅尔江阿有事多与允祥商议一二才好。又令青海诸台吉,如果愿意,可以去跟大策凌敦多布打上一打。 
 
———————————————————————————————————————— 
 
惊讶地望着赫舍里氏:“你说什么?” 
 
前线胶着的过程中,日子慢慢就走到了十二月。 
 
皇帝关注前线,皇后就要帮衬着,时常宣一些前线宗室、将领的家眷入宫来说话以示恩宠。这其中,弘晰的妻妾是今年生产过的,格根塔娜也是争气,又生下一子,弘晰的侍妾也中了大奖同样生了一个男孩儿。出了月子,格根塔娜就是坤宁宫的常客了。 
 
而弘晟之妻欣安又是皇后的侄女儿,入宫的机会也很多。又有欣平也是今年怀了孕的,也常被淑怡携了来说话。再碰上大着肚子的淑惠,说的就都是妈妈经了。 
 
赫舍里氏与博尔济吉氏妯娌两个眼中满是羡慕,赫舍里氏满打满算结婚也有一年了,肚子依旧没有动静,别人不催她,自己都着急。不知道拜了多少回佛、念了多少遍经又发了多少宏愿,连赫奕夫人也着急上火,孩子依旧没来。 
 
赫舍里氏无计之下,终于想到了借腹生子的念头:与等到婆婆发话,又或者是直接指个侧室过来,还不如她想到了前头,也省得婆婆嘴上不说心里不喜。二哥已有三子,太子膝下不了久虚。 
 
趁着婆婆心情好,赫舍里氏故意等到格根塔娜等都走了,刷地一下就跪到了婆婆面前提出了自己的主意。心里也是惴惴,她看好的却是自己的陪嫁丫头。 
 
淑嘉又问了一次,赫舍里氏还是咬定:“媳妇儿自己没用,不能不为太子着想。”语气已是哽咽。 
 
淑嘉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我不管了、我不管了,你自己跟弘旦说去!” 
 
赫舍里氏达成了心愿,依旧满腹凄凉:“媳妇儿告退。” 
 
她走后,淑嘉发了半晌的呆,这年头的女人,还是能生才是王道啊。这样的事情淑嘉既知道了,也不能瞒着胤礽,晚饭后就顺口提了一下。胤礽颇有些郁闷地道:“早知如此,就该择家族人丁兴旺又能生的了……”没说出来的半句是,早知道你侄女儿能生儿子,就该弄过来当儿媳妇的,只是这话不能说出来,不然欣平、欣安就不太好做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原本想发盒饭来的,看来只好等下一章了 

272 一拳打在棉花上 
   “瞧你说的,这岂不是替儿嫌媳了?”淑嘉白了胤礽一眼,真没想到,天下最小心眼儿的不是婆婆而是公公!咳咳,其实皇家的的公公通常情况下还是挺讲道理的,只是赫舍里氏有点倒霉,无缘无故地结婚一年没有喜信,一向重视正统名份的胤礽这才心生不乐。 
 
胤礽被她这样一说,也觉无趣,沉声道:“这事儿你知道就好了,跟我说什么。” 
 
“这真要哪天蹦出个孩子来,我怕吓着你,”沉吟了一下又道,“我还是觉得这事儿不好,我得再想想。”庶长子是个尴尬的存在,不止是父母为难,连孩子自己也是不好举措。 
 
胤礽却是不肯再管了:“你看着办就行了,太皇太后怎么样了?” 
 
提起太皇太后,淑嘉就有些发愁:“她是有年纪的人了,还能怎么样呢?不过是慢慢将养罢了。眼下又是冬天,时有病痛也是免不了的。”老太太现在也只是熬日子罢了。 
 
胤礽对这个祖母还算有感情,听淑嘉这么一说,心下黯然:老一辈凋零殆尽了!涩然道:“多照看她一点,她要什么都要尽力办到。” 
 
太皇太后却是个从来都不会提过份要求的人,虽然有些时候她会听信周围服侍之人的谣言,办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来,却实在称得上一个安份的人。老太太就没有提过什么不良要求,淑嘉听胤礽这一说,忽而对这位老祖宗生起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不知是同情还是什么的情绪来了。 
 
越到年底,胤礽的事情反而多了起来,与淑嘉说不一会儿话,便又回乾清宫理政。大军出征在外,每个人都得发出差补贴,眼下在过年了,还要发一笔比平常更加丰厚的过节费才行。 
 
乾清宫里,雍王听到马齐的建议,额角青筋一跳一跳的。马齐认为,大军在外,必须给以优厚的待遇才行。人家大过年的不能回家,还要冒着随时会掉脑袋的风险呆在天寒地冻的地方帮你砍人,不多发点钱实在过意不去。 
 
非但如此,马齐还建议:“凡家中有男子随军出征之户,每户另赏银二两,以作过年之用。家中有七十岁以上老人,每多一人,加赏一两。” 
 
雍王很是郁闷,这钱是必须花的,他就是捏着鼻子也得认了这一笔开销。可是这仗要再继续打下去,雍王都想当强盗去抢钱了。所以雍正试着建议:“等到来年春来,大军也适应得差不多了,天气只会越来越暖,正可趁冰雪销融,令大军大举入藏,一举荡平全藏。” 
 
雍王在军事方面的水平着实不高,他最想的就是兵锋所者,望风披靡。想起一出是一出,最喜欢见效快的方法,至于后果,他考虑得实在是不充分。 
 
胤礽的水平也不咋地,只是比他谨慎得多,但是他不得不给这个四弟一个面子,便把这话题一语带过:“那也是明年的事情了,如果策凌敦多布已然入藏,我军冒然进入,恐为其所趁,且彼既据其地要塞,攻之不易。多运些威武将军将过去,有有这些火炮,攻城克敌总能少些伤亡。” 
 
对于这一点,大家倒是都持肯定态度的。虽然铸炮也要花钱,但是这钱却是花得比较值了。李光地此时方道:“前线过冬的帐篷、冬衣也不能马虎了,此外还有马匹,当领太仆寺严守其职……” 
 
雍王今天也有事要报,天下赋税归他管,却不是样样都能收齐的。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哪一年没有几个地方闹点饥荒呢?这税就征不上来,逼得人家家破人亡揭竿而起也没意思,就要申请免除租赋。 
 
这个勾当胤礽是做惯了的,早在他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就常遇到这事儿。因问:“被灾之地是在甘肃?” 
 
“正是,甘肃宁夏、靖边卫等处二十八州县卫所被灾。” 
 
甘肃离青海很近,也在入藏的道路上。大军的很多补给都要从其境内经过,而且这里的民风带着点彪悍的味道,把灾民饿着了,半道儿上抢了大军补给怎么办? 
 
“甘肃宁夏等处被灾穷民,应计口散赈,俟明年夏收时停止。但穷民有流移别州县者,令所到州县地方动仓粮发赈。倘不敷用,于附近州县仓粮内作速挽运接济。”—— 
 
胤礽在前头处理国事,淑嘉也没闲着。后宫里要处理的事情挺少,且都是有套路的,变化不大。她所忙的,却是东宫的事情。当着赫舍里氏的面儿,她说“不管了”,事关儿孙,她又怎么能放心得下?少不得叫了红袖来问情况。 
 
红袖心里叹道:这太子妃也忒傻了!旁人抓着丈夫都来不及,她倒好,想要成全别人去生个孩子。不过这都一年了,居然也没有信儿,倒也由不得她不着急了。 
 
恭敬地回道:“那丫头是太子妃带来的陪嫁丫头,看着倒是老实。” 
 
淑嘉默念一声“陪嫁丫头”,想说什么,又想起红袖也是陪嫁来的,嘴巴里就有点发苦了。赫舍里氏与弘旦倒也投契,如果一直这么下去,淑嘉也不会无事生非去破坏人家夫妻感情。弘晰也是婚后过了些时日才有孩子的,但那不是她亲生的儿子,自然不像现在这样患得患失。而且,一个普通皇子晚育,与皇太子一直生不出孩子来,问题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就让弘旦生一个庶子?淑嘉挠着扶手:“还是不行!你去看看,弘旦什么时候得闲了,叫他过来一趟。” 
 
红袖笑道:“主子难道忘了,皇太子是天天儿过来给您早晚请安的。等会儿他从乾清宫里出来,就会到咱们坤宁宫。” 
 
“瞧我,一急就什么都忘了。你去东宫,告诉太子妃,先不要动傻念头!” 
 
红袖答应一声,就往东宫去了。一道走,一道想,希望现在还来得及,太子妃别已经把事情都办下了。不得不说,太子妃这步棋尚算高明,她从娘家带来的陪嫁丫头,身份是家奴,一家子都捏在手里的。而且身份低微,就算生了儿子也翻不了天去。比起被帝后指来个身家清白,说不定还是官宦之家的侧室,陪嫁丫头实在是个好选择。 
 
却不知,淑嘉心里想的却是:如果是不小心已经有了,就得好好养着。如果只是在打算,那就不要执行了。即使心里有些平等思想,要是自家孙子的外公外婆一大家子是别人家的奴婢,淑嘉还是觉得有些膈应的——本来庶子先天就等级不足,再弄这样的外家,不是猪一样的队友也差不多了。 
 
万一赫舍里氏真是不孕不育,这个长子的名份就更加重要,长子的生母,至少得是正经八旗出身吧?也就是到了老八这样为求子嗣实在没招了的情况下,才不太挑剔身份。即使老八家里当差的丫头,也是旗下包衣居多,那是在旗的。 
 
赫舍里氏听红袖说:“主子娘娘说了,太子妃先不要动傻念头。”脸刷地就白了,她自然是没有对侍女透出口风。这样的事情,需要上头首肯才好,万一上头有别的想法,而她已经透出口风了,难免会给上头以不良印象。没想到这个担心实现了。 
 
赫舍里氏的声音有些发颤:“姑姑,额娘的意思是?”难不成婆婆要指人过来?去年有留牌子的秀女么?坏了!要是再空降一个人来,少不得要生些波折。如果自己已经生下儿子倒也罢了,就怕新来者挟子自重,这后院儿里的事情就闹不清楚了。搁到宫外,小妾生了儿子之后被发卖也是有的,但是宫里是绝不能这样的。 
 
红袖看赫舍里氏的脸色就微知其意,续道:“主子娘娘大约有话要对太子说的,方才差奴才过来会话之前,主子说了一句‘还是不行’。” 
 
这是什么意思呢?赫舍里氏心跳加速,压着心慌道:“有劳姑姑跑这一趟了。”她也是对帝后派来的人客气得很,每次都有红包送。红袖也笑纳了:“奴才谢太子妃的赏啦。” 
 
赫舍里氏坐在炕上发愣,婆婆是不赞同了?究竟是不赞同自己把陪嫁丫头给太子呢,还是……不给太子小妾? 
 
可能么?还真有可能! 
 
坤宁宫里,一对母子客套完了就开始打太极。还是淑嘉忍不住先开口:“你跟你媳妇儿,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微笑。 
 
淑嘉狐疑地看了儿子一眼:“真的。” 
 
“当然。”微微笑。 
 
“那便好,”淑嘉点头,顿了一下,又猛然问道,“你房里想不想添人?” 
 
弘旦右手成拳,抵在唇边咳嗽了一声:“额娘怎么想起这个来了?” 
 
“呃,你们大婚都一年了,她还没有喜信儿……” 
 
弘旦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额娘!”又压低了声音,“我们还年轻,且不急,”才怪!弘晰排靠前,儿子都三个了,对比一下,他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