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非主流清穿(完结) >

第322章

非主流清穿(完结)-第322章

小说: 非主流清穿(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门提督等飞快地赶来,胤礽发布了命令:命太医院的人往宫中、畅春园请脉,尤其年幼之阿哥、格格,更要开几剂预防的方子备着。再往各王府都走一遭,诊诊脉。派人回宫,接年幼之阿哥、格格到畅春园来侍奉皇太后。九门提督要做好京城治安工作,不许有人散布流言、破坏秩序,京中权贵不得举家出城,以防引起恐慌
。  大学士等附议,写折子,呈报御前。胤礽又额外写了一封信给雅尔江阿,嘱其节哀。
 
 作者有话要说: 个人认为,今天的行为不算发便当,两个被勾掉的名字根本没有正面出过场嘛…… 
PS:我的心在虐与不虐之间徘徊。
 PS:太子妃要再生儿子我就找不到没被用过的名字了,于这最后一个儿子了 
 

209 财政危机的加剧

康熙接到京城急件的时候正在回来的路上,今年出行,太子未能随往是康熙心中一大遗憾。又担心太子病情,屡屡写信相询。弄得胤礽接到他爹关心他的信件就一阵纠结,恨不得自己是真的病了一场才好,拖延了七、八日,才回信说身体已经大好,请汗阿玛放心。

康熙这里一路倒是顺利,而且今年算是一个满蒙联姻年。一年里有六公主、八公主两位公主,及一位郡主——胤禔之长女嫁到了草原上来。郡主等宗室女嫁到草原倒是很多,一年嫁了两位公主就比较热闹了。六公主之夫是在京中长大的,而八公主之夫则在草原府邸长住,八公主七月里成婚后就赶回了自己在巴颜额尔追地方的府邸居住。正巧,康熙巡幸的路线就经过那里。

翁牛特诸台吉及诸蒙古无不欢欣,康熙在那里住了两天,第三日才离开。

回程的事务比较少,就是赶路,外加处理一下快马报一来的政务,康熙难得轻松了阵儿。心中还在遗憾着呢:赶不上高贵人所出之二十阿哥胤祎的满月了。二十阿哥生于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满月的时候康熙还在路上。

二十阿哥满月前几天他就想起了这件事情,估算了日期,提前两天给内务府发了上谕,提醒二十阿哥满月之事。上谕刚发出,京中报丧的折子到了。报丧折子因为内容不吉利,是与请安折子分开来写的。康熙先开了请安折子,皇太子写这份文件的时候满心愧疚,写得情真意切,康熙看了不由会心一笑。轻声道:“这孩子。”多大的人了还撒娇啊。

眼中笑意未敛,顺手翻开了另一件,笑容凝固了。王府两子同日而亡,还不是什么易夭折的幼儿,尤其是德隆,康熙还见过不少回,不像是个身体不好的孩子。康熙也作了最坏的打算:是不是有什么疫病?

京师重大,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尤其是这种会动摇人心的事。康熙仔细研究起胤礽的报告来,上面写的是更加具体的应对措施。

胤礽信中说,他已用给二十阿哥过满月的借口把宫里的重要人物都撤到畅春园来了。畅春园在这个时候算是京郊,比较安全。康熙舒了一口气,出行在外,一是操心国事,二就是担心家人了。

然后胤礽分析,雅尔江阿的两个儿子是已经出过痘的,显然不是因天花而亡,这样京城的安全系数又提高了。自开国始,满蒙就最惧天花,不是天花流行,这让康熙的心情好了很多。

信的最后,胤礽报告了一系列的处置措施。

胤礽的处置很到位:一是预防真是有疫情,先进行了隔离并对重点人物实施重点保护,以期进行有效控制;二是对舆论、治安进行有效控制。

不管事情是不是真的,都要认真对待,同时不能造成恐慌。突发事件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皇太子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周密果断的特质,做得让康熙颇为满意。

神情松了一松,康熙提笔批示,此事不可放松,着每日一报最新进展。但也不要紧张,也许就是巧了,一家子同时死了两个人。

放下笔,康熙在思考另一件事情:京中急件走的是官道,用的是国家资源,来得迅速,所以自己是最早知道消息的。那么……雅尔江阿还不知道吧?

“叫简王过来。”

雅尔江阿是还没有接到噩耗,听宣的时候还在想:汗阿玛叫我是有什么事儿呢?是要定宗女的品级么?

上个月,宗人府也受到了财政问题的困扰。众所周知,自入关之后,旗人就是国家养着,不愁生计,一大任务就是生育,把人口增加上来。而皇室、宗室里,这个任务尤其突出。

这本没什么,人口问题对清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人口太少,控制力不足,真怕这若大国家、许多汉人,一时想不开要翻身。所以说,用国家财政来养朝廷的统治基础,对于当权者来说,那是必须的。

可事情坏“用国家财政来养”上头了。国家财政有限,要加赋,人民不干了,你照样完蛋。可是入关六十多年了,人口努力繁衍了三、四代,吃皇粮的人以几何级数递增,国家财政快承受不了了。

尤其是宗室们,消耗更大,他们有品极,国家还要给他们配相应的人员、仪仗。亲王年俸一万两,在权贵看来不算多,却顶得上数以千计的旗丁的粮饷了。他们还有子女,成年了又要有封、领俸,哪怕是女儿,有了封号就要配行头。

亲贵的消耗比旗丁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国家先是把那些不领差使的闲散宗室的粮饷降到跟普通旗丁一样了。到了今年,财政继续吃紧,又拿女眷们开刀了:降低侧室之女的封号要低于嫡出女两级。而原本这个封号问题上,原则上是一视同仁的。

这件事情是得到康熙暗示,宗人府才出面打这个报告的。否则,即使雅尔江阿颇为自傲,也不会脑残到出这个手:这是一出手就得罪了所有自家亲戚,打击面有点儿广。即有了皇帝的暗示,铁帽子王办起事来也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

雅尔江阿出手也狠,拿自己妹妹开了第一刀。这个妹妹是雅布侧妃所出之女,宗人府请示“请照多罗贝勒之女品级封为多罗郡君,嗣后王、贝勒侧妃所生之女,俱减二等授封”。

康熙马上就批准了这个请示,同时加了一句:“凡衣饰车轿仪仗等物、俱照所降等级定议遵行”。

议定,宗室里心情不爽的大有人在:这是一个很多丈夫更疼小老婆、大老婆生不过小老婆的坑爹家族。也有人背后说雅尔江阿不恤庶妹,又有翻出旧账来,说是雅尔江阿是嫡子,对庶出的弟弟妹妹有些,咳咳。

可大家也不是傻子,看这阵势也知道已成定案,皇帝都同意了,大家也能捏着鼻子认了。各道一声晦气,有心爱小老婆的又颠颠地跑去安慰小老婆。(乱入:简亲王此议一出,大老婆们当着丈夫的面埋怨他两句,背后真要把他当成妇女之友了。)

雅尔江阿这里,听到康熙召见,收拾了份文件就过来了。

过来先请安,一派从容。自从宗室女子品级改革以来,雅尔江阿紧跟皇帝步伐,领会领导意图。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及与下属的商议,他也拿出了一份完整的宗室女定级方案。不怕领导考。

康熙放缓了声音:“起罢。赐座。”

雅尔江阿在康熙这里的待遇一向不错,也就大大方方地坐下了。

康熙先与雅尔江阿哈拉了两句工作上的事情。雅尔江阿正有事要汇报,袖子里抽出一份折子来:“汗阿玛,宗室女子品级定例,儿子已经与他们商议出来了,请汗阿玛示下。”

康熙下巴一扬,梁九功接了来。康熙作势看了一眼,往下一看,雅尔江阿还在等信儿呢。康熙把折子一合,沉声道:“这个等会儿再看罢,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到京里了,你在驾前还有事情未完么?”

雅尔江阿摸不着头脑:“除了方才禀汗阿玛的这件事儿,就没什么大事情了。”

康熙一点头:“你回去收拾收拾,先行回京。回去了先见太子,他有事告诉你——路上要快些,什么也不要问,速去。”

——————————————————————————————————————————

雅尔江阿很奇怪地看了康熙一眼,还是领旨去了,路上与宗人府上报消息的人擦肩而过。因康熙让他“快些”,雅尔江阿也不敢耽搁,只是抽出时间来问一问御前侍侯的内线,内线也不知道,雅尔江阿只得怏怏地往回赶。

反正,我是铁帽子王,太子与我关系还好,应该不是什么祸事。

雅尔江阿走后,康熙翻开了他的折子来看。

这文件是雅尔江阿参照男子荫封的模板制定的,皇室里少不了重男轻女,倒是男子荫封的制度先确立了起来。除袭爵之子外,其余嫡出子是一个等级的荫封,侧室所生子比嫡子降两等,妾生子又比侧室子降三等。

这一回对女孩子更狠,侧室所出女,如果她爹爵位高,还能混个等级比嫡女低两级的封号。要是妾、媵、外室所出的,干脆就是个只能证明你姓觉罗的“宗女”。

康熙一抬手,准了。他老人家曾经下过一道德政:凡是觉罗家里有女孩子太多养不了的,我可以帮你们养嘛!不但帮你们养,还帮你们找女婿,嫁妆我也出,还包邮哦亲!

结果没人报名= =!

是你们不让我养的,那就不给她们发福利了。反正我最近手头紧嘛!去年广东一处银矿六十四处采银点矿藏枯竭,所得矿砂价银不敷工费,当时的巡抚石文晟建议关闭。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的是银、铜本位制度,不像旁的东西,生产出来不进入市场就换不来钱。银、铜,开采冶炼了出来本身就是钱!

又入了一分入项。

还有一笔四百万两银子的烂账,那是借帑银贷给八旗官兵用来周围,原是拨了六百五十多万两的,现在只收回来两百多万两,剩下的看样子是收不回来了。总不能把自家兵丁给逼死啊,只能予以豁免了。

不过康熙心里很不爽!八旗糜烂到这样了!发给你们生活费了已经,你们还把日子过成这样。让你们再担心俩月,到年底我再“开恩”,你们感动得痛哭去吧。混蛋!

——————————————————————————————————————————

雅尔江阿快马加鞭,圣驾要走上大半个月的路,他只花了七天就赶到了。他赶到京城的时候,正值京中警报解除,雅尔江阿也没觉出什么不对来。又因畅春园在城外,更加看不出端倪来了。

到了先去畅春园拜见皇太子,胤礽已经收到了康熙的嘱咐:驿路的消息终归比亲王的脚程要快。

雅尔江阿是上午到的,胤礽猜他是头天晚上在驿站歇了一宿,今天一早赶过来的。看样子不是那种身心俱疲了,行,可以承受打击了。雅尔江阿看胤礽,只觉得奇怪。他与胤礽处得不错,太子爷见他不说是笑意盈盈吧,至少不是这样难以启齿。

打死雅尔江阿也猜不到是死了两个儿子,哪个爹没事想儿子死呢?

当胤礽让他坐下,又跑到到跟前,示意太监包围他的时候,雅尔江阿想,皇太子这是抽风了吧?

胤礽道:“你要挺住……”

“?”

“德隆和阿尔塔都是好孩子。”

“??”

“他们……走得快,没受罪。”

“???”雅尔江阿糊涂了,“我的太子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您给我个痛快成么?在行营里,汗阿玛什么都没说,就叫我快些来找您。到了您这儿,您又跟我猜迷。”

“德隆和阿尔塔,八月二十三……一齐去了。”

“去了?”雅尔江阿还是没反应过来,过了一阵儿,从胤礽同情的目光中醒过味儿来,“他们……两个?”

尾音直翘。

死一个吧,也不用这样急着叫他回来了,一块儿死了俩,这就属于比较严重的事故了。

雅尔江阿身后的太监张起了手,怕他连人带椅子地咕咚后仰。胤礽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你还好罢?”

雅尔江阿强笑道:“汗阿玛也是,这样小心,我又不是个瓷人儿,经不得事儿。”

胤礽道:“我已备下了车,你不许骑马,回家看看罢。”

雅尔江阿道:“还想见见皇太后她老人家的,现出了这样的事儿,也不宜见了。请太子代我向她老人家请安。”

“这还用你说?赶紧的,回家看看罢,你们家里……”

“臣弟告退了。”

送走雅尔江阿,胤礽唏嘘一番。他也死过儿子,伤心也是难免,不过一次死俩还真是坑爹!尤其还死了个嫡长子,那是能够随便死的人么?死不起啊。疾步走到书桌前,抬笔就写信,汗阿玛,我家弘旦您可得看好了。出过痘的健康孩子都挂了,可见世事无常。

写完信,礼部与内务府的人又到,九公主的婚期还有几天了。大家要最后敲定细节。九公主生母身份不高,所嫁又是汉人,听起来场面不会很大,然而又有象征意义,不得马虎。

胤礽认真核对了步骤,见再无差错了,方道:“就是这个意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