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非主流清穿(完结) >

第307章

非主流清穿(完结)-第307章

小说: 非主流清穿(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嬷嬷们原就是八福晋派来的,自然是向着八福晋说好话,什么请了御医来现在还在前院住着,拨了她们来伺候、又添了丫头、添了份例……
说到最后,倒像是王氏故意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挟怀孕之势辖制主母一般。至少,在胤禩眼里,这王氏是不懂事儿了。这孩子还没生下来,是男是女还不知道呢,就这样摆起了娇弱的样子。
胤禩觉得王氏需要敲打敲打,说话的语气也就重了三分:“你如今是有身子的人了,怎么能与孩子过不去?!御医说你心思太重?你成日里在想些什么?!我告诉你,什么都不要想!”
王氏本是立意要好好生下孩子的,八福晋抱走就抱走,她忍!这忍就忍得很辛苦,是强压下不安的。吃不住八阿哥这一说,胤禩走后没多久就见了红。
八福晋拘了御医在他们家客房里住的,直接打发太监去擂门。七月天还不算凉,衣服也不多,御医慌忙穿上衣服奔了过来。到了一看,八阿哥、八福晋都到了,上前行礼,八阿哥亲自把人拉了起来,八福晋已经闪到了一边。
胤禩胸口憋着一口气自己也不知道是在恼谁,口气很不好:“快进去看看。”
两人进去一摸脉,都是摇头。看到旁边侍立的两个婆子,这两位也是这两个月里的老相识了,是八福晋弄来的懂行人,她们也都摇头。得,连婆子都看出不对来了,这一胎……
两个御医互视一眼,心思飞快,一齐退了出来。八阿哥数年无子,这一胎自是与寻常王府里的庶子不同。没有哪家王府里侧室怀孕从三个月起就关押御医的!从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看,这一胎还真是很重要。
两位御医侍奉宫中府里的贵人久了,摘清自己的法子也很精通,先说:“这一胎本就弱,用心将养是无碍的。不幸母体又不康健,凡补的东西她都吃不下,竟不能养胎。”
八福晋又冒了出来,一张俏脸惨白得不像真人,一双原就犀利的眸子此时更是亮得吓人:“谁管她是生是死!她就是要死也要把我儿子生下来再死!”
八阿哥不安地踱着步:“你们尽力!我自有重谢。”说完,也不顾皇子身份,居然对着御医深深一揖。
两个御医吓了一大跳,玩命似地又奔了进去。中医抢救,在清朝这个年代,尤其是在太医院这个部门里,手段并不多。他们能做的就是不停地诊脉,然后调整方子。
这其实是在做样子,他们俩都知道这孩子是保不住了的。
原因也明白,这一胎本来就很弱,作为医生,他们其实很想给八阿哥做个全身检查。妻妾无所出,传言是八福晋如何如何。但是他们在这府里住了小两个月了,多少也知道一点点府中之事,比如……八爷的妾其实不少。就是八福晋不能生,这些妾呢?
八阿哥结婚多久了?N个妾乘以N年,到如今才有了这眼珠子似的一胎。多半是八阿哥的身体有点毛病,种子被虫蛀了,落在沃土上也难发芽。
心里想着,却是一个字也不敢说的。开什么玩笑?说皇子“不行”?找死了吧?
只好往第二原因上去找,王氏确实是想得太多伤了神,孕妇最是伤不得神的。好了,原因找到了,可以去复命。
孩子还是没有保住!
御医尽量简洁地、避重就轻地把问题上报。
八阿哥脸色沉得像锅底,八福晋心里复杂得像N元N次方程组。
————————————————————————————
消息传到御前,康熙怒得摔了笔!
当爹的盯着儿子的后院,还关心儿子的小老婆是不是滑胎,怎么想怎么是件诡异的事情!
呸!谁家当爹的吃多了撑的去琢磨儿子后院的事儿?那是老不修!只要大面儿上看得过去谁爱管啊?康熙也是这样的人。儿子们只要子嗣上过得去,他才不会没事指秀女,有那心情还不如培养孙子去。
八阿哥就是子嗣上过不去,康熙这才被逼急了去关注他八阿哥后院哪个妾的大了肚子。在儿女的问题上,饶你是一代圣君,也要萎上一萎。难道真能眼看着儿子绝后?康熙只能化身不讲理的婆婆,遇着了机会就给儿子塞小妾、给儿媳妇添堵。
康熙对于这些皇子家里儿子的嫡庶问题,还真不是那么关心的。福晋不能生就不能生,也没什么关系,照顾好家里,安守本份就好嘛!五福晋也是一无所出,但是五阿哥的侧室一个接一个的生,康熙照样一句埋怨的话也没有。
八阿哥不一样啊,你老八媳妇自己不生,管着不让小老婆生。有人怀上了,眨眼的功夫就又没了。
如果不是八福晋那样的性格,如果不是这么多年八阿哥府中都一无所出,一个侧室流产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年头医疗卫生条件不好,大户人家内宅妇人身体素质不过关,流产也很正常。然而当所有事情凑到了一起,让人不多想都不行!
搁谁不这样想啊?!
康熙心中的隐忧,不是没有觉得八阿哥有问题,作为皇帝、作为父亲,他潜意识里掐掉了这个念头。如今王氏的事情一出,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老八媳妇不贤!
可是又抓不住把柄,康熙又没有闲到把八阿哥府里的所有事情调查个底朝天,只好自己生闷气。
又过了几日,京中来报,连被圈禁的大阿哥都又添了个儿子,康熙心中的气恼就更不用说了。
不到万不得己,没有公公出面训儿媳妇的。康熙是守礼法的人,只好忍下了这口气,回去或让皇太后、或让惠妃、良嫔去敲打敲打老八媳妇才是正理。反正事实已经证明不是儿子的问题,那么,有什么好急的?朕回去就让钦天监把纳侧的日子给胤禩算好!
作者有话要说:
JJ又抽了,我已经对它绝望了,虽然官方一再说,已经好了……
BUT,官方说多少回“恢复正常”,就代表它抽了多少回了吧?
TT蹲在晋江的人真是伤不起啊~
又,2月14又要到了,依旧单身的人好想写个报复社会的番外啊啊啊啊~~我都脑补完成了……好想动手码出来啊……

返京前后的事儿

皇室是个奇怪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有些事情除了当事人,别人到死都不可能知道,有些事情却又是顷刻就能传得满天风雨。四阿哥死了嫡长子是大家早就知道了的,其中后来的这一批人还都亲自去道了恼。
八阿哥那里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一胎又没了的事儿却是在八阿哥抵京、三阿哥等人离京之后发生的,没想到这些赶赴行在的福晋们,居然也知道了。不用说,她们的丈夫肯定更早一些时候就知道了。
太子妃这里,接到消息也挺早的,还是胤礽过来告诉她的。
胤礽在康熙那里的消息还是挺灵通的,御前的太监也不是没眼色的人,一般人到了御前,他们也不会轻易泄露消息。如皇太子这样的,只要不做得太过份,他们是乐于提醒一声:“太子爷,万岁爷心情不太好,您小心着点儿。”或许不会涉及核心内情,作个天气预报是足够了的。
打完小报告,小太监就进去通报:“万岁爷,太子爷过来了。”
胤礽再正一正衣冠,从打开的门幕里进去了:“儿子给汗阿玛请安。”
康熙的怒火平得差不多了,脸色仍然不太好,见胤礽来了,这才开了脸:“蒙古情形如何?”打了手势,让胤礽近前说话。
胤礽坦然前行,中途停了一下,把掉在地上的笔给拣了起来,扔给一旁被康熙的脸色吓得不敢上前的小太监。这才又徐徐走到康熙身边,给他揉着肩膀:“他们还能说什么?汗阿玛亲至,何等荣誉?想来回銮前还如往年一样,要有种种赏赐……”
汗阿玛肯定是生气了,但是为什么呢?问还是不问?能让康熙这个讲求平和从容的人把笔都摔了,这可不是件小事。
康熙听到“汗阿玛亲至,何等荣誉?”时正要皱眉提醒儿子,不可被假想迷惑,要且用且防。当年三藩之外,蒙古人可是差点儿来了个背后包抄。葛尔丹也曾是大麻烦。等得到后一句,又笑了出来,胤礽已得个中三味。
胤礽手上轻轻用力,按得康熙通体舒泰,当一个儿子不省心的时候,另一个儿子乖一点就很容易安慰老父亲那颗饱受摧残的心。
胤礽胤礽趴在康熙耳朵边儿上: “汗阿玛,这样可还舒服?”
康熙鼻子里含糊地哼了一声。
看来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胤礽作了评判之后就不再多言。又按了一会儿,康熙拍拍胤礽的手:“好啦,别累着你。”胤礽当然不肯就此停手,又意思意思地按了两下:“儿子伺候汗阿玛,有什么累不累的呢?汗阿玛脸色好些了?”
康熙对于老八的事情却是暂不想跟胤礽说的,摆手道:“左右是些烦心的事儿,”从折子里抽出一份来,“你看看这个罢。”
胤礽看看折子的位置,他刚才拣了那只笔,根据上面墨汁的温润程度来判断,当是刚扔下来不久,笔尖的毛都在狠力下贯的过程中歪了,可见康熙愤怒的程度。这一份折子是从一堆里抽出来的,明显是看过有一段时间了,显然康熙生气不是因为这折子,倒像是另一本折子更早一些的内容惹火了皇帝。
思忖间,胤礽已经取过折子来看了,这是九卿等共上的折子,议工科给事中原特参吏部文选司郎中陈汝弼不法一事。
这事的前因胤礽是知道的:有个叫黄钟的人,本是投诚伪官,已于陕西道御史王自修请斥失节文职案内革职。今陈汝弼乃朦混开列补授,让黄钟又补成了浙江温处道。
都察院给出了处罚方案是:陈汝弼革职、交刑部,尚书敦拜等俱应降三级调用。九卿的结论与都察院同。
这事儿已经过:揭发、初议、复议三个阶段,康熙要生气也不应该在现在,刚听到消息的时候他都没气成这样。要知道康熙是一个很讲究仪态的人,这一点没有谁比胤礽更清楚了,康熙轻易不会做出摔东西这样的举动。
哪怕他觉得都察院与九卿判得不对——在胤礽看来,这个判罚结果已经很合适了——也不会愤怒地扔了正在用的家什,那管笔的型号是康熙惯用的。
“看完了?”
“是。”
“说说看。”
胤礽是想再确认一下康熙是不是因为这个生气的,便硬是鸡蛋里挑骨头出来:“这个黄钟,还能接着做浙江温处道么?他们的记性也未免太差了。”
康熙道:“这个添进去就成了。”
“汗阿玛的意思是?”
“敦拜等降三级留任,陈汝弼交刑部。黄钟,打发他回原籍罢。”
不是因为这个事儿,肯定是旁的事情,胤礽肯定了,因为康熙最后的旨意根本就是根据都察院、九卿的结论没两样。
胤礽缓声劝着康熙:“此事着实令人恼,可天大的事情也不值得汗阿玛生气。您身子要紧,前儿还咳嗽了呢。”
康熙倒挺领这个情,笑道:“无妨,处置都处理了,”还是磨了一下牙,“这起子混帐,胆子越发大了!”
胤礽对康熙又是好一阵安慰,康熙道:“不说这个了,你来看看这些。”又推过去一叠折子。父子讨论正事。
胤礽看了不少折子,内中一件“兵部议覆,四川陕西总督博霁疏参副都统筏喀于操演兵丁时,举动乖张失宜,应遣官往审。”让胤礽的脸色也沉了。
结合刚才的那个案子,康熙自己在案发的时候都说:“此案甚大、情弊显然。”
熙朝吏制,已在崩坏。要是换个被革职的人走个门路起复也就罢了,这个黄钟是有反政府黑历史的,投诚之后又犯案,现在居然走走门路又当上了官,这些人已经是捞钱不过脑子了!
文官贪财(陈汝弼总不会不是贪财是惜才,所以把个投诚份子+被参丢官份子又弄了实缺)、武将不说怕死也是作死……管理这样的国家,皇帝与皇太子一对苦逼父子党真是任重而道远。
不对,还是不对,天下那么多大事情,大到三藩葛尔丹、干系国计民生如河工,都不能让康熙这样生气,一定有什么事情在他没有注意到的角落里发生了。
胤礽处理完事情,又叮嘱康熙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被康熙高兴地骂走了:“走走走,你倒管起朕来了,朕吃得香睡得香呢。倒是你!前儿还打喷嚏了!听说弘旦带着两个人拿着斗篷都没堵着你?”
胤礽抽抽嘴角,早知道就不那样逗儿子玩儿了!要逗也要在自家帐篷里逗,下次一定不跑到外面来!
无赖地一扬头:“汗阿玛从哪里听来的?没有的事儿!”
康熙不语:“弘旦这会儿也好回来了,今儿晚膳叫他与朕一道用,你去你媳妇那里吧。”唉唉,有了八福晋作比较,其他的儿媳妇们真是太好了!
胤礽转身出去后并没有直接去淑嘉那里,而是询问自家眼线。胤礽是跟康熙把桌上的事务都给理过一遍的了,以他对康熙的了解,不是因为这些。那就只好从别的方面来判断了,胤礽叫住了梁九功。
太子爷问得很是光明正大:“汗阿玛方才像是恼着了,你们当心伺候着!我看政务上的事情不是太恼人,是不是有伺候不周的地方?”
梁九功非常冤枉:“太子爷,奴才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