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非主流清穿(完结) >

第226章

非主流清穿(完结)-第226章

小说: 非主流清穿(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想着,胤禔挽起了袖子,写折子,他要把他儿子也给送进去!
如果直郡王知道三百多年后有个名叫“入学赞助费”的新生事物,一定会大力支持的。钱呗,他有! 
可惜现在没有入学赞助费这个收费项目,他只好努力把折子写得情真意切。弘昱没娘的孩子,好可怜啊,这样还很努力地想学习,不让他母亲的在天之灵失望…… 
写着写着,直王爷自己鼻子都酸了。他想他媳妇儿了。 
一走神儿,手上一顿,呀!折子写坏了!这是不能涂改的,就拿这个当成草稿。打完底稿,重新拿了本新的空白折子,开始誉抄。 
今天注定写不完,刚落笔,又来人了:“爷,宫里惠主子叫你过去。” 
呯! 
王爷把手里的笔狠狠地摔到了地上,刚刚被打断,他又写坏了一份。
惠妃叫他,是件大事情,最好随叫随到,显得自己是个孝子。 
叹了口气,抓过旁边准备好的湿毛巾擦了擦手。胤禔回房换衣服,然后往宫里递牌子,去见他额娘。
钟粹宫里,惠妃正在叹气。一个好儿媳妇儿,谁不想要?这个好,在皇家,还要添上家世一条。可惜……康熙不答应再给胤禔一个名门闺秀! 
惠妃年纪渐大,牌子被翻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但是最近却被连着翻了两回牌子,到了乾清宫,才知道康熙不是想她了,而是想跟她商量事情。
中心议题就是胤禔的婚事了。 
惠妃在这事情上有分寸,不直接说看中了哪一个,万一是皇上看中的人呢?只是委婉地罗列了条件,诸如长相宜男啦(胤禔现在只有一个儿子)、贤惠持重啦(胤礽已经有四女一子,需要人当现成的妈),最主要的是要能压得住场子。
最后一条,直指她的最终目的——大家族里教养出来的姑娘才让人放心。
康熙不知道听没听懂她的意思,最后却决定:“我看那个张佳氏的姑娘就很不坏。门第高了,易有傲气,不知疾苦。胤禔那里,还有年幼的儿女呢。” 
惠妃被秒杀。
从康熙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出身高贵些的继母,也许真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帮衬胤禔的角度来看,一个身份比较普通的媳妇,无疑会发挥较小作用。惠妃自己无法决断,最后决定先透个消息给胤禔。 
胤禔的脾气她也是知道的,万一这消息来得突然,临了才告诉他,你岳父不够看,惠妃怕他失态。 
很快,胤禔就来了。宫门处备了案,由太监引着一路行到钟粹宫里来。 
钟粹宫自打良嫔搬走之后,就显得空了不少。之前她虽不是主位,却也是个贵人,有四个宫女、四个太监、三个承值服侍人,这一下子就是十二个人。一旦良嫔搬走了,钟粹宫的空间压力马上小了很多。 
胤禔进了钟粹门,绕过照壁,进了前殿,惠妃正在殿内东梢间里的炕上坐着。进来给惠妃请了安,熟门熟路地寻了张椅子坐下,胤禔笑问:“额娘叫儿子来这是有事儿?”
惠妃早打好了腹稿,先问孙子孙女情况如何。这一问不打紧,勾起胤禔方才的隐怒了,脸也沉了:“他们很好。” 
惠妃踌躇了一下,还是把熟的意思给透了出来。胤禔深吸了一口气,康熙的理由很充分,而且,他对亡妻的感情还在,为这个事情却没有生太大的气。惠妃稍稍放心了,开始问胤禔:“这一样是没法儿挑了,旁的倒可转圜。模样、性情上头,你想要什么样儿的呢?” 
胤禔顺口道:“弘昱额娘那样儿的。” 
————与此同时,另一地点,也有两个人在说着弘昱上学的事情。
胤礽上折子给康熙,最多是在康熙出巡的时候,他作为留守人员,要把京中事务一一细禀。而康熙在京期间,除了写命题作文,他很少主动写折子,顶多是在处理康熙交代下来的细务的时候写个汇报。 
所以康熙在看到太子那熟悉的字迹的时候,心思电转,怪了,最近没发生什么大事啊,他这是要说什么呢? 
快速地打开,发现居然写的是他的侄子们越来越大了,其中有几个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了。 
康熙不是没想到这一节,真正让他犯难的是,他的孙子将会越来越多。皇家学校的学制,差不多是十年,现在他孙子的数目在十个左右。今年又要给几个小阿哥指婚,从明年开始,平均每年他都得添上十个左右的孙子女。单算孙子,也是个庞大的数目。 
再者,宗室里有些孩子是必须弄过来的。如铁帽子王家的孩子,尤其是世子,必须弄来,联络感情。再有,康熙的兄长福全家的孩子,康熙的儿子,老大叫保清、老二叫保成,福全家的现在活着的就叫保泰、保安、保永……后来皇子们改了名字,依然能够从裕王府阿哥们的名字里看出皇帝与他哥哥的深情厚谊。 
过来读书的不止是皇孙,还有他们的伴读,哈哈珠子……皇宫毕竟不是专职的学校,能盛下这些人口。
这里面就要有个筛选,康熙正在思考标准呢,太子就上折子了。 
既然想到一块儿去了,那就一起来商量一下吧。接到消息,得知胤禔去看惠妃,正在猜测他们有什么阴谋的皇太子就这样被拎进了乾清宫。
“怎么想着这一出了?” 
“儿子也是现想起来的。弘旦蒙汗阿玛恩典,已领入学读书。儿子高兴了几天,现在安静下来了,才想起来有几个侄儿与他是一般的年纪,都该读书了呢。宫里有名师,没道理宗室的孩子都能蒙恩入学,皇孙们反而要在外面读书。”
“唔。”
胤礽见康熙没有反对,继续说了下去:“不管是大哥还是三弟他们,对孩子都是极上心的。想来再过两天,他们就该上折子请示您了。不如您先定下了章程,在他们前头下旨。” 
狡猾地一笑:“等他们要说话了,您先说了主意……” 
康熙拈须沉思:“孩子越来越多了,宫里师傅也有限,怕教不过来。”
胤礽不负责任地道:“现在还少些呢,收进来又如何?兴许教着教着,就知道下边儿该怎么办了。”这是个大问题,一个老师带十个学生和带二十个学生那是不一样的,弄到最后,肯定有不少皇孙是进不了宫的。反正……他家儿子肯定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太子马上丢开了这个难题。康熙点头:“先叫他们的长子过来读书。”
胤礽心里得意,这时候就显出了他的独特来了。又听康熙道:“弘旦大了,已经读书,也要配几个哈哈珠子才好。”
胤礽马上道:“这事情上,还请汗阿玛给掌掌眼。儿子想,人不必太伶俐,懂事就好。”深深地吸取了自己的教训,胤礽在这件事情上,还是非常慎重的。康熙显然也是想到了同样的事情,深深地看了一眼胤礽,一直到把他看蔫了,才翘起唇角:“知道了。”
胤礽落荒而逃。
康熙对梁九功道:“派个人去钟粹宫里看看,直郡王要是还没走,叫他到乾清宫里来。”伸出两指,轻叩桌面,从打开的窗户里看着皇太子那奔逃得越来越小的背影。 
乾清宫的人在路上就遇到了胤禔,正好,省事儿了。漂亮地打了个千儿:“王爷,万岁爷叫王爷过去说话呢。”
胤禔袖子里捏出一张折起来的银票,给了小太监。小太监眯一眯眼,笑道:“奴才谢王爷赏。” 
胤禔哂笑一声:“给你就拿着——知道汗阿玛叫我有什么事儿么?” 
   “这个奴才是不知道,”顿了一顿,“刚才跟太子爷说了一会儿话,太子爷跪安后,万岁爷就叫奴才们到钟粹宫去请您。”
胤禔心里疑惑,难道是老二告黑状? 
“告诉王爷一声儿,该是喜事儿的。”小太监来乾清宫有一段时间了,早学会了说一半露一半,钱照收,却不能留下话柄的技能。
胤禔更疑惑了,这是说的什么事儿呢?要指婚了? 
他很快就知道了,也差点儿被气死! 
耳听得康熙说:“朕看弘旦已经读书,又想弘昱也比他小不了多少,也是该读书了,你去给他收拾收拾,过了生日就送过来读书罢。”
胤禔心头一喜,难道汗阿玛也要亲自抚养弘昱不成?儿子,你要争气啊!笑着谢恩:“儿子替弘昱谢过汗阿玛恩典。” 
康熙又加了一句注脚:“不要光谢朕啊,还是太子提起来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让儿子们和睦相处,得了机会就会在关系不太好的两人中间夸一夸一方为另一方做的事情。 
显然,适得其反。 
胤禔想着他书房里写坏了的两件折子就气闷,咬牙道:“儿子回去就把弘昱的东西收拾了送来。” 
康熙一挥手:“那个先不急,趁这些日子多教他读一点书,不要在师傅面前不好看。弘旦已经……”说了一大通学生胖的伟大事迹,念得学生胖的大伯父头晕脑胀,康熙终于扔下另一颗炸弹,“朕想弘昱年纪也不大,每日按时入宫,后半晌许他早些回家……”
弄了半天,是个走读的名额啊!这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胤禔很是泄气!下面康熙说了什么,他都已经听不清了。
紧紧捏着拳头,步子重重地出了宫门,一路策马狂奔。卷起一阵狂风,直郡王回府了,大门上的小厮差点儿被马撞飞。跑马到了二门前,胤禔才跳下马来,冲到内书房大吼一声:“胤——礽!”
可是不管怎么说,他儿子是能入学了。
与此同时,胤祉、胤禛、胤祺、胤佑处都接到了让他们的长子入宫读书的旨意。 
发完了命令,康熙继续批折子,这一件是吏部的:一等公彭春以病解退,销去二次恩诏所得拖沙喇哈番,余三等公以其子曾寿袭替。康熙提笔,写了个“可”字。
又想起彭春似乎还有个女儿是今年应选的? 
翻翻剩下的折子,只有一件兵部的比较重要一点:兵部议覆广西巡抚彭鹏,粤西历来武科应试人少,前抚臣请暂行停止,今武生众多,请于壬午科仍开武科乡试。应如所请。
想了想,也同意了。
剩下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随手批了。 
康熙开始专心琢磨如何乱点鸳鸯谱。
—————
能够被点上的的姑娘们大多都已心中有数了,自家家境如何,之前被宫里被人相看过几回,留宿之后皇太后、各位主位的态度如何,大差不差地谁有戏、谁没戏,出身高一些的姑娘自己也有了几分比较靠谱的猜测了。 
彭春的女儿有个已经是皇子福晋的姐姐,消息比较灵通一点,知道自己这回肯定会被指婚,应该是正室,差别只是指给谁。其堂妹比她还得主位们关注,估计也嫁得不会差。想到这里就有些气闷,论家世她还略好些的! 
皇太后又到畅春园消夏去了,那个老太太比较好哄,如果讨得她的欢心,也许会有更好的前程也说不定。可惜的是秀女留宿,只能乖乖呆在宫里,由着主位们考察。
也不知道姐姐能不能说得上话? 
三福晋正在安胎,妹妹前脚进来,她后脚诊出喜脉。如今妹妹再过一个月就要看出前程了,她却无法四下走动。她爹还退休了!在这紧要的关头,彭春没能支持到另一个女儿也定个好前程。 
胤祉安慰她:“你安心养胎,出身摆在那里呢,不会差的。” 
三福晋的大丫头翠喜笑道:“贝勒爷说的是,福晋不妨想想开心的事儿。咱们大阿哥要入宫读书了呢!”
这倒是个好消息,三阿哥比大阿哥到底心态好一点,胤祉道:“是呢,我那里有新得的雪浪笺,寻给他使。”
三福晋噗哧一声笑了出来:“他才多大,你就给他用这样贵重的东西?” 
看她开了脸,胤祉也放下了心:“我去看看有没有旁的,你且宽心。”
转向要走,正遇到翠英端着一个托盘进来。上面是一只小盅,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胤祉顺口问道:“这是什么?” 
翠英稳稳稳地托着托盘,福了一福:“是燕窝。”上前,翠喜接过炖盅,放到三福晋面前桌上。翠英退了下去三福晋揭开盅盖一看,道:“这是东宫那里给的血燕?”
翠喜道:“是。您忘了?早上还是您亲自吩咐炖的。” 
胤祉听到东宫就止了步:“我怎么不知道?” 
“你成日在外头忙,家里的事情哪里知道呢?太子妃知道我又有了,就打发人送了这些来。她有个毛病,不大吃这个。凡有了这个,转手就送人。要说,她那里的东西着实不坏。” 
翠喜道:“说来也巧,太子妃与咱们福晋,头两胎都在同一年生的呢。只有去年,咱们福晋生下大格格,太子妃那里没有动静。不知道这一回是个什么情形儿了呢。” 
三福晋咽了口汤水,轻声细语:“要是再凑在一起,可就是真巧了。”
————还真是巧了! 

太子妃愁苦着脸,月信不至,这意味着什么? 
最近宫里又爆出一枚孕妇——新晋的和嫔瓜尔佳氏,她的肚子已经两个月了。淑嘉看完和嫔,回到自己家里,猛然发现自己生理期过了快一个月了。之前有儿子去读书这件事,忙着收拾行李,忙着叮咛嘱咐,没大顾得上这个。 
受瓜尔佳氏怀孕的提醒,她才想起来,自己这个或许不是因为思念儿子心理影响生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