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非主流清穿(完结) >

第222章

非主流清穿(完结)-第222章

小说: 非主流清穿(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禔非常想骂回去,一张口,发现说话的是个熟人,极有容人之量地憋了回去——熟人,鄂伦岱。
鄂伦岱关上了门:“小子,说到哪里了?”
皇帝他表弟正在跟太子妃她二哥讨论年前年后四处喝酒玩乐的相当事宜。说到哪天都有空了要邀着一起到河里破冰鱼,体验生活。鄂伦岱正在说自己当年跟康熙出征,到河边射水鸭捕鱼的事儿,胤禔笑了……
胤礽微笑着开解他大哥:“他就是这个直脾气,大哥也是向来直爽的,必不会在意的,是吧?”
胤禔肠子都抽搐成一团了,还硬撑着:“那是当然,”他还想继续话题,“你真不用不好意思。”
胤礽极其诚恳地:“我没跟你客气。”
胤禔死咬着哪怕你有老婆也不能这样使唤,你这男人不负责。
胤礽就说,老婆能干,就给她发挥的空间。我有个好老婆我省心。这就是做领导的度量!
一言以蔽之:我当你是在夸我了,我度量大我自豪,我老婆能干我得意。
胤禔退败。
康熙知道他两个儿子在门外说话,胤禔还大笑,也没在意。直到鄂伦岱大吼,他的脸沉了一沉,又扯出个无奈的表情。
胤礽这场得意,谁都没说,自己憋到肚子里暗爽了很久。
真正憋屈的大概只有胤禔了……
———————————————————————————————
康熙四十年,是皇太子丰收的一年。
年前把他大哥气得省了一顿饭,年后康熙非常慷慨地把太子家内阁学士兼管詹事府詹事事巢可托升为为盛京刑部侍郎,右春坊右庶子辛保升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而太子的亲戚正黄旗蒙古都统心裕也转成了镶蓝旗满洲都统。
更可乐的是,他汗阿玛终于带着他一直出去玩啦!
抹一把辛酸泪,他正愁着呢,二月初,虽然历法上是春天了,出行是在早上,还是冷得狠!
太子一肚子的送别词都用得差不多了,年纪大了再卖萌对形象也不利。唯有把儿子弄出来,这么冷的天……实在是不忍心,万一冻坏了可怎么办?
颠颠地收拾好了行李,虽然只是巡幸畿甸,好歹也是出行了不是?当然,如果随行的人员里没有胤禔就好了。
看着上谕里,自己的名字后面跟着“皇长子多罗直郡王胤禔”,胤礽就想翻白眼。这位仁兄的战斗力指数太过低下,玩起来没意思,还碍眼……真是的!
相比之下,另两个随行的弟弟就顺眼多了,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也在随驾之列。
胤礽有些庆幸,当初老三犯傻的时候自己是秉公处理了。初时只当康熙是喜欢机灵的小儿子逗乐、敏妃又有些圣宠,没想到敏妃薨后胤祥依旧被康熙带在身边,康熙显是欣赏这个儿子的。
摇摇头,兄弟也是冤家。他还不知道要怎么跟老三圆回来呢!
当日驻跸南苑,胤礽的住处离康熙的寝宫很近,又是在宫外,父子俩说话倒也方便。
吃过饭,看过折子。
靠着熏笼,胤礽伸了个懒腰:“许久没出来看了,京郊变化倒是不大,依旧安闲。”
京郊他倒是来过几回,只是时间间隔得大些,继续感叹:“头一回到这里的时候,儿子还小呢。”
暖烘烘的空气,康熙也有些懒洋洋的,没有训斥儿子的姿势不端,他自己也放松着,掀掀眼皮投去鄙视的一眼:“康熙二十四年,你十岁了,不小啦!”皇帝的记忆力,向来是个讨人厌的东西。
“儿子不管多大,在汗阿玛这里,总是幼小,”胤礽感叹,“眼看着儿子们也如我当年那么大了……想来想去还是小时候的日子好,那一回,随汗阿玛所历,必指示闾阎风俗,民生疾病,令周知稼穑之艰难。”
康熙也在回忆:“你那会儿着实可人疼,随侍左右,行动饮食,未尝暂离。朕在行宫御前,几案周环,皆列图书,上或翻阅书史,或书大小字,或着文及作诗赋,常至夜分,为时甚久。你也在旁读书,未尝先寝,”慈爱又骄傲地眼神,“你从小就是个用功的。”
“是汗阿玛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跟着汗阿玛能学不少道理,您沿途观书,每至齐家治国、裨益身心之处,及经史诸子中疑难者,必将意义本末善为诱掖,旁引曲喻,一一启发,教之通晓。儿子总觉得您说得比师傅们讲得透彻,咳咳,回来就有些看师傅们不起。”不好意思,太不好意思了,还要埋怨一下他爹太优秀了。
康熙故意板着脸:“君臣有别,有些话,你那些师傅们知道了也不好说。朕是你阿玛,自然有什么就告诉你什么。没想到竟叫你误会致此,想来你近年对师傅们体贴,是想通了?”
胤礽含糊地回答:“一半一半。”
“你本是聪明孩子,朕讲什么,你都能心领神会,从容奏对。也看不透这个。”
“那会儿不是小么?想得少,就知道谁有本事,我就佩服谁。不意师傅们也有辛苦处。”
“我看你现在也还小!糊里糊涂!”这纯粹是一个得意老爹的‘自谦’。
欧耶!洗白成功!皇太子最近一块心病就是对师傅们的态度问题。这个问题,只要他爹不计较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儿子这不醒过味儿来了么?”
太暖和了,想睡了,康熙眼睛都眯起来了。皇帝是需要作天下楷模的,不过也应该允许他稍微不那么正经地打个盹儿吧?
胤礽也有些撑不住了,去被他爹一句含含糊糊的话给炸醒了:“你既觉得朕是好师傅,回去就把弘旦交给朕来看顾罢。”
“!”胤礽的眼睛瞬间睁得圆溜溜的,人也刷地坐了起来看着康熙。
感觉到了胤礽的动作,康熙道:“怎么?不放心朕?”
胤礽心里闪过一阵狂喜,还要力图保持平静:“不是。汗阿玛怎么猛然想起这个来了。”
“他今年都六岁了,是该读书的时候了。”
“只怕汗阿玛那里不方便,儿子那会儿也是读书前跟着汗阿玛,后来……就搬到毓庆宫了。”
康熙挥挥手:“把你原先住过的地方收拾出来,方便得很。”
一锤定音。
淑嘉还不知道,她儿子马上就要跟她分开了。康熙要亲自教养孙子这事儿,淑嘉是听胤礽说过的。那时候冬瓜胖还小,因事情不在眼前,她也不着急。事情又不是她能够作得了主的,着急也没用,就这么鸵鸟着。
近来这个话题又没人提了,她便默认为儿子还是跟着自己过。让冬瓜胖跟胤礽之间的父子之情再亲密一点,是淑嘉的既定目标。让上上下下都默认冬瓜胖是胤礽的接班人,胤礽本人也这么认为,那才是目的。
胤礽一走,她不用担心这块唐僧肉被哪个妖精衔了去,暂时放下后院儿里的事情陪皇太后看小姑娘了。
今年的任务很重,宫里就有好几个皇子要娶媳妇、纳小妾,宫外还有一个等着续弦的。
康熙临走,是给皇太后派任务了,您老要是无聊了,带人看小姑娘吧。咱叫谁过来,谁就得来!
这不,皇太后一声令下,把宫中主位都拎了来,孙媳妇们,不管是在宫里住的太子妃还是在宫外住的几个福晋,统统拉了过来。
淑嘉并不发表意见,只管顺着皇太后的话说:“看一个个生得多好啊,水葱一样,看着都觉得心情好。”
说着往下面看,发现宜妃在看那个董鄂氏的小姑娘。那是三福晋的堂妹,都统齐世的女儿也在应召之列。董鄂氏,五大臣之后,父亲也很有力,看样子宜妃是看中她了。
淑嘉很纳闷,这个董鄂氏,生得端庄,举止得宜,咳咳,完全符合康熙一惯的择儿媳妇标准。可是小姑娘的爹,是屡次被我们有创意的皇太子殿下称为“猕猴都统”,并且完全不介意让康熙知道对其有多么厌恶的齐世。
这姑娘一点也不像猴儿啊!
再看宜妃旁边的惠妃,一脸兴趣缺缺。这位更奇怪了,大儿子家里儿女一堆没人照料,她为什么不急?
惠妃心中非常遗憾,她当然希望新儿媳妇的家世要好一点,但是康熙的态度摆在那里了:“不能压了元配去。”元配的爹都被你削成白板了啊!
如果不能压了元配,那就只能在较低级别的官吏中寻找,这些人家是没那个资格被皇太后叫来看的。惠妃对今天的会见就不抱期望,只是下定决心等到大挑真正开始了,她要多派些人去打探秀女们的一举一动。
同样要娶儿媳妇的德妃比惠妃就积极很多,笑吟吟的不多话,可眼睛堪比X光机了。胤祯是她心爱的小儿子,自然要择个好的。
荣妃完全是陪大家来的,如太子妃一样,跟着打太平拳。
佟妃荣升为贵妃之后,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虽已执掌宫务,以毕竟底气不够足。如今正位,也要显一显其本事。想着十阿哥、十三阿哥生母已逝,也没交给哪个宫妃养着,她正可在这两桩婚事上表示一下关心。
淑嘉评估着眼前的小姑娘们,每一年都是这样,回答的时候觉得很得体,等你坐在了面试官的位置上,才会发现……考官和考生想的,完全是两回事儿!
又看了两次小姑娘,宫妃们问的也无非就是那些老问题。等康熙在二月底回来的时候,小姑娘们正式开选了!
太子妃已经无暇顾及大挑会不会给东宫添新人了——儿子比较重要!康熙要抢她儿子去养!不对,是康熙已经擅自决定了要抱她儿子去养,她老公巴不得把儿子打包出去浪费乾清宫的米粮,而她……只是被通知而已。

双倍伤害的暴击

淑嘉一听胤礽喜不自胜地说:“汗阿玛要亲自教养弘旦。”心里就咯噔了。
儿子要上学,她是早就有心理准备的。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种种必备技能,进可当差退可卖萌。
胤礽也曾说过,康熙有意亲自教养孙子,这个主意并不突兀,以小胖子的特殊性,他确实当得这个待遇。如今旧事重提,淑嘉也无法反对。这是一个不管是对胤礽、对小胖子都好的决定。
康熙亲自教导冬瓜胖,这个事件落到所有人的眼里,都代表着对胤礽的肯定。而到康熙身边镀过金的冬瓜胖,也会有一个金灿灿的未来——“皇祖亲自抚养”,多闪亮的招牌!
她还是心慌。
儿子离得远了,虽然有伺候的人,当人家额娘的总是不会放心的。这不是明不明事理的问题,完全是母子天性。
淑嘉有些站不稳,茫然抬头,看到胤礽兴奋的表情,似乎还在等她一起庆祝。
淑嘉的脑子里马上列出个证明题来:
因为 康熙白天要工作,不可能丢下工作当专职,呃,家庭老师。
所以康熙的“教养”工作只有在工作后进行。
又因为 冬瓜胖到了小学生的年纪,必须上课,没道理让他白天无所事事,当个失学儿童。
又所以 冬瓜胖白天必须上课。
结论康熙要想亲自教养孙子,就必须利用白天下班后的时间,冬瓜胖必须到乾清宫去住。
抖抖索索吐出一口气,淑嘉勉强地笑道:“这是好事儿,只是……往后住哪儿?乾清宫?”汗阿玛为了教孙子,都不翻牌子了么?
胤礽看妻子的表情,恍然大悟:“是住在乾清宫,我原先住过的地方,放心,什么东西都是全的。你不要舍不得,跟着汗阿玛,有汗阿玛调教,对弘旦将来也是有好处的。”着重强调了最后一句,这事儿对儿子好。
这个她都懂,可是如果世界上的事情全都能用理性来解决,也就太无趣了。
淑嘉先压下情绪,她反对也是没用,倒不如想想对策:“弘旦知道了么?”
胤礽笑着一拍额头:“瞧我!忘了跟他说了,对了,你等会儿也开解开解他,叫他不要闹别扭,跟着汗阿玛住,那是好事儿。他要是露出不乐意来,反而不美。”
胤礽的样子,是恨不得跑到午门的门楼子上头仰天大笑三声!
淑嘉笑着流出眼泪,这下好了,哪怕她缝百八十个书袋挂儿子脖子上,也都有了足够的理由了——儿子要离开她上学,还不许她想想么?多现成的理由啊,谁都反驳不得。
为什么反而开心不起来了呢?
“嗳嗳,你这是怎么了?好好的怎么哭了?”胤礽手忙脚乱地掏出手帕,要给妻子擦眼泪。
淑嘉从他手里抢过帕子,背过身子试去泪痕。上了淡妆也是上了妆,让这他胡乱一擦,还不得悲剧?
顺手再擦擦鼻涕,转过脸的时候,就是一个双目微红、鼻尖儿也带点儿红的形象了。
还要强笑:“孩子长大了,总要放手叫他飞。男孩子,要能飞得起来,不能总护在自己翅膀底下,这道理我懂。”
胤礽发热的头脑冷静了下来,温言来劝慰妻子:“我知道你舍不得,他从未离开过你一日。不过你放心,他是跟着亲祖父去住,又是在乾清宫,自己家里。我还天天去听政呢,每天回来都告诉你孩子怎么样了,如何?”
淑嘉破涕为笑:“你竟是听政呢还是去看孩子?仔细汗阿玛捶你。”
胤礽矜持地笑:“汗阿玛才不会捶我,管我的时候严是严着些儿,却是舍不得动手的。对我如此,对咱们儿子,自然也是一样的。”
管你还管得严了?你差点儿没上房揭瓦了好吧?
“不对!”
“怎么?”
“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