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锦屏记(完结) >

第22章

锦屏记(完结)-第22章

小说: 锦屏记(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氏赶忙叫人请进来。荀淑芳和荀淑兰都齐齐露出期盼神色,荀卿染想了想,就问方氏,她是不是该回避。

方氏在几个女孩子脸上瞧了一眼,“嗯,那是你大姨母家的四公子,你们该叫表哥的。是自家人,现在见见也好,不用回避了。”

外面传来靴子响,还有金嬷嬷的说话声,一会工夫,金嬷嬷引着一人走了进来。这人身穿玄色暗纹金丝柳叶团花箭袖长袍,青面白底缎子朝靴,腰系同色玉纹腰带。荀卿染只觉得扑面而来一股肃杀之气,忙和姐妹几个都站了起来。

“攸哥儿,快起来。几年没见,如今已经是大人了。”那人进来就拜见方氏,方氏忙上前扶起来。

荀卿染记得人说过,齐家这一辈的年轻人,多为富贵安养,只有一个是武举出身,现做着御前侍卫,叫做齐攸,心里就猜一定是这个人了。

齐攸抬起头来,看样子有十七八岁的年纪,身材足比娇小的方氏高了两头。荀卿染先是暗赞好气魄,待瞧清了齐攸的长相,更是暗赞一声好眉眼。

齐攸眉毛不粗不细,却浓黑如墨,斜斜直飞入鬓中。一双眼睛,黑白分明,黑色瞳仁宛如墨玉,一眼望来,端的是英气逼人。荀卿染微微垂下眼帘,又忍不住再次抬起,这次瞧的更清楚了,这男子的眉心竟长了颗朱砂痣,小小的一颗艳若胭脂。这颗朱砂痣,若在寻常男子脸上,必定显得柔媚,但在齐攸脸上,只是将他身上的肃杀之气减弱了几分,直让人觉得这男子虽然危险,却还是难以挪开视线。

方氏又让荀卿染姐妹们一一和齐攸见过,这才两相坐下说话,先问老太君可好,又问他父母,最后又问了一番路上的寒温。荀卿染在旁边冷眼瞧着,方氏待齐攸热情亲切,不亚于对待郑元朔,但是腰却一直挺的直直的,不像与郑元朔那样随意。荀卿染又瞥了一眼齐攸,并不觉得奇怪。如果在路上遇到这样的人,荀卿染会忍不住多看两眼,但也只是多看两眼,对于这样全身上下写满生人勿进四个字的人,荀卿染可不想去亲近。

荀卿染低着头,眼角余光左右一扫。荀淑芳和荀淑兰两个身体都坐的笔直,眼光都在齐攸身上打转。就是最为害羞的荀淑芝,也忍不住在偷瞄齐攸。

颍川地方多出文人,荀淑芝只在内宅,平时没有机会外出,就是荀淑芳和荀淑芸,虽能跟着方氏外出,但是所见的也多是清秀书生,对于齐攸这样气质的男人,只怕还是生平第一次见到。

荀卿染也感叹,荀家几个姑娘中,最守大家闺秀规矩的,只怕不是荀淑兰,而是荀淑芝。

“颍川这里,你没来过,也有几处风景可以看看。多住两天,你郑家两位表弟都在,陪着你一起四处逛逛。”

“这次出京,是奉了圣上的旨意,有要事在身。老太君和家父家母都十分惦念姨丈和姨母,特意吩咐回程时务必来探望,给姨丈请安,给姨妈拜寿。只是还要按期回去复命,并不敢多留。”

齐攸说只能住上一晚,就要回京,方氏知道他有差事在身,也不勉强。

“攸哥哥,我记得上次在京里,攸哥哥曾猎了头小鹿,养在流芳园内,不知现在还在吗?”荀淑兰趁着方氏说话的空档,开口问道。

“自然还在。”齐攸转头看了荀淑兰一眼答道。

方氏笑道,“攸哥儿,别笑话你四妹妹。她被我惯的,还像个小孩子似地,只记得玩耍。”

“我们东庄也有山林,人说里面也有狐狸、鹿,野鸡野兔,只是他们读书的人,拉不动弓。攸哥哥,不如你多留几天,猎几只来给妹妹们看看。”荀淑芳忽闪着大眼睛道。

齐攸眼神一闪,径自喝茶,并不答话。荀淑芳这才意识到话说的鲁莽,脸腾地就红了。

方氏不悦地扫了荀淑芳一眼,就有荀大老爷打发了荀君晖过来。

“二老爷去了城里,抄了官衙的邸报回来。说是圣上隆恩,老爷即日可以起复为官。老爷让我来请四哥过去说话。”

齐攸站起来,“吏部的官文下来有半个月了,本该早到了这里。只怕是前两天直隶暴雨,洪水冲毁了驿路,这才晚了。我出来时,家父交代,请姨丈姨母得了邸报,早些打点进京,家父也好帮忙筹划。”

这一连串的喜讯,让荀大老爷十分高兴,当天晚上就请了二老爷一家过来,一起吃顿家宴庆祝。荀大老爷、荀二老爷、君晖、郑家兄弟并齐攸在外面坐了一桌,方氏和林氏带着两房的姑娘另坐了一桌。

辛姨娘因有身孕,出来走了个过场就回去了。小吴姨娘照例是没有资格上桌的,不过她想着这样的喜事,有正室的恩典,她也能搭个坐,乐呵乐呵。不过,方氏似乎是忙忘了这件事。小吴姨娘跟着伺候了一会,就委委屈屈地出去了。自然也没人会注意她如何,只有荀淑芝心里不好受,脸上露了出来。

二太太林氏和两个女儿荀淑妍、荀淑娟都打扮的金碧辉煌,还提前把方氏的寿礼送来了。

“大嫂,这尊玉佛,是前朝宫里流出来的,我家老太太信佛,花了两千两银子买了来,后来给我做了嫁妆。我平时舍不得拿出来,想着只有大嫂配用这个,早就要送过来。……祝大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咱们妯娌几个,只有大嫂最和气大度,不愧是侯府的贵女。我瞧着,大爷是有出息的,四姑娘如今也出落的越发雍容贵气了,以后大嫂的福是享用不尽的,可别忘了拉扯一下你这些侄男侄女们……”

林氏一一指着送来的东西,陪笑奉承着方氏。方氏极为受用,嘴上还谦虚,说自家人,心意到了就行,不敢收这么重的礼。荀淑妍也上前伯娘长伯娘短,总算哄的方氏开怀大笑才罢。二房今年这份寿礼比往年厚了不知多少,为的是什么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方氏自然是得意非凡。

因为上次宴席的事情,荀淑兰和荀淑妍有些小龌龊。荀淑兰一开始就不怎么搭理荀淑妍,荀淑妍并不恼,只一味陪小心说好话,也多亏她马屁神功颇得家传,总算和荀淑兰言归于好。两人就甩开荀淑芳,自在一旁说悄悄话。荀淑芳不好发作,只在暗地里撇嘴。

“方才那个,就是安国公府,你齐家的表兄?”荀淑妍小声问荀淑兰。

“嗯,是我四表兄,如今做着御前的侍卫,听说很得皇上器重的,单独派他出来办差那。”荀淑兰骄傲地答。

“唉呦,皇家的差事阿,是什么差事,说来听听。”

这个却是荀淑兰也不知道的,“你也知道是皇家的事了,怎么能随便说。”

荀淑妍又打听起安国公家的事,荀淑兰知道的也不详细。只说安国公齐家,现有前安国公夫人老太君容氏在堂,两个儿子,长子降等袭爵受封奉恩将军,次子恩典为户部侍郎。下面共有六位公子,齐攸是二房的,排行第四。

“淑妍妹妹平日清高的很,怎么今天对齐家表哥这样关切?”荀淑芳忍不住含酸道。
 

第三十四章 进京

更新时间20101221 17:12:13  字数:3134

荀淑芳话一出口,荀淑兰和荀淑妍都变了脸色。荀淑兰是狐疑地看着荀淑妍,荀淑妍则挑眉看向荀淑芳。

“家里来了亲戚,我和四姐姐聊天,说一说有什么要紧。大姐姐你这阴阳怪气的是什么意思?依我看,你倒像是贼喊捉贼。哼,我哪里清高,又哪里关切,还请大姐姐指教我。大姐姐说不出来也不要紧,我们就到大伯娘跟前,听听大伯娘怎么说。”

荀淑芳不久前用在小吴姨娘身上的招数,今天被别人用在她身上,还加了利息。

荀淑芳自然比小吴姨娘机灵,看荀淑妍脸色不对,早堆下一张笑脸来,又是为荀淑妍斟茶,又是拿果子,嘴里不住地赔礼。

“是姐姐一时糊涂了,说走了嘴。姐姐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什么,自家姐妹,五妹妹你别跟姐姐较真,姐姐给你赔罪了。”

说到灵活善变和巴结逢迎,荀淑芳和荀淑妍倒像是嫡亲的姐妹。荀淑妍看荀淑芳这副模样,撇了撇嘴,冷哼一声,转过头继续和荀淑兰说话,算是房了荀淑芳一马。

平日里,荀淑芳为了哄方氏开心,无所不用其极地巴结荀淑兰。对卿染和荀淑芝,她是从不假以辞色的。甚至为讨好荀淑兰,嘲笑讥刺这两个妹妹,都是常有的事,今天却在荀淑妍这里吃了鳖。

那边荀淑兰和荀淑妍两个说笑了一阵,又跑到外面隔着屏风往外偷看,荀淑芳跺跺脚,也厚着脸皮跟了过去。

荀卿染在旁边瞧的清楚,却只装什么都没看见,只拈了颗杨梅在嘴里,觉得酸酸甜甜,滋味甚好。

晚宴接近三更才算结束,第二天,荀淑妍又早早地过来找荀淑兰,说了两句话,就打听齐攸,说要给齐攸送行。只是齐攸为了赶路,一大早已经走了。荀淑妍有些失落,荀淑芳冷笑一声,想要嘲笑,又想起荀淑妍并不是好性子的,只得忍住。

接下来就到了方氏的寿辰。方氏要忙着招待宾客,又要打点出行的行囊,连日里又有得了消息来贺喜的、巴结的、投奔的,照实是忙的焦头烂额。

虽然忙碌,方氏的心情却是极好,对着几个庶女也有说有笑起来,有时候还留她们一起吃饭。这天,荀大老爷也留在方氏屋内吃过晚饭,两人便商议起进京的事情来。

荀大老爷要出仕,荀二老爷便想跟着,荀大老爷自然是要提携弟弟的。

“二房一家要跟着,也没什么。只是,京里那宅子也不甚大,这么些人住着十分拥挤,怕她们不习惯。大奶奶就要临产,还要坐月子,也腾不出手来招待。况且这次进京,还不知道老爷能谋到什么样的官,或是留在京里,又或是外放到任上。何苦也让他们跟着来回奔波。不如咱们先进京,等老爷的差事定了,再知会二房,派人来接他们就是了。”

方氏这番话说得处处为二房考虑,荀大老爷觉得很有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我就这样和二弟说。”

接着又议论起带谁进京。

“本来,只妾身陪着老爷进京就行了。只是,这四个女孩子,留在家里我不放心。她们年纪也大了,妾身还想着带她们去京城里见识见识。就辛苦些,都带了去吧。这样,两只大船就也就够了。”

方氏觑着荀大老爷的脸色,又接着说道,“辛姨娘是最最要紧的人。她有身孕,受不得颠簸,只得留在家里,她那院子的人就都留下伺候她。老爷若不放心,就让小吴姨娘留下来照顾她。……还有,家里没个男人也不行。好在晖儿长进了,就让他留下帮忙打理。辛姨娘有什么事,他也能在外照应,这就万无一失了。”

荀卿染早想到,方氏头一个是不想带辛姨娘,第二个就是君晖。不过她说的头头是道,不知荀大老爷会如何处理。

“留她一人在府里,我不放心,总要太太照看着才稳妥。”

“妾身也想留下来照看她,只是老爷此次进京,少不得要会会各路亲友,内外都需要打点。大奶奶身子又不方便,只有妾身辛苦一趟。老爷也不用担心,辛姨娘留在家里,内院有小吴姨娘,外院有晖儿,妾身再安排两个年老有经历的嬷嬷照看她。况且,二老爷和二太太还在,老爷再托付托付他们,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荀大老爷有些迟疑,“这样,……也好。不过,晖儿不能留下,他明年就要参加会试,正好现在一起进京。”

“妾身何尝没想到这个,正是因为要参加会试,才要他留在家里。京里忙忙乱乱的,他不好安心读书。这里又清净,还有学里的先生看着他读书,明年再上京也不迟。”

“晖儿年纪还小,还是我督促着他些才好。京里有鹿山书院,很多大儒在那里讲学。先生已经写了荐书,我带晖儿过去拜师,就让晖儿在那里附学,是最妥当的。”

“妾身也是担心辛姨娘。老爷这样安排,自然更好,妾身也舍不得晖儿那。”拦不住荀君晖,那么能拦下一个最碍眼的也好。

方氏又和荀大老爷说起要带些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动身等。荀卿染告辞出来,红绡被金嬷嬷拉去说话,荀卿染就一个人穿过花园,往自己院子里走。

一弯残月挂在林梢,不用灯笼,也能依稀看见路径。这荀家老宅,只怕以后是再也回不来了。荀卿染这样想着,不免添了几番离愁别绪。

荀淑兰也已经十五岁,正是该说亲的年龄。所以方氏一定会很快将她们三个年长些的嫁掉。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她的命运,真的仿佛是水上的浮萍,不知会飘向何处,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是什么。

“我的心肝,这些天怎么不往我们哪里去了。以前天天送三次汤,如今三天也不见一次,可想死我了。”假山后传来一个男子的喘息声。

“放规矩点,再动手动脚的。我就喊起来,叫人拿了你这贼。”女人娇嗔。

这样的对话和语气,荀卿染停住脚,四下无人,声音是从前面不远的假山石后传来的。

荀卿染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