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锦屏记(完结) >

第207章

锦屏记(完结)-第207章

小说: 锦屏记(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是不是外面太过晴朗,屋里就显得有些阴暗了,荀卿染觉得脊背有些发凉。
大家相互见过,少不得寒暄一番。
“三妹妹可是和我说好了,要回来家里,一定会捎信给我。三妹妹怎地不守信,自己来了?”荀淑芳嗔道,“若不是我忽然想回来看看,岂不是要和三妹妹错过了。”
“大姐姐走在我头里,如何知道我有没有捎信给大姐姐府里。”荀卿染笑道。
荀淑芳一愣,呵呵笑了两声,便不再提这个话题。
“这是瑄儿吧,哎呦喂,好漂亮的小人儿。”大奶奶瞧着被奶妈抱在怀里的瑄儿道。
荀卿染忙叫奶妈抱了福生和瑄儿上前,“福生,瑄儿,这是你们大舅母。”
两个小娃娃对着荀大奶奶行礼如仪。
“这是你们大姨母。”荀卿染又让两个孩子见过了荀淑芳。
荀淑芳视线黏在瑄儿身上,上下打量。
“和三妹妹小时候长的一模一样。”荀淑芳道。
“可不是,真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齐大奶奶附和道,虽然,她根本就不记得荀卿染小时候是什么样子了。
荀大奶奶就忙让绣凤端了给福生和瑄儿的见面礼上来。
“不知道今天能见到三妹妹,没预备什么礼。”荀淑芳笑道。
“自家姐妹,大姐姐何须客气。”荀卿染忙道。
荀淑芳却是笑着将腕子上带的两只翡翠镯子捋了下来。
“我也只这两只镯子还拿得出手,就给外甥女做个见面礼吧。”荀淑芳道。
荀淑芳披金挂玉,身上的装饰富贵已极,两只镯子更是晶莹剔透,绝非凡品。
荀卿染执意不要,“她们小孩子,哪里受得起这样贵重的东西。大姐姐心意我领了就是。”
“三妹妹不肯收,可是瞧不起我?或是嫌弃这礼物薄了?”荀淑芳说着,就要摘头上的装饰。
荀卿染面色不改,心里却不高兴,荀淑芳又撒泼,好讨厌。
荀大奶奶笑着上前,拦住荀淑芳,一边打圆场。
“大姐姐盛情,却之不恭。”荀卿染笑了笑,让桔梗将两只镯子收了起来。
荀淑芳这才高兴了,指着瑄儿道:“这么粉雕玉琢的小人儿,让我想起三妹妹小时候,那时候三妹妹非常听话,拉着我的裙角,我走到哪,她就跟到哪。”
有这样的事情吗?荀卿染腹诽。
“瑄儿,过来,给姨妈抱抱。”荀淑芳伸出手,要抱瑄儿。
瑄儿却瞧着荀淑芳的手,她没见过谁留那么长的指甲,而且还涂的那样红。
荀卿染从怀里掏出帕子。
站在荀淑芳身后的周嬷嬷这个时候走上前来抱瑄儿,不过却只碰到瑄儿的衣角,瑄儿已经被奶妈抱在怀里了。
“奶奶,该带哥儿和姐儿去前面,给外公,两位舅舅磕头去了。”许嬷嬷陪笑道。
“多亏你提醒我。”荀卿染道,“快去快回。”
许嬷嬷躬身答应了,奶妈抱着福生和瑄儿,一众丫头婆子围随,出了屋子。
荀淑芳的脸色沉了下来。
荀卿染只当没看见,便说要见侄女侄子们。
荀大奶奶忙让人将大姐儿几个叫了来。
大姐儿已经十三岁,二姐儿八岁,三姐儿五岁,倒都是乖巧清秀。最后奶妈抱了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出来。
“这是凌儿。”大奶奶溺爱着笑道。
因为有荀君晖所说的传闻,荀卿染特意仔细打量了凌哥儿几眼,小男孩与她几个姐姐的细长眼不同,是大大的眼睛,样貌极是俊秀。
桔梗已经早就备好了礼物呈上来,荀大奶奶略做推让,高高兴兴的收了,就打发了几个孩子下去。
“我今个来,可有件好事。”荀淑芳笑道,“有一门极好的亲事……”


第二百八十八章 说亲(二)

方才荀淑芳很是瞧了大姐儿几眼,大姐儿却也到了能议亲的时候。荀卿染想,莫非荀淑芳要给大姐儿提亲?
荀大奶奶似乎也想到了这里,不由得脸上露出些期盼来。
“大姑奶奶要说的亲事,自然都是好的。”荀大奶奶道,“不知说的是哪一家?”
“永庆郡王府上。”荀淑芳笑道,似乎对荀大奶奶的关注很是满意。
“永庆郡王府上?”荀大奶奶已经是睁大了眼睛,难掩一脸的喜色。
永庆郡王府,荀卿染心下也开始思量。她对永庆郡王府并不熟悉,但两家也有来往。据她所知,永庆郡王今年已经年过六旬,郡王妃健在。永庆郡王世子也有四十开外了,却是死了正妻,膝下有两儿两女。永庆郡王另外还有两个儿子,也都早就成亲,分府出去住了。若是给大姐儿提亲,提的自然是永庆郡王世子的儿子。世子两个儿子,都是嫡出,也还没有娶亲,若提的是长子,以后继承了郡王爵位,大姐儿就是郡王妃了,便是次子,没有爵位,却也少不了一个清贵的官做,怪不得大奶奶这样高兴了。
只是,荀淑芳又如何有这样的好心肠?
荀卿染眼瞥荀淑芳和荀大奶奶,那个自打在二门听说荀淑芳也在,心中就有的一个疑问又在心头升起:荀大奶奶不是深恨荀淑芳骗走了一大片家私吗?这两个人什么时候好起来了?
“郡王长孙今年十六,次孙今年十三,”荀大奶奶看来也对永庆郡王家里的事情很熟悉,“大姑奶奶提的是哪一个?”
“自然是长孙了,哪有哥哥还没定亲,就给弟弟说亲事的道理。”没等荀淑芳回答,荀大奶奶已经又笑着道。
荀淑芳扑哧笑了一声,“永庆郡王年迈,眼看着世子就能承爵,我要说的是永庆郡王世子。”
荀大奶奶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干咳两声,依旧对荀淑芳陪着笑:“世子是好的,只是,年纪大了些(而且已经有两个嫡子),大姐儿她……”
“年纪大一些才知道疼人呐,况且,也并不大,和四妹妹不是正好?”荀淑芳挑眉笑道。
“四妹妹,淑兰?”荀大奶奶一脸的惊讶,“大姑奶奶这是给四妹妹说亲?”
荀卿染也很惊讶,不明白荀淑芳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荀淑芳确定的点点头。
荀大奶奶顿时心情十分复杂,不再吭声。
“大嫂,几个侄女也都要到了出嫁的年龄,四妹妹总在家里,只怕没有好人家肯上门给侄女们提亲吧。”荀淑芳抿了口香茶,慢悠悠地道。
“这个,”荀大奶奶语塞,有些话她自然不好明说,荀淑兰的事情,不只影响到了荀家男人的仕途,也影响到了荀家女孩的婚嫁,她亲生的这几个女孩,倒也不怕没人上门说亲,但是门第,人品却讲不得了。毕竟有荀淑兰的事在那里,那些高门贵戚难免会三思,三思过后,还有几个会上门提亲。
“若是能成,这倒是门好亲事。”荀大奶奶道。
原本以为要养荀淑兰一辈子了,现在能够将荀淑兰嫁出去,别说对方是郡王府,便是不名一文,荀大奶奶也是愿意的。
“只不过,郡王家可愿意?”荀大奶奶看着荀淑芳问道。
“他们若不愿意,我怎么会来说亲。”荀淑芳自信的笑道。
荀大奶奶脸上又露出喜色。
“这事还得和太太商量,我也正要去给太太请安。”荀淑芳站了起来,“三妹妹也和我一起去吧,总该给太太请安的。”
“正是,正是。”荀大姐姐也忙站起来,“正要带两位姑奶奶过去看看,太太也极相念姑奶奶们。”
荀卿染本不十分想去,却被荀大奶奶拉住了。众人一起往后面走,走过湖畔居旁边的甬道,依旧是长长的夹道,夹道尽头是那个有些荒僻的小院子。
“本来收拾了枫林晚给太太和四妹妹去住,”荀大奶奶边走边解释,“太太却说什么都不肯,只愿意住在这里,说是小巧安静。”
荀淑芳撇了撇嘴,转过头来对着荀卿染笑道,“三妹妹,可要记得问问太太,怎么放着好生生的枫林晚不住,偏喜欢住在这里。难不成枫林晚有鬼,太太是怕被冤鬼索命?”
荀淑芳语调怪异,似有所指。
荀卿染不免疑窦顿生,不过她却不肯如荀淑芳的意,表情依旧是淡淡的。
“枫林晚有冤鬼?咱们也在这府里住了些日子,怎么从没听说过。”荀卿染道。
“大姑奶奶莫吓唬人,哪里有什么鬼。”荀大奶奶虽然奉承荀淑芳,但也不好任由她说自家宅子里闹鬼,而且还是冤鬼。
荀淑芳却不理荀大奶奶,只和荀卿染说话。“咱们住了几天,能知道什么?太太想必是知道的,难保府里也有些老人儿知道,呵呵。”
荀淑芳说到最后,却是有意无意地瞟了身后的周嬷嬷一眼。
周嬷嬷曾经是方氏的心腹,在方氏身边伺候了多半辈子,这府里有什么隐私,周嬷嬷很有可能知道。荀淑芳不仅暗示她问方氏,还暗示她查问周嬷嬷。
什么样的隐私和她有关那,荀卿染心中一动。
这么说着话,众人已经进了小院,院子里,一个年老的婆子提着水桶在打扫,上房门口,站着两个小丫头,都非常面生。
小丫头见荀大奶奶来了,忙迎上来,荀大奶奶在头里,荀卿染和荀淑芳紧随其后,众人进了屋子。
这屋子荀卿染曾来过一次,几年的时间,这屋子除了更破败了些,似乎并没什么变化。
有变化的是方氏,还有荀淑兰。
荀卿染适应了屋内的灰暗,看清了炕上坐着的两个人。
方氏穿着半旧的棉绫衫裙,挺直脊背坐着,两鬃斑白,脸色灰黄,皱纹更是爬满了额头和眼角,哪里还有保养得宜的富贵太太气象,荀淑兰依偎在方氏身边坐着,头发只用了根银簪子挽在脑后,脸色发黄,未施脂粉,穿的也是半新不旧,月白的中衣外,是淡绿色的掐牙背心,用暗青色的汗巾子系着条赫色的宫裙,却是几年前在颍川老家的旧装扮。
“太太,”荀大奶奶上前道,“大姑奶奶,三姑奶奶来给您请安了。”
荀淑兰的目光在三个人身上扫过,神色复杂。
“嗯?”方氏扭过头来,对着地当间,“是谁,谁来看我?”
“是大姑奶奶和三姑奶奶。”荀大奶奶重复了一遍,外面就有小丫头搬了几张椅子进来,在炕下安置了。
“大丫头和三丫头?”方氏似乎有些不信。
“娘,是大姐姐和三姐姐来了。”荀淑兰道。
“大丫头,大丫头在哪?”方氏跪坐起来,两手在身前抓着,就往炕下扑来。
“太太的眼睛……”荀卿染觉察到不对,忍不住问出了口。
“太太年纪大了,眼睛,有些看不清了。”荀大奶奶轻描淡写道。
“娘,娘她是哭瞎了眼睛。”荀淑兰抱住方氏,平板的声音道。
荀大奶奶从来都不是良善之人,只粗略的一看,就知道方氏母女这几年的处境,衣食,应该是能温饱的,但是医药,只怕就没有了。
方氏被荀淑兰抱住,依旧挥舞着两手,嘴里不断地叫骂着荀淑芳,用词之刻毒,让荀卿染想掩上耳朵。
荀淑芳只咯咯轻笑了两声,便在一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饶有兴致地看着方氏。
“太太莫要骂了,”荀大奶奶道,“以前的事都是误会,况且都过了这么些年了。大姑奶奶这次来,可是带来了好消息,太太这样,气走了大姑奶奶,吃亏的还是四妹妹。”
“她能有什么好消息?”方氏喘着气道,“不过是来看我们母女的笑话,你这蠢货,以为她能有什么好心,还不快赶了她出去。”
荀大奶奶得了儿子,内宅里一个人独惯了的,哪里还能忍受方氏的辱骂,就沉下脸来。
“太太心火太旺了,依旧饿上两天,才是保养之道。”荀大奶奶冷冷道。
“你这贱人,不孝的贱人。”方氏怒道。
“娘,别说了。”荀淑兰捂住方氏的嘴,“全当是为了我吧。”
方氏呆了半晌,胸脯剧烈起伏,显然是心中怒气未消,但却真的安静下来。
“四妹妹倒是长进不少。”荀淑芳瞧了眼荀淑兰,“那这门婚事,我就更加放心了。”
“婚事?”方氏平静不到片刻,又激动起来,两臂护住荀淑兰身前,“大丫头,你有怨气冲着我来,若是你敢再在她身上打主意,我死也不会放过你。”
“真是母女情深啊,”荀淑芳冷笑道,“可怜了我们这些从小就没了亲娘的人,你说是不是,三妹妹?”
后面一句却是问荀卿染的。
荀淑芳总是有本事将所有人都拉进泥潭,荀卿染抚额。
“太太,三妹妹让我替她问太太一句话,太太为什么死也不住枫林晚,那枫林晚的冤鬼是谁?”


第二百八十九章 心机莫测

荀淑芳竟然在这个时候问出这个问题?
方氏似乎也没料到荀淑芳会问出这个问题,一时抖着手没有说话。
“鬼,哪里有鬼,大丫头你不要胡说八道。”过了一会,方氏才尖着嗓子道。
不知是不是错别,荀卿染觉得方氏这话明显底气不足。
“太太,奴才给太太请安了。”周嬷嬷这个时候却走上前来。她居高临下在方氏身上仔细打量了几眼,“太太别来无恙啊,奴才是周家的。你看不见,可也该听的出奴才的声音,毕竟奴才从小就跟着您,伺候了几十年啊。……奴才现在跟着大姑奶奶了。”
方氏本就灰白的面孔,在听见周嬷嬷说话后,霎时间一片惨白。她一只手胡乱指着,蠕动着嘴巴。荀卿染侧耳细听,却分辨不出方氏说的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