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紫阳 >

第417章

紫阳-第417章

小说: 紫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残暴成性,杀人如麻,那高僧选了你,让我前來度化,我们赌的是我能够令你改过自新,不再妄杀无辜。”莫问笑道。

“道长慈悲为怀,全我性命,自今日起,我当尽去陋习,静心自省,定然要让道长赢了这场赌局。”慕容振雄正色说道。

“此话当真。”莫问笑问。

“当真。”慕容振雄重重点头,言罢,见莫问眼神存疑,再度说道,“道长來无影去无踪,若要取我性命易如反掌,我岂敢诓骗道长。”

“既然如此,贫道就暂寄你的首级于项上,若是再有妄杀之举,贫道能够立刻察觉,届时怕是洠四芫鹊牧四恪!蹦实阃匪档馈

“那是自然,真人请喝茶。”慕容振雄端起茶杯敬茶。

莫问挑眉看了慕容振雄一眼,瞬移离去。

此番莫问现身于将军府外,他自然不相信慕容振雄能够洗心革面,但眼下也只能静观其变,洠в懈玫陌旆ā

摇头过后,莫问转身向西走去,走过几步回望将军府,这才发现先前现身之处距慕容振雄所在的房舍足有两里,远远超出了此前瞬移的百丈极限。

心中疑惑,再度尝试,立刻出现于晋国街头,晋身金仙之后虽然未曾受封,不得使用仙家法术,在强大元神的支撑之下本体亦可瞬移,只是耗损灵气较腾云要多上数倍,而且元婴不得离体。

次日,慕容振雄杀人了,杀的是军中兵卒,罪名是惰于练兵,亲自行刑,只是未曾吞食,随后数日,慕容振雄将狱中囚犯提出,不是大辟斩首,就是五马分尸,极尽血腥之能事。

莫问虽然气怒却无计可施,他先前只是恐吓之言,慕容振雄再度妄杀,他也不能冲其动手。

而那代国的祝君梦仍然往屋下埋藏黄金,这些黄金是自其村西一处薄田里挖出的,而黄金的真实來源则是孔雀王自代国金库移來的。

第七日,午后,孔雀王现身于莫问旁侧,“佛法平和,日久见功,七日之期太过短暂,不若延至三年。”

“太极阴阳,赏善罚恶,不可使用武力,如何能够震慑人心。”莫问提出了交换条件。

“人死便为输。”孔雀王说道。

“那是自然……”

第五百七十一章

孔雀王点了点头,转而消失了身影。

孔雀王的延期在他意料之中,度化需要改变一个人的心性甚至是天性,这不是朝夕之功,当日他之所以要定下七日之期,乃是为了在遇到事先不曾想到的困难时,有一个与孔雀王交换的牙筹。

虽然可以使用武力,莫问却并没有立刻前去惩治慕容振雄,动手是下策,会引起慕容振雄的厌恶和抗拒,若是慕容振雄气怒发狂,他只能严惩,不能真的取其性命,倘若慕容振雄察觉到这一点就会有恃无恐,更加不会知错改过。

沉吟良久,莫问决定继续劝说,暂不动手。

慕容振雄午后便去了城外,亲自执刀砍杀囚犯,本该秋后问斩的罪犯在这几日之中被其斩杀了大半。

莫问现身于城东法场,此时十几位囚犯尽数毙命,尸身不全,暴尸野外。

慕容振雄见莫问来到,大为紧张,抬手命令下属先行回返,独自一人向莫问所在的岸边走来。

法场通常设在河岸,这是因为河水和沙子能够消减死者戾气,慕容振雄到得莫问身前先行拱手,“真人。”

莫问闻言挑眉看了慕容振雄一眼,慕容振雄虽然年纪较莫问要长,在莫问面前却如同胆怯孩童,见莫问眉宇之间透着不满,懦懦低头,这几日他差人打听过莫问的情况,知道莫问已经得道成仙,面对仙人,他不敢发狠放肆。

莫问见慕容振雄低头,便没有出言训斥,而是坐到了岸边的山丘上,慕容振雄见他坐了下来,知道他不会动手,心中大轻,拱手说道,“真人,这些人都是死囚。”

“我此番前来并不为惩戒于你,你坦言相告,为何心中杀念难平?”莫问问道。

慕容振雄闻言微微皱眉,并不答话。

莫问看的真切,慕容振雄皱眉并不是抗拒和厌恶,而是心存疑惑,表明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残暴。

“你自何时开始喜欢杀生害命?”莫问问道,慕容振雄的表情表明此人并非没有悔过之心,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控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杀念。

慕容振雄若有所思,并未答话。

莫问亦未催促,耐心等待,仙人与道人不同,道人在凡人眼中还是人,但仙人在凡人眼中已经不是人了,是一种强大的可以改变一切的神圣存在,面对着仙人,凡人都会产生敬畏之心。

慕容振雄沉吟良久,出言说道,“三十年前我便统军为帅了。”

“战场杀敌不在此列,你喜食人肉自何时开始?”莫问问道。

“九年之前。”慕容振雄说道。

“因何而起?”莫问又问,慕容振雄驻守卧马郡已有八年,换言之他好杀和喜食人肉的恶习是在前来卧马郡一年前开始的,慕容振雄年近五十,前四十多年都没有吃人,表明他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后天发生的什么事情导致了他心性的扭曲。

慕容振雄摇了摇头。

莫问没有再追问,慕容振雄摇头时的神情显得很是茫然,这表明他并非刻意隐瞒,而是自己亦不知道因何而起。

“九年之前你身在何处?”莫问问道。

“龙城。”慕容振雄答道。

“做过何事?”莫问问道,龙城是燕国的都城。

“先皇驾崩,新皇即位,我等皇亲皆在忙碌丧葬事宜。”慕容振雄说道。

“慕容红妆是你何人 ?”莫问再问,慕容红妆是燕国公主,也就是燕国已故皇帝的女儿。

“堂妹。”慕容振雄答道。

莫问闻言点了点头,慕容振雄的父亲是皇帝的兄弟,当今皇帝是他的堂兄弟。

“皇帝驾崩是在几月?”莫问又问。

“年初。”慕容振雄答道。

“你首次吃人是在几月?”莫问又问,慕容振雄若是知道是何事促使他变得如此残暴早就说了,既然他自己不知道,那就只能详加询问。

慕容振雄看了莫问一眼,没有答话。

莫问亦没有催促,慕容振雄的神情表明他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吃人的日期,只是不愿说出来。

又是良久的沉默,此番足足有一炷香的工夫,慕容振雄都没有说话。

莫问仍然没有催促,慕容振雄知道他在等待答案,亦知道不说出答案他是不会罢休的。

“先皇驾崩百日,我杀了传旨的阉人,烹而食之。”慕容振雄终于说出了首次吃人的日期。

莫问闻言心中大亮,虽然尚不知道具体原因,却有了重要的线索,很多国家在皇帝驾崩之后都会有百日斋戒,为先皇积德并表达对先皇的祭奠,确切的说也算不得斋戒,斋戒是佛教传入中土之后才有的词汇,但皇帝驾崩,百姓吃素百日的规矩早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前就已经有了。

在最不该吃荤的时期,慕容振雄破坏了规矩,而且吃的是传旨的内侍,这表明慕容振雄对皇帝非常的不满。

“你先回府。”莫问冲慕容振雄说道。

慕容振雄闻言点了点头,转身向西走去。

有些话可以直接问慕容振雄,而有些话则不能直接问他,待得慕容振雄走后,莫问瞬移来到燕国的都城,寻到城隍庙,静坐天黑,捏诀召出龙城城隍。

城隍的地位较土地要高,若以阳间官员品级论定,城隍在阴司属于四品到五品阴官,地位不比黑白无常低,不过此人对莫问礼数异常周全,原因很简单,莫问是阴司婕妤的夫君。

“不知真人唤下官前来所为何事?”见礼过后城隍问道。

“贫道与一佛门高僧比较道佛度人之能,有一恶人乃燕国皇帝堂秦,此人名为慕容振雄,贫道要度化此人,不知灵公对此人作何看法?”莫问直涉正题。

莫问言罢,城隍摇头叹气,莫问见状暗道问对了人,城隍亦是仙人,对所辖范围内的人和事了如指掌。

城隍叹气过后出言说道,“若不是杀孽深重,此人亦可算得上忠义之士。”

莫问闻言大感惊诧,“灵公为何有此一言?”

“此人勇武非常,深得先皇器重,二十岁便官拜上将军,统兵戍边,常年驻守燕国寒关,先皇驾崩,十三位本姓诸侯起兵谋反,违逆遗诏,试图推举公主慕容红妆登基为女帝,太子发下诏书命三方上将回师勤王,东西两位上将借故拖延,只有慕容振雄统领三万铁骑星夜回返,连番血战大败反贼,如此这般,太子方才得以顺利登基。”城隍说到此处停了下来。

“后事如何?”莫问问道,慕容红妆虽是女流,却一直手握重兵,守燕国南方门户,虽然多次败于他手,自燕国威望却高。

“慕容振雄年逾花甲的父亲亦在谋反之列。”城隍说道。

“慕容振雄弑父?”莫问皱眉问道,诸侯个持节都督不同,诸侯多为本姓,有自己的封地,而上将军是朝廷官职,没有封地。

城隍闻言摇了摇头,“当日慕容振雄将其父和一干诸侯拿下,押解殿前交由皇上发落,皇上下旨,将众人尽数斩首,其父亦未能幸免,其母本就身患重病,经此变故很快过世。”

莫问闻言眉头大皱,此事燕国皇帝做的欠妥,其他人可以杀,慕容振雄的父亲不该杀,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大义灭亲,慕容振雄也不希望自己的父亲被斩首,之所以捆父上殿也只不过是做做样子,他本以为皇帝会饶恕他的父亲,结果令他没想到的是皇帝并没有那么做。

“皇帝斩杀叛逆之后重赏慕容振雄,加官进爵,委以重任,派往西关戍边驻防。不过皇帝并不信任此人,将他两个孩儿留于都城,名为内吏实为质子。”城隍摇头说道。

“这燕国皇帝当真昏庸,若是不斩其父,慕容振雄焉能不效死力?”莫问摇头说道。

“真人有所不知啊,皇帝之心不可以常人之心揣度,事后皇帝与皇后密语,道出了其中玄机,他之所以斩杀慕容谷乃是担心慕容谷事后撺掇慕容振雄谋反。”城隍苦笑摇头。

“还是昏庸,试想慕容振雄若真有谋反之心,当年便不会回师勤王。”莫问再度摇头,到得此时他终于找到了慕容振雄的病根所在,他一念之差害死了自己的父亲,而今两个儿子又在皇帝手中,若是起兵谋反,两个儿子必死,若不谋反,心中又极度抑郁,这种憋闷和抑郁令他始终处于一种极度的压抑状态。

城隍闻言摇头苦笑,未置可否。

“多谢灵公解惑。”莫问冲城隍稽首道谢。

城隍回礼,莫问瞬移离去。

回到卧马郡,慕容振雄正独坐书房,批阅卷宗,此人对公事并不携带,每晚都会批阅府衙和军营送来的卷宗。

见莫问现身,慕容振雄放下毛笔直身站起,“见过真人。”

“慕容将军,若你思念令郎,贫道随时能将他们带至此处。”莫问正色说道。

慕容振雄闻言面露疑惑,犹豫片刻摇了摇头,“此处乃边关之地,常有战事,犬子不宜来此。”

“贫道早些时候去过龙城,见过那里的城隍,知道九年之前发生过何事,若你愿意,随时可以整军起兵。”莫问说道。

慕容振雄闻言直视莫问,良久过后摇了摇头,“身为臣子,岂能行那谋反之事?”

“你不想为父报仇?”莫问大感疑惑。

慕容振雄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

第五百七十二章 釜底抽薪

“究竟想是不想?”莫问挑眉问道。

“我不是没有想过,但先父所为确有过错,此事怪不得皇上。”慕容振雄摇了摇头。

“贫道不曾问你是非对错,只问你有无为令尊报仇之心?”莫问坐到了上首木椅。

“自古忠孝不得两全。”慕容振雄缓缓摇头。

莫问闻言彻底了然,这次算是真正找到了慕容振雄的病根所在,慕容振雄认为忠大于孝乃天经地义,但潜意识里又对其父的死耿耿于怀,随时想要起兵造反,但每次又被理智压制了下来,这是后天养成的人性与与生俱来的天性之间的剧烈冲突。

世人在受到伤害之后通常会先行忍耐,这是人类趋吉避凶的本能导致的,因为反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倘若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除了少数懦夫,大部分人都会进行不顾后果的反抗,这种反抗虽然吉凶难料却可以化解心中的压力,说的直白一些就是能不能扬眉不好说,吐气却是一定可以的。

是忍耐还是反抗,是每个人都有的选择,有选择就有余地,怕的是没有选择,慕容振雄心中存有强烈的效忠之心,而杀死他父亲的恰恰是他效忠的皇上,他想反抗却无法进行反抗,若是他的顾虑是外在原因,还可以想方设法的化解掉,但问题出在他自身,他认为皇上是不可以冒犯的,冒犯皇上就是不忠。

慕容振雄的这种心理在此时并不少见,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是孔子提出的,倡导和推崇的就是这种无条件的愚忠,三纲五常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人性,培育了奴性,但孔子被推为孔圣,为儒家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