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21世纪星际走私 >

第93章

21世纪星际走私-第93章

小说: 21世纪星际走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人活脸,树活皮,马志光好歹是个理事长、政协委员,换成行政级别,就是厅级干部也小了,他这走在办公楼中,都不好意思和其他同僚打招呼,总觉得他昨晚也上了那某某网了,所以他这一着急,就想到了吴云,为了“保证完成任务”,他又想到了李部长,然后逐级派遣,将欧巴桑送了过来。

    吴云笑呵呵的将刘大妈让到了房里,他现在的办公室和在合吉一样,大的过分,极北财团的楼都不高,他闲不够气势,加上交通都方便,就干脆跑去了上海,买下了一栋新建的摩天大楼,虽然还是没有金茂高,但胜在是自家的孩子,装修装修,再将顶上两层打穿,这一间极品办公室就出来了。

    刘司长上来的电梯间自然是前台,也是来客等待的地方,不过现在没什么人,就在旁边占了块地方,把秘书处放在了那里,但实际上,盖伊还是在大办公室里办公,而秘书处除了几个负责影印资料,递送文件的小姑娘,就没了其他人,而地方还是大的吓人,足足摆了三套豪华沙发,配上六十八寸的大屏幕,那气势,李部长都惊讶的何不拢嘴。

    “大手笔啊!”大妈一见吴云就道,她在中央呆了这么多年,一眼就看出那三套沙发来历不凡,多半出自名家手笔,那种细致的纤维就是仿制品也能在上海买间房子了,吴云竟然将它放在了门厅。

    “哪里哪里?”吴云客气着说道,这都是和黛丝学的,说是不同于暴发户的炫耀方式,但吴云几千洛币就能弄来成吨的金子,比那些个山西煤老板快了不知多少倍,真说要穿金带银显富贵,那不得把房间塞满了?

    互相客气两声,刘司长倒出今日的来意,希望吴云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并说可以很快批下一个院士的名额,然后又将马志光的要求提出来,让他兼一个主编,并说只要需要时看看就行,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大妈说话很快,吴云是领教了的,这次也不例外,将茶泡好,她连废话带要求就全出来了,你如果算字数,那是一点都没有缩水的,吴云再次感叹了一下这种唠叨中的效率,就静静的喝起茶来了。

    大妈也没再出声,她本就是漫天要价,等吴云坐地还钱。她和李部长都曾邀请过吴云任职,此次只不过是找个理由,并不真要他上任,但吴云就是退步,也不能全不同意吧,若是有多出来的,就当是饶头。

    “好吧。”吴云喝了口茶同意了她的邀请,反把刘司长惊住了,不过马上就高兴起来,她就担心吴云钻到钱眼里,不愿再研究了,一般人谁有了这么奢华的生活后还愿潜下心来,每天睡上个小时折磨自己啊。

    吴云哈哈的笑了起来道:“您如果没有事了,我就提意见了。”接着对盖伊说道:“让厨房里做几个特色菜出来,今天晚饭就在这里吃了。”

    “那我就叨扰了。”刘大司长也不客气,坐稳了问道:“有什么要求说吧,一般的问题我还能定下。”

    “不急不急,我们边吃边聊。”吴云大大咧咧的说道:“我可是弄了不少好东西,您就是真有钱也搞不到。”

    “那好。”完成任务的刘司长心情也好极了,她看过吴云给一些中科院研究生的回信,详细而认真,当时她眼眶就有些湿润,这种愿意放下自己的时间给其他人一些帮助哪怕是鼓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当时她就打趣同坐的院长:“你若是招上这样一个女婿,也就该放心了。”现在吴云真的愿意任主编一职,而且主动提出要求,她的确抱着很高的期望。

    “这是鲸鱼做的生鱼片。”吴云指着一盘切成圆盘的肉道,刘司长立刻瞪大了眼睛:“鲸鱼!?”

    “就是好大好大的那种。”吴云笑着将另一盘汤端过来道:“今天时间紧,就做了这两样,猜猜这是什么?”

    “你还考起我了。”刘萍看了看汤中浮着的骨头道:“还是鲸鱼的?你从哪里弄到了这些东西?”

    “自己养的。”吴云还是说实话,刘司长眼睛瞪的更大,吴云好笑的将头偏过去,一边拿过米饭和另几样菜道:“我在冰岛和挪威买了片海域养鲸鱼,这完全是合法的,您放心的吃吧。”

    “哦。”刘司长忍不住先尝了一口生鱼片,鲸鱼味淡,很多部位做成的都是极品生鱼片,吴云端来的自然更是其中的精华,让人一吃就忍不住停下。她都忘了那盆汤,只是抽空问道:“你怎么能养鲸鱼,这么厉害。”

    “我那生物实验室已经烧了上百亿了,还不弄出点成绩。”吴云淡淡的说道,但心里其实兴奋的想跳,今天上这餐鲸鱼肉就是他想能多个人能分享他的成功,虽然生物实验室只是理论上能驯养鲸鱼,但吴云却可以正大光明的将鲸鱼拿出来卖,虽然肯定是赔钱,但他却乐意买个吆喝,而且,这意味着鲸鱼灭绝的问题将被解决,有了这一开端,地球最珍贵的资源——物种的多样性就算保住了。

    “这是鲸鱼软骨炖汤。”吴云看着狼吞虎咽的刘大妈担心的说道:“您尝尝,味道一样棒。”

    “嗯。”这时的刘司长也没有了往日风风火火的姿态,完全被鲸鱼的美味缠住了,吴云笑着端起碗来,就着其他的菜吃起来,这些都是他花大价钱请来的厨师班子制作的,哪样都有着非常好的口味,尤其是其中那位姓周的师父,每天只在晚上过来一会,六点钟菜上桌,他就要回餐厅了,就算吴云是大老板,他也不愿意只给一个人做饭,吴云也就只能流口水等晚上了。

    “刘司长。”见对方吃的差不多了,吴云开口道:“我说说我的意见吧,您看您能不能同意。”

    “好。”吃饱了的人总是易于满足的,不知道中国的老祖宗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总将谈判设在饭局中。

    “我要做一把手。”吴云直来直去的说道,接触的多了,他知道这位看起来好像欧巴桑一样的司长还是不简单的,虽然专业知识少点,但人非常精明,尤其是那种好像中国人固有的精细被她运用的炉火纯青。吴云将碗摆放在一边道:“我知道您这次重点是想让我做主编,我也确实想为中国的数学界、科学界做点什么,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带动一个民族的,更别说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所以我想尝试一下。”

    吴云说的诚恳,刘局长一下子就相信了,她见过形形色色的官员,早就练了一双“毒”眼,但这么多年来,像吴云这样事业有成而确实愿意为国家做点什么的人却见的不多,再看看这间比会议室还大,豪华无比的办公室,她沉稳的说道:“你要做一把手没问题,我现在就能答应了,不过你这些怎么办?总不能在这办公吧?”

    “在这办公才方便了。”吴云见她同意立刻说道:“我现在只是极北的董事,不管事,完了就让盖伊报份个人财产报表上去。”说着又就刚才的问题道:“我这办公室刚装好几天,您说没人住不浪费吗?我极北的总裁也当过,几十号人的杂志还会管不好?您放心吧。”

    刘司长眼光一瞥吴云小拳高举的样子,无奈的摇摇头道:“随你了,可要做好了,多少人看着你呢。”

    。。



正文第一百二十六章数学旗舰号     中国数学会主办的期刊共有九份,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数学学报》,1935年创刊,几起几复,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数学期刊,但它也是受到诟病最多的数学类期刊,故而,为了表现出中国数学会和科学部立志改革的信心,吴云成为了新一任的主编。

    Ata Mathematia Sinia(《数学学报》)的历届主编都是中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张素诚,吴文俊,王元,杨乐,陈景润, 张恭庆,每一个都是数学界响当当地名字,而随着上一代人的衰老,无论是学术地位还是公众影响力方面,能够与吴云竞争的的确没有几人了,因而,吴云就任主编也算众望所归。

    其实,主编很多时候工作并不多,大多数稿件都有专业编辑审查,他只需挑选指定版面就可以了,如果时间紧,他甚至可以将这一权利下放,所以刘萍才对能够招揽到吴云很有信心,毕竟这样一个充满荣誉性而工作轻松的职位是很多学者毕生的梦想,但是吴云从一开始就不想做一个清闲无为的主编,这从他要一把手这个位置就可以知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吴云把它烧得声势浩大,却并不灼热,首先就是将双月刊的《学报》改为了月刊,这在马志光看来是件好事情,只要吴云能保证质量,增加刊数本身就是一种政绩,而那些纯粹的编辑们也很高兴,这等于是变相的增加权利,对吴云的就任就更欢迎了。

    除此以外,编辑中还有很多人与吴云的性质相同,他们来自中科院或其他高校等机构,年龄大多在五六十岁,声名卓著,平时并不来报馆,偶尔有高质量的文章需要专家审议,他们才会来上几次,更多的时候,他们就是作为一种期刊的实力摆在那里,毕竟,能够邀请到他们的人还是很少的。

    吴云当然也没有想改变这种情况的意思,学术期刊不是盈利机构,它也根本不可能盈利,以《数学学报》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数学期刊,它的订户包括国外也不过3000户(海外600,国内2000),就是能够盈利,也不过肉汤而已。

    不过,这些老教授,研究员们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术素养,虽然他们的精力已经不允许他们再做出何等的惊世之文,但在理解方面,他们却无疑是最优秀的,吴云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

    吴云的年纪实在是不能让他在高速的发展和坚实的基础中做出平衡,好奇心让他不由自主的在数学的王国中飞速奔腾,但要说用四年的时间学习了联盟数学家几百上千年学习的东西,那无疑是一种自大,非但如此,吴云以往异常坚厚的基础也被削的薄弱起来,在见识了联盟数学家高深的一面之后,吴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这是一次机会。

    吴云每天都在和能够遇到的数学家交流,数学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近代数学已经完全进入了抽象的领域,哪怕是一点点浅薄的内容,也很少有人能轻易的完成,而吴云每天所想到的,希望和人交流的虽不一定是艰深的部分,但也少有能脱口而出的地方,加上他越来越敏捷的思维和近乎无限的精力,这使得和他讨论就要花费更多的精神,当然,收获也是同样的多。

    年轻人都喜欢起了吴云,虽然年龄相近,但担负了更多责任的吴云却要成熟的多,对这些数年前的自己,吴云给予了他们尽量多的帮助,对他们的问题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当吴云一时无法回答时,他也会回家耐心的完成这个问题,然后在第二天或者再迟几天给出回应,这种效率,简直让每个听说的瞠目结舌。

    年纪大些的人也很高兴,但对他们,吴云的心情却很矛盾,这些专业过硬的老数学家能给予他很多启发,特别是那些平时注意不到的地方,使他很快就感到了自己的提高。但另一方面,这些老编辑们、老教授们的精力已经无法让他们整日整夜的继续探讨下去,虽然吴云常常会在几个小时后劝说他们休息,但一开始讨论,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不仅吴云闪现出的那种智慧就牢牢的吸引住了他们,讨论中展现出的新思路也让他们好像焕发了青春,舍不得将刚刚涌出的灵感丢掉,这让他们连带着吴云少不得要遭受家人的责怪。

    在这种情况下,好脾气的吴云除了道歉,就只能嘿嘿的笑了,让老人熬夜的确是件糟糕的事情,吴云除了尽量选择时间以外,也找不出其他的办法。

    同样似好似坏的消息还有来信的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云的文章也被越来越多的所读懂,虽然他们中的大半都需要花去几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即便如此也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精髓,但就是显露出的那点锋芒也足够让他们兴奋的睡不着觉,在夜晚肾上腺素的催动下,信件就如雪花般的飘到了北京。

    所幸吴云有智脑;所幸吴云有一票“乐于”奉献的小兵,所幸吴云有“领域”带来的精力与记忆力,所幸吴云已经是《数学学报》的主编,在这样多的幸运照顾下,吴云得以消化掉每天超过五十封且有上升趋势的来信。并且,吴云一点也没有忘记从中获利——帮助自己解决论文数量不足的问题,也许数学家和商人本身就有着共同之处吧——获取利益最大化——或者,商人只是数学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

    《数学学报》增刊后所遇到的问题论文数量不足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