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 >

第60章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第60章

小说: 青史成灰(多尔衮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极见是多尔衮,紧绷的脸露出笑意。

“兔子我收到了,所以特意来谢谢你。”多尔衮在他面前坐下,“你也不用每次都送兔子,来点新意吧。”

“你还挑三拣四的。”

多尔衮朝外瞥了瞥:“三贝勒发生什么事了?好像不太高兴。”

“我听说他的一个仆人抢了一个士兵猎到的鹿和猪送给他,就说了他几句。”皇太极又板起了脸,“他贵为大贝勒,却总是这么不知分寸,还欺压士兵。”

“既然是他仆人做的,那他事先未必知道。”

“要不是他平日里纵容,那些仆人又怎会为非作歹,狐假虎威?”

皇太极最近对莽古尔泰是越来越不满意了,时常会在一些小事上挑剔他。早在攻打北京时,广渠门之战他指挥失当,皇太极虽然没有说他半句不是,但是撤了他指挥权,亲自统领左翼四旗。而在解决了阿敏之后,矛头就隐隐指向了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反应比较迟钝,总还觉得皇太极跟他是最亲近的兄弟,起初他还大大咧咧没感觉出什么,但是次数多了也难免开始有了些怨言。

倒是代善做事越来越小心谨慎,处处顺着皇太极,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话柄。

阿敏的死,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复仇的快感,他认为可能是阿敏临死前口出恶言的关系,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接下去的行动。额娘殉葬前挣扎时,莽古尔泰凶恶地扑上前去掐她的那一幕,他至今记忆犹新。

两人正说着话,敦达里来报说,莽古尔泰派人送了一只猪来谢罪。皇太极再一细问,原来莽古尔泰只是把抢来的鹿送了回去,把猪拿来借花献佛。

这回马屁拍在了马脚上,皇太极冷声道:“他当我跟他一样吗?把东西退回去。”

看着皇太极变化的脸色,多尔衮窃笑不止。

他知道,新一轮的血亲之斗,又将开始。 




82

82、道是无晴却有晴 。。。 
 
 
又到了新年;这些年的元旦是一年比一年热闹;每天都有蒙古各个部落的贝勒格格来朝贺;陪着皇太极一位位迎接宴请;多尔衮就要累得不行。

多尔衮一早醒来,走出屋子;屋外天寒地冻,冷得呛人。他缩了缩脖子;刚准备回屋呆着暖和,皇太极已派了人来传他去。

原以为又是去接蒙古贝勒,没想到皇太极一看到他;却是一脸神秘兮兮的样子:“我带你去看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能让你高兴成这样?”

“我花了那么多年时间,没想到还真能成。”皇太极满脸兴奋之色。

他们来到一处军工坊,这座军工坊是另外建造的,以往都有派兵把守,一般人不得随意靠近。

而今天在皇太极和多尔衮面前的是一件庞然大物,高近一个人,宽近两人展臂,一块红色的绸缎覆盖在上面,仍然保持着神秘。

一人上前拜了拜,是总兵官佟养性:“大汗,墨尔根代青贝勒,请上前观看。”

皇太极冲多尔衮晃了晃脑袋,示意他上前解开红绸。

多尔衮一笑,看那布遮盖的形状,已经猜出是什么东西了。他走上前,一把扯掉了红绸,一座精铜铸造的大炮展现在众人眼前。

多尔衮的手抚上炮身,触手冰凉,暗黄色的炮管,又粗又长,安装在巨大的炮车上,显得威武霸气,还散发着金属的气味,好像随时都能轰射出惊天动地的炮弹。手指轻划过铭文,上面镌刻着“天佑助威大将军,天聪五年孟春吉旦造”,后面还有督造官、铸匠、铁匠等人的名字。

他拍着大炮,笑道:“不错啊,够威风。”

皇太极也上前仔细观看了这个新鲜货,连连点头。

这就是皇太极专门命人研究仿制的红夷大炮。

“试射过了吗?”

佟养性答道:“回大汗,已经试过了,我们也在城外布置好了,请大汗移步去观看红夷大炮发射。”

“好,把其他贝勒大臣,还有蒙古来的贝勒们都叫去,大家一起去看看这大炮的威力,以扬我国威。”

“眼红了这么多些年,如愿以偿了?”多尔衮说道。

“我们终于也能有自己的大炮了。”皇太极红光满面,“我要让他们多造一点,然后组建一支炮兵营,将来攻城就用炮去轰,再也用不着八旗将士牺牲性命硬碰了。”

“红夷大炮只用来守城实在可惜,但是如果我们能用来攻城,炮往那一架,对着城墙扔炮弹,还不把他们城墙给拆得七零八落?”

“不错。不过‘红夷’这个名字实在难听,就改名为‘红衣’,传令下去,以后一律改称‘红衣大炮’。”

几个士兵又把红绸盖在了大炮上,运往试射场地,准备一会的演示。

皇太极对多尔衮道:“陪我一起走过去。”

“好。”

“我还有件事情,想要同你商量。”两人一边走着皇太极一边说道。

“商量?什么事?”

“我想仿明朝设六部,吏户礼刑兵工,你想领哪一部?”

“让我随便挑?”

“不错,让你挑。”

“哎呀,那怎么好意思呢?大汗你看着办就行。”多尔衮装模作样地推辞道。

皇太极见他装样子都懒得装逼真,忍不住故意捉弄他:“那领工部吧,你看这汗宫建了这么多年都还没建完,主要还是缺个有才干的人统筹,你去做的话,一定没有问题。”

多尔衮用眼白横了过去。

皇太极哈哈大笑:“我都说了你自己挑嘛。”

“我心里想什么,你岂会不知道?”

“吏部是吗。”皇太极收起嬉笑,“你想领吏部,我又怎会不答应?”

吏部掌管官员的升降调迁,可以有机会能在各处安插亲信,只要好好运用,对将来大有好处。

“那就多谢大汗了。”

城外早已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楼台,明黄色绸缎铺垫的那是汗王尊贵的宝座。诸贝勒和前来朝贺的蒙古贝勒陆陆续续到来,依次向皇太极行礼,皇太极则泰然自若的接受众人的叩拜,如今满蒙绝大部分部落都已归顺金国,他已从一个小小女真人的汗王,成为了满蒙的汗王。

多尔衮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不一会儿阿济格和多铎也来了。

多铎一听说是试射大炮,兴奋得不得了,远远看到多尔衮就跑了过来:“哥,我们的大炮造好了?你刚才是不是已经看到过了,怎么样,长什么样?”

“你又不是没看到过,样子都是一样的。”

“我这不是激动吗?你说我们的炮行不行?”他环顾了一下四周,“这么多人来看,会不会出丑?”

“你这乌鸦嘴!我也不知道行不行,但是那些工匠都是精于制炮的,而且佟养性说已试过一炮了,我想应该没有问题吧。”

其余先来的贝勒们也在窃窃私语,用惊奇的眼光打量那座用红绸盖着的大炮,有的在赞叹,有的在怀疑。

皇太极见人来得差不多了,就示意佟养性开始。

佟养性朝皇太极叩首,庄重地走到红衣大炮前掀开了面纱。

众人纷纷惊叹,虽然他们其中不少人见过从明朝俘获的大炮,可这样一门崭新的大炮呈现在眼前,还是忍不住赞叹。

在佟养性简单介绍后,便命士兵演示。几个士兵训练有素,塞入火药,填充炮弹,点燃引线,一气呵成。

只听轰地一声雷鸣般的巨响,远处的山石炸出一个大洞,碎裂的石头喷溅了一地。

成功了!

在短暂的静默之后,观看的人群中爆发出不亚于炮响的欢呼。

多尔衮向皇太极望去,他口角含笑地望着远山上那黑黝黝的坑,就算是极力克制,也还是流露出狂喜。

贝勒们尤其是蒙古贝勒,抢着向皇太极道贺。多尔衮看着这略显混乱但是喜悦的场面,也不禁微笑,这应该就是皇太极想要看到的吧,威势浩荡,万民朝拜。

而这新铸成的红衣大炮,也会在不久以后的战场上派上大用处。

六月,金国的哨探再一次带回了情报,孙承宗命祖大寿修筑大凌河,抵御金军进攻。

“他们修了宁远就图谋锦州,修了锦州又图谋大凌河,等他们修完大凌河又准备图谋哪里?广宁?沈阳?”会议上,岳托侃侃而谈,新设的六部里他掌管兵部,经过多年的征战,他已是第三代中出类拔萃的人。

“岳托贝勒说得不错,我们不能眼看着明朝把城建好,必须得先发制人。”其余贝勒们也纷纷应和,请求皇太极发兵。

皇太极也认为岳托说得很对,但他仍然十分谨慎,又派了一些人打探虚实。这几个月来,大凌河不断有消息传出,都是孙承宗摆弄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私下里,多尔衮和皇太极也在商量。

“你打算什么时候发兵?”多尔衮问道。

“等确认之后。孙承宗果然是老当益壮,照他这种蚕食的方法,如果置之不理,说不定还真让他们夺回辽东了。”

“差不多我们是时候改变一下战略了吧?”多尔衮试探。

皇太极与他相视一笑:“不错,是时候了。以往我们每次出征,都希望能获得更多的人口财物,攻克城池倒是其次。但是这次不同,一来是大凌河地理位置太近,二来……”

“二来是我们有了红衣炮就不怕攻不下了。”多尔衮抢着道,“佟养性的炮兵营组建得如何了?”

“一会你陪我去看看?”

“好。”

皇太极十分享受这种多尔衮围在他身边的感觉,看着他在眼前忙碌,听他说话,不论他说的是不是有用。似乎只要有他在,再枯燥繁重的事都变得有趣,而他眼中的花火和期冀更是给了自己无穷的动力。

如果永远能这样,该有多好。

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再度联合蒙古,发兵攻明,这一次目标直指修建中的大凌河。八月六日,八旗军抵达大凌河,围城而宿。这一回他们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在城外挖起了深深的战壕,竖了栅栏,把大凌河围了个严严实实,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

祖大寿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诱战,皇太极下令不得冒进,只有在明军追击到壕沟后,才可进攻。

几日来,有几次小规模的冲突,直到十二日,情况有了变化。

多尔衮所在的镶白旗负责围堵的东城南面,一早他领着他的护军上阵地巡视。

祖大寿依旧派出百余人的小股部队骚扰金军,忽然金军的队列里出现了骚动。

“怎么回事?”多尔衮朝远处眺望,但是视线有所阻碍,没有办法看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

或许是有人围了几天,耐不住性子,看明军又来扰敌,不等他们靠近,就带人冲了上去。

所有人都在戒备之中,这一动牵动了全军,先是两黄旗见有人出击了,连忙跟了上去,两蓝旗随后也加入了战斗。

“为什么贸然冲锋?”多尔衮当即皱眉随着各旗突然调动后相互扯动,彼此没有及时形成呼应,一个破绽露了出来,有不少明军找到了突破口,开始朝那薄弱处加强进攻。

多尔衮翻身上马,指挥他的护军:“都跟我冲,堵住那个漏洞,不能让他们逃出去!”

坐镇在南山岗上的皇太极也站了起来,俯视战场,看到底下的八旗兵竟然不等号令就自顾自发起进攻,问出了同样的问题:“怎么回事?”

再定睛一看,一颗心悬了起来,原本应该在后策应的多尔衮领着他的护军,也冲入了阵地,跑在了交战的最前端。

要知道冲锋在最前头,不管是将军还是小兵,战死的几率是一样的。

这场战斗是连日来最为激烈的一战,双方均是死伤惨重。直到战斗结束,皇太极问起多尔衮,旁人才答道:“回大汗,贝勒刚才被人背了回来。”

背回来?什么情况严重到需要被人背回来?皇太极心跳骤然急如鼓点。 




83

83、道是无晴却有晴 。。。 
 
 
来到多尔衮的营帐前;皇太极发现那里挤满了人;无一不是惊慌失措的样子。

皇太极心底一惊;难道很严重吗?

众人一看到他来了;纷纷散开,让出了一条路。

皇太极更加紧张了;几步迈了进去,看到多尔衮坐在床上;几个人在一旁伺候着。

“怎么样?哪里受伤了?”皇太极冲到他身边,慌慌张张地上下打量他,生怕他缺胳膊少腿了。

“我……”

“有没有叫大夫来看过?”皇太极对仆从道;“都站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还不去请大夫?都怎么做事的?”

多尔衮扯了扯他的衣角:“大汗……”

“图赖呢?都是那家伙违令进攻,要是都像他那样,还怎么统领大军?看我不好好处罚他!”

多尔衮压低了声音道:“大汗,我没事啊,我只是掉了一只鞋子。”

“什么鞋子?”

“我只是不小心掉了一只鞋子,也是他们多事,所以才硬要背我回来,我没事,我没有受伤。”多尔衮表情尴尬。

皇太极怔了半天,又上上下下仔细扫视了半天:“你没受伤?”

多尔衮卷起袖子又抬了抬腿:“真没受伤,你看,我好着呢。再说了,我也是凭真本事打仗的,哪有那么容易受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