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网游之人类进化史 >

第70章

网游之人类进化史-第70章

小说: 网游之人类进化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哺乳动物把这种呵护推升到了新的高点。

种群至上原则。

种群聚居,在物种生存方面有优势,这个也是公论,不需要在这里多阐述。而为了维护种群的存在,种群内的个体必然演化出一些特别的行为模式——这就是单个的个体会为了种群而牺牲自己。

这种牺牲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意识的英雄行为。比如说勇斗强敌。二是无意识的。比如说,在群体数量过多的时候停止生育、老弱个体自寻死路等。

有这种个体出现的种群延续的概率更大,但这种个体做出牺牲行为后繁衍后代的概率小。因此,这种行为怎么遗传还需要研究,但有这种行为的存在和非特异性是毋庸置疑的。

动物本能三原则,基本上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层次上,是有明显的层次感的。

总体而言,生命可贵原则最强势、繁衍为王原则次之、种群至上原则更次之。也就是说,当面临三原则相互冲突的时候,生命可贵原则发挥作用的次数最多、繁衍次之、种群再次之。

人类,是群居大型哺乳动物。所以,人类也遵从上述三原则。同时,因为人类的社会性发展到了更高的地步,所以以这三原则为基础,我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人性。

和生命可贵原则相对应的人性形容词:自私自利、胆小怯弱、吃苦耐劳、明哲保身……

和繁衍为王原则相对应的人性形容词:爱情、亲情、血浓于水、舔犊情深、好色、下流、重色轻友……

和种群至上原则相对应的人性形容词:英雄气概、舍身成仁、奋不顾身。。。。

在人性中,本能三原则也是有层次的,发生作用的概率同禽兽。而且,社会化的人类遇上三原则发生冲突的

在人性中,还有理智这东西的存在,理智和本能的结合,基本上可以称之为直觉。直觉这东西并不能改变三原则发生作用的概率,因为它对这三个原则都有感应。

不过,人性的理智和直觉都更清楚的了解别人的群体行为对自身有益,因此我们会发现在道德上种群至上原则占领了高地。

综上所述,如果要寻求人生的意义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三个:活着、生儿育女、成为英雄。

因为稀少,因为不一定发生,因为促成的总激素高,所以,成为英雄,是人生最高的意义所在。

而且我还要特别恭喜想成为英雄的人,人并不全需要死亡才能成为英雄——做出贡献但没有取得相应的报酬就能成为英雄,比如说成为一名大科学家,让世界都没法回报你。(死亡,还是成为英雄的捷径。)

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的是,要求别人做出牺牲——绝对不是种群至上行为。集体主义和种群至上不对立但绝不相同。

理解了人性,什么用也没有。

老子对人性的理解谁也说不清,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水平一定很高。可老子最后还是无人理睬的西出函谷,去找塔克拉玛干辉煌过的老祖宗哭诉人生的无奈。如果不是关令尹喜看在老子做过祖宗遗留下来的官职,是个人物的份上,收留了他一段,现在谁还会知道李耳?

理解了人性,一切都可以解释了。

理解了人性,你就对一切有关于人的问题的答案,有一种了然于胸、不过如此的淡然。除了失去了热血沸腾、感激涕零、五体投地的激动概率以外,你就成了圣贤、先知、神道。。。。。。超人。

理解了人性,回过头来,从最高处俯看历史,弥漫在山脉最高处的云雾如风吹过,展露出清晰的脉络。

第112章文明的脉络

回忆游戏设计者的历史依据,想来地球人类文明的走向是这样的:

二百多万年以前,一群聪明的猿,学会了把石头砸成更锋利、更需要的形状。这些说不清是猿还是人的动物后来又学会了用石头砍削木棒,取得了动物界的霸主地位。并从东非一带走出,扩散到有陆地相望的地方。

人类站立了起来。

十多万年以前,干燥的塔克拉玛干地区或者撒哈拉地区的人类由于密集而开始有了社会组织和更频繁的交流,从而学会了用火、编绳、磨制石器、骨器。产生了初级文明并将其发展成农耕文明,开始向全球传播。

人类学会了复杂的思考,褪掉了很多体毛。

塔克拉玛干或者撒哈拉文明因为植被的破坏而在一万多年前毁灭。他们的后裔来到两河流域,流浪的过程中发生了对落后民族的征服行为,产生了奴隶,使文明进一步发展为城邦国家。创造了文明进步第三波的苏美尔文明。

人类习惯了不停的思考。

受苏美尔影响并更进一步,埃及人建立了规模更大的统一王国。苏美尔人的经商才能,也让他们的生存方式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在苏美尔人由盛到衰的两三千年里,人类文明的曙光照耀到了中亚、北非、欧洲、南亚、东亚、中非、南美、北美……文明的扩散是个同心圆。

人类学会了更多工作。

苏美尔的毁灭,使人类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中亚王国的更迭,各地王国的出现,使世界被分割。在发展成五色斑斓的文明的同时,推进了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但同时催熟了各种宗教。并有意无意之间,让宗教限制了人民的思考。

只有希腊,继承了中亚数理精神的希腊人,没有强大君主的希腊,创造出了活泼可爱的神,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从而保住了人民思考的能力,给后人留下了一种全面的可孕育科技文明的文化。

人类学会了享受。

欧洲的势力均衡,催生了文艺复兴。理性的种子发了芽,机器的到来顺利成章。科技之光照耀之下,偶像的阴影土崩瓦解。世界的中心一路从意大利到荷兰、西班牙到英法,伴随着全新的力量方式,文明回归了大一统。这是文明发展第四波。

此时的世界,犹如春秋战国,不管你承不承认,文明自此只剩下一种发展模式。

西欧的狭小和富裕,让科技在更广袤和自由的北美获得了更强烈的共振。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并领导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人类开始了集体生存。

集成电路的出现,让机器拥有了智慧;互联网的出现,又让它们连接到一起。人工智能的出现和蒸汽机一样无声无息的夺走传统的工作岗位,同时又给人类展现出更广阔的天地。

邀天之幸,中华民族在最需要智慧劳动力的时刻,拥有最多吃苦耐劳,同时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在小智慧的价值消失之前,占据了或者说被推上了世界的顶端。她现在正在和世界一起,站在另一个时代的门槛上,以忐忑不安的心情,准备跨出~~的一步。

人类开始了。。。。。。

人类要走向哪里?

这是个已经被思考了很多世纪的问题。在现成的答案之中,个人认为马克思的猜想还是挺不错的;只不过要打上两个大大的补丁。

第113章 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人类要走向哪里?

这是个已经被思考了很多世纪的问题。在现成的答案之中,个人认为马克思的猜想还是挺不错的。(首先声明,本文仅对马克思对人类未来社会走向的猜想这一马克思本人的部分想法做一些分析和补充,跟马克思主义和恩列斯毛邓格金胡卡的思想都没有任何关系)。

马克思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个人认为除了用词可以商榷以外,大体是不错的。

马克思作为一个思想家,他的共产主义理论,实际上是社会形态理论,后来的人硬是把一个完整的理论割掉了五分之四,还在剩下的部分里各取所需。所以,好好的一个学说,取得了和一个未经证实的猜想所完全不相称的巨大影响,但同时也变得支离破碎。

马克思的该理论把人类发展阶段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论断。

应该说,这一阶段划分理论很独到、很有概括力。

先说一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论断。这一论断是社会阶段划分的依据。个人认为它是马克思一生的最大贡献。不过貌似他的追随者和反对者都对这一论断不感冒。

所以我在这里冒昧的替马老和一下稀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的过程是很长的;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反作用力是慢慢显现的。可能马老本身就是这么想的炫…'书'…网,而且解释得更清楚,不过笔者才疏学浅,没研究过马老的全部原著,先这样说说。

前面的四个阶段划分争议不大,有吹毛求疵的,不过所有的时代划分法都不能尽善尽美的概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马克思的分法至少也是一种代表性的分法。

现在需要讨论的是引起世界分裂的共产主义社会提法。

共产主义社会是未来的,它跟对历史的划分当然不是一个层次的学问。在共产主义没有到来之前和能证明它绝对不会本书由炫书网提供下载到来之前,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猜想。

这种猜想有多大的依据呢?

马克思的依据是他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论断。逻辑关系是这样的:生产力是向前发展的,这到目前为止在地球上是还没有变化(文明毁灭、中断随时都有可能,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依照论断推理,生产关系相应也会向前发展;会发展到哪里去呢?即然是朝好的地方发展,能想到的最美好的社会是共产主义——各尽其能,各取所需。

推理过程没有问题,大前提没有问题,小前提上文也分析过了没多大问题。结论自然也没多大问题。

可结论的争议为何那么大呢?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所有的人都被好逸恶劳的人类本性蒙蔽了眼睛。大家宁肯相信逻辑会出错,也不相信人性会改变。

各尽其能倒也罢了,打死我也不相信能各取所需。

马克思的时代,劳动的压榨还很残酷,马克思也不得不为自己的猜想打上两个补丁:共产主义的实现,要生产力极大发展,人类的思想境界极大提高(大意如此罢)。

这两个补丁在当时也算打的非常好了,可惜又给追随者添了麻烦,给反对者多了口实。这第二条不是人性不变,共产主义不来嘛。

后来马克思的追随者等不及人性的改变,给共产主义打上了无数的补丁,这马克思也去了一百多年了,世界变化这么大,笔者也凑热闹来上两个。

共产主义将在资本主义之后,在生产力又迈进一大步的情况下会到来。这之间加社会主义几个阶段笔者也没意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资本主义后期的关系参看奴隶制的罗马和封建制的秦汉,谁更先进要看具体情况。)。

加的两个补丁是:

一是共产主义的形态改为生产资料公有、生活资料充足供应、基础生活资料各取所需。和原始共产主义生活资料公有、生产资料私有相区别。

生产资料的公共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增加,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斧头,只能一个人用;道路可以很多人走;现代机构像网络、银行,一个人用就是没有用。未来的所有的工厂、机构,都是全球生产的一环,面向的都是全球人类,可能容忍个人所有,但肯定有强硬的干预方式,不可能让个人为所欲为的。

基础生活资料各取所需,这个大家应该能理解。生产力大发展了嘛,低保发个百万美元(现值)也是有可能的。

生活资料充足供应,这个大家一直想不通,就现在的人口,都要住大别墅,那地球上都盖不下呀。所以,这里加个前提,是不可能全民享受的东西,需要额外的贡献和全民的同意才能享有。这样的东西,不能很多,不能是不可缺少,不能是很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

二是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强制劳动不再存在,人类的思想境界小小的提高。

在马克思时代,没有智能工具,所以马克思本人可能看到了人类劳动的强制性在减弱,但看不到完全解脱的希望,所以寄希望于人类思想水平的提高。

而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已经清晰的展示了可以完全取代简单重复劳动的前景。现在还看不到被取代的低智力工作也只有性工作者了。

所以,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简单劳动势必消失,而复杂劳动需要的劳动力可多可少,绝大多数公民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而且,从事复杂劳动,并有可能收获巨大的利益和荣誉,从人性的三本能(参看人性三本能,其中阐述了源于本能的英雄行为)出发,完全可以激发而不用强制。当然,为了维持社会的秩序和发展,保证可以从事复杂劳动的人口基数,良好的教育和行为规范很需要。对公民的思想境界的要求肯定要高一点,但用不着达到改变人性的程度。

大胆的预测:

最乐观的估计,共产主义的实现还需要300~500年。不算很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