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40章

超级科技强国-第40章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妆品,工业用的塑料与化纤,农业用的几种新式肥料,已经逐步出口国外。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在归国学者时光弼为的研团队辛勤工作下,一种新型的化学合成品对民团的军事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台下,作为化工研究所二所主任的时光弼坐在张蜀生身后不远处。他最大的功绩是在张蜀生的技术支持下,将一种远目前西方各**事水准的炸-药工艺攻关完成,并且配合江南造船厂的蒋广庭和归国学者曹彬等人,初步完成了新式子弹的研工作。

“在科技革新的其他方面,经过改良的收音机与唱片机已经于1921年末推入东南沿海市场,这标志着公司在小型电子与机械制造方面,取得了相当进步。”

张蜀生在台下点点头,其实收音机与唱片机的生产并不难,只是一个生产成本的问题,直到192o年,各方面条件才完全具备规模化生产这两样东西。而随后,将会陆续有更多的产品上市。

“除了科技教育方面,公司在民生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先,蜀生医院已经完成了第三期扩建计划,目前拥有病床数432张,各类医生与护士人员达到239人。在科技工作者与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小青山区已经进行了三次天花疫苗注射。

交通与水利方面。在归国水利专家冯桢学者的主持下,小青江水利枢纽工程于第一期工程,三台机组电,各项配套水利设施也基本完成,当期电量已经解决了当前具备用电地区的所有工业与生活用电需求。交通方面,小青山区已经初步完成了交通改造。核心地区通了双车道的水泥路,村村通了碎石路。通往县城的主干道会青公路有四分之三路段已经基本实现了沥青化。”

张蜀生本来想一条水泥路修到会泽县城,这样也方便出口货物的运输,这几年民国一些地方政府投资的一些重要的公路已经开始逐步修建。自己用泛美肯氏国际公司的名义从云南经缅甸出口,已经占了不小的交通便宜。

但考虑到高水平的公路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忌惮和麻烦,会青公路最后通往县城的那一段,只是普通的碎石路。窝在山沟里,相对闭塞的环境是很利于公司展的,但一旦被人严重惦记就不好了。

刘登科又讲了一些公司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就宣布请张蜀生上台讲话。

张蜀生也不是太善言辞的人,尤其是这种总结性的大会,原本不过是为了团结公司上下,也就只是说了些勉励的话。

“各位员工,各位学者: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蜀生公司在第八个年头终于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展。从一家几乎入不敷出的公司,变成如今一家年利润过百万的综合性大集团,这是值得所有蜀生员工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如今,我们的产品不仅仅畅销西南,甚至远销欧美。一改国人无国货的局面,实现了实业救国的展方针。

在这里,我作为公司的老板,尤其感谢大家。感谢辛苦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各厂矿员工,感谢各位外籍学者,感谢各位爱国学者,感谢教育行业的园丁们,感谢你们,为蜀生公司的一步步展壮大,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在这里,我宣布,公司旗下所有人员工,工资普调一级。另有各项五年期计划的计划奖金也将于近日宣布。”

会议进行了最后一项颁奖,包括邹树明在内的几个重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上台领了证书。整个会议很简单,务实的风格让蜀生公司的会议并不像后世那么多噱头。散会后,有两个最后走出大会议室的人,一身戎装,望着远去的众人良久无言。

“百里兄,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相信吗?这样一个年轻人,窝在一个鸟不拉屎的穷地方,区区八年时间居然搞出了这样的大名堂。如此大的工业中心,举国罕见,举国罕见啊!连你我都跟着入了伍啊。唐继尧啊唐继尧,呵呵,真是养虎为患了。”

“松坡兄,你在军校,我在民团参谋部,蜀生有多大的实力,我想你我都清楚。这五年下来,不但被他搞出了中国第一的实业,还练出了一支强大的民团,唐继尧也是自顾不暇,如今又被顾品珍赶走,云南一片混乱,天上地下,哪有人能奈何得了我们,奈何得了这个小山区啊。”

蔡锷整理了一下刚下来的1923年式新式军服,笑道:“我看这天下的军阀们怕是有难了。走吧,今天你还得和我去参加这一期的军校毕业典礼。可不能让张团长久等了。”

“军阀有难又何妨,如果全中国的人都能像这小青山区的人一样过的幸福,军阀们都死干净了才好呢。”

蒋百里一身戎装,更显英姿勃,几步跟上蔡锷,两人朝华夏军校赶去了。

------------

捕鱼者:抱歉,这两天感冒的非常厉害,昨天高烧难受只能拿冰块来敷头。晚点争取再更一章。看得高兴的兄弟们,别忘了投票一下,好歹算是上强推了,虽然成绩惨淡。

第五十二章军校风云

本着新旧交替的想法,正月刚过的这一天既是华夏军校老一届学生的毕业典礼,也是新一年的招生报名日期,算是华夏军校最热闹的日子。

这所华夏军校,之所以名震全国,正是因为蔡锷和蒋百里。

华夏军校的校长虽然一直是张蜀生亲自担任,但副校长却有两名,蔡锷和蒋百里。当年蔡锷随张蜀生回到小青山后,张蜀生信守承诺,不但第一时间投资开工修建军校,而且还四处招募真正有教官才能的军人,从一开始的国内教官和华人教官,到后面德国战败后甚至请来了几名德国教官讲解西方军队的战法与战术。

后来华夏军校建立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蔡锷拒不重掌军权的事迹也成为报纸美谈。他甚至和挂名军校的蒋百里一起亲自登报招募学生:华夏军校地处西南,旨在为国为民培养合格之士官。但凡有才有志者,可免费入学。

浩大的声势,冲天的名气,完全掩盖着张蜀生和民团,乃至蜀生公司的存在。即便极少数知道内情的人,也会认为这里是蔡锷豢养私兵来养老的地方,根本不会想到军校的底细原来那么复杂。

于是,之后每年华夏军校招收学生的日子,都会被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子们挤破门槛。

高大的华夏军校校门是大理石建造的,左右两块十米高的大理石上题着蔡锷亲手写的校联:为民争命,为国夺运

一大早,求学的学子们已经排起了长龙,漫长的队伍笼罩在晨雾中看不到尾,每个人都翘以盼。富裕点的学生们,裹着厚厚的棉衣,有的还带着家里的仆人伺候。而穷苦点的学生,紧紧地攒紧仅有的短小衣服,有的兜里还揣着昨夜在火灶下闷好的烤红薯。但总得来说,都能遵守规矩,排队等待下午才开始的招生报名。

中午的时候,一队威武无比的士兵开了过来。

大约一个连的士兵,穿着花花绿绿的作战服,上面还有一些说不出来作用的战术包,身上背着上了刺刀的华夏式改良步枪,整齐地小跑着从学生们前面路过。

“一、二、三、四……”为的连长带头喊着口号,也是一身野战军服,英气无比,脸上带着一股让人难以接近的威严。背上的步枪也同样上着寒光湛湛的冰冷刺刀,只是腰间多了一支军官用的毛瑟手枪。

“一、二、三、四……”连长刚喊完,士兵也跟着喊出了整齐无比的口号,声威震天。一百多人的声音震天不说,从人群面前跑步过去,犹如是一群出柙的猛虎,卷起一阵气浪,居然吓得当场不少的学子们打哆嗦,心道眼前的军校果然非同寻常。

“一排留下,原地警戒大门!”

“是!一排听令,稍息,立正!”

得到命令的第一排顿时在排长的号令下,分站在大门外两边,熟练地将步枪取下,啪的一声握在胸前,杀气十足。

“我的妈呀,这,这是学校里的学生,还是蔡校长的私兵呀,真吓人咧。”远处家长云集的角落里,一个商人打扮的学生家长擦了擦头上的汗,走南闯北也见得多了,但这么威武的士兵,他还真没见过。

军姿严正,杀气腾腾,军威骇人。

“谁知道呢,唉,希望我家的小子能进去吧,全中国的军校,也就这儿数第一了。”一个家长应声道。

“蔡校长威风丝毫不减当年,唉,可惜他不愿意再次兴兵争夺天下,不然以眼前这些士兵的气势,什么孙大炮,张大炮,哪是他对手啊。”

不说众多家长议论纷纷,学生们更是被这支虎狼之师一般的民团连队吓到,但也更加坚定了要进入华夏军校的决心。

不久后,几辆老式的黑色小轿车疾驰而来,车牌上偌大的一个红字“o”。小车队刚刚在大门前挺稳,警戒的士兵们顿时更加挺直了胸膛。

“敬礼!”

啪的一声,士兵们再次握枪提起,放到胸口位置,眼睛一致望着车队的方向。警戒排的排长小跑着跑向车队,小车里已经有几个穿着特殊黑色作战服的人下了车来,警戒在黑色小轿车面前。

随即,一个短的青年推开门走下来,来人正是会泽县副县长,小青山民团团长,蜀生公司总经理张蜀生。

“报告师长,一团一营一连连长古天峰向您报到。”

连长古天峰顿足敬礼,以自己最严肃的态度向眼前这位民团的神话人物敬礼。

八年时间,小青山民团从当年一团三营的小打小闹,展到如今一个师的规模,看起来度很快,其实在如今征战连连,军阀乱攻的岁月里,已经是极其保守的壮大了。

三年一个团,五年一个旅,八年一个师,这就是民团起家的路线。在日化用品,新式服装,先进药品的巨额利润刺激下,小青山的工业展非常迅。而如果没有一只绝对的武装力量来保护,那么一切都只能是给别人做嫁衣。

从一开始,张蜀生就坚定了信念:军事展一定要跟得上经济展的度。兵不一定要特别多,但一定要火力强大,训练有素,作战强悍,装备精良。

于是,八年的展,终于让他攒够了这点家当,一个师近万人的强大军力。不得不说,这些年蜀生公司的巨额利润,起码有五成多是砸在了军队建设和军事科技研上。

张蜀生走下车来,回敬了一个礼,转身看了看军校门前大广场上的几千人,满意的走了进去,心里对这一期的学生更多了一些期待,不知道又会招到多少大鱼。

这两届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好,学生名单里甚至出现了几位原本应该在第一期名单里的人物,虽然都不是什么特别有名气的人,但也至少反映了一个现象:黄埔军校多半要悲剧了。

军校的校阅场上,147名应届毕业生正全副武装地站在那里,穿着笔挺的的确良布军装,手里紧紧握着已经陪伴了他们三年,上好刺刀的华夏式步枪,挺胸收腹,目光平视,三年苦学,今天就是他们毕业的日子了。

三年前,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有过疑惑。进入军校当然是值得高兴,但当初入校既入伍的规定却让不少人心里微微忐忑,对于毕业后能否有个更好的归宿,大多数人心里却没底。

然而,三年里,这些已经无数遍跟随民团士兵训练的学生们,早已抛下了所有的顾虑,只希望早点毕业,进入那只铁血的军队。

他们很难想象,小小的小青山居然会藏着这样一支铁血军队,他们的训练,他们的装备,他们的军纪,他们的战斗素养,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思想,曾经让这些学生感到全面自卑。

不少人入伍前,自恃才高八斗,见多识广,但遇到民团小小的排指导员都被几句话问的哑口无言。入校一年,他们自恃学识丰富,但在演习时却被民团的部队轻松打败。后来他们才明白,不是自己太笨,更不是军校教的不好,是对方的实战训练实在是多到让人指,又有那位与校长齐名的蒋百里将军加入民团参谋部,或许,民团将会成为自己的第二所学校。

“立正,敬礼!”

一声如同吼出来的军令声,意味着典礼即将开始。

一行人走上校阅台,为的是张蜀生,其后是蔡锷,吴铁军,蒋百里,诸葛生等人。蔡锷是华夏军校的常务副校长,吴铁军是小青山民团第一师副师长,蒋百里是民团参谋部部长,诸葛生则是民团第一师副指导员,兼云雾山民团第二旅指导员。

军校建立后,张蜀生并没有甩下不管,甚至还亲自担任了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每周更是有他的一门必选课,现代军人道德与思想。

“各位士兵,作为校长,我先恭喜你们经过三年寒窗苦读,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国家正处在多事之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你们虽然从军校毕业了,但却只是刚刚开始。我希望你们能谨记老师们的教诲,将自己的青春与激-情投入到铁血军队中去,以你们的血与汗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军人。告诉我,你们的使命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