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253章

超级科技强国-第253章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轰……”

几乎在同时,几声短促的低沉声音在密林上空响起,随即就见到几个拉着白烟的东西掉到了山前的坡地上,轰然炸响。

“砰……砰……”

清脆的枪声,密集的步枪射击也同时响起。

菲格呆若木鸡地任由望远镜从手中滑落,跌入泥水中。“重机枪……手榴弹……迫击炮……”

但转瞬,他就清醒了过来,因为,参谋正满脸是血地在他身边大吼道,“中校,我们遭遇了埋伏,拓忠的埋伏……”

“撤退,撤退”

菲格中校一脚将眼前的参谋踢倒在地,随即大吼着下令撤退,军人的经验告诉他,山上至少有一个营的部队,再看看眼前的地形,才幡然醒悟,自己居然带着一个团,被敌人引进了埋伏圈。

其实不用他下令,印度阿三大哥们在这猛烈的能够让他们吓出尿来的火力打击下,全都是撒腿就往后跑,跌跌撞撞的,只恨没带几瓶印度神油,当做体力药水喝下去。

然而,仅仅是二十分钟后,菲格就再次得到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中校,前面也有埋伏。”

菲格状若疯狂地一拳捶在身旁的棕榈树上,后有埋伏,前面也有阻击的敌人,自己不但遭遇了伏击,而且还被包围了。

“该死的,拓忠只不过是一个贱狗一样的泰国—缅甸咋种土著,他怎么懂这种复杂的战术?”菲格略微一分析,就弄清楚了整个事情的来由,他猜到了一种可能。不是自己的过失,而是远东司令部一开始就被假情报骗了,然后是这个拓忠用自己yin*了英军追剿。随即又巧妙地设伏,接着是包围……

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但菲格却清楚,换了自己这个正规军的中校团长去做,也不一定能做的这么好,而且毫无征兆就让自己上了当。这样的战术说起来简单,但从整个开始布局,到掌握被追击的节奏,选择伏击地形,准备大量的重型武器,以及安排包围兵力,都是需要相当军事素养的。

而这个拓忠,不过是一个土著。这也是自己轻易上当的原因,完全没料到,这个土著为胆子这么大,敢包围一个团。当然,菲格更没想到,他拥有这么多重型武器。

“该死,现在需要做的是逃出去。”

菲格中校已经来不及去谴责自己低估了对手,也来不及去反思,他需要做的是带队逃出去,而不是等着当俘虏。

一个团的部队看似很多,但那是在战斗顺利的情况下,这些印度人,他最清楚不过,全都是他眼中的贱种,乱糟糟的,根本不能指望。

而且最关键的是,谁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敌人包围了自己。

第二天,英军远东司令部,远东军高官们集体大发雷霆。

“马上,立即,调集中缅边境的部队救援菲格的加尔各答团。”

印度人的生命不要紧,但加尔各答团可是有着两百多名英**官和参谋、军医等人员的,而且一个团如果被土著消灭,这将成为英国的奇耻大辱。

别人不会管它是印度团还是喀山团,他们只知道,这是帝国的仆从军,仆从军败了,也就是帝国败了。

然而,命令下达五分钟后,司令部再次接到了一份让他们暴跳不已的电报。

“司令官阁下,根据证实,昨天晚些时分,驻守在中缅边境的孟买团的一个排因为涉嫌走私,被中国人扣留了排长和一名士兵。中国人驻扎瑞丽的边境守备部队,第第三团随即宣布进入实战戒备状态,要求我们立即交出所有涉案人员,否则将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一切手段,维护……”

第三天,死人沟附近的达拉子山口,几千名印度士兵终于无法忍受被包围的惊恐,不顾菲格中校的制止,纷纷把步枪举在头顶,勇敢地走出丛林,向外面用重机枪封锁住了唯一的退路,准备长期包围他们的一千多名拓忠手下官兵投降。

菲格中校是最后走出丛林的,仅仅只是两天,这名中校就满脸浮肿,不知道遭了什么罪。

三天后,金三角缅甸一侧的拓忠将军向整个缅甸宣布,为了反抗英国人的残暴殖民统治,将组建缅甸独立军,在申明中,拓忠将军希望所有的缅甸人都起来反对英国人的残暴统治,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完成民族解放运动。

……………………

抱歉,晚上小舅子过来,招待了一下,周五公司又特别忙,回家实在是太累了,倒头大睡。然后起床,颠倒作息地写了六个小时才写完。虽然知道肯定有许多读者骂又断更,但捕鱼者尽全力了,熬夜通宵码字。。。

第二百二十三章核武报告

第二百二十三章核武报告

1936月1月,全国性的经济建设已经进行到了第三个年头,各项国民经济指标年年都被奇迹般的刷新。

各族人民在远离了战争,全国基本完成了统一,基本能够吃饱穿暖后爆发出了空前的建设热情。在政府的号召下,各行各业的各族人民都以一种挑战极限的精神在工作。争做新中国的优秀建设者,争做劳动先锋。

在五年经济计划的第二年岁末,一些中大型建设项目纷纷完工投产,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工厂、矿山、油田、造船基地、铁路在不缺材料,不缺机器,不缺工人与资金的情况下,纷纷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

比如继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后,建成的第三重型机械集团已经能够生产如今所需的各种中大型机床。而完成了第二期工程的攀枝花钢铁基地,完成了第一期工厂的马鞍山钢铁基地等几大钢铁基地,单靠攀钢和其他几大钢铁基地的一期工程,也能够暂时满足全国性的钢铁需求。大庆油田的两口重点油井也开始出油、进入试生产阶段,玉门油田也将在年中进行试生产。其他的比如崇明岛造船基地,青岛造船基地也正式完成,开始铺设中小船只的龙骨进行生产。铁路方面,京广铁路在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后,终于完成了修复、接拢工作,全线2000多公里的铁路,正式通车,而且票价便宜,机车和车皮充足,为南来北往的旅客和货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以京津唐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汉沪宁杭为核心的长三角洲经济圈(汉京与其他三地),以广闽港澳为核心的珠三角经济圈,以成宜渝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圈。四大经济圈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而规模小一些,但却集中了不少高科技产业的如原工业老区——东川工业、科技带,昆明工业带,南宁——防城港工业圈,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不过,四大经济圈,成宜渝经济圈取得的成就最大,一批代表着共和国最尖端的工业项目投产,一些高科技转实用化的项目也纷纷完成,实现了产出。

水利工程发展也非常快,以东北丰满水电站、四川金沙江水电站、湖北恩施水电站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开始完成一期工程,全国的大中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80万千瓦(不过大部分是由小水电站提供的装机容量份额),火力发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40万千瓦,也就是说,全国的发电总装机容量在1936年达到了220万千瓦,基本保证了大中小型城镇、少部分农村、几大工业圈的可持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钢铁、石油、棉花、煤矿、发电量、粮食……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创造了奇迹。

根据政务院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1935年底,新中国的经济指标已经有向法国靠拢的趋势,预计在1939年能够超过英法。

另外一个经济全面发展的特征是,全国涌现出了数量众多的私营企业,各种大中小私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从各地冒出来。比如西南的一些有志于投资的爱国商人,在交了保证金,注册了工厂后,就能在厂房修建的同时,获得政府的科技指导。因为,专利基本都是政府和蜀生公司这两个巨头所有持有的,只要你交钱或者按年、按产量缴纳专利税,你就能获得这些在当前来看都是比较先进的技术。

西南、广西沿海、江浙沪涌现出了一大批外贸企业。十几个大中型港口,每天都停满了装货的海轮,从这里,中国生产的电视机、洗衣机、汽车、医药、中低端机械、武器弹药、日化用品、加工食品和饮料等,走向了全世界。而国内的消费市场则慢一步,虽然销往国内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都要高一些,但基本还是面向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城镇的普及率也高一些。不过有些特别富裕的地方,比如西南的部分农村,也是出现了电视剧和洗衣机的购买潮。

而在2年多时间里,除了农村变化巨大外,各大中小城市也在经济的刺激下,发展迅速。由于新中国采取的是浮动户籍制度,对城乡户口并没有设立门槛,人口流动较为顺利,城市的发展很快,各城市的马路上,汽车的数量每个月都在快速增加。

除了城市在发展,农村的生存状况也在改善。

免费的学校,低廉的基层卫生机构,农业免税,优良种子的广泛使用,对抗天灾的农业补贴、补偿制度的落实,服装产量的进一步扩大后向农村倾销,都让农村基本实现了吃得上饭,穿得暖衣。而部分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则纷纷走进城市和工厂,开始新的创业。

铁路方面,在京广铁路和陇海线都基本完成后,大批的铁路工人和日本俘虏开始向兰新铁路转移。宝成铁路已经完成了工程总量的70%,1937年年底前就能实现提前通车。这样一来,中国的几大交通工程,宝成铁路,兰新铁路,川藏公路都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两年进入全面发力期。

“总体来看不错,但许多小的地方,还要下大力气。比如农民工的务工问题。”坐在去宜宾的飞机上,张蜀生翻看完了关于过去两年多新中国的经济报告。

总体局势是很好的,但一些细节确实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委员长说得对,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有的还比较严重。”这次跟随张蜀生去巴蜀视察的,就有经济部的副部长陈云生,“一个是工业方面的,许多国有大型企业从西南的工厂企业订购了大量的机械,但在付钱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不让他们把机器拉回去吧,等着装上机器开始生产的工厂无法开工,但让他们拉回去吧,这些西南的企业又要等很久才能收到货款。政府体系内的企业和工厂,我们还好调整一些,可以通过从其他方面特批原材料来补偿。蜀生公司等几大公司就特殊一些,不在国有体系内,只能通过一次次特事特办来补偿。

至于农民工务工的问题,主要是早前一些私营业主,不重视劳工法,不把农民当人看,以为还能像以前那样,把工人当最廉价的畜生使唤。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边在建立完善的复兴党工会制度的同时,还处理了相关的工厂主,以儆效尤。”

陈云生说的问题,张蜀生也明白。现在是大建设时期,比如机器,到处都需要,但却没有足够的钱来买,就算政府准备了足够的项目资金,也不够这些工厂用。这样一来,就只能采取行政调整的手段了。至于蜀生公司,他倒是认为,在经济建设为先的情况下,特事特办也好。

“委员长,马上就要到宜宾的宗场机场了,飞机即将开始下降高度,现在需要给委员长您系好安全带。”

陈云生还想和张蜀生说什么,却见特勤部的一名女军官走过来,小声地提示道。

“嗯,不知不觉就到了。”

张蜀生一边让特勤部的秘书给自己系好安全带,一边透过舷窗向外面看。他乘坐的是委员长专机,是由一架特别制造的c—32型飞机改装的,安全可靠,发动机是特制的,速度更是快得多,从汉京飞往宜宾,全程2000公里的距离,以此专机的中等航速也只需要四个小时,比后世他从上海飞成都,多不了多少时间,如果把后世候机时间也算进去,反而现在要快些。

熟悉委员长的人都知道,张蜀生回西南,喜欢直飞宜宾的宗场机场,而不喜欢在双流机场降落。张蜀生本人也笑称,这算是他不多的几个‘老毛病’之一。

不过这一次他来宜宾,倒也算是真正的公务,因为,成宜两地是中国最先进的高科技云集区之一。

张蜀生在宜宾视察了两天,丢下陈云生等人后,带着特勤人员秘密前往西昌。

在从西昌机场降落后,张蜀生登上秘密车队,又经过几个小时后,才通过戒备森严的秘密公路,来到了一处ss级的科研基地。这里地势险要,位于崇山峻岭之中,而且还是处于山腹和地下,极其隐秘。

警卫也比其他地方的更多,更精锐,光是在十公里外,张蜀生就秘密接见了一名警卫旅的旅长。

“欢迎委员长视察5号基地。”

基地的负责人带着基地的主要官员在基地门口,激动地迎接张蜀生的视察,不说他们,就是旁边那些持枪的警卫,虽然表情同样严肃,但眼神中却因为这位委员长的到来,迸发出剧烈的神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