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244章

超级科技强国-第244章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日统时期,仗着日本人的庇护,为了荣华富贵为了升官发财,就不把同胞当同胞,肆意杀戮。眼看台湾要回归,便想逃往日本,一走了之,依靠之前屠戮同胞的‘战绩’来换取在日的优渥生活。对于这种人,张蜀生是绝对不会原谅的。

秋后算账,就是为那些无辜死去的同胞主持公道,让他们在天之灵能够安息,看着这些真正的侩子手伏法。当然,在处决真正的汉奸卖国贼,收缴其非法财产后,对于家眷还是不予以追究的。至于李金龙父子则是异数。李金龙组织了反抗力量,意图依靠手下的人枪摇身一变变成抗日势力,而李登辉更是死得其所,这个几十年后的老妖孽被自己老鬼父亲抱着跳崖,也算是便宜了他们。

“谁对同胞下手,政府就对谁下手。就算他逃到天涯海角,也不会有安享富家翁生活的机会。”张蜀生淡淡地说道,中国人的本性偏懦弱,容易忘本,对于仇恨也消散得快。后世的犹太人却恰恰相反,纳粹分子在二战结束后以为能逃脱惩罚,谁知道却被各种追杀组织秘秘密处死。而现在,新中国要做的,就是对汉奸卖国贼进行全面清算,当然,在尽最大努力避免误判错判的情况下,进行全民公审、全民举报、登报核实等环节都是必要的。

张蜀生不会让事情走入极端化,但该做的,新政府一定要做,在台湾要清算,在大陆同样要清算。那种连身上每根毛发都滴着国人鲜血的汉奸走狗们,以为躲在深山沟里过几月半年,出来就能摇身一变当个富家翁的人,一开始就想错了。

墙头草自古就多,何况是这种民族危难存亡之际,更是大奸大恶大忠大义尽显昭彰。

上午和周国来就一些之后几年的对日政策问题进行了讨论,下午,国防部部长蔡锷和总参谋部部长蒋百里来到元首办公中心,请示一些关于即将开始的大整编的问题。

新中国的各部门中,国防部和后世有些不同,有些类似美国的体制。国防部权力更大一些,它并不隶属于政务院,而是隶属于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最高作战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都是其下属机构。

在军内,各级官兵对最高作战部的称呼,有时候也称作最高军部。

新的军事体制将是指挥与管理分离,比如三军总参谋部,不隶属国防部,而是隶属于最高作战部,受最高作战部的指挥。不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张蜀生亲自担任部长的最高作战部,也可以称为未来的元首大本营,拥有唯一的最高指挥权。

担任总参谋部部长的蒋百里,既是名誉上的三军副司令,同时也是最高作战部副部长,未来的元首大本营总参谋。

所以,整个军队就呈两条线,军事管理从国防部朝下,军事指挥与调动,则从最高作战部往下。国防部除了转发最高军部的命令外,不具备单独的指挥权和命令权。

所以,这次大整编是由总参谋部和国防部联合制定计划。

“委员长,目前我国的正规军事力量为三部分组成,原西南人民军、原国民党军队以及原东北军。总人数为1253885人,其中海军人数包括海军陆战队在内共计4万人,空军3。5万人。而非正规军事力量则主要为原西南的预备役部队。这一部分的兵员大约为214926人。也就是说,我国目前具备战斗力的部队总计约147万人,陆军人,海空军共计7。5万人。另外,因为刚刚建国,全国只有大约50万警察部队,这其中除了少部分转业退役复员军人外,其他大部分是从全国各级学校招募的,通过特训上岗的,基本不具备军事战斗力。一些如剿匪的特别任务,还需要驻军部队抽调特别行动部队参加。”

蔡锷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目前中国的军事力量构成,并对这种构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表面看起来,我们的军事力量是比较强大的,比如,和法国人大约83个师的军事力量比起来,我们在人数上看起来并不吃亏。但是,法国的国土纵深远比我们小,国土面积更是只有一个中国大省的面积。

而反观我国,虽然南部和西部的军事压力很小,但北部和东北部的军事压力却很大。暂时不提日本,我们和苏俄的领土边界线总长12500多公里,除了在东北要对抗苏俄的远东军事力量,在蒙古以北地区,新疆以北以东地区,都和苏俄有着大量潜在的军事冲突可能。这样一来,我们势必要在北中国驻扎重兵。”

总参谋长蒋百里补充道:“虽然红色苏俄刚刚经历过惨绝人寰的军队肃反大清洗,但他们的陆军规模依然是世界第一。外界普遍认为,苏联只有160多个师,但确切的数字却应该是260多个,正规部队大约在240多万人,包括众多的预备部队,甚至是民兵,苏俄的军事力量能够在短期内达到吓人的3…500万。同期,单论军队人数,不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德国人,都被这只红色冰熊远远超过。至于美国人,更是只有十万不到的正规陆军。”

张蜀生点点头,听着二人的分析,却想起自己已经提前查看过的二战前后各**事力量。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二战爆发前夕,苏俄能够达到300多个师,法国人能够有100多个师,德国人有190多个师700多万人的规模,英国人则比法国更少一些,美国人则更少。

但是,当这场远比一战规模更大的世界大战全面打响后,那种骇人听闻,让全世界都没有预料到的超大规模战争局面,在创造众多奇迹的同时,也为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战争爆发第九天,苏联就扩军到了近千万的规模,巅峰时期,苏联人更是武装起了1200多万正规军,这个数字非常吓人,不计算部队损失,保持1200万人的战时军事力量,已经达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美国在巅峰时期更是有上千万的兵力,日本在巅峰时期也有600多万。

这还只是兵力方面,装备方面,整个二战,苏联人生产了十万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更变态的美国人,在最巅峰时期的1000万兵力规模下,年产能够达到4万架飞机,2万多辆坦克。整个二战,美国生产的坦克,达到了8万多辆。

这些如同天方夜谭一样的数字,就算张蜀生当笑话一样说给蔡锷和蒋百里二人听,两人也不会相信,毕竟,这些数据实在是太离谱了。

但是,张蜀生却知道,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原本历史上的事情,整个二战就是全球疯狂的时期。

如果不按照原本的历史,按照张蜀生的计划,各国的军事力量还将迎来更大的井喷,比如,苏联人、德国人、法国人、美国人等等,都将拥有更多的军队,更多的坦克,更多的飞机。

在这种前提下,在1934年这个已经不算早的时间,中国的军事力量虽然没必要扩大到拖累国家财政的地步,但却绝对有必要保证做到“能绝对防守,能绝对进攻,能快速扩军。”这三条要求。

“你们最终制定的几个方案,我都看了。三个方案都有各自的出发点。”张蜀生指了指桌上的几份计划,他刚才花了20分钟的时间全部看完,

第一个方案,全国的军事力量保留70万正规军,陆军人数为60万,多余的部队转为预备役。这是一个最保守,也是最出于全力发展经济这个角度的计划。

第二个方案,全国的军事力量保留120万正规军,陆军100万人,扩充海空军。在走陆军精兵强兵路线的同时,全面提高海空战斗力。这个计划比较维持现状,和第一个计划相反,建议保留原**和东北军的精锐部队,加强军事训练和文化教育工作,提高这些整编军队战斗力。

第三个方案,全军扩编为180万人,海空军为30万人,陆军保留150万人的规模,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预备役部队。这个计划不但要保留原有军事力量,还要求扩军。

“这三个方面,第一个太保守,第二个较为一般,第三个比较符合我的想法。不过,陆军的作战部队应该扩大到180万人,海空军的人数暂定为30万人,总计210万的规模,应该就暂时够了。”

看着张蜀生轻描淡写地将这个最大计划的数字再次上调了30万,两人不禁有些叫苦,毕竟,按照计划,这个第三计划已经是最大的扩军计划了,整个军事预算都将陷入麻烦中,需要提请特别军事预算,才能保证在两年内完成这个扩军整编计划。毕竟,就算扩军,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第三计划的期限是两年。

“委员长,这样一来,中央的财政负担将非常大。”蒋百里皱眉地说道,其实,他还是倾向于新中国在前期采取保守的防御政策,180万的军事力量,分两年扩军完成,这已经是他犹豫了一周的时间才最终拿主意,写进计划书里给张蜀生看的。

蔡锷也是微微皱眉,180万人的军事力量,按照最笼统的算法,结合人民币的当前购买力,一个工人一个月10元的工资,一名士兵一个月15元的军饷,光军饷开支就需要三个亿人民币。再将训练费用、装备费用等等计算进去,一年的军费开支将达到15个亿,甚至可能更多。以1934年人民币和美元等货币的汇率来看,1人民币约为1。5美元,这个支出还是很吓人的。

这还是和平时期的军事预算,而1932年和1933年,这两年的军事支出,以对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主,解放战争消耗较低,对东北日军的战斗消耗较大,但同样达到了每年30—40个亿的军费支出规模。这还是在动员了非常庞大的民间后勤力量后的数字。

虽然战争进行的很顺利,而且西南家底丰厚,这两年的战争没有因为军费短缺或者后勤不足而失利。但长期来看,一支210万人的军队,确实是一种无形的负担。

而张蜀生也有自己的考虑,中国毕竟底蕴不如西方国家深,预备役制度也不如德国完善。二战爆发后,各国都疯狂扩军,预备役兵员制度瞬间崩塌,大量的新兵只经过短暂训练就投入战场,从而导致了动辄数十万,甚至是上百万人的损失。

这就是新兵训练不足,各国准备不足的结果。如果中国同样只保有几十万人,甚至是一百万人的正规军事力量,那么,战争开始后,中国能够动员的不过是3…400万人,其他的就只能疯狂扩军了。

最终的结果是,中**队将和其他西方国家军队一样,由于只看得到眼前利益,从而最终仓促扩军,将什么都不会的新兵送上前线,让他们被敌人疯狂地射杀。

红色苏俄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反面例子,疯狂扩军,甚至在德军兵临城下打到莫斯科的时候,还在疯狂地向前线输送兵力。但是,这些新兵的死亡率惊人的高,战斗力惊人的低。虽然德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始终还是强一筹,战损比上,俄国人丢尽了脸。

作为国土同样辽阔的中国,如果只为了经济发展,从而导致军事延后发展,那未来就将用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人的生命,去填补今天为了经济为节省下来的区区十亿或者二十亿的军费所带来的报应。

只有今天就保持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将来才可能在这个基础上扩充大规模的军队,基数如果太小,一切都是空谈。

当然,经济建设肯定是要全面进行的,华夏的复兴是不可阻挡,但同样需要全国上下集体发力,资金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军费的增大,必须找到一个补偿口。

这方面,张蜀生也想好了。

“军费方面的缺口,你们不用担心,我已经决定,将蜀生公司每年的利润上缴由10个亿,增大到20个亿。这足够我们的扩军之用,甚至还能够有多余的钱用于建设预备役部队。”

张蜀生并不是信口开河,在建国后,蜀生公司的实力进一步扩大,虽然政府组建了许多国有企业,但蜀生公司同样依靠近乎苛刻的条款,拿到了许多能源、交通、电力、社会生活方面的国家战略行业经营权,当然,条件就是超高额的利润上缴以及在相应公司划出高额的国家股份。国家需要蜀生公司的巨大财力、先进的社会科技,成熟的技术储备,蜀生公司需要不断扩大,这种新形势的公私合作,也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经济发展形势。

反观同期的gdp,总值不到300亿人民币,只排在美德苏英法等国后面,和英法差别不算大,可以说很小,至少完全超过了意大利,这就是整个半壁中国,西南在15年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毕竟,西南的工业体系是非常完善的,尤其是在对外贸易上,以汽车、中档电子产品、先进医药、日化用品、服装、高端食品、军火等为代表的先进产品,在世界各国不知不觉中,取得了惊人的利润。而机械行业,新中国只出售西方国家水准的机械,电子行业更是只出售实用型的普通技术产品。

但蜀生公司却要承担20个亿的利润上缴,这种恐怖的利润上缴,在计算了这些相应的垄断性公私合营公司的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