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21章

超级科技强国-第21章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人会关心她们从哪里来,因为一个又一个的工厂将会提供越来越多让人眼红的工作机会。

诸葛生这个人,张蜀生还是很佩服的,如果没有遇到自己,像他这样敢于舍得一身剐,看准了就把全部身家一起下注的人,只要机遇得当,保不准就是一个东北张作霖。

虽然吴铁军等人不太理解自己的想法,但自己却很清楚,再过些年,土匪成军的事情比比皆是,尤其是到了那个全民抗战的岁月。

对于土匪的收编既有多方面的利益考虑,也是为了不让这群土匪再祸乱乡邻,对于制服他们,自己有几十种办法。而且,像诸葛生具备有限野心的人,只要自己日后不刻意亏待他,他是会死心塌地一辈子的。

“军械饷银和弹药,除了重机枪外,按照一营的标准按月足额拨给他们。等二营基层官兵的抵触情绪再小些后,就把连排的指导员安排过去,并且开始士兵交叉训练计划。对二营的改造,不用遮遮掩掩,凡事据实通报诸葛生,然后按照我们训练部队那一套做就是了。”

“是。团长!”吴铁军敬礼确认了命令,随即请示道:“团长,我们真的要一视同仁地对待二营?”

张蜀生点点头,感慨地说道:“既然是真心投靠,拿命来拼场富贵,日后都是冲锋陷阵的好汉,亏了他们,我会不安的。”

关上门,拿起下午要讲的民团政治课备课资料,张蜀生却久久看不进去。诸葛生幸运地遇到了自己,而那些不幸的人呢?

唯一相同的是,在这个最乱的时代,这个最有机遇的时代,但凡有些心思的人,不论土匪还是刁民,谁都不愿意独守寂寞,而自己,则势必要走在所有野心家前面。

第三十章多收了三五斗上

小青山民团所在地,占地很广,依山而建,易守难攻。Njxs.

偌大的射击场上,民团士兵穿着草绿色的作训服以最端正的坐姿席地而坐,黑压压的一大片,神情严肃,认真无比地听着台上的张蜀生讲课。

“……为什么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原因很简单,它让人活不下去,它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张蜀生原本多时的备课笔记最后还是被扔了,而是选择了这种最随意的方式,给台下的民团军官和士兵们讲课。“日出而作日落才息,我想这里不少战士入伍前,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不过,我要选几个战士来回答几个问题,看看究竟这样辛苦劳累的生活,换来的结果是什么。”

随即,张蜀生反背双手喝令道:“一连一排二班单号出列!”

“敬礼!”一个八人小队民团士兵动作矫健地跑步来到校阅台上,敬了军礼后,挺着笔直的军姿等待他们的团长问话。

“立正,稍息!不错,出操迅速,动作整齐,军姿严整,有一股军人之气。”张蜀生夸赞了两句,超规格的民团训练章程是以军官带头做到为基础,任何人都必须通过考核的。通过不了的,就只能去待遇差得多的民团预备役,甚至连听课的时候,预备役的士兵都只能坐在离校阅台最远的地方。

对于这些没有经过严格意义上的战火考验的民团士兵,张蜀生也没有患得患失,事情总要一步步来,做到目前力所能及的最好就是好事。

张蜀生一身戎装,壮硕的身躯,笔挺的军官服,锃亮的军靴,让他平添了几分威严。

“入伍以前,家里能够吃饱穿暖的士兵,出列。”

“……”

没有任何一个人出列!

“入伍以前,家里没有受过乡绅地主狗腿子欺负的士兵,出列!”

……

“入伍以前,家里能按时缴纳几十种苛捐杂税的士兵,出列!”

“既然没有人出列,我们换两个问题。”张蜀生站立不动,继续问道:

“入伍之前,家里被逼的活不下去的士兵出列!”

八个士兵里面,三个士兵两个正步走出列。

“入伍之前,家里受过乡绅地主欺压的士兵,出列!”

剩余的五个士兵里面,又走出了两个士兵。

“家里有过老无所养,幼无所教,病无所医任何一种情况的士兵,出列!”

最后三个士兵也全部走了出来!

张蜀生长出一口气,转过身指着这八个士兵,对下面的八百多名民团士兵说道:“吃不饱穿不暖,老人没有钱粮养老,儿童没有学上,生病没有钱没有地方医,受欺负没有人管没有伸张正义的地方,被各种苛捐杂税纠缠却无可奈何!这样的生活,你们告诉我,是不是吃人的社会!”

“是!是!是……”一时间,民团战士们异常愤怒的声音,震天般的响起。

张蜀生摆摆手,呼喊声立刻停了下来,他环视了一下四周,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嗓门,带着一股霸气说道:“今天,我给大家申明一条:只要是我张蜀生能管辖治理的地方,这个吃人的社会就不能存在!而我需要你们做的,就是刻苦训练杀敌本领,在任何人敢于将那个吃人的社会重新压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拿起你们的手里的钢枪,跟着我一起反抗!”

说完,张蜀生也不停留,径直转身走下台去,当士兵们还被他的训话愣在原地的时候,只见吴铁军一个翻身跳上校阅台,高声宣布道:“都有了!现在我宣布,经过团长与地主们反复谈判争取,今年小青山地区的地租全部减半!从八月开始,凡是小青山居民或者民团士兵、蜀生公司员工家属,都可以逐步从蜀生公司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到最新的高产麦种!”

“敬礼!”

没有士兵敢独自欢呼,直到二连连长陈军喊响了敬礼的口号,所有士兵不约而同地朝着那个正离开射击场的背影立正敬礼。

有时候,信仰的产生就是那么简单,让身处黑暗的人看到光明,让绝望中的人们看到希望!

————————————

离开射击场,张蜀生心里久久难以平静。向民团的士兵们如此郑重承诺,承诺庇护,承诺包容,承诺责任,承诺以后的幸福生活,他心里却没有丝毫后悔。

地租的事情,说是谈判下来的,不如说是张蜀生亲自带人上门去逼的,虽然凡事留了一线,没有逼死以汪老财为首的几个地主,但张蜀生深知必有麻烦在后面。如果不是考虑到杀掉这些乡绅老财影响太大,早把他们关起来了。

麦种的事情,则是去年就准备好了的,梦想机虽然暂时很少动用合成功能,但稻种和麦种等新式品种不像一些特殊物品,耗费能量极少,是去年就合成出来了的。只是因为受限于种植条件,育种周期,积蓄种子数量等考虑,去年没有推广,而是分别留到了今年年初和年中。八月的季节,正好一批批下发,赶上播种期。

至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更简单。张蜀生采用了一种限制性的杂交育种办法,种子只能种一季,第二季败种野种坏种占了九成,必须更换新的种子才能种植。迫于许多考虑,暂时性的种子限制也是逼不得已的办法。

回到蜀生公司,张蜀生叫来了孙长庆,两人专门去了蜀生公司的育种基地,这里是民团一个保密基地之一,除了二十四小时看守在围墙外的民团士兵外,里面甚至布置了合成的微型报警器和小型麻醉弹防御机枪。

“请出示证件!”

无规矩不成方圆,从一开始就严格的超乎寻常的规定,让民团士兵也不敢破例放自己团长免检过关,仔细检查了证件后才放行。

“经理!”负责种子基地的是一名高薪聘请回来的爱国留学生,周子凯。看到他一丝不苟地在那里检查简易温室的几样蔬菜种子生产情况,张蜀生就不禁想起当初聘请他回来的场景。

梦想机对张蜀生的帮助是巨大的,虽然暂时不能合成机床大炮,但这大半年时间里,张蜀生也合成了不少东西。除了少量机械厂必须的高精尖工具刀和零件外,还有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并且安装使用跨时代科技产品,如微型报警器,小型红外自动防御机枪(分为麻醉型和实弹型),红外夜视仪以及一样更保密的东西——测谎仪!

除了民团几位负责人外,种子实验室、兵工厂和机械厂的几位负责人或主要研究员,是第一批被测谎的科技人员。张蜀生采用了一种非常特别的单独聊天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实验。让他很满意的是,这些人不论国人还是洋人都没有任何问题。不论是因为超高待遇的工资,还是单纯的忠诚和服从,抑或因为张蜀生的伯乐之恩而看到了充满诱惑的希望,这些人都很忠诚。

既然回到了这个最有机遇的大时代,这个中国人最悲惨无助的时代,张蜀生就不得不小心谨慎,因为他不能容许自己的建设事业出现任何哪怕一丁点的意外。所以,他耗费了相当多的梦想机能量来合成测谎仪,对最关键部门的人员进行测谎,而且永远只能作为他一个人的秘密。

“子恺,麦种的最后检测结果怎么样?”张蜀生蹲下身打量起在简易温室里涨势不错的两三样蔬菜,一边问道。

“根据抽样检测,99%的种子活性都达到了经理你制定的技术指标。实验室里的麦种,也达到了95%以上的发芽率,长势都非常不错。经理,年初推广的新稻子下个月就要成熟了,这一批麦种再推广出去,小青山的吃饭问题,可基本上就完全解决了。真是神奇的种子,我敢保证它们是划时代的发明。”

周子凯兴奋无比地说道,留学外国四年,学的是生物学,根本没想到回国后有什么适合他的工作,只是当初一个叫肯尼斯的外国人信誓旦旦地告诉他将要在中国投资建立一个实验室,他才回来的。没想到,原来是中国人自己开的公司,还让他赶上了这么具有挑战性的实验。

张蜀生给他的稻种和一些技术资料,让他如痴如醉的日夜学习,别说回家,整个人连吃带住都搬到了种子场。

“它们是不是划时代的发明不重要,关键是要能让食不果腹的人们吃得上饭。”张蜀生感慨道。“稻种有没有发现其他问题?”

“嗯,还是老问题,土壤的问题。实验室只有我和三个技校学生,小范围实验很难发现这种新种在整个小青山推广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采取和稻种一样的办法,规模化种植,及时跟进调研,明年麦子收获后,才能得出第一手的种子改良结论。”

梦想机的合成不是万能的,比如它就无法考虑到具体的复杂的土壤条件。

“那行,你带着几个学生好好跟进一下新麦种的种植推广情况,人手不够就从技校的生物预科班挑人,虽然只学了**个月,但都是有底子的学生,里面总有那么一两个心灵手巧有天赋的学生。”张蜀生站起身来,给周子凯拍了拍白褂子上的泥土,笑着打趣道:“你呀,也别总住在种子场,搞得好像我这个经理虐待员工一样,还有,三餐一定要按时吃。”

“经理,您就别操心了,有了您给的这些种子,其他任何事情我都可以放下。唉,看到稻田里那前所未有,长势喜人的沉甸甸稻穗,中国人以后吃饱饭的希望真的靠它们了,你说我能不更努力吗。”说完,周子凯似乎发现了一棵长势有点问题的黄瓜苗,也不管张蜀生还在旁边,连招呼也忘了打,径直取了仪器小心挖起来,和两个学生进去做实验了。

看着沉浸在实验中的周子凯,张蜀生似乎看到了许许多多日后的爱国科学家,或许是李四光,或许是钱学森,他们也许都比周子凯伟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心。

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不断地聚集起来,给他们更是给自己一个改变落后中国的机会。

第三十一章多收了三五斗中

八月桂花开满山的日子里,小青山最早一批种上新稻种的水田里,一株株被颗粒爆满的稻穗压的弯下腰的稻子,似乎喻示着丰收的喜悦。不出半个月,这些谷子都将颗粒归仓,填饱农民们饿了几十年的肚子。

不过,也不是人人都高兴,有的人,老脸拉得比驴长,两眼儿跑光不说,还夹带吹胡子瞪眼睛。

“多好的收成啊!”

声名狼藉的靠河庄老财主汪德才望着眼前一片连着一片的金黄色稻田,两眼冒出了贪婪的绿光,可眉头却蹙成了皱巴巴的一团,嘴里吧嗒着烟袋子,贼眉鼠眼的样子不知道在打着什么主意。

“爹,今年泥腿子们也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了,该死的,连我们家都舍不得天天吃,我呸!”

地主家的大儿子王丙寅啐了一口,一脚踢起田埂边的两块石头,石头飞入田中,砸落不少稻子,还不解恨,又抱了一块更大些的石头砸进去,这才拍拍手,恨声道:“让你们吃,我让你们吃!”

老谋深算的汪老财,一边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一边想着这两年变得越来越诡异的事情,先是莫名其妙来了一个外乡人,接着在梨树坪落了脚,办了些什么厂子,接着居然还当上了民团团长!翅膀一天比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