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186章

超级科技强国-第186章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渗碳淬火处理的高强度三棱军刺也已经出现两个缺口。

戴安澜拿出自己的太阳牌打火机,外贸zippo打火机的国内版,啪一声打燃,给王竣点上烟。昨晚他并没有参与火线拼刺,王竣执意不让他上,说是在军校的时候,自己拼刺就比他强,而且,夜晚的战局更为复杂,需要一个人负责总指挥,而这一点,他认为戴安澜比他强。

“老王,你这一身刺刀功夫不错,拼死了七八个,自己居然毫发未伤。你说要是我们西南军个个如你,这仗可就好打了。”戴安澜推推他肩膀,调侃道。

“我哪有你说的这么威猛,还不是警卫员怕我有事,一路提着手枪和冲锋枪跟着。不过,杀得倒是很爽快……”王竣惬意地吐出一个烟圈,昨晚的厮杀确实非常过瘾,不过要不是警卫员跟着,他肯定要挂彩的。“不过比起日本鬼子来,我们这些主力师的士兵们,个个都不是孬种,面对这种鬼子的主力师团,我们还能占上风,也算没有辜负了总长的期望。”

“双方都是职业化军队,我们的训练方法更先进科学,士兵的身体素质更高,刺刀的设计也比日军强,就连拼刺技术也重点参照了日军的拼刺风格进行训练。胜之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别的不说,就是这种三棱军刺就是张蜀生从原本历史上五六式步枪上学来的,这种号称全世界最毒的三棱军刺,因为加工的时候有一道特殊工序,导致它含有一种对人力伤害力很大的金属物质。

硝烟还没散尽的战场,日军已经退下去了,除了轮值的士兵,其他人都就地靠在堑壕里休息着,整个夜晚,除了后面的两个营总预备队外,这几个营都已经轮番上阵,困乏无比。

仓促构筑的战壕,最缺乏的就是防炮洞,虽然日军的先头联队也没有携带多少掷弹筒和迫击炮以上口径的步兵炮等重武器,但随后的师团主力肯定是携带了的。而且缺乏防炮洞,士兵们就只能靠在战壕壁上或者直接躺在战壕沟里休息了。

戴安澜看着那些警戒的士兵,不由微微点头,黎明时分正是一个人警惕性最弱的时候,而这些训练有素的老兵们,正通过猫眼洞,警惕地眺望着阵地前方。再看看那些熟睡的士兵,一夜的鏖战,就算身体素质很强的他们,也是困的不行,抓住鬼子退下去的时间和衣而睡。

“老王,5号、7号、12号、15号段阵地前,我认为应该埋设更多的阔刀雷。这几个阵地段,视野受限比较大,地形也是较有利于进攻方,多放点阔刀雷,给鬼子点好招待。”

“嗯,我让后面多送点来,不够了再说。”

两人继续讨论着昨晚的战斗,西南军的防御部队损失并不大,主要是由于普遍使用了高效照明弹,撕裂者式机枪在短促的照明时间内,足以对一大片的敌人进行火力覆盖。其次,趁夜色冲进战壕的日军则遭到了刺刀+手枪+冲锋枪这三个变态组合的围剿。最重要的是,防守部队不是一个连两个连,而是两个营,一个联队的进攻,也就没有占到太大便宜,反而丢下了三四百具尸体,伤者无数。

天色已大亮,负责发放早饭的士兵们正提着铁的木的水桶,抬着箩筐,一个个班的下发早饭。有的水桶里面居然装着比较稀的蛋花汤,有的水桶里还装着冒热气的青菜萝卜,都是新鲜热炒的。箩筐里则放着热乎乎的馒头。

“戴团长,王团长,吃点东西吧。”

韩厉昨晚算是挂了彩,胳膊上被刺了一刀,不过这人也是个硬汉子,止血以后,除了下伤口就跑回火线了。此时正单手端着东西,递给王竣和戴安澜。他不是过来献殷勤的,这里刚好是他负责的阵地段。

“这怎么还有新鲜青菜。”

两人各拿了一个馒头,却看到军饭盒里居然还有青菜,而不是萝卜或者咸菜之类的。

“团长放心吧,每个士兵都有,你们的和大家的一样。”韩厉憨憨地一笑,他可不敢背上搞官兵不平等这一套,今天的早餐确实都有青菜,而不是咸菜。“昨晚这枪炮打的凶,城里城外的父老乡亲们,都带了很多东西到后方慰问我们,管后勤的老宋做主付钱买下来了,也算是战地征用。”

“原来是这样,吃,多吃点,多杀点鬼子,别让乡亲们对我们这些人民军失望。”戴安澜带头啃了一大口馒头,拿起装了蛋花汤的饭盒喝了一大口,虽然这些东西是付了钱买的,但他依旧觉得很香。因为,对于那些苦难的百姓来说,家中怕是已经没有多少余粮。就算有,不放着以防万一日军进城作为逃荒的粮食,反而拿来支援人民军作战。更~新。这已经是很难得了。

人民军的补给则还在正定城准备装车北上,怕是要中午才能送到,预定的一个团后勤补给,当然不够两个团用,昨晚的晚饭,大家就是吃馒头和咸菜,将就了一晚上。

战壕的部队正在吃饭的时候,一群学生兵已经抬着装着阔刀雷的军火箱上来了,这些孩子同样没吃早饭,但却不愿耽搁时间,经过简单训练的他们,一人单手抓了个馒头,一边小跑着把地雷抬到阵地前,配合着人民军士兵埋设地雷。

而再远一些,城门方向,已经能看到一大群的人朝这边过来,那是赶来帮着挖战壕,掏洞子的民夫

不知为什么,戴安澜的眼睛有些湿润,放下吃光的饭盒,望着战场方向,低声道,“老王,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

离北平三十多公里的铁路线附近,正有一条长的望不到的人龙,蜿蜒地向南而去,这正是西南军连夜出发的保定作战部队。一晚上的急行军,士兵们的脸上都带着浓浓的倦意。从凌晨一点多出发,到现在天明部队居然走出了三十公里,连第四师师长马文武和第三师参谋长高枫都感到有些意外。

“鬼子的特工活动还是很猖獗,不然,我们也能乘火车南下保定了。”

高枫狠狠地揉了揉太阳穴位置,整个晚上,部队只休息了一次,半个小时时间,而作为第三师的带队军官,他既要协助这支围歼部队的指挥官马文武处理行军事宜,又要不断思考围歼战打响后的一些应变战术,整个人根本没有休息。

“有些是鬼子的特工干的,有些则是汉奸做的,真是一群民族的败类。”马文武对破坏铁路线的鬼子倒没有太大恨意,换了自己是日军指挥官,同样不会坐等中**队乘火车南下,多段炸掉是最好的办法。“十几个地方同时遭袭,没有几天时间是无法修好了。”

这一点也是陈诚的错误,明明安排了两个师负责铁路守备,但却因为过于担心京津战场,而将部队放在离北平很近的铁路线上,从而导致大段大段的铁路被日军特工和汉奸们轻松破坏

“开饭吧,让士兵们休息十分钟再走。”

吃饱了才能更好的行军,马文武下了命令后,传令兵便很快地传下命令,整个突袭部队开始吃早饭。等待他们的,将是直到明天才能结束的急行军。

7月3日清晨,西南昆明。

“慎行,你不再睡一会儿吗?”

何凝正抱着张蜀生睡得舒服,却感到他翻身起来要起床了,也跟着坐起身来。

“睡不着,你们睡吧。”

早上六点多张蜀生就醒了,虽然他远在几千里外,但却深深惦记着这场即将打响的围歼战。围歼战能否打响,和突袭部队是否能够准时到达各位置有重大关系,所以天刚亮不久,他就睡不着了,翻身起床。

何凝见他不睡了,安抚了一下旁边的陆允言,示意她继续睡,自己翻身下床。作为机密秘书,陆允言昨晚忙到快两点才睡。

取过一件外套给自家男人披上,何凝又去打开家中的快速豆浆机,家里虽然没有什么奢侈品,但这种不起眼的高科技产品,却有不少,准备煮点豆浆给男人喝。

“北边的情况如何了?”

张蜀生径直走到房间中的电话旁,拨通了作战值班室的电话。

………………………………………………………

捕鱼者:1分钟后更新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大屠杀下(周日第二更)

第一百七十七章大屠杀下(周日第二更)

“报告总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情况。

经过彻夜战斗,保定守军打退了日军第五十七联队的多次进攻,三团戴安澜坐镇指挥,一团长王竣亲自率队和敌人拼刺刀。目前保定安然无恙。

根据最新的战况,十分钟前,第三师和第四师刚刚结束了十分钟早饭休息,已经继续上路,目前的行军距离是三十八公里,预计明天能够准时到达保定的预定作战位置。

国民党军方面,两个主力师和原本的两个铁路守备师也已经出发,行军状况基本良好,虽然很辛苦,但还是完成了预定的行军计划。”

“嗯,这就好,我现在就去办公室,你们准备好报告,我一会儿再详细看看。”

喝了点豆浆,张蜀生就赶到了办公室。先是阅看了一番津京战场的最新情况,随即处理了一些西南的当务之急问题,涉及到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大事,都需要他亲自签字才能通过。

即便强如张蜀生,又有提前上班的陆允言和茅云先协同,处理完这些重要文件也花了他一个半小时时间。

“云先,你去把后勤部周端正部长叫来。”

张蜀生想起有些重要的事情要叮嘱周端正,便让茅云先去通知,关上门,坐回办公椅,陆允言便体贴地给他按摩起来,还有一天的工作,总长真不是人当的。

“慎行,北边打的那么厉害,我们要是多运点坦克装甲车去就好了。”听到丈夫找周端正,陆允言也猜到了是和后勤补给有关,一边给男人按摩,一边小声说道。

“没用的,坦克的重量决定了它的运输困难。如今除了西南,整个中国的铁路运输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北部,要想从西南运送这些重型装备北上,难度太大了。”张蜀生何尝不想运些坦克北上,但即便是超轻型坦克,也不见得能空运过去,目前搬山型运输机的载重和承重能力还是有问题,需要等到两三年后中型战略运输机出炉后,才能运送轻型装甲战车。

从目前西南的区域来看,四川重庆方向是肯定无法陆路北上的,铁路都没有修通,京汉铁路倒是一直北上,但要将坦克从巴蜀通过长江运到武汉,又是一个大问题。更别说走广东乘船运到南京登车,连天津都被占了,津浦线都只能半路下车,等坦克开到北平,估计战争都快结束了。而且,京汉线和津浦这条半残的铁路是南京政府最重要的北上运输通道,把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分一些运力给西南运输补给,已经是委员长的最大许可了。想要腾出来给坦克过路,那简直是要了委员长大人的命。大规模肯定是没指望了,就看会战总攻前,能不能运送一批攻坚的轻型坦克北上。

“总长,您找我。”

“坐吧,找你来主要是问问火炮运输的问题。”张蜀生回忆了下几天前的后勤报告,报告里也有关于火炮北上的相关数据,不过如今京汉线被暂时切断了,不由让人有些担心,“现在保定方向出了问题,火炮和弹药运输有问题吗?”

“总长,这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四个师的师属和团属火炮运输任务。弹药保证了两个基数。如果保定最终无事,我们将完成后续总计500门补充火炮的运输任务,以及平均到每一门火炮三到四个基数的战场弹药储备量。空中的补给运输不算在内,后期也许将用于补充炮弹消耗。”

周端正说的数字不是由后勤部定的,而是在将西南北上运输能力上报军部后,由后勤专家和军部参谋们共同计算得出的。不用飞机运也很简单,浪费运力,后期倒是可以运输炮弹,一飞机也能装过去好几吨炮弹,比运输火炮效率高。

“这样我们就将拥有1000门火炮,以及三到四个基数的炮弹。”

张蜀生点点头,对于这个数字没有感到意外。由于设计得当,西南的火炮其实很方便拆卸运输,除了几种155mm以上口径的重炮,都能较快的拆卸和组装,这样将火炮运到武汉登车,北上还是较为容易的。

而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日军,都不会想到,这个远在西南的张蜀生,居然雄心勃勃地要运送1000门火炮北上,这简直是破天荒的事情。

当初之所以要求军部运送更多火炮北上,主要是考虑到要对日军形成全面的火力优势。在空军具备压制优势后,日军在面临空地两大火力压制后,将丧失更多的战斗力。要知道,此次北上的主力火炮都是105mm野战炮,虽然运输是麻烦了一点,也缓慢了许多(至少需要四个月来进行后勤准备)但一旦这种火炮形成集群优势,日军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将遭到灭顶之灾。一发105mm炮弹炸下去的威力已经和国外先进的122mm火炮相同了,如果能集中起几百门这样的火炮(1000门火炮不可能全是105mm,还有相当数量的88mm高炮和70mm的24年式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