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176章

超级科技强国-第176章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成一个小角度盘旋掉转机头,瞬间就按下了航空机枪的发射按钮,一架躲避不及的日机,瞬间被击中,冒着烟向海里栽去。

在击中这架日机后,罗成没有任何恋战,依靠超人一等的飞机加力,冲向了一艘正射击的欢的巡洋舰,机炮不停歇地就是一阵扫射,瞬间打哑了两三个防空炮位。

而这时候,日机的航空机枪也开火了,罗成感到飞机微微一震,似乎是被击中了哪里,不过幸好不是被机炮击中,问题并不大。

掉转机头后,正赶上了追来的日机,罗成再次运用歼—2战斗机的优良机动性能,不顾刚才被日机从后方命中了一梭子,抢先开火,一连串机炮终于将这架性能落后,飞行员技术也差不只一筹的日机打的凌空爆炸。

说时迟那时快,轰炸机小队和鱼雷机小队已经通过低空飞行离开了舰队上空,开始加速逃逸。

罗成一个盘旋后发现战况不错,两艘航空母舰冒起了通天的浓烟,时而还有剧烈的爆炸声响起,已经能够看到不少日军跳进海里,看来这两艘航空母舰没有救了,至少也要沉一艘,而另外还有两艘日舰在冒烟,不知道受创如何。

而己方,有一架轰炸机的飞行有些不稳,看来是被日本人的防空火力击中了,不过千辛万辛的是,轰炸机虽然没有鱼雷机小巧,没有战斗机的速度和灵活,但却有着防护装甲,装甲并不厚,但却几乎刚刚好防御日舰的小口径防控高炮,要知道,它的设计敌人就是日本特混舰队和英国人的远东舰队。

其他两架鱼雷机也带伤,能看到机翼的浓烟,受损有些重,不过根据罗成的经验,撑到飞回大兴机场应该没问题。

这样一来,十架飞机,参与偷袭的九架飞机没有被击落一架,重创一架,轻伤两架,已经是很轻微的战损了,相比来讲,日本海军就享受到了末日一般的噩运。

第二天,当消息传向全世界后,整个世界都哗然了。

1932年五月14日,日本特混舰队在天津外海被尾随返航舰载机的中国西南先进战机偷袭,大意的日军特混舰队起初甚至以为那是返航的舰载机,结果被中国装备的这三种未知先进战机使用重磅航空炸弹和机投航空鱼雷击沉航空母舰加贺号一艘,重创一艘航空母舰赤城号,另外尚有一艘战列舰和一艘巡洋舰受创。

航空兵与航空母舰的关系,前所未有地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人们第一次认识到,在强大的舰队面前,先进战机完全具备击沉战列舰级别主力舰只的能力,一场海军改革正在各国酝酿。

8500字,没有半夜更,因为小改了一下,放白天更了。抱歉。

第一百六十七章喷气试验

第一百六十七章喷气试验

西南军空军特遣队出乎所有人意料,在天津外海击沉日特混舰队一艘航空母舰,击伤包括一艘战列舰改装航母在内的三艘大型舰只。

消息传来时,大江南北,举国震动。

乱世悲秋,在日寇肆意践踏我大好河山之际,这样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来,无疑是给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带来了一丝希望。

如果说国民党与西南政府签订的‘五一合作”这样一个出于大局考虑的和平抗战协议,是拯救民族的大前提共识的话,那西南军实实在在的北上抗日,算是为这个不幸的民族注入了一丝活力。

五月的中华大地,被这个大胜的消息彻底鼓舞了,每一个城市都有大批的学生和市民走上街头,庆祝胜利,呼吁国民党与西南政府加大抗日合作力度,早日收复被日寇窃据的大好河山。

就在南京国民政府茫然不知西南的战机究竟是从哪里起飞的时候,西南联治政府已经发布了关于5。14天津海上大捷的政府新闻记者会。

西南联合自治政府外交部长李宗仁亲自出席了记者会,传达了西南政府的最新决定。

“……此次巨大胜利是在西南联治政府与国民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换来的。或许此时此刻,在座的先生女士们都有不少报社同事正在廊坊前线采访,从我们与南京政府公布的战况以及这些勇敢的记者们从前线发回来的新闻报道,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西南人民军还是国民党军队都在全力抗战。

其中,我想很多人都还记得,抗日联军第十九路军陈军少将与第十八路军陈诚中将共同合影留念的那张烈士竹筒图,虽然那是一个国民党士兵的临死愿望,但他却代表了我们两军的共同意愿,那就是打败日本人,收复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好河山。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场还在持续的战斗中,无论是西南人民军还是国民党官兵,都没有选择退缩,他们在前线昼夜与日军激战。据我所知,西南人民军和国民党军队的一些基层连营,半个月的战斗下来,甚至不得不补充高达70%的新兵。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可想而知,两路大军在廊坊与日军的激战达到了何种激烈的程度。

惨烈的牺牲换来了惨烈的胜利,我们的抗战道路任重而道远。

此次空袭作战计划,我们西南人民军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通力配合,不但秘密提供了一个供抗日之用的前线机场,还派出高志航中校带队的两个中队牵制日军战机,从而为西南空军最终成功地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呼吁国民党政府加大抗日力度,共抗强敌,西南政府已经做好一切之准备,迫切希望为抗日做出更大贡献。

同时,在这里,我代表西南政府宣布一个重大决定。

为了纪念在抗战中已经牺牲的和即将付出生命的中华儿女们,西南联合自治政府最高领导人张蜀生亲自签署总长命令,西南政府将在成都修建抗日英雄纪念堂,凡是在这场抗日战争中的牺牲中华儿女,无论他们来自何方,无论他们死于何地,不分党派,不分籍贯,不分民族,凡是为这个民族反击日寇作出贡献的英雄们,都将魂归于此,受到后人千秋万世的祭奠,他们的功绩必将被千古铭记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一个缺乏英雄的民族,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对英雄的认同,往往当代英雄在他们的时代都饱受苦难,不为人知,不为人理解,要过上千百年才能被后人认可。而如今,我们不应该将祭奠与歌颂英雄的责任交给后代子孙去做,我们需要的是从现在开始记住他们,肯定他们,给予他们一个符合英雄功绩的最高肯定”

……

“不分党派,不分籍贯,只要他们为这场抗日战争付出了牺牲,都必将得到承认。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这个民族永远不会忘记英雄,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汉子民们,无异于背叛整个民族。”

张蜀生轻轻地放下手中这份报告,语重心长地对政务院副总理兼宣传部长韦三才说道,“政治宣传很重要,但是我们决不能在这些事情上面做手脚,该肯定的肯定,该隐瞒的隐瞒,既不要有负那些为民族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儿女,也不要为了一己政治之见破坏了统一抗战的大局。”

“请总长放心,宣传部一定不会做出有违总长指示的事情,一切政治宣传都将以民族为重,以抗战为重。”韦三才少见地站起身来,像一个军人一般对张蜀生敬了一个礼。在这两人的房间里,他似乎已经不再是那个学识渊博,学贯中西的政治新星,而是当年那个孤儿院里的天才。

“嗯,三才,政治工作很重要,但也要有一颗更睿智的政治心,如何把握这个度,你还要多历练。忠诚与天分、作风与睿智你都不缺,再加上经年的磨砺,日后你才能走的更远。”张蜀生走到韦三才面前,伸手为他整了整衣服,就像当年在孤儿院时一般,他记得那时候,韦三才是第一批孤儿中给他印象最深的人之一。“以后没人的时候,就叫我院长吧。”

“是,院长。”

韦三才的眼眶不经意红了。作为一名孤儿出身的政治新星,他的一路升迁难免有张蜀生的信任与肯定在里面,不过,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把自己当成大权在手的人,而是兢兢业业地做着宣传部的事情,立志要通过政治宣传,为这个自己心目中神与父亲一般的人物,打通通往更高权利的道路。

他自始至终都坚信一句话“有些事情永远不是战争与杀戮可以换来,尤其是绝对的忠诚与跟随,唯一的办法是循循诱导式的宣传与鼓动”。

看着韦三才离去,张蜀生不禁微微叹息,作为自己的宣传部长,作为西南的宣传部长,韦三才注定要成为一个让人畏惧而又疏远的人。或许现在的宣传部还不动声色,但随着自己权利的日益拔高,为了统一整个民族的意志,为了整个民族的未来,一些集权式的事情难免会发生,而正如同历史上与后世中屡屡发生的事情一般,政治宣传永远都是为了政治家服务,通过善意的或者恶意的谎言,将一个民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用于开疆扩土或者满足个人野心。

而韦三才的绝对忠诚与政治天分,以及那一丝不苟的作风,都注定了他将在政治宣传上会有大作为,而从得到的一些内部调查来看,韦三才也逐渐在改变,从一个当年较为木讷本分的人,开始在政治宣传中变得圆滑与睿智起来。他的成长道路曾经让张蜀生有些惊讶,因为他想到了一个人,后世正是那个人,辅助一个更伟大的人,成就了不世的功业。

下午,张蜀生在总长警卫队的护送下,来到了位于昆明市郊以北一百三十公里的大山中,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秘密实验。

这个在西南特情部的保密档案中名列前茅的ss级保密基地,全称是“中国喷气推进实验室”

这是一个神秘的基地,和其他的ss级甚至更高的基地保密等级一样,在任何政府档案中都找不到它的名称与资料,只有在特情部和张蜀生任主任的‘中国最高科技委员会’的档案中才能找到它的存在,而在一些必要的场合,它的称呼是‘s11’实验室。

这个位于大山中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从涡扇飞机歼一1式战斗机定型生产的时候开始就立项了。长达10来年的潜心科研,虽然到如今也没有生产出来一架喷气式飞机或者是一台先进的火箭喷气式发动机,但却积累了无数的经验,而其中衍生的几样产品已经在军事中得到了应用。

基地早已做好了实验的一切准备,在迎接了张蜀生以后,实验随即准备开始。

这是一次喷气实验。

“主任,这次的实验主要是分为两个环节。接下来第一个环节是发动机静态点火实验,下午会有第二场实验,一架验证机将进行一次模拟试飞。”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负责人慕容博是一名归国学者,虽然他不是飞机专家,却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动力学专家,在20年代回到国内,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最终因为其在动力学方面具有的独特构思,担任了这个中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主任。

而他嘴里的主任,则是中国最高科技委员会的主任张蜀生。

对于十来年来,实验室都没有拿出什么特别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慕容博每次见到张主任都有些惭愧。不过这也不能怪实验室,虽然最高科技委员会提供了最关键的推进与喷气方面的前沿科技资料,但实验室从开头几个人兴起,慢慢地从世界各地和西南几所大学抓人,最后花了十年才基本解决了一半技术难题。

如何将这些纸上的资料和技术吃透,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不过随着西南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随着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从各大高校毕业进入实验室,越来越多的华人科学家也抱着一颗报国心纷纷归国,实验室的进度快了许多。

如果说北方的战争是一场民族保卫战与抗击侵略的战争的话,西南的这场科技攻关战就是一场赌博明天的战役。

即便是在战争的炮声最隆的时候,西南的科技研发也如火如荼,从未停下过一天,不少科研人员比如慕容博更是加班加点的工作。

他们是爱国的,但他们更珍惜这难得的科研机会。

当看到中国的其他地方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看到那些同胞还在赤贫线下挣扎时,而自己的科研所已经在耗费动辄百万数的巨额资金搞科研,他们就产生了一种迫切的使命感,绝不能浪费这些钱,绝不能让西南政府的投入打了水漂,那将是对整个民族的犯罪。

作为实验室的附属产品,火箭弹与即将用在大型飞机上面的火箭助飞装置都是很先进的产品,绝对属于当今实战装备的一等一先进货。

张蜀生想到了战报上关于火箭筒的实战使用效果,部队在100米—150米范围内用它打敌人的目标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火力猛,单兵操作方便,携带也容易,算是一件很不错的单兵火力猛器。

“你们实验室定型设计的火箭筒,实战效果很不错啊,应该表扬。”

慕容博有些汗颜,这十来年的时间就拿出这么点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