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唐诗宋词鉴赏集 >

第35章

唐诗宋词鉴赏集-第35章

小说: 唐诗宋词鉴赏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醉眼开,睡眼开,

疏影横斜安在哉。

从教塞管催。

【注解】:

1。霏霏:纷飞貌。

2。管:乐器。

【赏析】:

这首迎春小词,以景衬情,寄喻颇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烟雨霏霏,雪堆梅枝。不禁想到“春从何处回”!惟愿东风送暖,“塞管”催春,早回大地。全词写景细腻,抒情委婉含蓄。

吴淑姬

嫁士人杨子治。有《阳春白雪词》五卷。黄花庵云:〃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

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

醉也无人管。

【注解】:

1。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

2。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唐张籍《吴楚词》:“今朝社日停针线。”

3。“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赏析】:

此词抒写游子思乡的情怀。上片写游子在深山溪桥边,遥念家乡社日,看到双双飞燕而自伤孤单。下片写游子长期飘流在外,春衫已破,满是泪痕,却还不知归期。末尾连用三个“无人”,点出不仅赏花、饮酒都无心情,甚至醉了也受不到照顾。写尽孤身羁旅的凄凉况味。通篇缠绵凄恻,委婉含蓄。

黄公绍

字直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度宗咸淳元年进士。隐居樵溪。著有《在轩词》,有《'左〃弓〃右〃疆〃的右边'村丛书》本。

*解连环*

高观国

露条烟叶,

惹长亭旧恨,

几番风月。

爱细缕、先'上“穴”下“卒〃'轻黄,

渐拂水藏鸦,

翠阴相接。纤软风流,

眉黛浅、三眠初歇。

奈年华又晚,

萦绊游蜂,絮飞晴雪。

依依灞桥怨别,

正千丝万绪,

难禁愁绝。

怅岁久、应长新条,

念曾系花骢,

屡停兰楫。弄影摇晴,

恨闲损,春风时节。

隔邮亭,

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注解】:

1。'上“穴”下“卒”':突然出现。

2。拂水藏鸦:形容柳的枝叶渐长。

3。三眠:《三辅故事》:汉苑有柳如人形,一日三眠三起。

4。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这里泛指送别之处。

5。花骢:骏马。

6。兰楫:这里泛指舟船。

【赏析】:

这首词咏柳怀人,轻柔细腻。上片着意写柳。露条烟叶,翠阴相接。风流纤软,絮飞如雪。下片因柳怀人。灞桥依依,难禁愁绝。曾系花骢,屡停兰楫。春风时节,故人望断。全词委婉含蓄,情思悠长。

高观国

字宾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十杰〃之一,其词集名《竹屋痴语》,有毛刻《宋六十家词》本。他与史达祖交谊颇挚。其词风婉秀淡雅,与卢祖皋相近,俱能自成一家。

*卜算子*

高观国

屈指数春来,

弹指惊春去。

檐外蛛丝网落花,

也要留春住。

几日喜春晴,

几夜愁春雨。

十二雕窗六曲屏,

题遍伤心句。

【注解】:

弹指:比喻时间短暂。

【赏析】:

这首送春词,抒写了伤春惜春的情怀。上片言春之短暂。屈指迎春,弹指春去。画檐蛛网,也留春住。下片抒写伤春愁绪。几日春晴,几夜春雨,春将归去矣!伤春之句,题遍屏窗。全词曲折有致,思绪缠绵。工巧婉丽,饶有韵味。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

醉拍栏干情咏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注解】:

1。初了:刚刚完了。

2。明肌:白晰的肌肤。

3。嫔娥:指宫女。

4。香屑:香粉的细末,此指香味。

5。情咏切:意谓感情于歌唱的曲词之中。

【赏析】:

此词写宫廷歌舞的繁盛以及沉醉于歌舞欢乐的愉悦心情。词中虽有唯美主义的色调,却已不同于“花间词”的浓艳、雕琢。多用淡笔素描,显得清丽、自然。

李煜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世称李后主。当时宋已代周建国,李煜既不甘心屈辱入朝北宋,又不能抵御抗衡,做了十五年皇帝,苟安度日。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其词不用典,不雕饰,直抒胸臆,善用白描和比喻,语言朴素自然,个性鲜明,艺术技巧极高,开拓了词的领域,创造了新的表现手法。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

今宵好向郎边去。

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郎恣意怜。

【注解】:

1。黯:同“暗”。

2。袜:以袜贴着走。

3。金缕鞋:指用金线绣成的鞋。

4。画堂:指装饰华丽的厅堂。

【赏析】:

此词写一个女子在一个花香月暗的夜晚,偷偷地跑到情人身边相会的情景。描写形象如真,词句自然,感情真切。颇具民间词的韵味。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注解】:

1。凤阁龙楼:指画有龙凤装饰的楼阁。

2。玉树琼枝:形容树像琼玉一般美丽。

3。沈腰:作为人消瘦的代词。

4。潘鬓:表示衰老。

5。辞庙:告别家庙。

6。教坊:宫延里的歌舞班子。

【赏析】:

此词是李煜被虏隆宋,在失去自由的幽禁日子里写的,表达的是亡国恨。上片写自己只顾沉缅于享乐,从未经历过战争。下片写自己被俘时“垂泪对宫娥”的情景。此词刻画了一个懦弱无能,沉缅于歌舞升平的的亡国之君的形象,表现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臣虏生活的哀痛。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晚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注解】:

1。上苑:古时供帝王游玩和打猎的园林。

2。车如流水句:意即车马络绎不绝。

【赏析】:

此词借梦游重温帝王生活,以抒发自己亡国后的无限愁恨。在艺术表现上别具特色。以极少的语言,表万千的情绪;以昔日的欢乐表今日的悲痛,暗中形成对比,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感情真切,技巧纯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解】:

1。何时了:无时可了,永无了时。

2。又东风:东风又飘,意又过去了一年。

3。雕阑玉砌:指南唐故宫。

4。问君:是假设词,是自己问自己。

【赏析】:

此词为感怀故国之作。通篇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自问,将词人度日如年,悲恨相续的惨痛心境全然委婉展现。全词明白如话,不用典,纯以白描直抒胸臆,真实感人。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注解】:

1。潺(chan2)潺:流水声,这里指雨声。

2。阑:残尽。

3。罗衾(qin1):丝绸做的被子。

4。一晌:一会儿,片刻。

【赏析】:

此词为怀念故国之作。春雨晓寒,象征着身为臣虏的凄凉处境。梦里“一晌贪欢”,表明现实的屈辱生活不堪忍受。全词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将词人怀念故国、悔恨、囚居的凄婉心情曲曲传出,感人肺腑。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钬。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解】:

1。深院锁清秋:即清秋锁于深院之中。用一“锁”字,与作者当时的处境、感情有关。

2。“剪不断”两句:形容愁绪纷乱,难以排遣。

【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词作。上片描写作者秋夜独处的情景,作者借这冷落的环境,抒发怀恋故国之情。下片直抒胸臆,作者难以言状的离愁进行形象化地、细致入微地揭示。“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艺术手法的娴熟,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秦楼月*

向子'左“讠”右“湮”的右边'

芳菲歇,

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

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

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

晓风残月。

【注解】:

1。芳菲歇:谓花草凋零。

2。故园:这里指故国,沦陷的国土。

3。乾龙节:指农历四月十三日,北宋钦宗皇帝的生日。

4。子规:杜鹃鸟。

【赏析】:

词抒写故国沧桑之悲。上片写在百花凋谢的暮春,登高远眺中原故国,然注入眼中的却是无边的烟水,无穷的山色,因而感到伤心欲绝。下片写钦宗的生日已越来越近,而他此时却身陷金廷,囚居北方。此词虽是小令,意蕴却颇深厚,词人通过对故园的思念,表达了沉痛的国王沦陷之悲。

*阮郎归*

周密

江南江北雪漫漫,

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

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

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

几时鸾辂还?

【注解】:

1。同去:即彤云,指将雪之时天空的阴云。

2。三关: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

3。鸾(luan2)辂(lu4):皇帝的车驾,代指徽、钦二帝。

【赏析】:

这是一首伤悼旧君之作。上片写行进在大雪迷漫的鄱阳道上,联想到被囚禁在漠北苦寒之地的徽、钦二帝,柔肠寸断。下片倾诉内心不可抑制的亡国之恨。词写得慷慨悲壮,感情强烈,其忠君爱国之心显露无遗。

周密

(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济南(今属山东)人。前期作品主要是寄情山水,吟花咏月,多伤感语;后期作品主要是故国之思,黍离之情,多悲慨语。

*忆王孙*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解】:

杜宇:即杜鹃鸟,鸣于春末,鸣声如“不如归去”,其声悲苦。

【赏析】:

此词表现了古代妇女那种内向型的心态。首句是因春日见芳草萋萋而引起,次句是登楼望远、犹不见伊人归影的必然结果。末句尤比兴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重元

(生平不详),宋宣和间人。南宋黄'上〃日〃下〃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录其《忆王孙》(春、夏、秋、冬)词四首,其中春词最佳。

*临江仙*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西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注解】:

1。午桥:即午桥庄,在今河南洛阳南。

2。豪英:此指文人雅士,作者的友人。

3。长沟流月:月光随波流去,也比喻时光流逝。

4。堪惊:可惊。

5。看新晴:雨后初晴的月夜景色。

6。渔唱:渔歌。

7。三更:午夜。

【赏析】:

词为抚今追昔之作。词写自己青年时豪情逸兴,与流亡时思想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上片追忆往昔在洛阳时良朋聚集的豪情雅兴。下片以“二十余年如一梦”承上转下,抒发感慨。在艺术表现上,忆旧写的意气豪爽,笔力奇放;抒情写的苍凉慷慨,思远意长。

陈与义

(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参知政事。其词与朱敦儒的风格相近,颇有清旷之气。而作于南渡后的词,在清旷中带上了较多的悲怆。有《无住词》《简斋集》。

*贺新郎*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

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

未放扁舟夜渡。

宿鼻鸣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