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唐诗宋词鉴赏集 >

第30章

唐诗宋词鉴赏集-第30章

小说: 唐诗宋词鉴赏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嘉树:佳木。

3。清圆:此指树阴清凉炉火来熏烘。

4。鸢:鹞鹰。

5。溅溅:流水声。

6。社燕:即燕子每于春社日来,秋社日去,故称社燕。

7。瀚海:沙漠。

8。修椽:承屋的瓦长檐子,燕子往往筑巢于此。

9。江南倦客:诗人自称。倦客谓倦于离乡游客。

10。急管繁弦:管弦原指乐器,这里指音乐。

11。簟:竹席。古人常用“簟枕”比喻闲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在溧水任职期间写的。通过不同的景物来写出哀乐无端的生活。词中以谪贬的白居易自比,流露出很深的隐痛。上片将江南初夏的景色风物刻画得细致入微。下片则将江南倦客的宦海沉沦之苦写得曲折缠绵。全词含蓄蕴藉,富艳精工,蕴藉深沉,神味最远,正是典型的片玉词风。

*瑞龙吟*

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梅梢,

试花桃树。

'忄音''忄音'坊陌人家,

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

因念个人痴小,

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

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

访邻寻里,同时歌舞,

惟有旧家秋娘,

声价如故。吟笺赋笔,

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

东城闲步?

事与孤鸿去,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注解】:

1。章台路:汉长安章台下有章台街。后人常以指游冶之地。

2。'忄音''忄音'(yin1):安静貌。

3。个人:那人。

4。浅约宫黄:淡施脂粉。

5。旧家秋良:旧家,即重前的意思。秋娘,即杜秋娘。

6。“障风”句:发袖遮风,用衣袖遮住面容。

7。官柳:大道旁的柳树。

【赏析】:

这首词在《片玉集》列第一,它是周词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被前人推为周邦彦压卷之作。共分为三叠,每一叠写作者重游章台旧地,开篇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地点及睹物思人的感慨。用燕子“定巢”暗喻自己寻旧不得而漂泊无定。第二叠着重写所怀恋之人。作者用凝神之笔点出思念之意对心中人作了传神的刻画,是全篇词中最为生动的笔墨。第三叠重点是追忆往事,对照今昔,抒发全篇主题“探春已是伤离意绪”。这首诗的章法考究,以景起,以景起,把写景、抒情、怀人叙事,融为一体,不愧为绝妙好词。

*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

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

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

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

【注解】:

1。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2。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3。幄:帐。

4。兽香: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5。谁行(hang2):谁那里。

6。直是:就是。

【赏析】:

这首词乃感旧之作。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历来词家所称赏。

*兰陵王*

周邦彦

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

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

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

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

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

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

似梦里,泪暗滴。

【注解】:

1。柳阴直:指隋堤上杨柳排列整齐,阴影很直。

2。烟:即雾。丝丝弄碧:柳条随风飞舞,闪弄其嫩绿的姿色。

3。故国:故乡,亦指旧游之地。

4。梨花榆火催寒食:此交饯别是在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前。古代寒食节禁火,朝廷于清明赐榆火予百官。

5。迢递:遥远。

6。津堠:码头上供了望歇宿的处所。

【赏析】:

此词以“柳”为题,托物起兴,抒写离情。全词首段写景,二段写别时的感想,三段写别后的愁怀。通篇构思工巧、严谨,各段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咏柳和送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虚入实,情景交融,恰当地表达出词人缠绵忧伤的情怀。这首词以柳为题,托柳起兴,用来写离情,是一首很能代表周邦彦词的特色的作品。

*浣溪沙*

周邦彦

翠葆参差竹径成,

新荷跳雨碎珠倾。

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

水摇扇影戏鱼惊。

柳梢残日弄微晴。

【注解】:

1。翠葆:指草木新生枝芽。竹径成:春笋入夏已长成竹林。

2。跳雨:形容雨滴打在荷叶上如蹦玉跳珠。

【赏析】:

这首词写夏日乍雨还晴的景色,体物工巧。新竹成林,新荷跳雨,柳梢弄晴,具见新颖别致;至曲阑斜转,风约帘衣,水摇扇影,则人、景浑然一体,意趣横生,清新柔丽,委婉多姿。

*花犯*

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

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

疑净洗铅华,

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

冰盘同燕喜。

更可惜、雪中高树,

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

相逢似有恨,

依依愁悴。

吟望久,

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翠丸荐酒,

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

黄昏斜照水。

【注解】:

1。冰盘:果盘。燕:通“宴”。指喜得梅子以进酒。

2。簿:熏笼。比喻梅花如篝、雪如被。

3。悴:忧也。

4。相将:行将。翠丸;指梅子。

5。潇洒:凄清之意。

【赏析】:

这首词借咏梅花,抒发自己萍踪无定、离合无常的慨叹。上片从眼前写起,梅花盛开,风情如旧,忆及去年独赏雪中素梅的雅兴。下片仍从今年写起,人将远行,梅花亦似惜别而坠落。待到梅子熟时,自己身在江上,只能遥想潇洒扶疏的梅影。全词句句紧扣梅花,也句句紧扣自己。人与梅花溶为一体。委婉地透露自己年来落寞的情怀。作者善于从虚幻处着笔,写得曲折含蓄,余味无穷。

*夜游宫*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

卷轻浪,沉沉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

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

听几片、井梧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

书一纸?

【注解】:

1。酸风:凄冷的风。李贺《金铜仙人辞浪歌》:“东关酸风射眸子。”

2。萧娘:唐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唐人每以“萧娘”作为女子的泛称。

【赏析】:

这首词写接到情人来信以后的激动,通过人物情状的描绘加以体现。周邦彦词“语工而入律”,为后世词人尊崇;其描写爱情,细腻委曲,确有独到之处。这首词妙处不在写景,而在于通过一些不平常之极的秋景细致地传达一种思家怀人的情思。本词末三句以前,闲闲写来,乍看初无深意,直至卒章点睛,乃觉通篇有情,无一浪语。

*惜分飞*

毛滂

泪湿阑干花著露,

愁到眉峰碧峰。

此恨平分取。

更无言语空相觑。

短雨残云无意绪,

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

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解】:

1。泪湿阑干:泪水纵横。

2。此恨平分取:如此离恨,双方各承担一半。取,语助词。

3。“短雨”两句:语出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赏析】:

这首词写离别时的情态和别后的心绪,是作者恋情的真实纪录。上片写一对恋人,相对无言,只有泪流满面,愁眉不展。下片写夜色之荒残,所描写的景象都是凄凉的,也象征着别后情绪低落,夜深不寐的痛苦心情。这首词以浅近之语浓丽之情,深情自然。

毛滂

字泽民,北宋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礻右'间任杭州法曹(司法官)。受知东坡。徽宗正和中,任嘉禾(浙江嘉兴)知州。政和中官至祠部员外郎,各秀州,与贺铸唱和。词以小令居多,清圆明润,以清疏见长,于北宋末别树一格。有《东堂词》。

*生查子*

毛滂

春晚出山城,

落日行江岸。

人不共潮来,

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

莺困清歌断。

行雨梦魂消,

飞絮心情乱。

【注解】:

花谢小妆残:形容落花飞絮,春色将暮。

【赏析】:

这是一首暮春怀人之作。上片写山城春晚,江岸落日,潮来而人不来的惆怅心情。下片写落花飞絮,莺困歌歇,撩人心绪的情景。抒情委婉,细腻含蓄。

*临江仙*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

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孤棱,

玉皇开碧落,

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

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

窗破月寻人。

【注解】:

1。雕轮:指华丽的车辆。

2。棱:神灵之威,这里借用。

3。碧落:道家称碧落为天空。

4。江南憔悴客:作者自称。

5。端忧:忧端的倒文,忧愁深重之意。

【赏析】:

这首词是写元宵盛况,通过对京华元夕的着意描绘,抒写自己当时的情怀。上片写都城元夜的繁华热闹,灯火通明如白昼。下片抒写自己的失意无聊,懒步芳尘,不愿追欢逐乐,而因酒入梦的幽独心情。“窗月寻人”,意境优美,余意不尽。全词以乐景反衬哀景,以绮语装饰愁绪,风调凄清,情致隽永,为元宵词之精品。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

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

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公何事,

坐看流年轻度,

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

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

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

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

冉冉云间新雁,

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

谈笑静胡沙。

【注解】:

1。微路:小路。

2。山公:据《晋书·山简传》载,山简好酒易醉,时人称为山公。

3。拼却:不顾。

4。徒倚望沧海:徘徊流连地凝视着浩茫无际的沧波远水。沧海,指太湖。

5。空飘荡:一事无成。

6。“谁似”两句:东晋谢安,字安石,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他指挥的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击溃了苻坚的百万大军。据说在战船争最激烈的时候,他仍从容不迫,谈笑自如。

【赏析】:

这首词为词人晚年闲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卞山之咏怀之作。上片写闲居生活。秋高气爽之时,菊花盛开,词人自伤轻度流年,心有不甘,心有无限感慨。下片写壮志难酬,表现自己归隐的决心,感叹自己无法像谢安那样谈笑间从容破敌。全词写景与抒情交互进行,来表达作者内心矛盾。词中感慨苍凉,声情豪壮,宛如东坡词风。

叶梦得

(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曾任吏部沿书,龙图直学士。晚处因与监司不合,辞官退居湖州卞山,以读书吟咏自乐。他博学多才,少时词甚婉丽,后来受苏轼影响,风格转为豪放,宋人关注称其前期作品〃绰有温、李之风〃,称其后期作品〃能于简淡中时出雄杰〃(《题石林词》)。著有《石林词话》、《石林词》等。

*八声甘州*

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

望长淮,

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

芝兰秀发,

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

沸浪骇奔鲸。

转盼东流水,

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

尚断崖草木,

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

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

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老,可堪岁晚,

独听桓筝。

【注解】:

1。故都:指寿阳城,公元前241年楚曾迁都于此。

2。乌衣年少:指在淝水大战中立有战功的年轻将领谢石、谢玄等。

3。戈戟云横:比喻东晋威武的军阵,戈戟横列像云阵。

4。骄兵:指前秦苻坚的大军。

5。奔鲸:比喻苻坚在汹涌的淝水中像受惊的鲸鱼奔窜。

6。东山老:指谢安,他曾在会稽东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