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奋斗在初唐 >

第1246章

奋斗在初唐-第1246章

小说: 奋斗在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也是老夫花了绝大的心力才发明出来的。”

“对呀,我也没想抹杀您的功劳。城破之后,我会为您请功的。”

李道宗郁闷得想吐血,道:“本王已经位极人臣,请功有个屁用?!关键是钱,我的两百万贯钱呀!哎呦,这可要了我的命了……”

李二陛下也是哭笑不得,道:“如此说来,秦国公你是早就准备用八轮楼车了?”

“陛下英明。”

“那你原来在朕的面前,可是说没什么信心,那又是何道理?”

李道宗眼前一亮,跳着脚道:“对!是何道理?秦国公,你这是明摆着欺君呀!陛下,您可不能轻饶了他,赶紧判哪个赌约无效。”

郭业振振有词,道:“陛下,您误会了。微臣所说没啥信心,不是指对八轮楼车没信心,而是对工匠仿制八轮楼车的能力没啥信心。不过今日看来,还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还能这么解释?”

“莫非陛下认为有什么不妥之处?”

李二陛下仔细一想,道:“你倒也能自圆其说。”

“那赌约的事儿……”

李二陛下无奈道:“江夏王,该怎么做,不用朕再教给你了吧?”

“好,不就是欠条么,微臣这就写!”

……

攻克了乌骨城之后,唐军势如破竹,连克数十座城池,最后终于把国内城团团围住。

此城对高句丽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高句丽有三京之说,他们分别是中都平壤,北都国内城,南都汉城。

现如今汉城已经被杨万春割据,若是国内城再有什么闪失,那高句丽就是三京变一京,亡国再即了。

其次,这座城池的历史可不得了。他原来就是高句丽的都城,也就是两百年前,高句丽人才移都平壤。

换句话说,这里就是高句丽人的老家。有如延安之与新中国,东北之与满清,蒙古之与大元。一旦失去,对他们心理上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

既然此城如此重要,当然城防也异常坚固。甚至可以说,远超辽东城。

对于此城,即便郭业也没什么好办法。把城围定,试着攻了几次之后,就把矛盾上交,请李二陛下做主。

中军帐内。

李道宗笑眯眯地说道:“秦国公,怎么遇到国内城就不中用了?您不是破城很有一套吗?您那三日破城的劲头上哪去了?古人说的欺软怕硬,指的就是您这种人吧?”

第1953章轻取国内城

郭业冷笑道:“对,我是破不了国内城,我承认。但是,那又怎么样?你是不服气我当这个先锋?好说,好说。我这先锋就让给你。你有能力,你去攻打。”

“我……”李道宗也没什么好办法攻下国内城,只得道:“哼,争功于己诿过于人,天下恐怕无人能出秦国公之右了。”

郭业道:“我倒是不明白了。您说我争功于己还好说,毕竟是我夺了您的先锋之职。这个诿过于人可怎么讲?”

“国内城如此坚固,谁去攻打不得损兵折将?你这不是诿过于人是什么?”

李二陛下赶紧道:“江夏王还请慎言!国内城是不大好打,但要说谁攻城谁倒霉,那就太过分了。我大唐人才济济,难道就没人能为朕取国内城?”

李道宗说道:“若是时间充裕,怎么可能有打不下来的城池?问题是,咱们没有多长时间了。一个月攻不破国内城就必须退兵。这么短的时间内破城,就必须猛攻。不知为此要阵亡多少将士。”

李二陛下也知道这个道理,道:“朕原来还笑隋炀帝不会用兵,百万大军攻三次都攻不下高句丽。今日易地而处,才发现不是杨广无能,而是高句丽人的确擅长守城。”

他顿了一下,继续道:“这次要不是秦国公屡出奇谋,咱们恐怕就得止步辽东城了。不过现如今高句丽的大城,只剩下了平壤城和国内城。如此大好的时机怎能错过?实在不行,也只能用人命堆了。”

李道宗眼珠一转,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

“哦?江夏王有什么主意?”

“小王的主意……呃……其实不大合规矩,有违陛下的禁令。”

“嗨,都到了这时候了,还管什么禁令不禁令的?快说快说。”

“微臣的这个主意,就是和秦国公再赌一次。若是他不能一个月破辽东城,就请他把赚了微臣的六百万贯钱还回来。”

郭业怒道:“你这是公报私仇,谁想和你赌了?”

“秦国公还请稍安勿躁,我跟陛下说话,您插什么嘴?”

“废话,事关我的六百万贯钱财,我难道不能说话?”

李二陛下此时也是病急乱投医,道:“江夏王,你仔细说说,为什么有了这场博戏,秦国公就能取国内城了?”

“陛下没听说过请将不如激将吗?别人可能拿国内城没办法,但是秦国公可不是一般人。您这么一逼他,说不定他就真想出什么办法来了。”

李二陛下道:“秦国公,你看……”

“不行!绝对不行!微臣是真没办法。”

李道宗说道:“秦国公,您可想好了。我欠您的,可是有四百万贯钱的欠条。如果你今天不能让陛下满意的话,那这两张欠条,可就没人帮着您讨要了。”

“我宁可不要那四百万钱财!”

“这可是您说的……”李道宗大喜,道:“那咱们就这么定了。”

郭业道:“陛下,那场赌约您可是中人。江夏王想赖账,您就不说句话?”

“这个……秦国公,你也知道,江夏王乃是朕的亲戚。他要是真的不肯还钱,朕总不能为了你抄他的家吧?当然了……”

李二陛下缓和了一下口气,继续道:“如果你为朕解了这次国内城之忧,那朕说不得也只能大义灭亲了。”

郭业苦笑道:“您真想让江夏王和微臣打这个赌?”

“这次算朕对不起你。”

李二陛下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郭业还能怎么办?他只得道:“就算我和江夏王打赌,他也没那么多钱呀?现如今江夏王的家产,可只剩下四百万贯了。”

李道宗说道:“那我就用我的郡王俸禄慢慢还!”

“郡王俸禄?那也不是不行。但您准备每月还多少钱呢?”

“这……你想我还多少?”

“不管您有多少俸禄,我每个月就给您留一百贯钱。剩下的我全拿走,如何?”

“这……”一百贯钱虽然不少,但是李道宗家中人口甚多。如果真的如此,那他还能养得起几个人?别说奴婢了,恐怕小妾都得饿跑几个!

眼见李道宗犹豫,郭业就坡下驴,道:“如果江夏王不愿意的话,那这件事就算作罢。”

“那可不成。”李道宗一咬牙,道:“好吧,就这么定了。咱们就用六百万贯的钱财打赌。”

李二陛下这次倒是颇为积极,道:“朕这就写文书。”

……

……

赌约到手,郭业心中那份郁闷就别提了。这算什么?鞭打快牛?还是自己前几次战绩太辉煌了,让李二陛下对自己升起了无穷的信心?

钱财的损失倒是小事,问题是王八好当气难受呀!难道就这么让李道宗得意了去?

郭业把薛仁贵找来,道:“……事情就是这样了,不知绛州侯有什么好办法?”

“您都不成,那就更别提我了!”

“你也没办法?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贵!”

“瞧您说的,我的名声再大,那能有您大?”

“呃……算了,这句话就当我没说。”郭业冥思苦想,道:“你说国内城这么坚固的城池,是不是就真的没啥取巧的地方?”

薛仁贵正色道:“秦国公,我觉得您还是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误入歧途了。”

“此言怎讲?”

“虽然说兵不厌诈,但并不是每次打仗都要用诡计取胜。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堂堂之阵正正之师。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是也。您总想着出奇制胜,恐怕……恐怕有些走火入魔了。”

郭业闻言一愣,旋即站起身来,躬身一礼道:“绛州侯说得好,郭某人受教了。那你的意思是,这次攻城要硬攻?”

“也不全然是硬攻,咱们首先要试着四面围攻,搞清楚此城哪里的防御强一些,哪里防御弱一些,有什么弱点,再对症下药。当然,要是城中主将守得好,那也只能硬攻了。”

“好!那就依绛州侯所言,我向陛下请四万兵马,明天先试着进攻一天。”

……

……

第二天早晨,李二陛下端坐在中军帐中,面色阴沉似水,久久不语。

李道宗低声道:“陛下是担心战况?”

“唉,秦国公为了攻城,调动了四万大军。今日一战下来,不知有多少死伤。我大唐又会增加多少孤儿寡母。”

“有道是慈不掌兵,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李二陛下苦笑道:“话虽如此,朕也早有心里准备。不过事到临头,还是……唉,有些不忍。”

“陛下仁德。”

“江夏王,你说这次,秦国公就真的不能继续创造奇迹了吗?朕昨日逼他立那个赌约,是不是过分了一点?”

“呃……陛下,您要这么想。即便没有那个赌约,要想破城,还不是要派大军强攻?”

“那这场赌约岂不是仅有你江夏王得利?”

“那也不尽然。秦国公这个人我是了解的,最为顾惜士卒的生命,由他控制局面,总比其他人要少死一些。”

“哦?”李二陛下眉毛一挑,道:“这么说来,江夏王对秦国公的攻城之术还是颇为佩服了?”

李道宗苦笑道:“不服不行。秦国公连取几十座城池,发明了新式火药和霹雳弹这等攻城利器。微臣要是还说不服,那不成了死鸭子嘴硬吗?”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道:“唉,可惜就是此等人物,拿国内城也没什么好办法。看来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

正在这时,有一个小校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道:“报!陛下,国内城破了!”

第1954章胜利就在眼前

“啥?你再说一遍?”

“国内城的东门已被攻破,有一千弟兄冲进去啦!秦国公派小将来给您报喜。”

“此言当真?”

“在您面前末将哪敢撒谎?此事千真万确,但有半句虚言,您砍了我的脑袋去。”

“好!好一个秦国公!好一个从没让朕的失望的秦国公!”

李二陛下高兴地一拍几案,道:“这番秦国公可是为朕立了大功了!对了……江夏王此番也立功不小。秦国公就是你推荐的。请将不如激将,说得好,说得好呀!朕要重重赏赐于你!”

李道宗苦着脸说道:“那您能赏多少?”

“黄金千……啊,不,万,黄金万两,怎么样?”

出一个主意就能得赏黄金万两,这个赏赐已经是非常丰厚了。但是对于李道宗来说,万两黄金,才不过是价值十万贯。跟他损失的六百万贯钱财相比,完全不成比例。

但是,那又如何?

总不能让李二陛下替他出这六百万贯钱吧?就算他老人家真的有这个意思,李道宗也不敢要呀!拿国库的钱填赌债,那不得被士林清流派喷死?

貌似到了现在,能保住六百万贯钱财的唯一可能,就是秦国公实际上并没有攻破国内城。

李道宗眼珠一转,道:“陛下,您别高兴得太早。我看这事儿呀,还真不一定。”

“此言怎讲?”

“您还记得辽东城吗?想当初庞孝泰将军用火药炸开了一段城墙,然后冲了进去。结果,最后不仅没破城,庞将军还战死于城内。前车之鉴在前,陛下不可不查呀。”

“这……有道理。速传朕的口谕,要秦国公务必小心,遣一上将进城即可,不可亲临险地。”

“是!”

那名小校领旨刚要出去,另外一名小校又飞奔而至,道:“报!我军大获全胜,国内城四门全被攻克。秦国公已经入城指挥巷战了。”

“四门全被攻克?”李二陛下也是知兵之人,道:“朕还从没听说过诈败败成这个样子的。江夏王,你说是不是国内城真的不堪一击?”

“不可能!绝不可能!前几天咱们又不是没打过国内城,根本就啃不下来,怎么今天就如此不堪一击了?变化如此之快,我看其中必然有诈!”

“有诈?”

“不错。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看来他们为了杀死秦国公,是下了血本了。这下子,秦国公恐怕是在劫难逃!”

“啊?那可怎么办?”

“咱们现在即便做什么,恐怕也晚了。”李道宗叹了口气,道:“城内的消息传到这里,怎么也得半个时辰。秦国公若是真的中计,恐怕现在已经……”

他话还没说完呢,又有小校来报:“除了城主府,秦国公已把残敌肃清!”

“一派胡言!”李道宗大怒道:“国内城怎么也得有几万守军吧?别说几万人了,就是几万头猪给秦国公去抓。他能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内抓完?”

李二陛下也觉得有点不靠谱,道:“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肃清残敌,的确是太夸张一点。秦国公为何发出如此战报?虚报战功可以理解,但是虚报马上就可以查实的战功,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