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晚清有个李鸿章 >

第30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第30章

小说: 晚清有个李鸿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京城狼狈逃至山西,又从山西辗转逃至西安的慈禧在黄尘烈风中日日盼着李鸿章的“好”消息——“望电报如饥渴”。这个精干但却不善审时度势的女人,晚年最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就是遇上了李鸿章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奴才。虽然清国1900年夏天发生的巨祸完全可以避免,但既然发生了,李鸿章就必须尽心尽责地维持局面,并且还要消解联军的追究,维护慈禧的地位。这样的奴才真算是忠心无比,为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小朝廷,李鸿章正在做着最后的努力。——“每当聚议时,一切辩驳均由李鸿章陈词;所奏朝廷折电,概出李鸿章之手。”由于事务繁杂,心理压力巨大,李鸿章终于病倒了,他在拜会英、德公使后回贤良寺的路上受了风寒,一病不起,故作拖延以“漫天要价”的联军沉不住气了,他们唯恐朝廷再也没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一个耗尽“中国财力兵力”的“议和大纲”终于出笼。

清流派出身的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南方的封疆大臣,力主不能在“议和大纲”上“画押”。这样的态度,是张之洞一如既往的做派。张之洞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正确,但问题是,这样的正确,从来只能作为标榜,而不能解决问题。李鸿章对“不明敌情”却“局外论事”的张之洞十分恼火,李鸿章表示,假如坚持不“画押”,谈判即刻便会破裂,结果只能是将大清国拖入无休止的战乱——联军在京城屯兵数万,有随时扩大战争的能力;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根本不可能打赢战争。内外皆危之际,高谈阔论哪里能解燃眉之急呢?一切都必须当机立断。李鸿章给张之洞传话说,电报每个字四角银元实在太贵,要他不要再发“空论长电”,凡事可以摘要发出,以节省经费。

因为“议和大纲”此次没将慈禧列为祸首,洋人也让步没有让她交出权力。于是朝廷迅速地向李鸿章传达了旨意:“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代表大清国在“议和大纲”上签字。国人声讨又起:“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第八十九章

最后的时光(7)

李鸿章已经开始咳血了。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李鸿章想尽快地结束谈判,谈判结束的直接标志是联军撤出京城和皇室朝廷回京。可是,“议和大纲”签字后,联军并没有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态度是: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而且要亲眼看到惩处罪魁祸首。

关于惩办问题的谈判,耗尽了李鸿章最后的气力。李鸿章几乎是上气不接下气地跟洋人论短道长,他无法接受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们在菜市口被洋人斩首的局面,一直据理力争。与此同时,为了议和自保,朝廷不得不屈从列强提出的“惩办祸首”的要求,多次发布上谕惩办祸首:庄亲王载勋被赐自尽,山西巡抚毓贤被即行正法,刚毅本应斩立决,因已病故免其置议,启秀、徐承煜即行正法,载漪、载澜被发往新疆,徐桐、李秉衡因已临难自尽故免其置议,左都御史英年被赐自尽,赵舒翘也被赐自尽……各级官绅遭惩处者达100多人。这些退让都是为了保住慈禧的性命。最终联军放弃了对包括慈禧“正法”的要求。

接下来就是赔款问题的谈判了。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没有力气与洋人争来争去了,他吐血已经吐到了“濒危”的程度,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李鸿章已没有精力面对面与洋人再论长短了。李鸿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挥着下级官员把损失降到最低点——从一开始提出的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000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4亿5000万两,是对4亿5000万中国人所定的数字,“人均一两,以示欺侮”。李鸿章接受了这个欺侮。朝廷给李鸿章的回电是:“各国偿款四百五十兆,四厘息,应准照办。”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闻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很明显,李鸿章在此时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肃毅伯”来落下这个耻辱的款。他哪里愿意将自己的名字以这样的方式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呢?那样的签名纯属一种职务行为,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悲恸欲绝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李鸿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无法想像就要离世的李鸿章在写下“必多一次吃亏”这几个字时会是什么心情。李鸿章毕生致力的“外修和好,内图富强”的愿望,到了生命的边缘阶段,算是彻底碎如齑粉了。

临终前,李鸿章还曾经给远在上海的盛宣怀写信。李鸿章知道大限已到,但他还是有很多事情放心不下,他写信给盛宣怀,向他,并通过他,向上海的朋友们诀别。在信中,附诗一首:

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风尘,

经营庶富羞言我,纽握机权耻授人。

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

诸君努力艰难日,莫误龙华会里因。

诗中附言道:“鸿章又拈句柬海上官商寅友,并谢拳拳,乞弟代为一一致谢。愿诸君努力共济时艰,鸿章虽死犹生。”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魂飞魄散。死之前,已经穿上寿衣卧于病榻上的李鸿章忽然睁大眼睛,嘴唇喃喃颤抖,两行清泪缓缓滚出。匆忙赶来的老部下周馥痛哭道:“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罢!”李鸿章“忽目张口动,欲语泪流”。周馥“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其目遂瞑,须臾气绝。李鸿章是死不瞑目啊,作为一个败国之相,心高气傲的李鸿章哪里甘心这样的下场呢!

李鸿章终年78岁。

第九十章

最后的时光(8)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李鸿章看到了什么呢?但终于魂飞魄散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个裂缝向外打开,世界在最后的时间内变成无数白光消失。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那些别样、生疏、严寒和不可把握的东西正像阴影一样向他扑面而来,吞噬他所有的功名和时间。李鸿章脸上的所有表情都冻结了,一股生疏而熟悉的东西慢慢伸延过来,暗淡了他最后的光与影。

去世前,李鸿章还挣扎着全部气力,口述诗一首: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了,请君莫作等闲看。

第九十一章

忠与奸(1)

李鸿章病危的时候,慈禧正结束她流浪的日子,在由西安回京的途中。车队进入满目苍痍的中原地区时,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慈禧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慈禧说的是心里话,对于她来说,是最知道李鸿章之于大清的重要性的。这个“糊裱匠”晚年为了这个垂亡的王朝,真算是尽完了最后一份力。几天以后,李鸿章去世的噩耗传来之时,庞大的回銮车队已经到了河南辉县。尽管慈禧和光绪心里已有了预备,但还是泣不成声:“太后及帝哭失声,辍朝”;随行人员“无不拥顾错愕,骤失倚恃者”。对于李鸿章,清廷给出的谥号是文忠公,这样的表彰,也算是对李鸿章一生对大清王朝忠心耿耿最准确的评价了。

从1861年一直到1908年的48年中,清朝的最高权力,实际上一直由慈禧掌控。这是一个曾经非常漂亮的女子,关于她的相貌和风度,当时西方的很多报纸都有着津津有味的描绘。据说慈禧年轻的时候肤色如雪,吹弹即破;牙齿如贝,一双黑色的大眼睛如星星般闪烁;在性情上,慈禧既有江南女子的温柔体贴,让人迷恋,又有北方女子的泼辣从容,大气果敢。一直到她60岁的时候,还曾有西洋的报纸说她像少女一样迷人。清宫中聘请的一个为慈禧专门作肖像画的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描绘说:慈禧是一位“非常面善的女士,容貌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脸上永远带着一种胜利者自得的微笑”,卡尔以她画家的敏锐描写道:“她穿着一件皇家专用颜色——明黄色的长袍,上面栩栩如生地编织着紫色的藤蔓,还镶嵌着大量珍珠。她的长袍是满族式的,有些部分从脖颈拖延及地,一排翡翠纽扣从右肩一直扣到长袍的褶边。长袍用一种爽挺、明亮的丝绸做成,穿在一件同样长度、同样颜色但比较柔软的夹袄外面。在右肩起第一枚纽扣处,挂着一串硕大的珍珠,有18只之多,并且珍珠和珍珠之间用璀璨剔透的绿宝石隔开。在这枚扣子上同时还挂着一颗淡红色的宝石,有两束丝绸做的黄穗从宝石上飘落而下,穗尾是两颗好看的圆球。”

这个生长在江南的满族女子一生追求着完美生活,但她的个人生活却一直不完美,个人生活的缺失以及生理的不平衡,可以说是慈禧性格有时暴戾、喜怒无常的重要原因。生理与生活的缺失,反过来刺激她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力求充分享受世界的完美华章。在无休无止的繁文缛节的沉重负担之余,慈禧对生活中的一切新奇都抱有积极态度,喜欢尽兴地享受着人生。

曾有外国公使夫人称慈禧为“一条母龙”,此语一点不虚。慈禧一直就不是一个凡角。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到了后来的大权在握,慈禧实际上可以说是走过了人世间最不平凡的道路。16岁入宫时,慈禧只是一个贵人,住在

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当时咸丰皇帝喜爱的,还有其他好几个女子。慈禧能够脱颖而出,除了因她生育了同治之外,还在于她异常聪明,善解人意,侠肝义胆,可以为咸丰分忧。浸淫宫中,慈禧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果敢、狠毒,富有幻想。既具有极其准确的直觉,洞察秋毫;也识人无数,极重情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咸丰皇帝远逃热河,留下了恭亲王与英法联军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条约签订之后,咸丰万分耻辱,他一直在热河幽居,拒绝接见任何外国使臣,甚至连朝臣也拒绝接见,整天沉湎于鸦片和酒。一年之后,30岁的咸丰英年早逝,26岁的慈禧与恭亲王联手,临危不惧,心狠手辣,击败了肃顺等八大臣,与慈安一起垂帘听政。那些政治上的手段与阴谋,慈禧可以说是烂熟于心。她属羊,但很多如狼似虎的大臣在她面前胆战心惊。她一生在深宫之中生活和挣扎了近60年,即使是执政,也有48年,在她面前,有咸丰、同治、光绪三位皇帝驾崩,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则在她的操控下,惶惶不可终日。

与历史上曾经的女皇武则天相比,慈禧从不轻佻,也从不淫荡,虽然她的面前有很多优秀的男人,而慈禧也聪明异常地懂得怎样赢得男人的欢心,懂得男人的虚荣和软肋。这个年轻的寡妇对于爱新觉罗家族一直是忠心的,在某种程度上,她就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样,不辞辛劳,治理着这个庞大腐朽的家业。

第九十二章

忠与奸(2)

按照现在的说法,慈禧从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以女人征服男人的方式统治这个国家,布满热情地生活在宫中。慈禧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女人,她注重养颜美容,注重梳妆妆扮,喜欢美食,爱好花草,亲自制作精致的化妆品,并且,还会写诗,会欣赏诗,善于书法、绘画,喜欢用真正的花草汁涂在自己的画作上。除此之外,慈禧还天性幽默,富有聪明,她习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理性的问题直觉化。

当然,作为一个手执最高权力的单身女子来说,始终环绕于慈禧四周的,是挥之不去的孤独与恐慌。与她的前辈主宰一脉相承的是,由于满族人是征服者,相对于庞大的被统治的汉族,这个民族一直势单力薄。尽管满人入关把握政权之后,汉族男人留起了辫子,向异族皇帝高呼万寿无疆,也尽管满族几乎毫不走样地尊奉汉文化的一切传统。但历代的满族统治者都在骨子里对于汉人有着深深的警惕,他们知道,在汉族人的骨血中,那种被他人统治的感觉300年间不曾有一刻消失。这种广袤的不安全感,使得深居高位的统治者的第一考虑就是,如何在人数众多的汉族中用尽一切办法维持自己的政权。深层次的恐慌决定了清国在整个制度上的保守性和专制性——最高统治者高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