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官场现形记 >

第84章

官场现形记-第84章

小说: 官场现形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巧领凭到省的湖北候补道唐二乱子刚在上海玩够了,也包了这只船的大餐间一同到省。这唐二乱子的管家同过老爷的管家都是山东同乡,彼此谈起各人主人的官阶事业。唐二乱子的管家回来告诉了主人,竟说过大老爷替湖北制台接家眷来的。唐二乱子初入仕途,惟恐礼节不周,也不问青红皂白,立刻叫管家拿了手本,到官舱里替宪太太请安,又说:“如果宪太太在官舱里住的不舒服,情愿把大餐间奉让。”过大老爷一看手本,细问自己的管家,才晓得大餐间住的是原来湖北本省的上司,也只得拿了手本过来禀见。彼此会面,唐二乱子估量他一定同制台非亲即故,见面之后,异常客气。又问:“宪太太几时到的上海?”过老爷正想靠此虚火,便不同唐二乱子说真话,但说得一声“同来的不是制台大太太,乃是两位姨太太”。唐二乱子道:“大太太、姨太太,都是一样的,不妨就请过来住。兄弟是吃烟人,到官舱里倒反便当些。”后来过老爷执定不肯,方始罢休。
唐二乱子因过老爷能够替制台接家眷,这个分儿一定不小,所以拿他十分看重。过老爷也因为他是本省道台,将来总有仰仗之处,所以也竭力的还他下属礼制。在路非止一日。一日到了汉口,摆过了江,唐二乱子自去寻觅公馆不题。
且说过老爷带了两个女人先回到自己家中,把他太太住的正屋腾了出来让两位候补姨太太居住。制台跟前文巡捕,有个是他拜把子的,靠他做了内线,又重重的送了一分上海礼物,托他趁空把这话回了制台。这两月湍制台正因身旁没有一个随心的人,心上颇不高兴;一听这话,岂有不乐之理,忙说:“多少身价?由我这里还他。”巡捕回道:“这是过令竭诚报效的,非但身价不敢领,就是衣服首饰,统通由过令制办齐全,送了进来。”湍制台听了,皱着眉头道:“他化的钱不少罢?”巡捕道:“两三万银子过令还报效得起。他在大帅手下当差,大帅要栽培他,那里不栽培他。他就再报效些,算得甚么。只要大帅肯赏收,他就快活死了!就请大帅吩咐个吉日好接进来。”湍制台道:“看什么日子!今儿晚上抬进来就是了。”从前湍制台娶第十位姨太太的时候,九姨太正在红头上,寻死觅活,着实闹了一大阵,有半年多没有平复。这回的事情原是他自己不好,湍制台因此也就公然无忌,倏地一添就添了两位。九姨太竟其无可如何,有气瘪在肚里,只好骂自己用的丫头、老妈出气。湍制台亦不理他。
过老爷孝敬的这两位姨太太:苏州买的一位,年纪大些,人亦忠厚些,就排行做第十一,阿土排行第十二。阿土年纪小虽小,心眼极多。进得衙门,不得半月,一来是他自己留心,二来也是湍制台枕上的教导,居然一应卖差卖缺,弄银子的机关,就明白了一大半。此时他初到,人家还不拿他放在眼里。除了过老爷之外,他亦并无第二个恩人,因此便一心只想报答这过老爷的好处。此时湍制台感激过老爷送妾之情,已经委他办理文案,又兼了别处两个差使,暂时敷衍,随后出有优差美缺,再行调剂。过老爷倒也安之若素。却不料这第十二姨太太,每到无事的时候,便在这些姊妹当中套问人家:“我们做姨太太的,一年到头到底有多少进项?”就有人告诉他,从前只有九姨太有些,脱天漏网的事做的顶多,银子少了不要,至少五百起码,以及几千几万不等。他因此便有心笼络九姨太,好学九姨太的本事。九姨太此时是失宠之人,见了这两位新的,自然生气。等到阿土前来敷衍他,却又把他喜的了不得。毕竟性子爽直,一个不留心,又把自己的生平所作所为,统通告诉了阿土。阿土大喜,趁空就在湍制台面前试演起来。头一个是替过老爷要缺,而且要一个上等好缺。湍制台情面难却,第二天就把话传给了藩台,不到三天,牌已挂出去了。
过老爷自从进来当文案,合衙门上下,不到半个月,统通被他溜熟,又结交了制台一个贴身小二爷做内线,常常到十二姨太跟前通个信。此番得缺,就托小二爷暗地送了十二姨太五千银子的妆敬,小二爷经手在外,言明只要有缺,每年加送若干银子。这便是十二姨太开门第一桩卖买。十二姨太见这宗卖买做得得意,等到过老爷上任去后,又把衙门里的委员以及门政大爷勾通了好几位,只要图得湍制台心上欢喜,言听计从,他们便好从中行事。
此时唐二乱子到省已将一月,照例的文章都已做过。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两眼墨黑,他不认得上司,上司也不认得他。彼此虽然见过一面,不过旅进旅退,上司亦未必就有他在心上。所以凡是初到省的人,要得到一个差使,若非另有脚路,竟比登天还难!还亏他胸无主宰,最爱结交。自从路上认得了过老爷,到省之后,他俩便时常来往。但吃亏头一个月过老爷自己的事情还没有着落,如何能够替人家说话,好容易熬到十二姨太把过老爷事情弄好,但又是要出赴外任,不能常在省城。等到禀辞的前两天,唐二乱子在寓处备了酒席替他饯行。话到投机,过老爷就把湍制台贴身小二爷这条门路说给了唐二乱子,自己又替他从中凑合。自此,唐二乱子有些内线,只要不惜银钱,差使自然唾手可得。况兼这十二姨太精明强干,不上两月,便把全套本领统通学会,无钱不要,无事不为,真要算得一女中豪杰了。要知所为之事,且听下回分解。
………………………………………………

第三十七回 缴宪帖老父托人情 补札稿宠姬打官话

话说湖北湍制台从前曾做过云南臬司,彼时做云南藩司的乃是一个汉人,姓刘,名进吉。他二人气味相投,又为同在一省做官,于是两人就换了帖,拜了把兄弟。后来湍制台官运亨通,从云南臬司任上就升了贵州藩司,又调任江宁藩司,升江苏巡抚;不上两年,又升湖广总督,真正是一帆风顺,再要升得快亦没有了。刘进吉到底吃了汉人的亏,一任云南藩司就做了十一年半,一直没有调动。到了第十二年的下半年,才把他调了湖南藩司,正受湖广总督管辖。官场的规矩:从前把兄弟一朝做了堂属,是要缴帖的。刘藩司陛见进京,路过武昌,就把从前湍制台同他换的那副帖子找了出来,拿了红封套套好,等到上衙门的时候,交代了巡捕官,说是缴还宪帖。巡捕官拿了进去。湍制台先看手本,晓得是他到了,连忙叫“请”。巡捕官又把缴帖的话回明。湍制台偏要拉交情,便道:“我同刘大人交非泛泛。你去同他说,若论皇上家的公事,我亦不能不公办;至于这帖子,他一定要还我,我却不敢当。总而言之:我们私底下见面,总还是把兄弟。”巡捕官遵谕,传话出来。刘藩司无奈,只得受了宪帖,跟着手本上去。见面之后,无非先行他的官礼。湍制台异常亲热。刘藩台年纪大,湍制台年纪小,所以湍制台竟其口口声声称刘藩台为大哥,自己称小弟。
刘藩台一直当他是真念交情,便把缴帖的话亦不再提了。在武昌住了五日,湍制台又请他吃过饭。接着禀辞过江,坐了轮船径到上海,又换船到天津,然后搭了火车进京。藩、臬大员照例是要宫门请安的;召见下来,又赴各位军机大臣处禀安。一连在京城应酬了半个月。他乃是一个古板人,从不晓得什么叫做走门路,所以上头仍旧叫他回任。等到请训后,仍由原道出京。二次路过武昌,湍制台同他还是很要好,留住了几天,方才赴长沙上任。
无奈刘藩台是个上了年纪的人,素来身体生得又高又胖。到任不及三月,有天万寿①,跟了抚台拜牌②,磕头起来,一个不留心,人家踏住了他的衣角,害得他跌了一个筋斗。谁知这一跌,竟其跌得中了风了,当时就嘴眼歪斜,口吐白沫。抚台一见大惊,立刻就叫人把他抱在轿子里头,送回藩台衙门。他有个大少爷,是捐的湖北候补道,此时正进京引见,不在跟着。衙门里只有两个姨太太,几个小少爷,一个大少奶奶,两个孙女儿。一见他老人家中了风,合衙门上下都惊慌了,立刻打电报给大少爷。大少爷得到电报,幸亏其时引见已完,立刻起身出京,到了武昌也没有禀到就赶回长沙老人家任上来了。此时他父亲刘藩台接连换了七八个医生,前后吃过二十几剂药,居然神志渐清,不过身子虚弱,不能用心。当时就托抚台替他请了一个月的假,以便将养。谁知一月之后,还不能出来办事。他心下思量:“自己已有这们一把年纪,儿子亦经出仕,做了二三十年的官,银子亦有了。古人说得好:‘急流勇退。’我如今很可以回家享福了,何必再在外头吃辛吃苦替儿孙作马牛呢。”主意打定,便上了一个禀帖给抚台,托抚台替他告病。抚台念他是老资格,一切公事都还在行,起先还照例留过他两次,后来见他一定要告退,也只得随他了。折子上去,批了下来,是没有不准的。一面先由巡抚派人署理,以便他好交卸。交卸之后,又在长沙住了些时。常言道:“无官一身轻。”刘藩台此时却有此等光景。
①万寿:皇帝的生日。
②拜牌:牌,万岁的龙牌、皇帝生日,外省的督、抚官员要率领众官员向龙牌行礼朝贺。
闲话少叙。且说他大少爷号叫刘颐伯,因见老人家病体渐愈,他乃引见到省的人,是有凭限的,连忙先叩别了老太爷,径赴武昌禀到。临走的时候,刘藩台自恃同湍制台有旧,便写了一封书信交给颐伯转呈湍制台,无非是托他照应儿子的意思。自己说明暂住长沙,等到儿子得有差使,即行迎养。当时分派已定,然后颐伯起身。等到到了武昌,见过制台,呈上书信,湍制台问长问短,异常关切。官场上的人最妒忌不过的,因见制台向刘颐伯如此关切,大家齐说:“刘某人不久一定就要得差使的。”就是刘颐伯自己亦以为靠着老太爷的交情,大小总有个事情当当,不会久赋闲的。那知一等等了三个月,制台见面总是很要好,提到“差使”二字,却是没得下文。刘颐伯亦托过藩台替他吹嘘过。湍制台说:“一来谁不晓得我同他老人家是把兄弟,二来刘道年纪还轻,等他阅历阅历再派他事情,人家就不会说我闲话了。”藩台出来把话传给了刘颐伯,亦无可如何。
又过了些时,长沙来信,说老太爷在长沙住的气闷,要到武昌来走走。刘颐伯只好打发家人去接。谁知老太爷动身的头天晚上,公馆里厨子做菜,掉了个火在柴堆上,就此烧了起来。自上灯时候烧起,一直烧到第二天大天白亮,足足烧了两条街。这刘进吉一世的宦囊全被火神收去,好容易把一家大小救了出来。当火旺的时候,刘进吉一直要往火里跳,说:“我这条老命也不要了!”幸亏一个小儿子,两三个管家拿他拉牢的。这火整整烧了一夜,合城文武官员带领兵役整整救了一夜。连抚台都亲自出来看火。当下一众官员打听得前任藩台刘大人被烧,便由首县出来替他设法安置:另外替他赁所房子,暂时住下;衣服伙食都是首县备办的。到底抚台念旧,首先送他一百银子。合城的官一见抚台尚且如此,于是大家凑拢,亦送了有个七八百金。无奈刘进吉是上了岁数的人,禁不起这一吓一急,老毛病又发作了。
起火之后,曾有电报到武昌通知刘颐伯。等到刘颐伯赶到,他老人家早已病得人事不知了。后来好容易找到前头替他看的那个医生,吃了几帖药,方才慢慢的回醒转来。又将养了半个月,渐渐能够起来,便吵着要离开长沙。儿子无奈,只得又凑了盘川,率领家眷,伺候老太爷同到武昌。此时老头子还以为制台湍某人是我的把弟,如今老把兄落了难,他断无坐视之理。一到武昌,就坐了轿子,拄了拐杖,上制台衙门求见。他此时是不做官的人了,自己以为可以脱略形骸,不必再拘官礼,见面之后,满嘴“愚兄老弟”,人家听了甚是亲热,岂知制台心上大不为然。见了面虽然是你兄我弟,留茶留饭,无奈等到出了差使,总轮刘颐伯不着。
有天刘进吉急了,见了湍制台,说起儿子的差使。湍制台道:“实不相瞒,咱俩把兄弟谁不晓得。世兄到省未及一年,小点事情委了他,对你老哥不起,要说著名的优差,又恐怕旁人说话。这个苦衷,你老哥不体谅我,谁体谅我呢。老哥尽管放心,将来世兄的事情,总在小弟身上就是了。”刘进吉无奈,只好隐忍回家。
后来还是同寅当中向刘颐伯说起,方晓得湍制台的为人最是讲究礼节的。刘进吉第一次到武昌,没有缴回宪帖,心上已经一个不高兴,等到刘颐伯到省,谁知道他的号这个“颐”字,又犯了湍制台祖老太爷的名讳下一个字:因此二事,常觉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