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长生归来 >

第96章

长生归来-第96章

小说: 长生归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这才看到,原来王羲之,一直背在背后的宝剑,剑鞘中装的,其实是两只毛笔。

这两只毛笔,一直被书圣家族王家。代代相传。

可在书圣王羲之以后,至今两千多年来,虽然王家的书法大家层出不穷。

却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将紫青二剑,‘拔’‘出’剑鞘。

一直到了大王、小王先生出世后。

这兄弟二人学究天人,最终能将紫青二剑。‘拔’‘出’剑鞘大概一拳头的距离。

凭借着这个能力,二王先生年轻之时,鲜衣怒马仗剑高歌,为人豪爽行侠天下,最终打下了赫赫声名。

当日香江兰亭清溪之内,如果二王先生,将紫青双剑,带过去的话。

那么他们和北辰羽墨的那一战,鹿死谁手。那还真不好说。

“二位道友深夜造访,不知所谓何事?”

姬林为二人奉上香茶,试探问道。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二王先生在中原闻名遐迩,今日却不期而至。

而且他们,还将书法杀伐的法宝——紫青双剑给带来了。

姬林可不相信他们,之是来找自己喝茶聊天。

“这……这是?”小王先生端起茶杯,正要说话。目光忽然落在茶杯之上,顿时一阵激动。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大王先生一声长叹,望向姬林的目光,如同望向一个败家子。

刚才二王两位老先生都没有注意,只道姬林是随意拿了两个仿古茶杯出来。

可如今二人仔细一看,顿时骇然。

比如小王先生手中这个紫砂壶,居然是传说中的。紫砂壶开山宗师龚春,亲手制造的供春壶!

供春壶早就失传,后世只是仿品罢了。

但小王先生,‘精’研茶道六十年,

结合各种资料。和自己的经验,小王先生就算不能肯定,自己手中的是供春壶,却也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

至于大王先生这个茶杯,那就更了不得了,居然是唐朝官窑出产的,‘精’品唐三彩!

“只是两件仿古之物罢了,二位道友无需介怀。”姬林微微一笑,不以为然。

姬林没想到会有人,深夜来造访凌霄阁。

所以仓促之间,姬林也就没有怎么在意,随意拿了两个瓷杯,给二老沏茶。

若是让二老知道,姬林的收藏品中,供春壶和唐三彩,和萝卜大白菜一般,一点都不值钱的话,真不知道二老,会如何作想。

“原来是仿古之物。”大王先生和小王先生,对视一眼,这才释然。

虽然二老觉得手中的瓷器,就是供春壶和唐三彩。

可这不符合逻辑啊,那么贵重的东西,姬林又怎么可能,随随便便拿出来?

“这……这是?”然而就当二老,喝了一口茶之后,顿时腾身而起,浑身满是激动。

“姬先生,你……你太过分了。”

砰!

小王先生一拳头砸在桌上,望向姬林的目光,很是愤怒。

“姬先生,你说这瓷器,是仿古之物也就罢了。”

“可这茶,为何是武夷山,那棵神树上的千年茶叶?你——你暴殄天物!”

大王先生说话之间,白胡子一抖一抖,想杀人的心都有了。

二老都是爱茶之人,自然明白武夷山,那颗神树上的茶叶,可遇而不可求。

可是姬林,居然用那么珍贵的茶叶,来随随便便招待客人,这不是暴殄天物,又是什么?

虽然二老对姬林,如此厚待自己,很是感动。

但这种奢侈浪费,堪称败家子的行为,二老还是非常痛恨的。

“贤弟,你……你混蛋啊。”当大王先生的目光,无意之间落在桌上之时,顿时大怒。

“啊?”小王先生一愣,扫了一眼桌子后,顿时动容。

“这……这居然是千年凤凰木?”小王先生脚下踉跄,浑然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刚才自己一拳头,怒砸的桌子,居然也是旷世奇珍,这姬林,是不是也太夸张了一些?小王先生有些骇然。

到了这个时候,二王先生,这才仔细观察起凌霄阁来。

这不看不要紧,这一看,二老顿时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二老位列竹林四贤,都是名动天下的高贤,这一生,虽然没有刻意却赚钱,却也不缺钱。

二老的弟子遍布天下,他们知道自己老师不爱钱,大多会送古董,名人字画。

六十年的积累,让二老的收藏颇为丰富。

每一次有客来访,二老都会得意的打开收藏室,让朋友们隔着玻璃窗欣赏。

每一次看到朋友们那震动万分的目光,二老都会很是得意。

可今日,当二老来到凌霄阁的时候。

二老这才明白,可笑自己收集古董一生,却如同——土鳖。

什么是土豪?什么是低调的奢华?

姬林用一杯水,给了二老,最完美的诠释。

“二位道友,你们今夜来此,究竟所谓何事?”

就当二老被姬林的大手笔,震的不要不要的时候,姬林说话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书圣王家

闻言,二老这才想起今夜来此,另有的目的。

二人这才从震撼中,醒悟过来。

“大概在两个月前,英仙座流星雨,提前爆发。”

“我兄弟二人,夜观天象,感觉此事,有些蹊跷。”

“蜀地之中,天文局内,有张乾、祖坤这二名高贤,乃是当世,星象占卜的大家。”

“乾坤二老,一番推衍后,发现蜀地之内,恐有妖星,为祸天下。”

沉吟片刻,小王先生,说出了让姬林,心中一动的话来。

当初姬林在终南山,推衍算卦,发现妖星的出世,似乎和自己有关系,也似乎是自己成道的关键,这才来到了蜀地。

可如今,一晃两个月过去了,姬林却依旧,没有任何头绪。

沈今朝的出现,更是让姬林毛骨悚然,如芒在背。

姬林只觉得在暗地里,似乎有一张,看不见的黑网,正在悄无声息之中,慢慢展开。

姬林长生五千年,看似很厉害,但中原的文明,又岂止五千年?

姬林甚至怀疑,在几亿以前,在恐龙诞生之前,地球上可能出现过文明。

地球诞生了四十六亿年,如此漫长的时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无人知晓。

姬林曾看沧海变桑田,曾看除去巫山不是云。

自人皇黄帝,征战天下开始,姬林历经历朝历代,到今天为止,刚好活了五千多年。

但这五千年岁月。和地球四十六亿年。的寿元相比。不值一提。

这地球之大,饶是姬林,活了那么多年,去过的地方,也是很有限的。

不是姬林无法去,这些地方。

而是很多地方,对于人类来说,乃是生命的禁区。

在这种情况下。姬林也无法肯定,这天下是否存在一些,比自己更古老的生命。

比如沈今朝的出现,就让姬林很是困惑。

姬林不明白沈今朝,为何会知道两千多年前,自己曾和蔡邕、焦尾琴,以及沈家大小姐之间有过交集。

姬林也不明白,为何沈今朝会知道,自己在战国之时,曾和司徒玄空。论道峨眉山。

换句话说,沈今朝这个神秘女子。至少存活了三千岁。

三千年的岁月,姬林居然没有,任何关于此女的消息。

此女隐藏的,是不是也太深了一些?

沈今朝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其他远古势力?

这越想,姬林就越额头冒汗,只觉得自己对这天下,了解的还是太少。

“今日我二人前来蜀地,便是想请姬先生出手,助我二人取得道藏。”

“若我兄弟能有幸参悟道意,这修为便能再进一步。”

“那了那个时候,即便是妖星为祸天下,我二人亦能仗剑高歌,斩妖除魔。”

“若能救万民于水火,我二人上刀山火海,万死而不辞!”

这一次是大王先生说话了。

“二位口中所言的道藏,可是那传说中的,峨眉山广成子道藏?”姬林眉头一皱,试探问道。

“你……你是如何知晓此事的?”闻言,大王、小王二老同时色变。

“莫非你们不知道,汤姆家族就是为此事,这来的蜀地?”这一次轮到姬林惊讶了。

就连阿福远在米国,都能打探到此事,二老居然还不清楚?

“糟了。”小王先生一声苦笑,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老夫还以为,此事是机密。”

“如今看来,这将是一场,龙争虎斗啊。”

轻抚白须,大王先生叹息说道。

一番交谈,姬林这才明白。

原来王家的先祖王羲之,当年在峨眉山闭关悟道之时,曾经见过,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在一旁写字。

这老道的书法,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让王羲之惊为天人。

而更为骇然的是,王羲之在老道的书法中,居然看到了,一丝无上大道的韵味。

于是王羲之对那老道,执弟子礼,虚心求导

可老道收王羲之为徒,却不肯教王羲之书法,而是扔给了王羲之,一把重剑。

让王羲之每日,在水瀑下练剑。

若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老道让王羲之练剑,却不传授王羲之任何剑法。

终于有一天,王羲之忍不住了,去问老道,问他为什么,不传授自己书法之道。

老道一声大笑,说如果哪一天,王羲之能够在飞瀑之中,将重剑挥舞得,如同一根羽毛那样轻松的会,就会传授王羲之书法。

于是王羲之日夜练剑,风霜雨雪三年,终于将一把,一百多斤的重剑,挥舞得如同一根羽毛一样,举重若轻。

当王羲之兴奋的,去找老道的时候,却发现老头已经消失了。

当时王羲之有些沮丧,愤怒,以及无语。

但当王羲之时隔三年后,重新提笔之时。

王羲之却发现自己写的字迹,居然能渗透到,木桌下面三分。

王羲之顿时动容,这才明白,原来这三年来,自己看似在练剑,看似和书法毫无关系。

但自己的‘精’气神,却通过练剑,达到了一个巅峰。

如此一来,自己提笔如有神助,落笔墨迹入木三分。

写出来的字,就仿佛那兮若轻云之蔽月,又如那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让人叹为观止。

当王羲之领悟这个道理之时,蜀山之中,一紫一青二剑,凌空而来,锵锵落地。

王羲之拔剑而起,这才知道,原来这剑鞘之中,乃是一紫一青,两只传世绝笔。

而后王羲之,将笔入剑鞘,背剑行走天下,最终书法成圣!

一直到王羲之成圣之后,这才明白当年,自己在峨眉山遇到的那名老道,就是传说中的陆地神仙,人皇黄帝的老师——广成子。

“说来惭愧,我王家虽是书圣传人,但道贴《兰亭序》早已失传。”

“以至于我兄弟二人虽然书法不俗,却依旧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参悟大道。”

轻抚白须,小王先生,笑的有些尴尬。

“若能踏入广成子洞府,我兄弟二人什么都不要。”

“只求姬先生你,能让我们在洞府中,参悟当年广成子留下的道意。”

这一次是大王先生说话了。

“还请姬先生助我们兄弟,一臂之力。”

眼见姬林沉默不语,二老对视一眼,径直跪了下去。

第一百九十二章人道至尊

“二位道友,无需如此,我答应你们便是。”

姬林话音刚落,二老只觉得一股清风骤起,轻飘飘的将自己托起来。

这一手堪称化腐朽为神奇,让二老同时色变,同时也对姬林的强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姬林本就打算去峨眉山,调查沈今朝之谜,如果能顺便得到广成子道藏,那也很不错的。

历史上,姬林曾多次寻仙问道。

但姬林遭遇的遗迹,都是这五千年内的遗迹文明。

可广成子却不同,广成子乃是人皇黄帝的老师,存活的时间,并不再伏羲之下。

当年黄帝前往崆峒,求道广成子。

广成子授黄帝,《道戒经》七十卷,《自然之经》一卷,《阴阳经》一卷。

黄帝共得经书,七十二卷,自此得道。

黄帝诞生的岁月,天下动荡,强大的蚩尤,击败了炎帝。

炎帝落荒而逃,求助黄帝。

黄帝上乘天意,下乘民意,中乘“道”意,和蚩尤决战涿鹿。

蚩尤乃上界魔神转世,黄帝曾九战蚩尤,皆不能胜。

但在涿鹿之战中,蚩尤纵横睥睨,将风后、力牧二将打的节节败退。

恐惧和灭族的绝望情绪,在黄帝部落蔓延。

危机关头,黄帝祭出了,广成子赐予的经书,七十二卷。

刹那间,七十二道光柱,通天彻地,凝结成诛仙剑阵。

蚩尤遂亡。黄帝带兵入九黎。登泰山之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黄帝目光所向,天下诸侯,无不拜服。

于是黄帝封禅泰山,建都涿鹿,横扫四合八荒,一统天下!

黄帝封禅之日,告祭天地。七十二卷经书,冲霄而起,化为大蚓大蝼,其色金黄。

于是黄帝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

至此,中华文明进入大一统时代,历经五千多年发展至今,月明星稀,星河灿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