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谜踪之国 >

第72章

谜踪之国-第72章

小说: 谜踪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Φ53型磁石电话机,至少有成百上千部。”

第四卷 苏联制造 第三话 深空透视

罗大舌头听说地底还有上千部“AΦ53型磁石电话机”,心里终于踏实了不少,抬手抹去额上的冷汗说:“我的娘啊,幸亏不是偶然因素,刚才我真以为我犯下了一个难以挽回的巨大错误,后老悔了,要是把唯一一部磁石电话给鼓捣坏了,那我罗大舌头可就要变成历史的罪人了。”

司马灰见罗大舌头刚才有些得意忘形,就泼冷水让他冷静些:“你趁早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只有伟人才犯得下巨大的错误,你罗大舌头算老几,真是二百斤面蒸个大寿桃,我就没见过你这么大个的废物点心,还他娘妄想成为历史的罪人?咱以后谦虚一点行不行?”他又问胜香邻:“你能肯定苏联人在煤炭森林中,确实铺设了数量众多的AΦ53型磁石电话机吗?我听着怎么跟埋地雷似的?”

胜香邻说:“咱们应该到煤壳间的裂缝里仔细搜寻,在地形深陷低洼的区域里,都有可能找到第二部磁石电话机,我现在仅是猜测,等有了结果我再同你们解释原因。”

司马灰点头同意,带着其余三人在附近展开搜索,果然没走出多远,就在一株炭树根上发现了线路,寻着电线找过去,很快就在一堆煤屑中找到了第二部“AΦ53型磁石电话机”。

司马灰看事情总算有了眉目,就勉励胜香邻道:“今后好好干,将来我提拔你。”

胜香邻说:“你别冒充革命老干部了,快摇通这部电话,看看能得到什么回应。”

这时通讯班长刘江河早已迫不及待地摇通了话机,但听筒里没有任何声音,他唯恐自己手拙,忙问司马灰:“是不是这部电话机也出现故障了?”

司马灰察上前检查了一下说:“不会,苏联生产的设备和器材都很耐用,完全是基于核战争之后的适用理念,构造简易坚固,要确保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正常运转,不应该接连两部都出现故障,可能是另一个点的磁石电话机还未接通,也可能是线路被人故意截断了。”

胜香邻说:“你别胡乱分析了,这部电话底下也有探钎凿入煤层,所以我觉得AΦ53型磁石电话机并不是用于通话联络。”

司马灰听得不解:“军用便携式磁石电话机的存在,就是为了指挥所与前线建立直接联络,不能接通电话还要它来做什么?苏联人总不可能吃饱了撑的。在这地下一万多米深的大煤壳里,进行架线演习。”

胜香邻提醒众人说,你们还记得罗大海审问工程师田克强的时候,曾提出过一个问题——物探分队是做什么的?其实物探就是“物理勘探法”,原定协助咱们行动的克拉玛依钻探分队里,配有一个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物探小组。当时我也感到很奇怪,“罗布泊望远镜”是深度钻探工程,通过重型钻探设备挖掘原生洞窟,从而窥探各个地层结构的不同物质。直接获取岩心样本,这种任务完全不需要物探专家参与,但是看到电话线路连接着凿入煤层深处的长钎,我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苏联人很可能在地底布置了无数部AΦ53型磁石电话机,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物理探矿系统,使用的原理是“地场深空透测法”,也被简称为“地网”,他们一定是想探测煤炭森林最深处的未知区域。

毕竟隔行如隔山,司马灰与罗大舌头、刘江河三人又都是土包子,对什么“地场深空透测法”闻所未闻,也根本理解不了,使用“磁石电话机”也能寻找矿脉?既然“罗布泊望远镜”已经通到了地底。再继续挖开这座大煤壳子不就是了吗。

他们为何还要如此大费周折?

胜香邻知道要探明“罗布泊望远镜”里的一切谜团,探险队剩下的四名成员就要紧密配合。现在必须让每个人都清楚,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状况,只好耐心解释说:我所做的探勘测绘工作,主要是绘制各种等以高等深线标注的地形图,等深线地图大多是根据物探分队提供的“极化率”数据作为参照,所以我懂得一些物探原理。简单来讲,物探中的电磁法,就是将探钎和磁罐埋入地下,再由跑极的人员背着线架子把电话线与探钎连接,手摇“磁石电话机”发电后产生的电流,会通过探钎传导入地底,并在地层中产生电磁波。物探分队则利用仪器读取反射出的“极化率”数据,转给测绘员将这些数据绘成图表,以此推测地质结构轮廓,以及矿层矿脉的分布情况。

罗大舌头和刘江河都听得俩眼发直,一时半会儿还真搞不清楚,干张着嘴,半句话也接不上来。

司马灰倒是明白了几成,虽然原理根本不懂,但也能知道这些“AΦ53型磁石电话机”,相当于在这座大煤壳子里铺设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地网”,通过它就可以隔空探测出地底深渊里的详细情况。

胜香邻见只有司马灰的脑子还算开壳,就说:“我再作个很直观的比喻,如果说这些AΦ53型磁石电话机和它的线路,是无数条感应神经,那罗布泊望远镜的洞道底部,就是个大脑中枢,神经网以它为中心,以放射状向四周分布,透视探矿系统获得的数据,都会反馈到罗布泊望远镜里。那里可能会留有一些仪器,甚至还可能存在一部向地底供电的‘高功率发电机’。”

罗大舌头(炫)恍(书)然(网)道:“你要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咱们摸着线路往前找过去,就能找到罗布泊望远镜那个一万多米深的大窟窿了,根本用不着摇通磁石电话机,其实就算挂通了也不会有人接听,可老头子先前嘱咐的那些事又是什么意思?”

胜香邻道:“我想宋教授不会无缘无故说那些话,或许罗布泊望远镜里确实存在一部可以摇通的磁石电话机。”

司马灰说:“苏联人挖掘的洞道,抵达这里之后就停了下来,转为使用什么大地电磁法进行探测,这一定是因为他们觉察到了煤壳下的未知区域十分危 3ǔωω。cōm险,不敢直接深入,所以我估计下边就是地底极渊,咱们距离真相已经不远了,不用顾虑太多,先找到罗布泊望远镜,然后再做计较。”

众人当即带上背包和步枪,寻着附近铺设的电话线路向前攒行,这座蕴藏荒漠地底几千米处的煤炭森林,是远古时期沉入地下的茂密植物残骸形成,由于植被生长覆盖于起伏不平的山地,因此沉入地下后也呈波浪状分布,基本上仍保持着古森林的原貌,只不过全部残骸都化为了漆黑的煤炭岩脉,煤炭森林内部的沟谷裂缝又构成了一片洞穴网,地形崎岖无比,塌方的区域间也找不到线路所在,但陷落处埋设的“AΦ53型磁石电话机”数量很多,接连找到几部之后,就能掌握线路的总体走势和分布规律,此时有了具体的参照物作为指引,总算不再像先前那样没头没脑的乱走。

“AΦ53型磁石电话机”的线路,最多可以铺设“20000延长米”,在这结构复杂的古树煤层间,逐步找过去也不是片刻之功,刚行到途中,忽觉地面有些颤动,震得煤屑纷纷掉落,伴随着阴森的冷风,就听那煤层深处有一阵阵沉闷的声音传来,仿佛是栖息在黑暗深渊中的某个生物正在移动。

众人听得头皮子都跟着发乍,立刻停住脚步蹲下身来,罗大舌头叫苦道:“这好像是要地震了,怎么又他娘的让咱赶上了,最近出现的偶然因素确实太多了。”

司马灰摸出赵老憋留下的发条金表,他先前已按宋地球配戴的手表校过时了,此刻一看时间,竟和在溶洞里遇到“黑暗物质”的时间完全一样,他到现在也没搞清楚那天地间大劫残留下的灰烬究竟是些什么,心中不禁有种莫名的恐慌涌现。

胜香邻对司马灰说:“那些黑雾般的浓重尘埃,可能是由于地压作用产生的特殊现象,它具备一定的周期性,间隔大约四十八小时。要是宋教授还在,他一定能解释其中原因。不过煤炭森林周围存在频繁的上升热对流,应该不会波及到这里,你也不用对此事过于担心。”

司马灰说你还记得1963年遭遇航空事故的“伊尔…12空军运输机”吗?当时机上全部乘员的手表指针,都永远停留在了一个位置,你现在看看这块怀表现在是几点钟。

胜香邻看到表盘上的指针,也觉心惊肉跳:“12:30分!”

司马灰说:“63年那次无法解释的航空意外,以及溶洞中出现的黑色尘埃,很可能都与地底极渊里存在的东西有关。比较走运的是现在时间并没有停止,说明咱们所在的区域暂时还算安全……”

通讯班长刘江河有些好奇地问:“万一时间停下来不动了,咱们身上会发生什么事?”

司马灰摇了摇头:“那我就不知道了,我也希望咱们永远都用不着知道,因为我当初也曾问过老宋这件事,他的回答就是如此。他还说1963年在库姆塔格出事的空军运输机,是多亏有晴空湍流把它推离了航线,又有驾驶员丁得根处变不惊迫降成功,否则那架‘伊尔…12’将会永远消失。”

第四卷 苏联制造 第四话 中心测站

“时间”大概分成三个部分——“过去”永远静默、“未来”遥不可及、“现在”飞逝而去。司马灰对“时间”的理解,基本符合这一观点。

通讯班长刘江河却对此没有半点概念,仍在固执的追问:“空军运输机为什么会在天上永远消失?它去哪了?”

司马灰无法解释,只能凭自己过往的经验嘱咐刘江河:“对未知事物存有强烈的好奇心,可不是什么有益身心健康的事,它早晚会把你拖进无法摆脱的危 3ǔωω。cōm险之中。”

这时胜香邻提醒司马灰:“地颤和塌方会导致封闭在煤层中的有害气体出现,停留时间久了很不安全。”

司马灰何尝不清楚眼下的处境,于是告诉其余三人:“手中武器务必处于随时都能击发的状态,提防‘绿色坟墓’派遣的跟踪者。”说完就用毛巾蒙住了口鼻,顶着不断塌落的煤屑继续往深处走。这一路摸索着在煤炭森林中行了许久,四周逐渐恢复了寂静,附近的电话线路则是越来越密集,推测距离地底洞道的距离已经不太远了。

走在前边的通讯班长刘江河,忽觉脚底踩到一片碎煤上,他身前是个大煤坑倾斜的下坡,当时黑咕隆咚的也没能察觉到,使身体失去了重心向下滚去,恰好司马灰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拽住,再用矿灯向下照视,黑漆漆的也看不到底。但“AΦ53型磁石电话机”的各条线路,都已从四面八方延伸向下。

众人找了个相对平缓的区域下到煤坑里,发现四周都有爆炸留下的痕迹,可能当初是用爆破作业的方式,在这座“煤炭森林”内部轰出了一个巨大的陷坑,坑底都被厚重平整的水泥墙壁填满了,两侧和高处都不见边际。

众人上前用手摸了摸粗糙的墙壁表面,深感其构造简单。坚固耐用,尤其是在“煤炭森林”这种逼厌压抑的空间内,更充分凸显出使人颤栗的神秘冷酷,以及机械化的一丝不芶。

司马灰惊叹道:“这东西就是罗布泊望远镜?我怎么觉得它像是一座楼房,或者说是钢筋水泥结构的碉堡和地底防空壕。”

罗大舌头也纳闷:“要说是楼房它总得有门和窗户才对,这八下子不透气,整个就一密封的大水泥灌子呀!”

胜香邻用矿灯在墙体上仔细搜寻,看到存在着接合缝隙,就对司马灰说:“这是一座中心测站。比我想象中的要庞大得多,它好像完全是用箱梁之类的水泥构件拼接而成,磁石电话机的线路都被连入了这座建筑物,里面应该配有测绘仪器和高功率发电机。”

罗大舌头乱猜道:“这么个大家伙,防核防化都没问题了,苏联老毛子是不是打算在咱这搞地下核爆实验啊?”

司马灰说:“不可能,苏联幅员辽阔。荒原冻土没有人烟的地方太多了,想搞实验在什么地方不能搞。非大老远跑这来,既费力气又不保密。我觉得应该跟他们的深度钻探计划有关,苏联人是想在这里寻找某些东西。”

罗大舌头颇有同感:“当年我爹在关外的时候,没少见识苏联人和日本人那套东西。东北老百姓们大都知道,小鼻子占了东三省,那仔细劲儿就甭提了,屯荒开田,大大小小什么设施都建,那真是要当日子过了,来了就没想过要回去;而老毛子的一百六十多万苏联红军,在把关东军消灭了之后,别说满州的工业设施。就连小鼻子建的铁道和电线杆子都给拆下来带走了。那是没打算久留,抢完了就撤。前些年苏联老大哥援助中国,也是目的性很强,真正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人家绝不可能平白无故的交给你,常言道得好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看这话搁在国际关系上也挺恰当,所以这里边一定大有名堂。”

司马灰点了点头,又问胜香邻:“你是科班出身,你觉得它这座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