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金科玉律 >

第75章

金科玉律-第75章

小说: 金科玉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离神色凛然,即便虚弱无力,却还是挺直了脊梁:“请殿下赐教。”

“要说这凶匪,郑姑娘也认得,就是右千牛卫中皇后的心腹,重云!”

郑离不想孝义亲王会说出此人名讳,更没想到右千牛卫也被卷进其中。但是等她略一思忖后,这一切似乎又有了解释,更说的通。

千牛卫重云先率人扮作流匪,谋害了郑微之,再转道,前去迎接彭晏进京,途径青州认识自己。

又或者说,结识自己是他早有的算计,就为探查自己对郑家惨案知道了解多少。

如果说岳云和彭晏是皇后在明处的耳目,那么,重云便是暗地里的一根钉子。

郑离转而又问:“敢问殿下,那晚崇仁坊外,护送我的几个千牛卫结果如何?”

孝义亲王淡淡道:“被精骑卫截杀在了平康坊与崇仁坊的交界处,次日武侯发现了他们的尸首。自然也会发现郑姑娘的车马被焚烧在长街之上。”

说到这儿,孝义亲王不免一笑:“郑姑娘的果断倒在我们的了算之外。没想到那个时候你还敢烧车,难道就不怕乱箭之中被射死?”

她怎么不怕?当时还以为绝无生还的希望呢!

但是这话不能当着孝义亲王和襄阳王世子妃的面儿说,装也要装出点骨气和底气,免得今后再找他们谈判,还要用这种苦肉计。

一味示弱,只会叫敌人以为自己本就是弱者。

郑离轻笑:“精骑卫若真想杀我,何必大费周折将千牛卫弄走?索性一同杀了岂不更加痛快?”她看了看襄阳王世子妃,“刚刚世子妃说她们一家效忠亲王殿下,依郑离浅见。。。。。。殿下身后还有高人!襄阳王府效忠的自然也是这位高人。”

孝义亲王朗声大笑:“那郑姑娘以为,此为何人?”

“何必要小女子点明?殿下或许得到了精骑卫的贴身随扈,但未必能得到他们全部的忠心;加上此事中能灵活自如的调动金吾卫,除了万岁,郑离想不出是哪一个高人的手笔。”

襄阳王世子妃闻听到此,不禁重新打量起郑离。

她刚刚一进屋时故意诱导错误,换了寻常人,多半就认定了幕后者就是孝义亲王,可这个郑家小姑娘却能联想到皇上。。。。。。

果然有几分意思。

孝义亲王颔首:“父皇准本王随意调度,请郑姑娘在此小住也是他的意思。姑娘放心,送你回宫就在这二三日,但是你要帮本王做一件事。”

郑离警惕心顿生。

“郑姑娘也不用怕,这件事说难倒也简单,说简单。。。。。。却也不是眨眼功夫就能办成的。”

孝义亲王一顿,深吸一口气,继续道:“二十几年前,母后尚在,皇后初承盛宠,步步高升。父皇与母后有些嫌隙,渐渐将后宫大权转交给皇后把持。英台发现银矿,当时英台县令不敢声张,又不愿将这个功劳叫知府白白占去,便请了当时的按察使郝都司悄悄递了秘折。然而后来,郝都司与英台县令先后病亡,家人也没查出半点蹊跷。这奏折也根本没出现在父皇的御桌前。”

郑离了然:那会儿还不是皇后呢,就敢私藏下这么重要的一份奏折!

“本王这些年来一直怀疑,母后的死和这份消失的奏折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她正是从皇后的宫中出来,便感染恶疾,一病不起。”

世子妃这时轻轻开口:“元后乃是我的本家族姐,出事前,我曾进宫探望过娘娘。当时太医院的掌院姓徐,恰好来为皇后问平安脉,我听的真真切切,说娘娘一切都好,只需注意饮食便可。”

郑离忙问:“就是告老还乡的那位徐太医?”

“正是她,怎么?郑姑娘认得?”

不但认得,那位徐太医还出手加害过逸哥儿。

郑离恍惚记得谁说过,徐太医不仅仅是因为年纪大,所以才萌生了告老的念头,更因为太医院倾轧的厉害,所以才解甲归田。

她沉声道:“徐太医因为在青州暗中帮人谋害无辜,所以被押进了青州大牢。”

孝义亲王冷笑:“郑姑娘这早就是过了时的消息。年前岳云进京,就已经暗暗处决了徐太医,对外却只宣称是徐太医自知加害人性命,无颜苟活。他家人也知徐太医罪行属实,所以没再追究。可本王派人去探查过,根本不是自尽,而是被活活勒死,制造了假象。”

世子妃眼角默默垂下两行清泪:“可恨这个徐太医,明明在那之前还说元后无恙,可转眼娘娘一病倒,他不知哪里弄来个病治簿,上面罗列着娘娘种种隐患病情,害的皇上被蒙蔽其中。”

皇上多情,当时一心偏向皇后,元后的死正是时候,刚刚好让出正宫娘娘的位置。文皇子年纪尚小,能保住性命已属难得,哪还有能力去查明真相。

可恰有一句话说的贴切。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如今皇帝的心在儿子孝义亲王这儿,皇后已是昨日黄花,到了被清算的时候。

孝义亲王看着沉默不语的郑离,开口道:“本王想请郑姑娘做的,就是找出当年按察使郝都司所写的那份奏折。本王只要有了奏折,皇后便可被治罪。当年你父亲忍辱负重的一番心血也没有白费。”

郑离冷静的判析着目前的形势,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

孝义亲王的话可信吗?静园公主与他的联手,是不是也在暗中打探这份奏折?

正文 118、婚姻

更新时间:2…13 21:59:33 本章字数:3909

“即便殿下所说句句都是实情,可这么多年过去,殿下怎么敢保证当年的奏折还在?皇后素来谨慎,这种能叫她坠落云端的东西,皇后敢放在身边吗?若是寻常人,只怕也会急于销毁证据。”

孝义亲王笑着摇头,似乎对此抱有极大的信心:“换了别人,本王倒不敢确定,可皇后不一样。她性情谨慎不假,但也过分自信。这件东西是她取得皇后宝座的见证,更是害我母后香消玉殒的铁证。看见这份奏折,她能不断的回想起自己是怎么一步步爬到今天这个位置。并不是我说诳话,本王虽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但对这个女人,只怕太子也不及本王了解的更多。”

孝义亲王年幼丧母,为求活命,只能抛弃嫡皇子的尊号,流落庙宇。

对当今皇后,孝义亲王恨之入骨,可没有皇后,他也不会成为历练出今日的本事。

可以说,是皇后的步步紧逼促成了孝义亲王的成长。

最了解自己的恰恰不是别人,正是你的敌人。

皇后狂傲自大,她在每每遭逢打击的时候,一定需要靠往昔辉煌成就来弥补心灵上的亏空,这份奏折就是她登上皇后宝座的一个里程碑,孝义亲王相信,东西一定还在,而且被保存的极好。

说句不客气的话,说不准,到皇后死的那一日,这件东西也是要被她带进棺材里的。

郑离思量片刻:“这件事事关重大,还请殿下给我些时间考虑。”

孝义亲王笑道:“这是自然。”说完便缓缓起身。“郑姑娘且在这儿安心养病,世子妃会尽心竭力照顾你,直至姑娘做出正确的决定。”

郑离听闻此话,心不免一沉。看来自己若不肯投效。孝义亲王便不肯放自己出行。

“可否请殿下准许郑离见见幼弟?”

“这些琐碎事姑娘不用惦记,郑家小弟在本王身边得悉心照料,比在岳家强百倍。本王又请了名医为郑小弟诊治,待他能开口说话时,再来见郑姑娘,岂不两全其美?”

郑离见孝义亲王态度强硬,知道对方打定主意是要把郑译捏在手心儿里做人质。自己除了顺从,似乎一时之间也无计可施。

这边世子妃送走孝义亲王后,又陪着郑离坐了大半天,细细为她讲述了皇后当年是如何发迹。又怎样做出歹毒手段屡次坑害元后。这中间波折不断。经世子妃口中说出来。反有些戏说的意味。

等坐了大半日,世子妃也瞧出了郑离的心不在焉,只好起身告辞。

待她领着几名心腹出了这小院。往西沿着一条清澈沟渠缓行,上了廊桥。她身边的大丫鬟菊香开口道:“夫人有心事?”

世子妃恍然,看着菊香关切的目光,淡淡一笑:“没什么,只是觉得郑姑娘虽十分可怜,但本身要强,倒是个不错的孩子。”

菊香敢称为世子妃心腹,身上自然有两把刷子,一听这话,转念想了想。便笑道:“夫人是想为三少爷保媒?”

世子妃睨了她一眼,轻啐道:“这眼睛倒是贼,什么也瞒不住你!”

菊香忙赔笑:“夫人待我如至亲,自然是无话不说,更不说瞒什么。不过。。。。。。这位郑姑娘未免也太伶俐了些,怕咱们三少爷压不住。况且,她无父无母,家世也般配不起。”

世子妃一叹气:“我也犹豫这里。可你想想,殿下名下无数的庄子宅院,怎么偏就把郑姑娘安置在咱们身边?虽说是叫我出面帮忙照顾,但这里难道就没有别的意思?”

“夫人是说。。。。。。殿下有意撮合这门婚事?”

世子妃缓缓摇头:“我也不大确定,只好等世子回来再做定夺。”

当晚,襄阳王世子归家,一听妻子说起这个,不禁紧蹙剑眉。

“我早已经为老三相中了翰林院乔大人的小女儿,话音也已经透漏了过去,乔大人对咱们家老三赞赏有加,很乐意促成这桩婚事。怎么?你看出殿下有这个念头?”

世子妃忙道:“我看有几分意思。”

她对丈夫不经自己便擅自为小儿子定下婚事有些不满,遂抱怨道:“翰林院是清水衙门,况且素来看不起我们这些皇亲国戚,乔景峰怎么会愿意和襄阳王府结为姻亲?”

世子提及此便甚是得意:“乔大人在朝中风评甚好,从不与外戚往来。他家这个小女儿据说也甚有才华,但因不愿进宫,所以才藏在深闺。半年前乔家人去庙中敬香,遇见了老三,乔夫人见他仪表不俗,风流洒脱,于是才有了这个念头。”

世子揽着妻子的肩头微笑:“两个儿媳都是书香门第出身,翰林院家的女儿想必差不离。”

世子妃拉下丈夫的手,“不是我不愿意,万一殿下另有主意,咱们这样做岂不是要坏事?”

“哪有你说的严重?”世子不以为意,在他看来,一个小小的宫中女官,并不足以叫孝义亲王大动干戈。

世子妃轻哼:“你别小看这个郑离,我瞧那丫头不简单,不然,怎么孝义亲王一听说她绝食便亲自来探望?”

世子眼前一亮,笑着拍手:“叫你这么说,我倒觉得是你险些好心办坏事。万一相中那丫头的是殿下自己呢?”

叫丈夫这么一说,世子妃顿时没了主意。

世子说的不无道理。

难道真是自己会错了意?

这一宿,世子妃翻来覆去的想,根本无心睡眠,反而是世子一觉到天亮。

赶巧第二天是三少爷休沐在家,世子妃趁着早饭的功夫,忙打发丫鬟叫了儿子来说话。

世子端着粥碗在一旁看热闹,也不戳破妻子的小心思,笑眯眯看着那娘俩。

三少爷见母亲又是夹菜又是嘘寒问暖,不多时就起了一身的冷汗,他忙将碗筷放下,慎重道:“母亲,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闹的儿子连吃饭的心情都没有了。”

世子妃嗔道:“看你说的,好像我这个当娘的多关心关心儿子还有什么企图心不成?”

顺势夹了一块儿子爱吃的酥香鱼饼在他碗里:“我和你父亲商量,你也到了议婚的年纪,家里替你看中了翰林院乔大人的小女儿,不知你可愿意?”

世子妃说完,连世子也停下了咀嚼,悄悄打量儿子的神色。

三少爷忙苦着脸道:“父亲母亲怎么想到了她?好好的一个女孩儿,非养成了酸臭儒生的性子,张口就是之乎者也,好好的话不会好好说,我要和这样的姑娘成亲,不用半年,非逼疯了自己不可!还请父亲母亲看在我是你们亲生骨肉的份儿上,饶了我。”

世子妃忙得意的看向丈夫。

儿子不同意,这门婚事就算白谈。

“那依你的意思,什么样子的女孩儿才可心?”

三少爷脸色微醺,一本正经的想了半天:“容貌倒也不必太漂亮,家世也不必太显赫,嫡出庶出无所谓。要紧的是本人聪明大方,别像乔翰林家的丫头,粗笨木讷。性情时而温柔,时而泼辣,心胸要宽广,说话千万不能扭扭捏捏。家里有没有钱不要紧,关键是心地善良,懂得关心别人。”

世子妃没好奇的哼道:“要是姓郑就更好了吧!”

三少爷不想自己的小心思被母亲看的清清楚楚,尴尬的一笑。

打从小儿子把郑离救回来时,世子妃就有些怀疑,现在听他这么一讲,哪里还有不明白的道理?

世子妃将目光挪向丈夫,示意他拿主意。

世子不动声色用完早饭,随手打发走有些不情愿的儿子。等屋中只剩下他夫妻俩时,世子这才慎重道:“你去试探试探殿下的口风,只说想给老三求个婚事,若殿下有好人选,你不必迟疑,立即应下就是。”

世子妃十分不情愿:“这话怎么说?万一殿下给儿子选个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