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酒娘子 >

第302章

酒娘子-第302章

小说: 酒娘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我也不想低三下四地求他们。”杜婆子没好气道,享福可以,但若是让她开口,有点难,“你去跟老头子说去,他是老好人,他开口,或许能让杜大山松口。”

第六百五十四章 反驳,建议

冯嬷嬷见杜婆子如此,笑呵呵道:“老夫人真是有骨气,的确不适合老夫人去做。那我去跟老太爷说说,让他出面,给我们夫人在世子面前说几句好话?”

“去吧,去吧!”杜婆子爽快道,只要不让她做这种低三下四的事情就好,至于谁做,她不想管,也不想问。来京城可不是做这些烦心事情的,她是来享受的。

那杜长和常在逗弄重孙子,抽着旱烟,见冯嬷嬷过来,站起来搓搓手,见到大户人家的婆子,也觉得对方高高在上,都不知道说什么!

“老太爷,这次来有点事情求您帮忙。”冯嬷嬷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道,“我家夫人在徐家日子过得艰难,想请老太爷帮忙!”

杜长和心里没底,没有直接应下,而是问道:“四妹在徐家到底怎么样啊?”

冯嬷嬷一愣,旋即笑笑,这老头子不声不响,其实内里也是个坏的。估计想着,若是杜四妹日子过不好连累他,他也不会出手帮忙的。比杜婆子难对付,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老太爷,虽说四妹在徐家是个妾室,但有了儿子,肚子里还有一个,请了大夫看了,肚子里的这个也是男孩,所以四妹在徐家的地位是稳固的。可妾室毕竟是妾室,还需要娘家帮衬啊!”冯嬷嬷笑道,表面杜四妹在徐家日子不错,但若是想再好一点,就需要别人帮衬了。

杜长和想到之前儿子跟他说了,在京城里,帮着杜四妹管着两个铺子,一年也能有两三千两银子,比在晋县赚的多。再者,有了小辈,在京城里,以后能找名师教导,说不定重孙子这一辈能走上仕途。杜家出头的日子不远了。

权衡利弊之后,杜长和觉得杜四妹在徐家过得越好,杜家就能得到更多好处,帮衬杜四妹也不是不可以。但他不知道如何帮衬啊?

“那大妹子,你说说,我怎么帮衬四妹啊?”杜长和一个庄稼汉,这点见识,纯属这些年的经验。但要是具体到每件事情。他就不成了。

冯嬷嬷见状,道:“老太爷,其实这帮衬,简单地很。就是希望您在七妹出嫁那日,当着大伙的面,请求广陵王世子和世子妃,让他们帮衬我们夫人。如果能让狮世子和世子妃在我们五公子满月宴上来看晚上夫人,那就更好了。”

一听这话,杜长和面色不好看了,之前杜四妹对杜大山一家做的事情。他还记着呢,人家杜大山一家难得不记得了。

这个事情有点难,杜长和不想做。

“不是我不想帮,你能说出这样的话,想必之前不知道大海,四妹和杜大山一家的过节。现在杜大山能对我这个老头子一个好脸色,还是看在我是他养父的份上。可若是当着众人的面,我说这些,杜大山表面上或许会答应,但实际上绝对不会帮半点忙的。这样做。只会弄巧成拙!”杜长和感慨说道,这冯嬷嬷真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冯嬷嬷听了杜长和的话,细细琢磨,觉得这老太爷说得对。人前应下,人后不帮忙,多得是,反而会落井下石呢!

“那老太爷,您说该怎么办?”冯嬷嬷问道,“我们夫人好了。大老爷,大少爷在京城也有个依靠,将来孩子能上国子监,杜家以后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

杜长和子孙众多,家里现在小有资财,但没几个成才的。当年辛辛苦苦培养大儿子,二儿子都不成,指望孙子,孙子也不成器,现在只能指望玄孙和是儿子家里的两个小孙子了。

杜长和想了想道:“这种事情,我私下里跟大山说,不能大张旗鼓的。若是当着众人的面,他会以为我们逼着他。再者,咱们两家的关系,外人早晚会有人知道。不管杜大山帮不帮,只要做的不过分,有我在,那世子是绝对不会落井下石。”

冯嬷嬷听了杜长和的话,眯着眼睛,仔细想了一遍,道:“老太爷果真想得周全,若不是老太爷提醒,我做了错事还不自知呢!”

“想通这些很简单,将心比心,换个位置思考,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杜长和深沉了一把,被冯嬷嬷称赞地有点轻飘飘了。

冯嬷嬷回去之后,跟杜四妹说了原委。

杜四妹当机立断,到自己的私库里,找出一对上好的镯子和一副赤金头面,让冯嬷嬷送过去,交代父亲一定要送过去,给杜七妹做添妆。

杜四妹送来的东西,刘桂花眼馋,想要留下,道:“就把这套镯子送过去就好,这幅头面给我戴了!”

杜大海最是看不得刘桂花那眼皮子浅的样子,怒道:“这副赤金头面,小巧精致,适合年轻女子佩戴,你这把年纪了,根本不合适。再者,咱们要请王府帮衬,自然要表示一番心意,你不要如此眼皮浅,害了四妹。”

杜婆子虽然也舍不得那副头面,但想到有大用,便转过头训斥刘桂花道:“你那一匣子首饰还少啊,看到什么就眼红!也不看看这些东西都是有大用的,眼皮子浅的,败家玩意。”

自从婆婆来了之后,刘桂花有人管着,不像以前那样舒坦,但她也不敢反驳,反而陪笑道:“娘教训的是,儿媳知道错了。”

“知道错就好,当初四妹被发卖,你哭得跟泪人似的,要死要活的。现在四妹想找出路,你不帮衬就罢了,还想昧下东西,怎么有你这样的娘亲!”杜婆子用手指狠狠戳了刘桂花的额头,“以后你给我好好听我儿子的话,若是坏了我们老杜家的好事,定要休了你!”

刘桂花对杜婆子更加不满了,但更害怕被休弃。她都这把年纪了,若是被休弃,以后该怎么过啊!再者,她的女儿是徐阁老家的宠妾,日子过得好。丈夫,儿子都能赚钱,好日子才刚开始,她才不想被休弃。

“娘,儿媳知道错了,以后什么都挺您和夫君的,绝对不做傻事。”刘桂花赶紧保证,担心说得晚了,婆婆不相信。

第六百五十五章 真正感激的人

杜婆子拿捏儿媳妇还是有分寸的,见刘桂花知道错了,服软了,笑道:“只要你好好的,还是我们老杜家的儿媳妇。”

其实杜婆子还是挺喜欢刘桂花的,因为她们两个是同类人。遇到什么事情,总能想到一块去。

杜长和,杜婆子的到来,让杨氏,杜大山不舒服两天之后,杜长顺,杜清尘带着周氏和小儿子到了。

他们几人到了,最起码有应付杜长和,杜婆子的人了,不怕他们大脑没人管了。

对于杜长顺等人的到来,杜大山,杨氏亲自来迎接,一感谢当年大伯父一家对他们的照顾。

“大伯父,您和大伯母身体还好?”杨氏激动问道,当初在杜家村,除了娘家,也就是这个大伯父,大伯母对她们娘俩好。

因为他们是公爹的兄嫂,每次婆婆太过分之时,这个大伯父就会训斥公爹,她们一家人的日子就好过一些。

杜长顺喝了一口茶水,哎呦喂,还是王府的茶好啊,笑呵呵道:“你大伯母身体还好,只是路远,天又冷,我就没让她来。”

原本杜长顺没打算来的,等儿子处理完事情之后,跟他说想要去京城参加七妹的婚礼。他便去问问二弟一家怎么去,谁知杜长和,杜婆子不在家,杜大湖,杜大河都不知道,到了县城找到杜二郎逼问之下才得知,这老两口,偷偷摸摸来京城了。

杜长顺担心杜长和,杜婆子在京城惹事儿,便赶紧收拾东西跟着儿子,儿媳妇来京城了。

杜大湖,杜大河心里也十分气恼。父母也太偏心大哥一家了。去京城参加杜七妹的婚礼,也不跟他们说一声。就算他们不去,也准备一些东西送过去。不管多少都是一片心意,因为他们两家孩子出生,女儿出嫁,儿子娶媳妇,杨氏都让人送东西过来了。

现在杜大山家里办喜事。他们也应该尽本分。送礼金过去。

最后两人没有办法,杜大湖出三十两银子,杜大河出四十两银子。杜鹃出了三十两银子,凑了一百两银子,让杜清尘捎去京城做礼金。

杜清尘对于这三家的做法,很是赞同。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人家杨氏给他们送礼。他们也该还回去。至于谁给的多,谁给的少。就没必要计较了,重要的是看一片心意。

“说的也是,这里的确很冷。等我们回到广陵府,离咱们晋县近一点。大伯父到时候一定要大伯母来看看,玩玩。”杨氏笑道,很是亲热。

杜大山看向杜清尘。问道:“大哥在鹤鸣书院,做得还算顺利吧?”

“是挺顺利的。咱们杜家村的孩子,有几个比较努力勤奋的,去了鹤鸣书院。学个三两年啊,考上秀才,应该没问题。”杜清尘笑道,自从他做了院监之后,孩子们的整体实力上升很多。

杜大山很是欣慰,这杜家村的小学,还是用他们家的酒坊做的学堂。

“大哥,小弟有点浅见,想跟大哥说说。”杜大山好人做到底,决定对杜家村的学堂做一点改革。

这个堂弟一向有主意,见识多,杜清尘很重视杜大山的看法,放下茶杯,问道:“大山,你有什么看法,尽管说!都是为了那些孩子好嘛!”

“那我就献丑了。”杜大山笑道,“世人都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读书的目标,其实小弟却不认为这样。读书并且能够顺利参加科举,并且考中的人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很多人根本就走不上读书的路,所以我觉摸着读书是为了识字明理。有的没有希望走上仕途的,可以让他们专学一样东西,比如算学,将来可以做账房;比如医术,可以做郎中……”

杜清尘仔细思考,最后问道:“我好像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让不适合参加科目的人学习其他的本事,照样可以养家糊口,甚至以此为生,过上好日子。”

“是的,大哥!”杜大山笑道,后世的大学不就是这样,有特殊的专业。毕竟公务员,太难考了,考不上,难道大家都不吃饭睡觉了吗?

“你的建议很好。”杜清尘不是迂腐之人,他知道科举考试多么残酷,有的人只知道读书,又考不上功名,结果读书到最后,连自己和家人都养不活。

若是可以学算学,医术等一技之长,将来即使考不上功名,也能找到活做,养活自己和家人。

杨氏跟周氏私下里聊天,周氏虽然羡慕杨氏,但也知道有些东西不是羡慕来的。现在她有两个儿子,夫君敬重,公爹婆婆满意,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周氏看着坐在杨氏身边笑语晏晏的杜七妹,杜九妹,心里叹息,哎,娘家大哥大嫂短视,当年还嫌弃人家杜七妹配不上他们的儿子,跟晋县的一个员外家的姑娘定亲了。

可现在看看,这杜大山一家有这么大的造化,是王爷侄子。他的女儿七妹,自然也水涨船高,成为正儿八经的世家贵女。

之前嫂子得知杜大山的身份之后,还专门过来询问,得知杜七妹已经跟李家村的李瑞订婚了,还酸溜溜地说,杜七妹早晚得退了李瑞的婚事。

当初周氏跟夫君说了这话,夫君当场就说了,只要李瑞上进,大山是绝对不会退亲的。果真应了夫君的话,人家李瑞不光上进读书好,中了进士,而且还娶了高贵的杜七妹。

这李大地主一家借着广陵王府的势力,赚了那么多钱,儿子又争气,这李家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

再看看娘家侄子,今年秋闱,并没有考中进士,回去继续苦读。家里的那个侄媳妇,更是骄傲地跟个小孔雀是的,鼻孔朝天,不是个好东西

对公爹,婆婆不敬,对她这个姑姑也很怠慢,像是谁都欠了她一样。

“一转眼,七妹就要出嫁了。七妹小时候就很懂事,性子软,好在你给七丫头找了一个知根知底的,以后日子过得舒坦,你也能放心。”周氏艳羡道,她有两个儿子,还想有个女儿,只是年纪大了,生不出来了。

第六百五十六章 提醒

杨氏知道周氏想要个女儿,可是一直没有如愿。

女人要在婆家立足,没有儿子不成。可有了儿子之后,还想有个乖巧的女儿,软绵绵的,细声细语,贴心小棉袄。

这辈子能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她的人生已经非常幸福完美了。虽然生活中还会有一些不如意,但这些不如意和她的幸福比起来,不值一提。

杨氏笑笑,道:“大嫂两个儿子,欣武,欣平都很懂事。等到他们兄弟两个长大了,娶媳妇回来,你就有女儿疼了!”

“那还要等好几年呢!”周氏叹息道,言语间有点等不及了。

“孩子说长大就长大,快得很,大嫂不要急。”杨氏劝解,聊着家常话,没有因为身份的转变有隔阂。

周氏见那边的男人聊的热切,没有关注这边,她才小声道:“弟妹啊,二叔,二婶来了,没闹事儿吧?”

“没有闹事儿,态度好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