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墓探 >

第338章

墓探-第338章

小说: 墓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13章惊天骗局(下)

“王洪成的点水成油仅仅是一个表演的骗局,王洪成的另一个更大的骗局则是他发明的所谓膨化燃料,有膨化汽油,膨化柴油,还有膨化重油等。说穿了就是把各种油和水掺在一起,再加一些肥皂类物质把油和水搅成乳化液,用来作燃料或开车。这根本不是什么发明创造,早就被试验过多次,而且实践早就证明用这种乳化剂开车不但省不了油反而会腐蚀发动机。但王洪成打出新型膨化燃料的旗号,加上各种表演和伪证,居然骗了不少单位和个人在全国各地建厂,而王洪成及其同伙向他们以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一吨的高价出售他们生产的膨化剂,不过后来证实其原料是肥皂、表面活性剂,再加上一些********或菠菜水,大发其财。最典型的事例是另一盘流传很广的录像带,记录的是王洪成在哈尔滨市的表演。他宣布哈尔滨市67路公共汽车全部使用洪成燃料,一时之间颂歌之声大起。洪成时代开始了!这是走向造福社会的里程碑!他的发明是具有五十亿年地球历史上最先进、最伟大的发明,从人类祖先的钻木取火到本世纪的胰岛素合成,上下数万年的发明都不如王洪成的发明伟大。他使我们跨越二百年时空而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在鼓乐声中副省长和副市长剪了彩,十几辆灌上了洪成燃料的披红挂彩的67路公共汽车驶到大街上!结果又如何呢?没有几个月这种带有碱性的洪成燃料把十几辆汽车的发动机全部腐蚀了,国家为此付出了大量修理费而无人赔偿。这可以说是最好的鉴定了,但是那盘录像带还继续在社会上播放,骗人投资。”大哲说。

“那个时代我们都太着急了,以至于让很多人迷失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给了这些骗子可趁之机。”陆大叔说。

“为了推销所谓的膨化燃料,王洪成及其同伙经常四处表演,企图证明水和油放在一起再加上他们的膨化剂就能完全变成油。在这时他们经常利用一般认识上的误区来捣鬼。误区之一是,如果烧光了就是都变成了油。所以他们经常是把油倒在盆中去烧,只要能烧光就宣布水都变成了油。再用来开动一下车子,只要车一发动就算演示成功,立刻就与人签合作协议。实际上油水混合物只要油的比例够大,油燃烧时发的热就足够把水也烧干。但水并没有变成油。只要有一定科学常识的人都能戳穿这种表演。王洪成的妻子王麒麟就经常到处做这种表演,也经常被戳穿。一次在西安用七份油三份水混合表演宣布成功,此时有人提出要做对比试验,用两个盆各放同样的油水混合物,然后在一个盆中加膨化剂。另一个盆中不加膨化剂,然后同时点燃看结果。结果是不加膨化剂的油水混合物完全烧光了,而加了膨化剂的油水混合物反而没有烧光!再就是所谓的颜色一样的物质就是均匀的,所以取任何一部分都能代表全体。王洪成等经常是用半透明的塑料桶来表演,在桶中装上油和水后加入膨化剂再搅成乳状液,由于看不太清楚桶内的情况,使人误以为桶内的液体是均匀的,实际上表层基本还是油,王洪成等拿桶往外倒出的液体是表层的液体,当然主要的还是油。另一种方法是加入一种颜料。把油和水都染成同样颜色,使人误以为是均匀的,然而倒出来的完全是上面的油。王洪成在某领导家中的表演就是这样,后来改装在玻璃瓶中的液体样品呈褐色,比柴油的颜色要深,看上去似乎是均匀的,但只要摇动一下就会看出水和油的界面来。所以水没有变成油,但由上面倒出来的却真是油。”大哲说。

“这样的例子特别多,他们当时在全国各地做实验。”陆大叔说,“他的手法也很单一。水是不能燃烧的,但是王洪成让人取一杯水来,他滴上两滴药,再点火就着了。于是就说水变成了油。这是王洪成在外行人面前经常表演的把戏,即所谓的点水成油。实际上这仅仅是个小戏法而已,变法有许多种:在水中投入电石也就是碳化钙粉末,电石与水反应生成可燃的乙炔,点火就燃烧起来,还可以冒黑烟。在水中投入四氢化锂铝。王洪成确曾在中科院化学所药库中偷拿过一瓶四氢化锂铝,这就是传说中的神秘灰色粉末,与水反应后冒出氢气,可以看到小气泡不断升到水面,点燃后还会发生微爆声,这个表演不到关键时刻王洪成是不做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往水中滴几滴油,一点火,油就着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魔术的办法把水调换成油,当然一点就着了。至于用什么办法,魔术的门道多得很。这本来是中学生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但竟被宣扬成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闹成了国际笑话。”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王洪成的水变油如果是真的就应该不怕科学鉴定。”云希明说。

“然而王洪成却一直逃避真正的科学鉴定,并不断制造各种伪证欺骗舆论。由此也足以看出水变油的真伪了。王洪成到中国科学院说要求鉴定,但当准备鉴定时,王洪成又毁约不干,并且趁机在中科院专利管理处偷了一份盖有中国科学院公章的文件和印有中国科学院抬头的空白信笺,回去用剪贴和复印的办法伪造了一份中国科学院发的《王洪成发明成果证明》文件,到各地出示,以骗取合作单位的信任。之后又出现了一个伪造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管理中心科技部的文件——《关于“大力推广应用水基膨化燃料”的决定》,到处招摇撞骗。为此中国科协发表了严正声明并向公安部门举报了此事。在这个假文件中说:高效廉价的水基膨化燃料,已由国防科工委高级研究员王洪成研究成功,经北京市汽车研究所、中国汽车质量北京监督检验所在汽车上实验测定,节油率很高,此燃料溶解于五百倍水中,可产生大卡热量……”但当向北京市汽车研究所查询此事时,研究所的同志十分恼火,说:我们只做过送来的汽油样品的鉴定,从未鉴定过什么水基膨化燃料!这是严重侵犯我所名誉权的行为,我们要诉诸法律。”

“显然这个产生高热量的神话,完全是王洪成自己编造出来的。实际情况是:王洪成曾两次送样到第703研究所39室理化室请求化验,两张有操作者签名并盖有检验专用章的报告单上的化验项目中并没有测定过热值。但王洪成把这两张报告单合在一起重又打印了一张表,表中竟凭空多出来热值的数据。”陆大叔说。

“老陆这些你都知道?”王娜姐问。

“当时有些资料并没有公开,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会场门外有两个人拦住会议代表送材料。一份是王洪成的同伙兰公白等编造的《洪成膨化柴油鉴定资料汇编》,他们竟把江****同志为我国节能工作的题词,节约能源保护资源造福子孙,放在首页,企图让人以为是给王洪成的题词。另一份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领导给中央负责同志的一封信和一份他们写的水基燃料的《考察与见证报告》。这封信说:用75%的水和25%的柴油配制的膨化柴油经过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原来加入的水已经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的油,这是事实。信中还说:我们也深知目前对这件事存在着许多怀疑和争论,有人认为不符合现有科学理论而把它说成是‘伪科学’,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才是唯物主义的。科学工作者首先要尊重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能以‘现有理论解释不了’作为根据说成是‘伪科学’。然而由十名高级专家签名的《考察与见证报告》中所说的见证实质上也仅仅是看看表演而已。他们并没有共同认真讨论和制定过一个严格的科学鉴定方案来执行,更不能解释为什么样品的送样单位竟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而是哈尔滨洪成新能源膨化剂有限公司。善良的科学家们碰到了骗子,而恰恰又忘记了自己所应该坚持的科学真理,就会为骗子所利用。但受骗只能是一时的。”陆大叔说。

“再后来许多位中科院院士收到一份天津市公证处的公证书,公证书说:经审查确认洪成膨化柴油的配制、实验过程及测试结果真实。但附来的仍然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那份材料,令人迷惑不解。后来又收到了一份天津市公证处的公证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测试报告。在报告中说:陈洪发、刘小杰、兰公白等人带来的两种液体燃料,在我中心进行了测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进步,即测试中心不再对样品的来源负责,是兰公白等自称样品是膨化油,当然是真是假大家心中明白。”陆大叔严肃的说。

“可惜了,我的学长被骗许久,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大哲说。SJGSF0916

第514章 过慧易夭

第514章过慧易夭

“丢了性命这怎么会呢只是做实验,他不会真的把自己给,作死了吧。”云显说。

“差不多吧,我这位学长原本就是个奇葩,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对于老师讲解的知识,大多都是被动接受,但是他却不是,他习惯质疑。他经常说,老师现在交给我们的知识,当初如果那些伟人不质疑,是不会提出来的。我们也要学会质疑,质疑是思考的过程,被动的接受,还要脑子干什么。所以当时他虽然是班级里的学霸,但是也是老师最头疼的学生。”大哲说。

“那他是怎么”闵澜问。

“当时他得到了那些录像带,就查了很多的资料,关于水变油这样的事情,他还是坚信是假的的,不过他却觉得王洪成的永动机很有道理,极有研究的价值,那个时候他已经面临毕业,但是他非但不研究自己的毕业论文,反而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大哲说。

“永动机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疯狂的研究,但是一旦实验成功,也将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任何发明都需要动力,永动机也不例外。既然人类幻想过永动机,这种幻想就会成为一种动力,由此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永动机的设想。仅就文字记载而言,最早的永动机设想是十三世纪哥特式建筑设计师韦拉尔德奥努克尔提出来的。他在一个大轮的轮缘上用合页安上七个木棰,木棰打击轮缘,使轮子转动,并带动其它机械做功。还有意大利的斯脱拉达斯泰尔许设计一个永动机:先在上面水槽里装满水,从上冲下来的时候转动一个水轮。水轮可带动一块磨刀石工作。同时,另外一组齿轮则带动螺旋吸水器,把水提升到上面的水槽里。源源不断地补充水槽中的水,整个装置就会不停地转动下去。在英国医生罗伯特弗鲁德采用同样原理还设计了一个磨麦子的永动机。尽管人们对永动机的幻想很早,但研制永动机的真正狂热则是在大工业发展起来以后。可是这些永动机都只存在于异想天开的阶段,根本没有什么理论支撑。”云希明说。

“没错,当时我也是这么跟学长说的。但是学长坚信。只要能够解决能量之间的消耗和补充的关系,就可以只要出永动机。”大哲说。

“事实上,不管是职业技师。还是业余爱好者,很多人都想利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试图在永动机上有所突破,从浮力、水流、毛细现象、热能、光能、磁力、电力、到化学反应等各个方面。都有人探寻过永动机的原理和设计,提出的方案先后不下几百种。在这各式各样的永动机中。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种类型,有一种就叫做无中生有的永动机。”云希明说。

“没错,就是叫这个名字,无中生有的永动机。这类永动机的设计者是想从根本上不供给任何一点能量,全靠机器本身永动做功。早在中世纪时就有人依照这种思路设计过永动机,在轮子的边缘上装着许多活动的短杆。杆的一端装一个铁球。无论轮子转到什么位置,右边的各个铁球总比左边的各个铁球离轴远一些。根据杠杆原理。右边的这些球一定会压着轮子沿箭头指示方向转动。在以后各时刻,轮子上铁球的分布一直会保持初始状态,右边的铁球给轮子的压力会始终存在,轮子也就会永远地旋转下去。到了19世纪初叶,有人又提出了改良方案。短杆改用一些只可以向左而不能向右弯曲的长臂,每个长臂末端可以容纳一个能够自由滚动的球。当一个长臂到达甲处的时候,它的末端所容纳的球恰好掉下来,然后沿着一个固定的斜面滚到乙处,恰好此时这同一长臂也转到乙处,并仍由它接住从斜面上滚下的球。那些处在轮子右边的球离轴都比较远,它们会压着中间的轮子转动,周而复始,永不停止。以小易大的永动机这类永动机的共同特征是先供给机器少许能量,然后就可不间断地利用它做功。还有一种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永动机,其中甲轮上带有多个相联结的水斗。先由人力转动甲轮,并通过水斗将水提上来。当提上的水到达丙管时,就经由丙管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