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独妻策倾城花嫁 >

第374章

独妻策倾城花嫁-第374章

小说: 独妻策倾城花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良娣垂首不语。

李良娣却不甘地分辩道:“母后,儿臣已经三个月没见他的人了,儿臣一去正阳殿,他就拿茶盅砸儿臣,训斥儿臣打扰他批阅奏章。这两年,父皇把奏章、朝政都交他打理,他不敢懈怠,日日都批到四更时分,儿臣人都见不着,又如何劝他,要是多说两句,他就气恼……”

太子会来凤仪宫,不是探望皇后,而是来看安若郡主楮。

即便太子宫还有三位郡主,他却视若未见,一心只挂着他与周素兰生的女儿。

即便太子宫里的江南姬妾因安若生于二月,多有忌讳,可他还是将安若捧成了宝贝。

皇后也好久没见太子了。他总是以“近来奏章颇多,着实抽不出时间给母后请安,就让李良娣、谢良娣代儿臣敬孝吧”。

儿子争气,勤奋,现在整个朝堂,连那些说太子无子嗣的御史,谁不夸赞太子勤政,说太子仁厚、贤德,赞美之词更是多不胜举。太子宫上下见皇帝突然亲临,正要拜见,大总管喝道:“皇上有令,休要张扬,皇上听说太子微恙,特来探望。”

近了正阳殿,外头的太监欲禀,同样被大总管止住了。

大殿上,传来大福子与女官的恳求声:“殿下,你就传太医诊脉吧。”

“休要再言,本王好得很,吃了黄七的药丸,一会儿就好。”

文秀娘连连磕头,周素兰没了,可太子是护着她的,“殿下,你还有安若郡主,为了她,你也得保重身体,安若郡主已经没亲娘了,你怎能忍心撇下她……”

“住口!你这是诅咒枉本王么?本王好好的。”

想到安若,慕容恪心头一阵闷痛,那孩子一出生就被皇后抱走了,皇后待她不错,却也待她不算太好,若是皇后能对安若如此待景阳、华阳一般,他也能安心了,后来还是他坚持挑了两个心腹宫人送入凤仪宫,安若的日子才好过些。

他怨恨皇后咄咄逼人,追着他要皇孙;而皇后却怨他,心中无她,只一心想着周素兰。他们这对母子,早已貌合神离。

皇后依旧想插手太子宫后宅,但他却不想阻止了,只要他不亲近任何一个姬妾,皇后便寻不出他的不是,他不见皇后,皇后也不能拿皇孙的事说他。

这两年,他们就这样僵持着,互相疏远,又互相远避。

大门被人推开,慕容恪抓起茶盅,正要砸过去,依然是皇帝身边的大总管:“太子殿下,皇上听说你身子欠安,带着太医来看你了。”

慕容恪看着皇帝从外头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儿臣拜见父皇。”

皇帝轻叹一声,“恪儿呀,朝政重要,可你也得保重身体,让二位太医给你诊诊脉吧,这病了就要传太医看诊……”

两名太医跪下身,大福子递了迎枕。

第一位太医年纪略长,诊脉之后,脸色快速转变,身子更是微微一颤。

第二位太医又诊了一番,同样的脸色不好看。

慕容恪看着他们的脸,耳畔又响起了黄七的诊断:“殿下,若是两粒丹药对你的病都起不到作用时,你的病……就……”虽没有说出来,可他却明白,他的病拖不了多久。

他想死,但他身为一国储君不能自尽追随周素兰而去,他只能这样折磨着自己、处罚着自己,要不是他妻妾成群,周素兰怎会被人几番加害。

他懊悔,他愧疚,他更痛苦。有人因痛失所爱而沉沦,而他则是在打理朝政,疯狂批阅奏章中忘却周素兰的死。三年了,他一直用这样的方式来忘掉这件事,他不愿再亲近任何一个女人,谁也不行,哪怕是皇后赐来酷似她的美人,他也不愿多看一眼。

在他看来,周素兰是这世间最好的女子,没人可以代替。

老太医道:“请问殿下,近来你吃的是什么药?”

tang慕容恪原不想让人知道他生病的事,大福子一转身捧了黄七配的药丸来。

老太医取了一枚,闻嗅了一番,“眼下除了此药丸,再无旁药可治太子殿下的病。”

这药丸很霸道,吃了它,再吃旁的药就不管用。

故而,老太医才会说这话。

他也找不到可以治太子病的药方了,就算开了也不管用。

年轻太医也闻嗅了一下,闻罢之后,神色一变。

皇帝道:“二位爱卿,你们若治好太子,朕重重有赏。”

老太医眼神闪烁,皇帝抬手道:“到外头候着。”心头却掠过一丝强烈的意外,慕容恪病得如此沉重,难不成他把自己身患绝症的事告诉了慕容恒,慕容恒才会知晓此事,除此之外,他没有第二个解释。

皇帝问道:“恪儿,你给雍王写信了?”

慕容恪面露诧色,复又答道:“是,几天前写了一封信给四弟。”

皇帝想:定是那信里说了他的病情。慕容恪心知时日不多,许是与慕容恒话别叮嘱。他伸出手来,一把扶起慕容恪:“恪儿,这两年辛苦你了,你既身子有恙,就该好好保重,这奏章批阅不完交给六部阅办就是,今儿听父皇的,不必熬夜,先回内殿好好歇息。走!父皇扶你回内殿歇息。”

不待慕容恪反对,皇帝扶了慕容恪直往后殿移去,慕容恪回头看着案上的奏章,想说什么,终是止住了。

皇帝有愧疚、有不安,是他下令不许暗卫盯着太子宫,自从慕容恒离京,他的眼睛全注的是慕容恒,他却又防备着其他几个成年的儿子。

太子不用防,因为周惠妃在替他盯着。

周惠妃背里做的一切,皇帝全都知道。

既然有人盯着,他就不必须再盯。以他对周惠妃的了解,一旦她开始做,就绝不会半途而废,他愧疚是不知道如此纵容周惠妃对付太子到底该是不该,但他知道,太子的病与周惠妃无干。

周惠妃一早就知道太子病了,却没有禀报他,怕是心里亦有自己的盘算。

然,就在他踏入后殿的那刻,慕容恪突地跪倒在地:“父皇,儿臣的病儿臣知道,怕是熬不了多久。咳……咳……”他捂着嘴,直咳得满脸通红,片刻后,松开手时,帕子上全是一片血迹。

肺痨!

患此重病者,无一生还,若在早期只是寻常的咳疾,吃几副药就能痊愈,但太子咳得满帕是血,是不愈之症。

皇帝疼惜地看着膝前的太子,他虽不喜这儿子,可这也是他的儿子,“恪儿……”要不是御鸡传来消息,他甚至不知道太子病得如此严重。

“父皇,儿臣活不了几日,儿臣奏请父皇立四弟为储君,四弟仁爱悌恭,贤德有才,是储君的最好人选。”

皇帝眼里有水雾,却没让他落下来,“恪儿,你才是太子,起来!”

“父皇……”

“你这傻孩子,生了病就要瞧太医,你怎能瞒住朕?让朕白发人送黑发人,你让朕何等心痛,恪儿,你傻啊……”

皇帝满是心痛,抱住慕容恪不停地轻拍,似安慰,似发泄,扶着慕容恪躺在了牙床,他坐在榻前:“恪儿,你病了就歇下,一切还有父皇,今晚就好好睡一觉,那些奏章,朕交给六部处理。”

“父皇,儿臣请立四弟为太子,儿臣不孝,不能在父皇跟前敬孝了。”

“恪儿,什么也别说了,让父皇看着你睡觉,就像你小时候那样……”

皇帝心绪繁复,若不是御狗递来的密函,他还蒙在鼓里,他是皇帝,他自认掌握了群臣的消息,却不知自己的儿子已经病得如此沉重,他对慕容恪是愧疚的,可在他立了慕容恪为太子后,这愧疚早已经烟消云散,因为他把最珍贵的给慕容恪。

可现在,慕容恪病了,皇帝的心又升起了一股愧疚。

他就这样静默地看着阖眼睡着的太子,不知过了多久,他站起身来,低声叮嘱道:“你们俩小心服侍太子,明早就不必唤他上朝了,需要什么,只管去内务府取。”

“是。”

皇帝摆了摆手,“小声些,莫要吵着太子休息。唉……怎么突然就病得这么重呢?”他满是落漠地出了正阳殿。

慕容恪一直没睡着,胸口又闷又痛,嗓子发堵难受,他的父皇老了,却让父皇承受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他不孝!

他又忆起了远在肃州的慕容恒,这是他唯一视为兄弟的人,却因为他母后的咄咄逼人与算计,被迫离开京城。

慕容恒是勇敢的,宁可远去肃州,也不会违背自己的真心。

当日,他若有慕容恒的勇敢,就不会落到今日,也许他的兰儿还活得好好的。

皇帝对正阳殿外头候立的太医道:“你们俩随朕回养性殿。”

两名太医应声是。

养性殿内,老太医道:“启禀皇上,太子的病……积劳成疾,油尽灯枯。”

这个答案,皇帝猜到了,当他亲眼目睹太子咳出一手帕的鲜血时,他想到了,只是他到了此时才知道太子病得如此严重。

皇帝问:“以你之见,太子还有多少时日?”

“最多不超过半月。”

老太医一落音,就怕皇帝大怒,而今日的皇帝却是出奇的平静。

老太医顿了一下,“太子服的乃是百延丹,此丹药极是霸道,对病入膏盲者颇是管用,但同时,服过此药的病人吃旁的药便再无任何药效。老臣问过服侍太子的侍女,她说太子每三个时辰服两粒,近来太子议政之时更是随身携带一瓶药丸,由此可见,太子已加重对此药的服用量。”

一旦每日服食六粒,这人离死便不远了。

如果太子不曾服食这丹药,许还能坚持几月。

太子慕容恪病了!

次晨,因大福子与文秀娘奉了皇帝口谕,并没有唤醒慕容恪,待他睡醒之时,早已过了参朝议政的时辰。

慕容恪为此大发了一场脾气,两人跪在大殿不辩驳。

皇帝端坐议政殿,看着太子座儿上空荡荡的,立时有官员道:“今儿太子怎没来?”

皇帝道:“太子身体有恙,朕令他养病。”

顿了片刻,似还回不过神,对这个他不是很满意的太子,此刻才发现,这两年他能如此轻松,正因为慕容恪的亲力亲为,慕容恪是一个勤政的好太子,这一点,皇帝并不否认,一时间,以前对太子的诸多不满意,皆成了太子的优点。

皇帝又想到了太子的病,只有半月的活头,怕是皇子们又要不安分。

现在,大皇子强势,六皇子、八皇子也不弱,就连十一皇子也都长大成人了。

他得早做防备,绝不能在这时候生出乱子,而他已经有两年不大过问朝政,想来早朝便来,不来时,自有太子主持大局。

皇帝的眼睛扫过大皇子等人,神色严厉了几分:“太子病了,除了雍王时有书信问候,你们几个兄弟又干了什么?尽是些薄情寡义的!前几日,太子神色有异,你们就不晓得到太子宫问候、关心一下?他也是你们的手足兄弟。”

大皇子听说太子病了,心里正得意,突地被皇帝训斥,敛住了神色,垂首聆听。

死了好,早些死了,这众多皇子,就属他最有资格成为储君。

他又是长皇子,除太子外,谁能比他尊贵。他的母妃是最受宠爱的周惠妃,即便起起伏伏,多年如一。

六皇子一向的谨慎小心,抱拳道:“启禀父皇,儿臣今儿才听说太子皇兄生病之事。散朝之后,儿臣立马就去探望太子皇兄。”

他老了、太子病了,他一定要掌控住这些皇子,绝不能让他们生出乱子来,这几年太子一心扑在打理朝政上,大皇子一派的人又在蠢蠢欲动。

大总管大喝一声:“有事议事,无事退朝!”

朝臣们说了几件事,请了皇帝示下。

皇帝坐了一阵,见无甚大事,起身离去。

几位皇子,你瞧我,我看你,各自回府备了礼物,然后像约好似地去探太子。

不探不知道,一探吓一跳,尤其是大皇子,他惊叹于太子之病的沉重,竟吐血了,看来之前是太子宫刻意隐瞒病情。

转而大皇子一思,似乎并不意外,他无数次在怡春宫听周惠妃道“太子欠安”,这哪里是欠安,分明是必死之症。而周惠妃知道这事好似在半年多前,只当是太子太过辛劳之故,原来那时就病了。若在那时,周惠妃稍一心软禀给皇帝,皇帝倾整个太医院之力来治太子,并非难事。

可今日,太子依然病入膏盲。

然,就在此时,养性殿的大总管到了:“皇上口谕,太子身体欠安,于太子宫静养,即日起由皇上亲理朝政。”

大总管笑微微地与太子请了安,又说了一些吉祥话。

大总管又道:“大皇子、六皇子、八皇子、十一皇子,皇上口谕,几位皇子年纪不小了,从即日起该学习如何打理封地等事务,皇上特请几位皇子移驾皇子宫,聆听太子太傅、太子少傅教诲。”

这是聆听,分明是皇帝知道太子熬不了几日,要软禁皇子,怕他们生出异样。

大皇子道:“本王要回府收拾换洗衣衫。”

大总管笑微微道:“几位殿下不必如此,皇上已派人去几位殿下府中去取了,你们还是前往皇子处聆听太傅大人、少傅大人教诲,请!”

想溜,没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