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独妻策倾城花嫁 >

第274章

独妻策倾城花嫁-第274章

小说: 独妻策倾城花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不能配?还不就是想着攀上高枝。

尤其是他们来了之后,听说温绿许的婆家如何好,又见温翠那样的人都做了官太太,越发让她们觉得命运不公,她们能许这么好,还不是因为依仗着温青兄妹的缘故。

温青是大男人,不好过问小姐们说亲、议亲的事,想找梁氏说,偏梁氏现在在坐月子,房里也不能去,生怕犯了忌、惊了刚出生的孩子,她们是真急了,就想巴上温彩,好给自己女儿寻上一门好亲事。

温彩垂眸细想,并没有接话,这次来了这么多的人,各房的添箱礼也送得厚,她还真不好一口把话说死了,要是说死了,她还真把族人都得罪光了。又忆起前世时,温青被温子群父子刻薄,当时族里也是有人帮着说话的,貌似族中有一位经商的族叔还常去西北看过温青几回,虽然每次捎带的都是西山县的土仪,也算给予过他们一份温暖,后来他们夫妻被圈禁皇陵,这位族叔偷偷送过几块腌肉来。

“这事回头我找族长伯公商议,不可能族中姐妹都由我出面许好人家,得挑出优秀者方可。”

她说得淡然,但众人听来这意味却不同。

优秀者……是才貌双全的,还是德才兼备的?

太太们你看我,我看你,而小姐们则一个个跃跃欲试,尤其是几个相貌出色的,这会子脸上浮

现了笑容。

能做官太太,谁还愿意做秀才娘子、小户人家的少奶奶?

温彩扫了一眼,没见到那位有情义的族叔身影,轻叹了一声道:“族中各支都有人在,怎没看到十七支的子仓叔?”

立有太太笑着答道:“王妃问他呀?十七支的老大前几年染上了赌瘾,这不家里的值钱的东西全都输出去了。两年前喝醉了酒,掉到河里淹死了。唉,要不是当年三支的老太太帮衬了一把,他们这支的人都给饿死了。

现在十七支当家作主的是二房的温子仓,他一人撑两房,这日子怪不容易的。早前是小货郎,倒也肯吃苦,攒了两银子,便在县里弄了个小杂货铺,生意还过得去。这次我们过来,因着要春播了,他家又没下人,都靠着他这个主劳力。只备了添箱捎来,就没来人恭贺王妃出阁。”

汪氏在世时,与族里的人交好,家境过得困难的也没少得她的扶持,也正因为如此,在族里还结了几份善缘。这也是前世他们兄妹落难,温子仓常来探望的原因,虽然直至她前世惨死,温子仓这一支在族里的日子都不是过得最好的,但却是族里最有情义的。

温彩点了一下头,笑道:“都是族人,要互相帮衬着才好。几位族伯母、婶婶们回去的时候代我向子仓叔问好。”

“这是应该的。”

众人说着话,这顿酒席才算结束了。

温彩借故要去瞧梁氏,便打发了太太、小姐们离开。

董氏、温绿陪着温彩去桂院。

路上,董氏低声道:“侄女儿,你不必将他们的话往心里去,早些年我们这支日子过得不好,也没见他们帮衬拉扯。”

温彩心下感动,这是董氏护着她,“二婶,我有分寸的,族里捧高踩低的人不少,可子仓叔是例外,我还记得那年我发高烧,是子仓叔背着我去的马蹄山求医,一路上他一直不停地跑,生怕走得慢了误了我的病,连他的鞋都磨破了,脚底也磨出了血……这份情,我一辈子都记得的。若能帮衬,我是会帮衬的。若他们这支有能读书的,我想帮扶一把。”

董氏悠悠轻叹,温彩竟拿幼年时的事说话,可见她是个恩怨必报的。

梁氏正半倚在床上,怀里抱着孩子,怎么也看不够,见温彩进来就动了一下,温彩忙道:“嫂嫂躺着别动,我是来瞧瞧侄儿的,长得像我哥。”

董氏歪着头瞧着,“族长说这孩子长得像老太爷,定是个有福的。”

温彩伸手接过孩子,若不是前世生养过两个孩子,她还真不知道怎么抱,抱在怀里,便笑道:“软软的,真招人疼!”坐在床前,她从怀里取了个小锦囊,从里面拿出一枚羊脂白玉的观音来,“这是我送给侄儿的见面礼,但愿菩萨保佑你一生都平平安安的。”

“这么小的孩子,哪能戴这么贵重的东西?”

“这是我这当姑姑的一片心意。”

温彩笑着,将羊脂白玉的观音戴在了孩子脖颈上,孩子睁开乌黑的眼,往温彩的方向看了一下,温彩勾唇笑得更灿烂了。

梁氏道:“这孩子一点也不闹,生的时候也快。”

“怕是嫂嫂疼了几日,一直忍着没说。”

梁氏笑,温彩说的也是实话,那不是赶上温彩出阁,她实在不能因肚子疼就开溜,她说不出口,更不想让人瞧了笑话。

温彩道:“可取名儿了?”

“族长给取的,唤作温鹏远。二叔给取了小字‘学斌’,说要他文武齐全。”

温彩在心下沉吟了一番,到底是长辈们寄予的厚望,笑道:“名好,字也好。”

说了一会儿孩子的事,梁氏道:“候爷与我说,要随族长他们回一趟族里,祖母的三周年忌日得做法事,我现下又在月子里走动不了。”

董氏道:“你好好休养,不是还有我么。”停了一下,又道:“我也得回一趟西山县,婆母的法事不能少,二老爷也要回乡除孝服,远远和鹏远都生了,姐弟俩都还没入族谱呢。”

温彩笑了一下,“二婶回去也好,若回了族里,代我去十七支的子仓叔家瞧瞧,再问问子仓叔,看他们两房里有没有会读书的后生,若是有,二婶就把他们接来京城读书。以前祖母在世,常与我说,我的命是子仓叔救的,说人不能忘本,得记着子仓叔的好。”

她垂眸看着怀里的孩子,这是温青的儿子,是她的侄儿,长得还真与温青像,额头像、眉眼像,就能鼻子、下巴都像,是一个当长兄的样子。

“待我回府,就备了礼物送来,还劳二婶替我捎给子仓叔,到时候二婶亲自去一趟子仓叔家,把我的意思与他们说明白了。你就说,我们兄妹与他家的情况是差不多的,都是缺依仗的,就让我们两家互相照应吧,叫他莫说推辞的话,我敬他始终如叔父,而二叔、二婶则如我父母一般。”

最后这一句,让董氏很是欢喜。“你就别备礼物,到时候我备下就是。”

温彩笑着用手逗弄孩子玩,

“这是我的心意。”又笑问:“二婶,城南府邸都拾掇好了?”

董氏笑了一下,温青花了重金给他们二房在城南明月庵的冷家巷里购了一座三进院子,比现在住的城南温府还大些、气派些,董氏去瞧过,很是满意。

温子林原不肯收,可温青执意要送,直说“二房的兄妹姐妹们都大了,挤在那儿也住得不自在,小太太又不是个能容人的,私里没少为难二婶,二叔就收入,择了吉日搬过去。十五弟也要娶亲了,总与庶子们挤在一处院子里也不得体,得有自己单独的院子。”

董氏道:“拾掇好了,上房、阿红、阿绯住的院子新打了一些家具,又重新修缮了一番,院子里新种了一些花木,恐得等我和二老爷从西山县除了孝服回来才能择日搬迁。”她拧了拧眉,“想把现在府里的家具留给大房,又担心小太太嘴碎嫌弃。”

董氏还真舍不得留给大房的人,那些家具虽说用旧了,却还都是完好的。

温彩道:“大房的温玄也要娶亲了,幸许他们也想打新家具,二婶搬走倒也使得,免得到时候被人误会,说你不好就打发他们,原是好意,反倒不美了。”

董氏连声道:“还是侄女想得周到,到时候我就搬过去,旧家具摆在次院也是妥当的。”

温绿因是未出阁的女儿家,就没让她进梁氏的屋子。

她隔着珠帘坐在偏厅里,时不时探着脑袋望上一眼。

不知过了多久,温绿低声道:“二婶、姐姐,会客厅那边闹起来了。”

董氏道:“族长在呢。”

梁氏问道:“怎么回事?”

董氏便把温子群带着何氏母子入府的事说了。

温彩道:“嫂嫂坐月子,别理这些事,自有哥哥应付。”

宽慰了几句,温彩便与董氏告辞出来。

出了桂院,越发能听到前府吵嚷的声音。

温彩到底控抑不住,陪着董氏、温绿就到了花园,训骂的声音是从前府会客厅传来的,站在空旷处,能清楚地听到族长的每一个字。

族长正红着脸训骂着温子群:“我们温氏族里怎会有你这样的子孙?不信自己的儿子,倒信外人的挑驳,大理寺都没定案,就声声说自己儿子是杀人凶手?温子群,你还有个当父亲的样子么?

还有自儿个的女儿要出阁,子林派了几拨人去请,就是不见你的面,你心里还把温家、把儿女放在眼里?

温子群,我都不想说你,你真是给我们温氏丢脸。

我们温氏世代耕读,也算是书香门第,怎的出了你这种子孙?”

温子群垂首站在会客厅左右,看着两侧坐着族中兄弟,个个眼里都露出几分鄙夷之色。

瞧不起他?有没有搞错,就算他与温青兄妹闹得太僵,那也是他的儿女,不是他们的儿女,这才多久,一个个都向着温青兄妹了。

温彩正要进去,一个婆子过来道:“候爷说,女眷们就不必露面了。连候爷都回避了,带着年轻的后生们去了北府,王妃和二太太也去北府坐坐。”

董氏拉着温彩道:“既是玉堂的意思,我们听他的,这就去北府,由着族长教训他,越活越糊涂,尽听小太太和温墨兄弟挑唆,没个当父亲的样儿。你出阁那几日,也把你二叔气得够呛,要不是他是长兄,你二叔就揍他了。让族长骂骂也好,幸许能让他清醒清醒。”

族长继续训斥道:“你自己没个当父亲的样子,倒嚷着不认玉堂兄妹是你儿女。温子群,我可告诉你,你不认,但我们族里要认,那可是你们三支的长房长孙,他母亲更是你明媒正娶的嫡室媳妇。你以为仗着自己是父亲,想认就认,想不认就不认,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我见过儿子讨要父亲东西的,还没见过父亲拿儿子东西给打劫人家似的?连儿子屋里的摆件都看上眼,连书房的书都拿……温子群,你让我怎么说你?

你爹是过世得早,可你娘可是含辛茹苦地教导你,你怎么对得住死去的老夫人?”

周围有两位比温子群长一辈的叔伯,其中一人接过话道:“温子群,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那么多年的书都白读了,便是我们族人都看不过你的态度,着实太寒心了啊!同样是你的儿女,他们兄妹从小到大,你可管过他们,你可有个做父亲的样子?玉堂、顺娘兄妹俩是多好的孩子,多懂事、多争气,那可是温家老夫人教导出来的,我们西山县的百姓提起来,谁不称赞上几句。

偏生在你眼里,他们就一无是处。你到底知不知好歹优劣?你那平妻生的两个儿子近来都干些什么,一个读书人,不用心读书养性,就干些溜须拍马的事,真是丢了我们读书人的脸面。”

另一叔伯又接过话道:“我们几个做长辈的,今儿就表个态,你再敢胡闹,族里不认你,也是要认玉堂兄妹的。”

温青对族里供献大啊,不管怎么说,人家给了族人天大的脸面,还出了一万两银子给族里修缮学堂、修缮祠堂,族

长与他们不偏着温青还偏谁?

子字辈的族人附和道:“真是不像话?哪有说自家儿子是杀人凶手的,这外人怎么看?我们温家在京城也是挂得上名号的大族,真是太丢人了。”

温子群来之前就想好了受族长的训斥,他没想到,这次来吃喜酒的族人会如此多,你一言、我一句,光是唾沫星子就能将他给淹死。

他不支一声,因为说一句,就有可能引来百句甚至千句的反驳。

终于,他还是忍不住了:“我……我也是听了小太太的话,误以为玉堂当真杀了人,我是给吓坏了。”

“子群哥,你信一个不贤妇,却不信自己的亲儿子,这是什么道理?”

“何氏又不是玉堂兄妹的亲娘,她早就容不得他们兄妹,这肯定是搬弄是非,你就不能自己权衡?她说什么你就信了,怎就不信玉堂?”

何氏与温墨兄弟原还想进去,这会子听到那声音,吓得不敢进,心里想着,瞧这情形是讨不得好,还是赶紧开溜吧,免得到时候惹上麻烦。

何氏不敢再呆,生怕被族长拧进去训斥一顿,她可不会像温子群那样垂头听着,她与车仆吩咐了一声,调头回了城南温府。

温子群被训得跟孙子似的,往常如何张狂,今儿却像蔫了的茄子,态度极好,乖顺得像个犯错的弟子。

族长等人训斥完毕,族长方道:“罢了,往后好自为之。”族长舒了一口气,“明儿一早,子林、玉堂要随我们回西山县,你回不回?”

温子群敢说不回吗,这不是找骂,低声应道:“我回去。”

“好,明儿一早一起回西山县,往后你就好好地呆在自个府里,别有事没事地给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