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独妻策倾城花嫁 >

第272章

独妻策倾城花嫁-第272章

小说: 独妻策倾城花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告饶了?我才没有。”

他一个翻身,又将她压在身上,“真没有?那我们再大战一回。”双唇相扣,是无法靥足的热吻,直吻得彼此都失去了平稳的呼吸。

麻嬷嬷因想着今儿温彩要回门,早早就起来了,将慕容恒令管家预备的礼物都瞧了一遍,又唤了双双来商量。

双双看了一眼:“温氏族里小姐可有不少,她们那儿是不是也得备些礼物?”

“王妃出阁前就从张记首饰铺子买了不少东西,我们挑一些带上,有备无患,再多备些锦囊。”

冬葵倒也尽心,今儿一早起来就去温彩陪嫁店铺上走动了。

三朝回门,这礼物也是极其讲究的,新女婿得给妻子娘家预备一头金猪,说是一头,通常是五六十斤的猪,讲整头的,又备一对样儿好的鸭子,或生鸭或烤鸭、卤鸭,而金猪多是从京城最好的酒楼里订做一头卤全猪,通常是提前两日就预订下,做好卤全猪后要在上头抹上一层酱料,看上去就似一头黄金猪。

慕容恒、温彩拾掇好时,已经是辰时二刻时分。

温彩清点了一下礼物:送给温子林的名贵砚台,送给温青的名贵字画,送给温檀的一套白玉狼毫笔、送给温绿的两块宫缎衣料,又有送给梁氏的一对玉镯、两块宫缎衣料……一盒子银嵌玛瑙的钗子、银嵌玛瑙的耳环等。

温彩赞赏似地道:“麻嬷嬷和双双预备得很齐全。”她打开锦盒,“里面的东西不少,你们每人挑一样,就当是我给你们赏赐。”

麻嬷嬷与双双对视一眼。

温彩道:“来日方长,你们用心办差。”

“是。”

麻嬷嬷挑了一件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的银嵌玛瑙镯子,在价位属于偏高的东西。

双双则只挑了一只银嵌珍珠的钗子,笑着谢了温彩。

“冬葵主外,双双主内,麻嬷嬷协管全府大小事,今儿我先带双双回娘家,麻嬷嬷留下来,得空再挑几个使唤丫头进栖霞院。”

麻嬷嬷应了,笑道:“老奴一定尽心挑选。”

雍王府的下人,大多是礼部、内务府送来的,早前多是宫人、宫娥。

*

温彩回娘家了!

今儿一早,住在镇远候府北府的温家小姐们就往南府瞧了好几回,想着他们还在,又逢温彩回门,指不定就能得上件好礼物。

温彩与慕容恒刚进二门,温子林领着董氏、温绿就迎了过来。

第一抬是一整头金猪,然后捧着一对卤鸭,都还冒着热气儿,瞧着是刚做好的,之后便是三抬礼物,全都是大大小小的盒子装着,也瞧不清里面装的是甚。

温子林招呼慕容恒。

董氏则拉着温彩的手嘘寒问暖一番,看着鱼贯而入的小厮下人,道:“大奶奶昨儿晌午生的,她还真是利索,昨儿清晨起来还领着下人们预备早饭,辰时还与大厨房的管事婆子说‘酒席的菜挑些送到城北、城郊给乞丐们吃,别让他们吃凉的,小心吃坏肚子,从账房领三银子,买些砂锅、碗筷送去。’

我还在北府陪温氏族里来的太太、小姐们说话,就听碧柳过来说‘我家奶奶闹肚子疼,许是要生了。’吓得我就往桔院去。我又着汪三毛去请稳婆。这稳婆还没入府,就听到内室里传出孩子哭声了。”

温彩道:“母子均安便是福气!大吉大利。”

“可不。”董氏笑着,“后来一细问,才听梁婆子说,她三月十五那日就有些不对,只是一味的忍着,到了昨儿巳时疼得着实有些受不住了,这才令了丫头来寻我。倒也快,府的稳婆进去没多久就生了。”

温彩想的则是:梁氏指不定痛得如此了,怕是后来痛得受不了,这才没瞒着,早前一直瞒着,强打着精神操办着她的出嫁酒席。若是以前的徐氏,就做不到这份坚韧、忍耐。

“二婶,那哥哥嫂嫂可给孩子办洗三宴?”

“问过玉堂了,说洗三宴就不办了,满月宴也免了,到时候办一个百日宴。玉堂心疼大奶奶近来操劳,说办洗三宴、满月宴会累着她,得让她好好歇歇。”

“如此也好!”

第252章回门

一行人在前府会客厅里落座。

温氏族长及几位温老爷听说来回门了,也齐刷刷地到了会客厅上,而太太、小姐们也打扮齐整地过来陪坐,一时间屋子里人声鼎沸。

慕容恒便一一向温子林等人送了礼物,虽全都装在盒子却是小心地分开的。

男子们的礼物毕了便是太太小姐们的,董氏得了两块宫缎衣料、两块贡绸衣料。梁氏的礼物则令梁婆子带回桔院。

温彩又将箱子里纸包的衣料取出来,给温氏族里的小姐每人送了一块,最后捧出锦盒来,让她们每人再选一样首饰。连温氏族里的太太们也各得了一块衣料为礼物,一时间会客厅上其乐融融,问候、笑语不断。

温青竟不在会客厅内,温彩搜索了一遍也不见人影



温绿小声地道:“大哥今儿一早就出门了,说是有一个认识多年的故人要离京,得赶着去送一程。”

温彩在心想了个遍,突地忆起冷昭戴罪立功流放西北边关为游牧副尉的事。

她还真没有猜错,现在温青确实在城西郊外的茅亭里给冷昭送行。

冷昭的身后跟着十名押送的官差,这次去西北边关的除了冷昭,还有冷氏族里的四十多个壮年汉子,他们也被发配充军,但却不是冷昭任职的老虎关,而是其他边城要寨之地。

温青倒了一碗状元红,捧在手里,朗声道:“冷端阳,此去一别,不知你、我何时才来再见,我在这里预祝你一路顺风,更盼你戴罪立功,步步高升。”

沙场的无情,冷昭又何尝不知?

他现在只是小小的游牧副尉,上头的武官比比皆是,得了功劳,升迁的是别人,这种冒死打仗的苦差却是他的。他又得一切从头再来,他落漠过、挣扎过,可到底说服了自己重新站立起来。

凉亭里,萧彩云带着巧针站在一边,萧彩云的手里牵着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娃,怯生生望着捧着酒碗的男人。

萧彩云低声道:“如霜,一会儿记得喊爹。”

巧针挺着大肚,人依旧清瘦如皮包骨头。

萧彩云眼里蓄着泪雾,只看着说话的男人。

冷昭抱拳道:“这次的事,我冷端阳欠你温玉堂一个天大的人情。”

“罢了,别说人情不人情的,往后只要你好好儿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我给你妻儿在王堡子镇桃花村置了五十亩良田,又买下了原属冷家的三个下人,想来吃饱穿暖是没甚大问题了。他日若他们遇上难处,我也会帮衬一二。”

温彩曾直切了当地说过,不允许温青给他们置的良田太多,可温青想着二十亩良田哪里够六七口人嚼用,还是置了五十亩。温青告诉温彩,只说他给萧彩云置了三十亩,生怕说得多了,温彩又生气。

冷昭感激不已,只化成一句感动的:“谢谢你!”

温青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这是五十两银子,你拿着路上花使,这包袱里是我令家中绣房做的两套粗布衣裳,到了边关你也能用得上。”他伸出手来,拍了拍冷昭的肩,“保重啊!”

他今儿过来,就是与冷昭说几句话,再喝一碗饯行酒。

温青走到路边,解下缰绳,翻身上马,纵马而去。

萧彩云抱了酒坛,缓步过来,“端阳,巧针现下重孕在身,她身子又弱,我们着实不便同你一起去西北。不过端阳,待巧针生下孩子,身子养好了,我便带着她去西北寻你,你娶我的那天,我们就说好了,不管有多少坎坷风雨,我们夫妻再也不分离。”

冷昭的眼泪滑泄而下。

巧针牵着女儿,垂首抹泪儿。

萧彩云含泪笑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你放心,我们都会好好的。”

冷昭接过酒碗,一饮而尽,将装着银子的小布包递给了萧彩云。

“端阳,我不要,你前去西北山高路远,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

“我一个人怎么都好办,可你们弱母幼子的,而且巧针还得补养身子,这钱你拿着许有大用。”

“我不要!”

“拿着!”冷昭强势把银钱塞到了萧彩云怀里。

巧针扯了扯女儿。

小女娃抬起头来,怯生生地喊了句“爹”。

“唉。”冷昭一把抱起女儿,将头埋着她的胸前,眼泪如断线的珠子,哽咽着声音道:“彩云,你们不要来西北找我,那里极其艰苦,我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游牧副尉,是没资格带女眷到边城。你们就在王堡子镇桃花村好好地生活,一有机会我就给你们写信。若是巧针生下孩子,就与我写封信来……”

萧彩云固执地道:“不,等巧针生下孩子、养好身子,我们就去找你。”

冷昭浓眉一挑,恶狠狠地道:“记住了,不许来西北找我,我给不了你们好日子,可也不想你们跟着我过苦日子。你只要答应我,将我们的孩子哺养长大,教他们读书识字明辩事理,我冷昭便一辈子感激你。彩云、巧针,记住我的话,好好将我们的孩了哺养成人!好好在京城过你们的日子,若遇难事,你就去镇远候府找温候爷帮忙。”

“端阳(大爷)……”萧彩云扑在了冷昭的怀里,冷昭一张臂拥住了巧针,几个人哭成了一团,年幼的女娃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和姨娘为甚要哭,也跟着哇哇大哭起来。

哭了一阵,冷昭跟着押送的官兵走了,这一路山高水远,他们要骑马到边城,战场上刀剑无眼,虽说这几十年大燕与西梁的关系不错,可万一生出战事,老虎口就会首当其冲。

萧彩云静静地望着远去的背影,马背上的他,即便穿着寻常的粗布衣衫,却还是那样的英姿不凡,意气风发。

突地,萧彩云似想到了什么,冲着他们远去的方向,大喊道:“冷端阳

,我等你!我们姐妹、母子在京城等你凯旋归来!冷端阳,不要忘了,你的妻儿等你回家!”

泪,迷糊了视线,如断线的珠子滚将下来。

马蹄声远,背影化成了小小的黑点。

巧针抹了一把泪,“奶奶,我们回去吧。”

“巧针,别叫我奶奶了,还是叫我姐姐吧,往后我们以姐妹相称。”她垂下头来,满满都是酸楚,经历了这一番巨变,他们都变了。

在荣华富贵面前,平安更重要。

在生死存亡之际,能够活下来更重要。

“巧针,等你平安生下这个孩子,我就去西北找端阳,你就留在京城哺养儿女。我曾经背弃过他,这一次,我不会再背弃他,就算是死,我也要和她在一起。”

巧针讷讷地望着萧彩云,心下纷乱不已,她不愿与萧彩云分开,有萧彩云在,她也有主心骨,如果萧彩云不在,她不知道自己会如何?她甚至都不敢去想,她原就是孤女,不知父母是谁,不晓自己来自何方,从她记事起,她就知道自己是个苦命的人。

是萧彩云给了她一个家,是萧彩云让冷昭给了她一个名分。

当她在诏狱里看到萧彩云宁可饿着自己时,也要让如霜多吃几口饭,她是感动的。

她觉得她与萧彩云之间已经超脱了主仆情义,已经亲如姐妹。

“不,姐姐,如果有一天我们中有一个人要去西北陪大爷,那个人是我。我大字不识几个,没有什么本事,可你不同,你会教导儿女,你会打理家业,还是我去陪大爷,你就留在京城等大爷,我相信总有一天,大爷是会回来的……”

萧彩云苦笑道:“以后再说吧,我们回家。”

她们在乡下有一份简简单单的家业,五十亩良田,一座二进的、在乡下说起来还是体面的农家小院,后院住着她们姐妹,前院住着一家三口的下人,家里还有足够吃用一年的粮食,只要她们勤劳些,这日子是不用愁了。

萧彩云原就过过庵堂的清苦日子,苦日子对她来说倒不算艰难,只是曾经害怕过苦日子,而今的她们已经能接受过苦日子,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将孩子哺养成人。

*

温青快马飞奔回府,今儿可是温彩三朝回门的日子,他不能不在家,他更舍不得让温彩难过。

会客厅里,众人群星捧月一般地围着慕容恒说话。

董氏笑道:“男人们聊着,我带着王妃回安然阁叙话。”拉了温彩就走。

走了一截,董氏道:“听说这次会试主考官换成谢丞相了?”

温彩答道:“昨儿在宫里便听人议论这事。”

“大皇子失势了?”

温彩又点了一下头。

温家的一位紫衫太太道:“这三房的温大老爷父子真是可笑,自家的嫡亲儿女不管,就上赶着要巴结大皇子,这下好了,看他们还怎么巴结讨好。”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仿佛被薄待的是他们自个一般。

温彩只抿着嘴含着笑。

一回头,竟不见了温绿的身影。

董氏道:“大奶奶坐月子,十七丫头就得帮衬着,她还有四姨娘和梁婆子、汪婶子指点,倒也办得不错。许是去大厨房预备酒席了。”

温彩轻叹一声:“没爹疼的孩子都懂事,十七妹妹原就是个懂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