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独妻策倾城花嫁 >

第187章

独妻策倾城花嫁-第187章

小说: 独妻策倾城花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兰香每每想到自家到手的生意因为徐兰芝给搅黄了,想到徐兰芝到底是她的嫡亲妹妹,只得原谅了徐兰芝。这几日下来,徐兰香想开了,若是镖行开不下去,他们还能去张家镇过活,那里有二百亩良田,还有豆腐铺子,一家人也可以过得很好。想在北疆边城,家里只得二十亩田地,计划着度日也能吃饱穿暖,何况现在她有是二百亩良田。

徐兰香道:“兰芝,别妄想做什么官家太太、官奶奶,踏踏实实找个寻常庄户家的后生成亲生子。那种体面官家内里的尔虞我诈多了去,你应付不来的。”

对于温青休徐氏,徐兰香直到现在都认为御史弹劾的背后,是某位权贵相中了温青,这才使了法子逼温青休妻。可后面,温青所娶的梁氏并非权贵千金,但梁家在百年前也是京城的世家大族,只是后来家中并无出过有才干的子嗣,这才日渐没落。

徐兰芝道:“你们嫁不了体面人家,凭什么我不能?我一定要做官家奶奶,我一定要……”她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活出个人样,她定要给温青兄妹瞧瞧,最好能把温青兄妹踩在脚下,讨回她所受的委屈。“要是你们不同意,我便去找大皇子做他侍妾。”

“你……”徐宜人气急无语。

徐氏唇角含着一抹讥笑,“宁可为妻不作妾,可她倒好上赶着要给人作妾呢。”就算她被人休弃,也不愿委身为妾,大不了,她寻个山野村夫嫁了,但徐氏还是会有意无意地将未来的生活与在镇远候府过的日子相比。

徐氏问道:“娘,你回不回南河县?若是不回,我明儿一早可先回去了。”

因着徐家人祖辈都在北疆边城生活,与启丹毗邻,启丹又最是不计较女子的名节,通常是儿子可以续娶继母、庶母,弟弟可以续娶嫂嫂、庶嫂……在北疆守寡的女子,若是想嫁便随时都可以嫁,更没有守节一说,在乎些的守过三年,不在乎的前夫热孝嫁人的也比比皆是。徐氏姐妹根深蒂固的印象里便觉得,即便是休弃、即便是被人污了清白,他日还是可以再嫁的。

徐兰香的观念时常纠结在北疆的风俗与京城人的观点之中,好在她与卫成的日子过得踏实安稳。每每想到徐氏和徐兰芝的事,她总经不住的轻叹一声。

徐宜人道:“你去牢里看过你舅舅、舅母他们了?”

徐氏淡淡地道:“看过了。”

“大郎还没消息?”

徐氏摇头,洪大郎拿着一万两银票说要去江南做生意,这一去就一载时光,谁晓得现下在何处。

徐宜人长叹一声,心下暗悔当日离开北疆唤上了洪家人。

徐兰芝道:“洪家的人都能花使那么多银子,为甚我就得节俭度日?”

徐兰香斥道:“那一万两银子是要还温候府的,你当是白使,否则舅舅一家不会入牢。”

徐宜人想着这事就难受,想救人出来,可得把一万两银子还了温候府那知县衙门才会放人。

*

角门处,传来一个婆子的声音:“奶奶,是南河县庄子上的下人来报信,说……洪大爷回来了。”

徐宜人顿时跳了起来,嘴里惊呼一声,“是洪大郎!”不待细说,第一个冲至角门处。

卫家婆子身后立着一个背着包袱的年轻男子,黑瘦了许多,正笑微微地望着他们,天气火热,额上满满都是汗水。

“大郎,大郎……真的是你吗?你真的回来了。”

洪大郎想着自己一离开就是大半年,家里还发生那么多事,全家都被抓进了南河县衙门,不还钱就不放人。这大热的天,他的父母家人在牢里如何受得,一听说消息就从南河县赶来了,他伸出衣袖,拭了一把,道:“姑母,带我去温家还钱。”

徐兰香问:“大表哥真的有银钱?这大半年都去哪儿了?”

原来,洪大郎去年向徐氏拿了一万两银子做生意。从京城到江南,一路上都在琢磨着做什么生意,到了江南不久,遇到一个从蜀郡过来的戴姓商人,因银钱丢失被店家赶了出来。他听说这客商算是老生意

人了,这次是被一个相熟的人给下药算计,趁他中药,将他身上的值钱东西和银钱都拿走了。

洪大郎动了恻隐之心,便替他付了房资。

两人相处了几日,戴老爷便告诉洪大郎,他是专做杂货生意的,江南一带的海货便宜,采买了海货运回益州售卖,能赚一倍又五成的利润。

洪大郎又听那戴老爷说,他有五女一子,其中前面三个女儿都出嫁了,这儿子是家里最小的,今年方才六岁。愿意把他的四女儿许给洪大郎,感谢洪大郎的相助之恩。

洪大郎见那戴老爷长相清秀,便就同意了。于是,就与戴老爷一起做了笔海货生意,听了戴老爷的主意,将一万两银子的东西全置成了货,约好了要是赚了钱便五五分账。

待采买了货,再回益州,洪大郎才发现戴家的生意不小,在益州城有好几家杂货铺,光这一趟就赚了一万五千多两银子,戴老爷只分了五千两,剩下的一万多两盈利全给了洪大郎。

就在今年三月初,洪大郎在益州城置了处三进院子,又开了一间杂货铺子;三月末,他迎娶了戴四小姐为妻。直至五月时,他安顿好家里,便想回京城来接父母家人随他去益州过好日子。谁知一到南河县庄子上,就听人说父母家人都下了大牢。

洪大郎方知自他走后,徐家也发生了好些事。

徐宜人听罢了原委,脸上笑得灿烂,“我早前就说大郎是个有出息的,可你们都不信,现下瞧瞧如何?”

徐氏则在心下暗想:这一回倒算洪大郎运气好,要不是结识了戴老爷,他未必会赚这么多钱。出门一趟,连妻子都娶了,还在益州城落了脚,如此也好,往后两家就隔得远了。

洪大郎喝了两碗凉茶,道:“姑母和二表妹陪我走一趟,我得去温家还钱。听衙门的人说,我还了钱,我父母家人才能从牢里放出来。”

官字两个口,他是借钱,好似他不还一般。

不过,早前他向徐氏借银子,徐氏不肯,的确是他拿了早前有婚约的事要胁,徐氏这才借的。徐氏被休,多少与他强借银子有些关系。

徐氏在想:如果不是洪家人被关进大牢,以她对洪大郎的了解,还真有可能不还银子。“娘和二妹就陪他走一趟吧。”

徐兰香笑道:“是!是!大表哥,我陪你去。”

徐宜人只觉娘家人侄儿争气,她说话的底气也足了,“好,我陪你走一趟。”她有诰命在家,虽是挂个名头,但知县老爷总会给她几分薄面。

*

镇远候府。

徐兰香一抬头,就看到曾经的桂堂换了一块匾额,上头铁笔银勾地写着“桂院”二字。

门口的小厮道:“奶奶说,早前的院名与候爷的小字犯了忌,特意让大老爷新写了匾额。”

花厅上,梁氏怀里抱着远远,因天气炎热,远远懒懒地依在她怀里,一双乌溜溜地眼睛明亮可人,像夜空的星辰一般。

徐兰香欠身行礼,梁氏尚未诰封,起身与徐宜人打了个招呼。

徐宜人的眼睛落在远远身上再也移不动,早前徐氏直说这孩子长得丑,现在瞧瞧真真是个瓷娃娃一般。

梁氏把孩子递给了乳娘,“带大小姐去偏厅小憩,她今儿有些积食,别喂太饱。”

乳娘应了。

洪大郎打量着屋子里,多了一股子雅气,再看梁氏一身当家主母的派头,举止大方得体,就连模样也生得比徐氏还要清秀端方,心里暗暗轻叹:徐兰贞不惜福。

第196章 再嫁

徐宜人递过一万两银票,轻声道:“这是早前我娘家侄儿洪大郎借府里的银子,温奶奶仔细点点,还劳温奶奶与南河县官衙写封信,让他们把我娘家兄弟一家给放了。”

梁氏随手将银票递给了身侧的丫头,丫头点罢,低声道:“奶奶,数目正确。”

洪大郎看着那一叠银票一阵肉疼,一万两啊……得置多少货,若是杂货再卖又得赚多少银子。这银票并不是他的,而是戴老爷给他,让他去江南进货用的。衣锦归家,他编造谎言哄骗徐宜人,只盼能得人高看几眼。但是,他总不能不顾父母家人,自个过好日子玛。

梁氏道:“你去与大管家说一声,让他与南河县知县写封信把洪家人放了。”

丫头应声,唤了洪大郎道:“洪大爷,你随小的来,我带你去取给官衙的信件。”

洪大郎抱拳退去。

梁氏笑着招呼道:“徐宜人、卫奶奶饮茶。今儿徐宜人不来,我还想着人与你们递口信去呢。”

徐兰香道:“温奶奶有事但说无妨。”

徐宜人则在心下琢磨:到底是什么事?心里提着小心澉。

梁氏顿了一下,“我想替徐家大姑奶奶保个媒。”

温青兄妹对徐家人做得仁厚,梁氏也不妨做得慈爱些,徐氏虽有错却罪不及死。

徐宜人想着是梁氏保媒,心头不舒服,连连道:“有劳温大奶奶费心……”

然,不待她说完,徐兰香接过话道:“温大奶奶且说来听听。”如果是桩好婚事,为甚不能成?徐兰香给了徐宜人“稍安勿燥”的眼色。

徐家姐妹原在京城就无甚依仗,认识的人也不多,要是能有门得体的亲事倒也不错。

梁氏道:“肃州卫军所有个庞大人,原是从五品的武官,年纪三十有一,早前娶过一房,元配妻子生产时没了,并未留一男半女。此人原是京城西山县人氏,前几日曾来我们府拜会大老爷、候爷。托大老爷帮忙说门亲事,说只求娶一个年纪相当、要有嫁妆,也得官家女的妇子,但不拘之前嫁过人否。我思来想去,就觉徐家大姑奶奶合适。”

这个庞大人是从西北回来述职的,要在京城暂留些日子,原想走关系留在京城,可一瞧留在京城附近卫军所的人后台强硬,且要花费一大笔的银钱便打消了念头。

梁氏又道:“庞大人上无父母,有一个长姐就嫁在西山县,婆家有百亩良田;又有一个幼妹,一直随庞大人呆在任上,替庞大人打理后宅。”

梁氏没提这幼妹庞三早前嫁过一回,因为不愿吃苦便与丈夫和离,不远千里到肃州投奔庞大人,就想过官家小姐的风光日子。庞三已有二十六七岁的年纪,一直想着嫁个官员为妻,偏生容貌寻常、言行粗鄙一直未能遂愿,又立下誓言非正经官员不嫁。

梁氏更不知道这庞三在庞大人元配亡故后,一直在庞家施行的是“庞奶奶”权责。听说是个泼辣、刁横的,竟与庞大人的两房侍妾争宠,折腾得庞大人两房侍妾屡屡滑胎流产,也使庞大人至今膝下也没个一男半女。

毕竟,小姑子与哥哥的侍妾争宠,闻所未闻,庞大人也不愿在人前提到这事。这次庞大人回京,就想带了庞三回京嫁人,偏生庞三似猜到了他的用意,死活不肯回京。

徐宜人听罢了梁氏介绍的情况,心下甚喜,早前她还琢磨徐氏怕是再难觅一个好人家了,虽说年纪略大些,可膝下没有儿女,一个弃妇,一个鳏/夫,倒也得体。早前不愿意,是觉得这保媒人谁都可以,唯独梁氏不成。

徐兰香连连道:“温大奶奶,是说好的么?”

梁氏道:“庞大人近日正在京城,他这次回来原就想在京城把婚事给办了。”

徐宜人一脸纠结,说起来是不错的,可她心里依旧过不了一道坎:这亲事是梁氏说的。梁氏和徐氏都是温青的女人,一个旧人,一个新欢,要是说了实话,怕是徐氏第一个就不答应。

徐兰香笑道:“有劳温大奶奶,回去后我们与大姐商量一下。”

温青娶了梁氏,徐氏就算还念着温青也不能回来了,她们一路从门上过来,看着府中下人的行止做派,就是规矩!这是徐氏以前没有的,即便偶见几个说话的下人,那声儿也不高。

梁氏笑道:“你们考虑好了就回过话。”

“是。”

徐家母女告辞出来。

徐宜人道:“你大姐怕是不乐意呢?”

“我瞧着极好。现在温候爷另娶了,她也该另嫁。”

“原是不错的,若她听说是梁氏保的媒,怕第一个就不乐意。”

“我们不提就是。我瞧温大奶奶也不是那种小家子气的人,到时候与她说好,只着了媒人去提亲,不让温大奶奶出面,大姐那儿也未必会知道是温大奶奶保的媒。娘,错过了这个,往后怕寻不着好的。大姐到底是嫁过一回的人,在京城的名声已经坏了,如果能成,倒也不错。”

一路上母女两人

tang又合计了一番。

临离开的时候,母女俩便有了主意,徐兰香不放心,又回到桂院与梁氏道:“还劳温大/奶奶与庞大人说一声,请他到卫家镖行来提亲。我大姐想回南河县,我设法拖她两日。”又道:“只是不能让我大姐知晓这原是温大/奶奶保的媒。”

梁氏道:“我省得。”

换作是谁,都会有心结。

梁氏哪认识什么庞大人,这也是前晚在枕畔温青与她说的,梁氏一听温青要与徐氏和庞大人保媒,心下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